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1981年—1989年元旦社论

(2012-02-20 23:27:16) 下一个

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

1981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981年到来了。这是中国人民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迎来的第五个新年。从1976年十月的胜利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拨乱反正,在端正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各方面的面貌起了显著的变化。多难的祖国终于一步一步走上了中兴之路。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都是很好的。去年一年里,党的五中全会产生了中央书记处,又通过了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党中央政治局在8月召开的扩大会议,和随后举行的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分别决定了并开始执行了党的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的民主化改革,着手废除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庄严审讯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即将依法给他们以罪有应得的制裁。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有了比较快的发展,绝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工业生产在能源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轻工业生产增长的幅度更大。由于轻工业增长幅度大,农副产品增多,市场供应是二十年来比较好的。城市大多数职工由于调整工资,实行奖励制度,增加就业人数,生活有所改善。这些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在开始前进的道路上,事情并不是也不可能在一切方面都一帆风顺。全国的经济形势很好,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这种很好的经济形势下却潜伏着一种危险,这就是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物价相继上涨。如果不对此采取断然措施,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和职工在经济上得到的好处就会失掉,正在日益好转的局势就会再次遭受挫折。

 

为什么在粉碎“四人帮”四年以后,还会潜伏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呢?问题要从历史来看。我国建国以前,经济生活早就存在着多方面严重的不平衡。大家记得,在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下的长期恶性通货膨胀曾经威胁着全体居民的生存,这种灾难曾经继续到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用极大的努力迅速扭转了局势,恢复了国民经济,并且接着转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即1953年至1957年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稳定而迅速的。但是在这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领导一心想加快经济发展,以便早日把中国建成为现代化的富强国家,而在着手实现这个良好愿望的时候,没有严格地从客观的经济情况和经济规律出发,以至在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着“左”的错误。当然,必须着重指出,过去二十多年中的经济工作,决不是只有错误的一面,没有正确的一面。我们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我们的经济发展,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比之其他条件相近的发展中的大国仍然快得多。要不是由于这些错误,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使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就。过去的错误在各个阶段也有程度轻重的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突出的错误是五十年代后期“左”的错误,这个错误虽然在1962年至1966年期间得到了纠正,但是并没有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没有从根本上批评凭主观愿望规定发展速度这个错误的指导思想。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头两年,我们没有足够估计十年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没有清理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还是急于求成,又提出了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把已经超过国家财力可能的基本建设规模又大为扩大了。我们打破闭关自守的局面,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这个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进口成套设备的规模过于庞大了,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和可能。这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复出现的旧错误,加剧了比例关系的失调,加重了财政经济的困难。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本来应当成为经济建设工作的一个根本转折。但是,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基层的许多同志,包括一些经济战线的各级领导同志,对经济调整方针的认识既不充分,执行也不得力。一方面提高了城乡人民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却没有使基本建设的总规模退下来,有些地方和企业又盲目地上了一批重复建设项目;一部分生产企业没有按照经济条件进行必要的调整;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加也超出了财政的负担能力。这样,在分配上,积累和消费的总和就超过了国民收入,国家安排的基本建设开支和其他各项开支也超过了财政收入。这个基本情况,在去年9月五届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国民经济计划报告和国家预决算报告中已经向全国人民说明了,但是当时所采取的对策仍然很不彻底。因此,虽然经过近两年的调整,整个经济的被动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过来。财政收支既然不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就要不适当地增加,加上企业管理、商业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这就造成了过去一年中的物价上涨。

 

现在,为了使整个国民经济从被动转入主动,使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从不平衡转入平衡,使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得以在稳定的基础上健康前进,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实行进一步的认真的调整。主要是基本建设要退够,行政费用要紧缩,生产建设、行政设施、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某些方面坚决退够,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摆脱潜在的危险。其他方面,主要是农业、轻工业和有关人民生活的日用品生产、能源、交通的建设,以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还要尽可能地继续发展。因此,实行进一步调整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方针,有退有进,暂时的局部的后退是为了将来更好的长期的稳定的前进。实行这样的调整当然要修改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和今年的预算。这方面的问题,国务院将向人大常委会作正式报告。

 

实行这样的调整,不但从当前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说,也是要使我们的经济工作从根本上摆脱“左”的一套的束缚,真正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建设的。我们必须对这个基本的国情有清醒的认识。过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老是犯“左”的错误,问题就出在没有认真研究中国的国情,犯了急性病,以至欲速而不达。现在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指导思想,必须统一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和其他客观规律办事这一点上来。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水平低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望一下就出现什么奇迹,只能量力而行,脚踏实地,循序前进。我们仍然要坚持“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精神,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实事求是地把国情讲清楚,可以使人民理解我们的方针,体谅国家的困难,增强前进的信心。过去,我们对自己的国情认识得不够,考虑得不够,也宣传得不够。如果对于经济发展的前途随便说话,随便许愿,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虽然是出于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热望,但是不能兑现,就必然要引起群众埋怨和失望的情绪。今后,要把国家的实际情况、实际能力、实际困难以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目标向干部、群众说清楚,办一切事情,提一切要求,都不能脱离现实的可能。这样,大家的认识比较一致了,很多误解和矛盾就比较容易消除,实际工作中的曲折也会减少,我们的事情也就会容易办一些,我们的日子不但不会更难过,而且可以好过一些。

 

这次调整,牵动全局,影响到各个方面,必然会有很多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其中有些是我们已经能预见到的,也有些是现在还预料不到的。妥善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保证经济调整顺利进行,是一个很艰巨很复杂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切实有效地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认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要教育党员和干部坚决贯彻执行三中全会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教育全党同志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带头遵守纪律,发愤图强,坚决纠正各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要教育群众以大局为重,坚决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严格遵守法律和纪律,坚决反对只能葬送我们前途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着重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一定要发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坚持的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整体,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从延安到新中国,我们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也靠这些崇高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全国青年。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创业精神。每个共产党员不仅自己必须首先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而且要把这种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和全体青少年中去。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正确路线的领导下,振奋起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一种不可估量的伟大力量。

 

建国三十一年来,我们确实犯过不少错误,包括严重的错误,其间几经折腾,使人民受到了不少损失,也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但是,经过三十一年的努力,我们建成了约四十万个工业交通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二十几倍,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和上千万专业人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国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现在,党和政府着重检查了过去的缺点、错误,正确地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整个建设的部署,安排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可以说,从现在起,我们才真正摆脱了“左”的思想的束缚,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只要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地努力前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调整经济,实现四化,这是历史交付给我们的重任。这副担子,不是哪几个领导人能够担得起来的,也不是哪一级组织能够担得起来的,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来承担。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翁,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向前看。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

 

一年更比一年好 定叫今年胜去年

1982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声声爆竹送别了1981年的最后一天,嘹亮的钟声迎来了新的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喜气洋洋地庆祝元旦。展望新的一年,一个比去年更好时前景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就比前年好:全党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作出了新的贡献;国民经济继续好转,政治局面更加安定。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从中原到边疆,从工厂到农村,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唐朝诗人杜甫写过两句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们今天确实处在一个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的大变化、大发展的历史潮流中。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把握,在新的一年里,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斗争中,取得比去年更大的进展。

 

这种信心和把握,根据何在呢?

 

全党的思想统一了,这是一。十一届六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学习《决议》的过程中,在实践的教育中,对重大的历史是非和现行政策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这种思想上的一致,是我们的力量之所在,是中国政治安定的基础,是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发展的保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七大所达到的团结一致,导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国初期对一系列方针政策的一致,导致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顺利发展;毫无疑问,现在这种在新的基础上的一致,心将引导我们达到新的胜利。

 

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经济的新路子,这是二。三十多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走过不少弯路。现在终于理出了十条方针,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这一套积极而又稳妥的方针,使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方针定了,路子对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毫无疑问的。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起来了,这是三。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也都依靠于人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这是最可宝贵的。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已经给人民带来了实惠。特别是农村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八亿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说,党的政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深入人心,辈现在这样把亿万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缺点,我们的面前还有困难。但是,有了上述三个最基本的条件,我们坚信,没有什么缺点是不能克服的,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能赢得比去年更大的胜利。

 

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把握这个新的形势,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中国工人阶阶是有高度主人翁责任感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让我们发扬这些光荣的传统,用之于踏踏实实的工作,向着新的胜利前进!

 

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 

198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一九八三年来到了。

 

去年元旦,本报曾以《一年更比一年好,定叫今年胜去年》为题发表社论,表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希望和信念。回顾过去的一年,有两件大事载入了史册:一件是党的十二大,另一件是五届人大五次会议。这两个大会做了意义深远的工作,办得非常成功。我们有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有了积极稳妥的新的五年计划,有了建党以来最好的党章,有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宪法。这一年,我国政治局面进一步安定,国民经济继续稳步前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新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有新的改善。总之,由于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过去的一年,整个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比人们预期的还要好。

 

在迎接新的一年的时候,我们充满信心。一九八三年,是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头一年,又是实施新宪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奋斗的头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重要,对今后几年,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新的一年要有新的进展。我们具备取得新的进展的客观条件,这就是:通过去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当前整个政治、经济形势都很有利;十二大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步骤和措施,已经深入人心;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激发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热情;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治国安邦、开创新局面的领导经验和思想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在一九八三年取得新的进展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是夺取新胜利的新的力量源泉。

 

一九八三年,各条战线、各个地区的工作都要向前推进一步,特别要在两个问题上取得明显的成绩:一是完成省、市、自治区和地、市两级的机构改革,并力求使党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有进一步的好转;二是力争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不低于去年,并切实作好为一九八四年和以后若干年继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准备。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改革要坚决,经济要抓紧。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谈到八十年代要抓紧的四件工作,第一件就是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现在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不下决心改革不行。正如没有拨乱反正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一样,不进行一系列改革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对这样一个关系我们事业全局成败的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改革,是牵涉面很广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步骤,坚决而有秩序地进行。机构改革是许多方面改革的第一步。搞好机构改革,就要把那些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具有高中和大专毕业文化程度的人,大胆地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里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克服某些同志轻视知识分子,实质上是轻视知识,认为没有科学文化知识也可以领导四化的错误倾向。经济体制的改革,头绪纷繁,将是一个由量变到局部质变,又由局部质变到全盘根本改革的长过程。但在目前情况下必需和可能的改革,如商业体制改革、以税代利的税制改革,等等,应该积极进行。要认真总结经验,思想再解放一点,步子迈得再大一点。力求党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有进一步的好转,也是一种改革。

 

这里最重要的是党的思想政治状况的改革。全党一定要做好将要分期分批进行的全面整党的准备。

 

把经济工作搞上去,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无论是实现六五计划,还是实现“翻两番”的宏伟目标,都必须首先端正指导思想。要在全国各族人民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要加强对城乡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才能真正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把当前各项工作做好。由于今年要进行机构改革,要召开六届人大,要准备整党,任务比较多,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把经济工作抓得很紧,使几年来经济形势越来越好的势头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

 

今年的任务是艰巨的。完成今年的任务,上上下下都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要造成为开创新局面人人奋勇争先的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还要进一步改进领导方法。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果断地办,不要顾虑过多。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正确的决策也会带来一些新的矛盾。我们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尽可能照顾并且妥善解放次要矛盾,而不能在矛盾中打转,顾虑重重,徘徊观望,以致丧失时机,陷于被动。要勤奋地、及时地、精心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还是墨守成规,沿用三中全会以前或者沿用“文化大革命”以前不适合新情况的老一套,是决然打不开新局面的。各条战线的同志都要树立雄心壮志,提高主人翁的责任感。要向蒋筑英、罗健夫、赵春娥、张华等先进人物学习,向中国女排这样的先进集体学习。要有一种拚搏精神,有一种无高不可攀的气概。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写过“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的诗句。今天借用来形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生机勃发的兴旺景象,是多么恰当!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焕发出新的青春。让我们每一条战线、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在新的一年,要有点新气象,新成就,新贡献,要给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

 

勇于开创新局面

1984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我国各族人民怀着胜利的喜悦,迎来了1984年。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们贯彻执行党的十二大纲领的头一年。由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工作,我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发展,政治局面更加安定,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更有成效。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我国人民可以自豪地说:1983年,我们干得好!

 

中国人民是有远大抱负的。我们不会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我们的眼光总是向着明天。

 

在新的一年里,摆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任务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十二大精神,加快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步伐。

 

开创新局面的工作,实际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到了十二大,明确地响亮地提出了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号召。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的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不在各个领域打开新局面,就不可能有现代化。为了开创新局面,就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这方面,我国农业战线的变化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五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续获得丰收,整个农村形势一扫令人担忧的旧面貌,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局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主要就是因为农村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坚持三中全会的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特别是创造并逐步推行了联产承包制,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根本途径。农业战线的伟大成就,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对于改革的信心。各条战线的情况不同,开创新局面的路子不可能、也不应当一样。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具有从实际出发,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这是我们各条战线的工作能不能较快地象农业战线那样,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八十年代我们的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五年来我国的形势一年更比一年好,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牢牢地抓住了这个中心。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扭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我们对经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好了,有助于其他任务的解决,也可以更好地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各级领导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增强自觉性,保持清醒的头脑。

 

1984年,我们面临的整党任务是很重的。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的部署,今年要完成中央、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领导机关中党组织的整党任务。能否走好这一步,对能否圆满完成全部整党任务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抓紧抓好,决不能走过场。同时,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边整边改,用整党推动生产和各项工作。

 

我们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和斗争抓得更好。要切实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认真地正确地清除精神污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要继续搞好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继续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主义的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和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归根结底要靠充分发挥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的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在一切工作中坚决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注意掌握政策,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一定能更充分地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巨大的进步。

 

1984年,我们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让我们以开创新局面的优异成绩,向光荣的祖国母亲献礼!

 

和衷共济搞四化 

1985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岁月之树又增添了一周新的年轮。迈着坚实步伐前进的中国人民,在社会大变革中送走1984年,迎来1985年。

 

过去的一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第六个年头。这六年来,我们国家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好。这是因为我们对情况一年比一年更清楚,政策一年比一年更完备,计划一年比一年更周密,措施一年比一年更得力,信心一年比一年更增强。现在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出现了同心同德搞四化、和衷共济搞四化的新局面,中国人民满怀信心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前进。

 

两个多月前举行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个改革要在三、五年内大见成效,今年是关键的一年。推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今年的第一件大事。第二件大事是制定“七五”计划纲要,三是继续搞好整党,四是进一步调整各级领导班子。这四件大事,围绕着一个中心: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搞好改革,加速经济发展,使国家更快地强盛起来,使人民更快地富裕起来,是我们国家的大局。任何一个局部,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人,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从这个大局出发。凡属为人民、为国家着想的事情就要支持、鼓励,即使由于缺乏经验或方法不当而发生缺点错误,也只能教育帮助,绝不许打棍子。凡属为个人、为小团体着想,损害人民和国家利益的,就叫歪风,就要坚决反对。统一思想,同中央保持一致,首先是解决这个为什么人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各方面工作发展比较顺利,关键就在于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记住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这个根本出发点,不允许干扰这个中心,偏离这个根本出发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搞四化、为人民才是振兴中华永不枯竭的源头。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偏离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这个出发点,只能走歪政治方向。

 

建设“四化”的事业,和扫荡旧社会的壮举一样伟大。伟大的事业呼唤我们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实践。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要站在改革的前列,我们的思想就不能停顿。停顿就意味着落后。人们的思想必须随着情况的发展而发展,敢于在实践中创新,敢于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经验,敢于丢掉陈腐的东西,改变那些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作风上不适应新形势的东西。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掌握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中开拓前进。

 

调整好领导班子,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不论是改革、整党、搞四化,蓝图再好,没有好的领导班子去落实,也不能变成灿烂的现实。1985年一项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坚持干部“四化”的原则,把思想好、作风正、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干部提上来。新班子要“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善于工作,善于带出好风气,善于把群众的积极性组织起来,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要和衷共济。凡是不和谐、不协调的地方,都要进一步团结起来,把心贴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上,把力量凝聚起来,这样,我们的步子就会迈得更快,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让愚公精神满神州

198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金钟高歌,我们跨过旧岁与新年的分界线,跨过第六个五年计划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分界线,迎来一九八六年!

 

过去的五年,是全国上下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的方向,发扬愚公精神,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开拓前进的五年。这五年,我们深入进行了拨乱反正,坚定地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逐步开展了由农村而城市的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心一意搞四化,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开始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这五年我们干得很不错,政治上安定团结的局面日益巩固,经济上腾飞的势头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步改善,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

 

今后五年是执行“七五”计划的五年,我们完全有条件比前五年干得更好。我们有了更加一致的思想认识,有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有了比过去更明确、更配套的政策,有了更加合理的干部结构,有了更加有利于四化建设的国际环境。总之,现在大政方针已定,客观条件很好,关健在于尽最大努力,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干,把宏伟的蓝图变成灿烂的现实。全国上下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组织纪律,继续发扬愚公精神,最为重要。

 

我们说的愚公精神,就是坚韧不拔、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知难而进,不达目的决不停止。我们的民族,我们的革命队伍是有这种精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用愚公精神改造旧世界的胜利。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是需要万众一心,胼手胝足,顽强奋斗,需要全国上下都来学习、掌握科学文化技术,注重经济效益,做新时代的愚公。

 

“人心齐,泰山移”。发扬愚公精神,思想认识要一致。过去的五年,我们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是因为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正确,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系列重大决策认识的一致。现在讲统一思想,首先是对当前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要有正确的认识。改革是我们党的首要任务。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能在探索中,在克服艰难险阻中,在解决新的不协调中,一步一步地前进。去年的改革,无论城乡都迈出了一大步,达到了年初提出的“慎重初战,务求必胜”的要求。今年主要是巩固、消化、补充已有的改革成果,兴利除弊,解决突出的问题,使改革发挥出更好的效益;同时要认真调查研究,进行探索试点,为明年的改革再迈出重要的一步作好准备。认识一致了,齐心协力去干,就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发扬愚公精神,要提倡不说空话,多做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些人官僚主义严重,嘴上说得好听,遇事互相推诿,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搞坏;少数人甚至搞不正之风,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也有一些人,夸大某些消极现象,散布悲观情绪。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兢兢业业,奋发图强,就要树正气、刹歪风。当前,继续认真搞好基层单位的整党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各级领导机关、各级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一切正直的共产党员要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最大的努力。

 

过去的一年,我国在外交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胜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开放的对外政策,加强同一切对我国实行平等互利政策的国家的合作,加强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团结,反对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

 

未来的五年很重要。如果经过这五年,使改革继续顺利前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又把党风和社会风气搞好,我们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本世纪末的宏伟目标,就有了充发的把握。让我们发扬愚公精神,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创造新的业绩,创造美好的未来!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198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987年来到了,十亿中华儿女踏上新的征程。

 

过去的一年,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改革、开放,团结奋斗、胜利前进的一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稳步发展,对外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完成了“七五”计划第一年的任务,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政治上安定团结,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引下,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正在向新的水平迈步。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到现在,我国政治安定团结,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已经八年了,这是建国以来稳步发展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在十年动乱之后,取得这样一个大好局面是不容易的。这是因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改革、开放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同样是如此。我们搞改革,无论是搞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搞政治体制改革,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都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放弃或削弱党的领导,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搞开放,无论是引进外资,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都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而不是离开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研究当代各种思潮,也是为了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而决不是意味着可以放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立场。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民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剥削阶级虽然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我们决不可以忘记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进行斗争,任何时候,决不可放下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近几年来,思想文化界有一些人借改革、开放之机,发表各种背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使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在一些地方泛滥开来,而我们的一些同志表现软弱,不敢理直气壮地起来斗争,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如果继续听任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泛滥,党就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怎么能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又会成为一盘散沙,那还有什么希望?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是根本违背人民利益和历史潮流,为广大人民所坚决反对的。”重申和强调这个立场,在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87年摆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任务是很艰巨的。我们要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要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办实事,要把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还要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做调查、做准备。让我们更加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搞好改革、开放,以更加出色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三大的召开!

 

迎接改革的第十年

198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今天,1988年1月1日,标示着中国人民跨进改革的第10个年头。

 

回首过去9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豪情满怀。不久前,党的十三大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解放了党和人民的思想,也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更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1988年是十三大后全面贯彻大会路线的第一年。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抓住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带动其他工作。

 

新的一年最突出的特点是改革将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展开。所谓“更深的层次”,就是说已经进行了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向纵深发展,农村要深化第二阶段的改革,进一步调整城乡经济关系,使农业和乡镇企业都有更大的发展;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重点是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完善和发展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多出效益、商品、人才、经验;对外要更加开放,外贸体制改革要迈出一大步;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也将继续推向前进。所谓“更广的领域”,就是说政治体制改革也将稳步展开,以今年3月将召开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为标志,政治体制改革将开始逐步实施;上层建筑的其他领域,如新闻、文艺等也都将进行改革。我们党的建设也将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把从严治党提到一个新高度,走上靠改革和制度建设来端正党风的新轨道。

 

总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方面意味着,前一阶段改革的重大成就和经验,使我们的党、政府和人民有充分的条件提出并解决一系列新的课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将为之付出新的更加艰苦的劳动。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我们既信心百倍,勇于承担风险,又要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足够的认识,有克服各种新的艰难险阻的充分思想准备,谨慎从事。

 

1988年到来之际,世界形势给人以希望,又潜伏着危机。和平的力量在增长,和平的机会在增加,但是危害和平的各种困素都还存在,甚至有的还在加剧。经济困难和经济动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于世界的这个或那个部分,它迫使人们去寻找改革、调整、完善、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式。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改革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是否能够走向和平、稳定和发展,会对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也将在世界上产生影响。我们过去失掉的时间太多了。现在离本世纪末只有13年。每当我们想到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献出应有的份额,紧迫感就油然而生。

 

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稳定经济,对于实现我们对民族、对人类承担的重任都有重要意义。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里,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振奋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为推进改革和建设大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心同德 艰苦奋斗

1989年元旦献词

 

1989年来到了!

 

刚刚过去的1988年是难忘的。在这一年,我们继续沿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道路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取得了新的成就。在这一年,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进行了新的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在这一年,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遇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党政机关和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使人触目惊心。这一年的秋天,针对前进中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党召开了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中国的航船正迎着风浪,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对于在改革的第十年遇到的严重困难和问题,上上下下、党内党外绝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时间议论纷纷,这是很自然的。不管人们有什么样的歧见,有什么样的牢骚,有一点则是共识:要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唯有改革一途。倒退回去,重新回到封闭僵化的旧躯壳中,只能使中华民族重归贫弱,难以振兴。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题,答案决不是知难而退、半途而废,而是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有力的配套措施,继续深化改革。

 

如果问,过去一年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那就是全党同志、全国人民更深切地认识到,在改革初始释放出来的“能量”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之后,要使改革进入更深的层次,达到确立新体制主导地位的目的,需要解决一系列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改革的确是一场非常复杂、非常艰巨的革命,理想化的方案是没有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改就灵。在我们面前,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也没有现成的方案可循,只能靠我们自己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道路探索前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困难就是课堂,问题就是老师。暂时的曲折能够使我们学到很多在顺境中学不到的东西。当前最需要的是,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对改革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坚定改革的信心,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心同德,振奋精神,艰苦奋斗。

 

历史不会割断。1989年是1988年的继续,正面的、反面的,积极的、消极的,欢快的、沉重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会继续。“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毕竟只是良好的祝愿。我们要通过团结一致的奋斗,发展正面的、积极的、欢快的东西,使它们的比重越来越大;克服反面的、消极的、沉重的东西,使它们的比重逐渐降低。1989年一定会胜过1988年。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更加坚决地贯彻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的方针,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向前进,把治理、整顿同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结合起来,把当前的效益同长远的考虑结合起来,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而不懈地努力。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努力打破持续几年的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局面,争取农业丰收。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保证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进一步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特别是在廉政方面采取更切实有力的措施,把消极腐败现象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努力维护和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更为良好、更为健康的政治环境,并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更好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989年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巨大而繁重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条件也是具备的。从国际条件来看,全世界正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这种变化总的来说对我国是很有利的。我国有可能争取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以集中力量搞好改革和四化建设。关键在于我们抓紧这个有利条件,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做好自己的工作,决不可贻误发展的良机。

 

1989年将是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诞生40周年。让我们以更加勤奋扎实的工作,以改革和建设的新成就,迎接这个光辉节日的到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