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共新闻造假技术之一

(2010-12-24 23:31:22) 下一个

1964年11月,周恩来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纪念活动,主动与苏联新领导勃列日涅夫等接触,但苏共当局没有改变赫鲁晓夫时期形成的对华政策。图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到机场迎接周恩来归来。


从上面两幅画中大家不难看出,画中的背景、人物表情都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第二张少了刘少奇,这是因为刘少奇在文革被打倒后,印刷出版前特意剪切掉的。按第一幗画刘少奇站的位置看,与毛泽东甚至在一起,但在第二幅剪切后,一点都看不出毛泽东身边站立过刘少奇,这同时也说明当时的人已经掌握了高超的PS技术。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中苏之间出现了一次改善关系的机会。如果勃列日涅夫抓住这次机会,中苏关系史必将重写,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中苏双方态度不同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小时后周总理向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当天下午5时10分,外交部礼宾司收到了苏联驻华使馆照会:赫鲁晓夫被解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由勃列日涅夫担任。这两件事让当时的中国人无不拍手称快!


中共中央决定抓住这一机会,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联名向苏联新领导人发出贺电,“热烈祝贺”勃列日涅夫,,当选党的第一书记,,、米高扬,,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柯西金,,被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


除了贺电之外,从1964年10月28日起,周总理先后约见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驻华大使,通报中方建议:1、我党中央决定派周恩来率党政代表团赴苏祝贺;2、建议苏邀请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


29日,苏联驻华大使约见周总理,答复说:“周恩来同志,莫斯科一向怀着高兴的心情欢迎中国同志。您不止一次去过莫斯科,毛泽东同志、刘少奇同志和其他同志也都去过。我们都高兴地欢迎过。我们的出发点一向是为了团结。”


这个不冷不热的回答,多少让中方感到有些失落,虽然正面回应了中国的建议,但语气令人难以捉摸,同中方的“热烈祝贺”以及中方对两国关系的期待,显然有相当差距。


苏方不想让中方发言


11月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到达莫斯科。代表团的二号人物是贺龙。苏联方面对中国代表团来访,显然是十分重视的。新上台的勃列日涅夫以及柯西金、米高扬等三巨头均到机场迎接。


形式上的重视和礼节周到,并不代表政治上的让步。米高扬在从机场陪同周恩来去宾馆汽车上的一番话,让中方感到中苏改 善关系的前景不容乐观。米说:“我想,周恩来同志,你是有经验的人,是不是带来了恢复我们之间关系到10年、15年前那样的方案?”周恩来重申了贺电中表 达的愿望,告:“我没有带来方案,只是想了解两件事,一是赫鲁晓夫为什么下台?二是各国共产党会议还开不开?”周还表示“除参加庆贺活动外,还希望进行接 触,交换意见。”次日,周恩来还在拜会勃列日涅夫时提出,希望在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节大会上发言,然而却被勃以“由于议程已经排好”为由,不同意中方在 大会上讲话。


马利诺夫斯基带头挑衅


周总理访苏期间发生的有关马利诺夫斯基恶毒挑衅一事,多年来社会上一直流传着各种说法。现根据当时我方档案文件略加叙述,以正视听。


11月7日,在苏联政府举行的十月革命节招待会上,周恩来与苏方领导人相互祝酒。这时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元帅马利诺 夫斯基从邻桌走过来,向周总理挑衅说:“我们人民要幸福,你们人民要幸福,不要任何毛、任何赫鲁晓夫来妨碍我们。”当时因有西方记者在场,总理严正指出不 懂他的话后,即转身不理睬马。这时,苏联其他几位元帅商量后,由崔可夫向总理表示:“马利诺夫斯基讲的话不代表我们。”崔可夫等几位相继同总理一一握手。

随后,马又向贺龙挑衅说:“我们的元帅服被斯大林玷污了,而你们的元帅服被毛玷污了。”贺龙说,马讲的话完全错误,根本不能同意。总理随即将这件事告诉了米高扬。米说这完全是蠢话,绝不代表他们的路线。


马利诺夫斯基曾在二战后期来中国东北,指挥苏联红军消灭了日本关东军,一向以中国人民的解放者、救世主自居。功劳归功劳,但在两国关系如此微妙的时刻,如此猖狂攻击毛主席,显然不是一时冲动。


勃列日涅夫灭火


11月8日,勃、柯、米等苏方主要负责人来到宾馆同周恩来、贺龙等中方代表团会谈。周总理首先提出马利诺夫斯基挑衅 事件,指出:这是对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侮辱,是对我党、我国人民和代表团以及我个人的侮辱……这个问题性质很严重,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才有可 能谈其他问题。


总理责问他们,欢迎我们来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当众侮辱我们?是不是要煽动反对毛泽东同志?……是不是以为中苏原则分歧只是个人意气之争?


勃说,他高度评价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能够派出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代表团,认为这是加强友谊的重大步骤,决无其他想 法。马不是主席团委员或候补委员,他的话不代表主席团看法。作为中央委员,他也无权这样发表个人意见。勃还说,他对马的话感到愤怒并十分不安。他曾问马, 马说喝了酒,词不达意,愿意正式道歉。勃强调,马的话同苏共中央和新领导的看法毫无共同之处,希望此事不影响预定要进行的工作。柯西金和米高扬也一再说马 讲的话不对。


总理表示,注意到他们的表示,但保留研究后回答的权利。勃很紧张,还表示,感谢总理诚恳坦率的谈话,他们今后将采取诚恳、老实的正派态度。


总理之行没达到目的


勃列日涅夫虽然表面上也不满意马利诺夫斯基的挑衅行为,但苏联新领导内心里没有改善两国关系的任何打算,甚至认为中国要改善两国关系,就应该向苏联让步。


经过实际观察,中国方面彻底失望了,得出的结论是:苏联新领导执行的是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赫下台以后,在苏共领导集团中,占优势的还是赫鲁晓夫的那一伙人。他们企图实行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


周恩来这次莫斯科之行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中苏关系不仅没有改善,而是继续恶化。,,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前参赞,,



周恩来肩负重任,飞往莫斯科,他很清楚此行的意义


11月1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第149次全体会议,在就国际形势讲话时说,对于赫鲁晓夫的下台,我们一是欢迎,拍贺电;二是做工作,要推动苏联的变化;第三,要同苏联争一争,该反对的、该弃权的我们还要反对还要弃权。

   这三条的根本当然是重新建立中苏两党两国间的紧密关系。

   当时,中共领导人想要知道的,主要还是苏共领导人的真实意图。

   苏共高层对周恩来率团而来是高兴的,因为这切合他们改善两党关系的愿望。按原计划,苏共本来要派一名外交部副部长来北京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活动,并作改善关系的试探,现在中共高规格地派出代表团到莫斯科来,就已经说明中共的意愿了,苏共高层很多人把周恩来的到来看作是毛泽东准备支持勃列日涅夫的明显迹象。

   苏共高层的这些想法当时中国党政代表团在出发前并不清楚,周恩来也不会想到,苏共中确实有一些人把赫鲁晓夫与毛泽东视为对手。他们认为,赫鲁晓夫在处理中国关系是确实太鲁莽,但影响中苏关系的主要障碍是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因此,必须想办法趁中共代表团到来之际,暗示或动员中共象周恩来这样老资格的领导人在中共掀起一场波澜,像苏共赶赫鲁晓夫下台一样,把毛泽东主席也赶下台。

   由此,中国党政代表团此行莫斯科,显得波谲云诡,这次本来想修复关系的苏联之行,却成了一次踏雷之行,终于还是被一个叫马林诺夫斯基的爆破手引爆得差点无法收场。

     11月5日,代表团分乘两架座机,途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晚上抵达莫斯科。飞机滑行在熟悉的莫斯科伏努科沃夫国际机场,周恩来透过机窗看到前来迎接的人们,感觉规格还算说得过去,心里一热,但并没有表现出来。许多苏联高官站在停场坪迎接,为首的是新的苏共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还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安德罗波夫。

   双方只是礼节性地寒暄客套,天寒地冻也没细谈什么,倒是周恩来与米高扬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米高扬:我想,周恩来同志,你是有经验的人,是不是带来了恢复我们之间关系到10年、15年前那样的方案?

   周恩来:我们的愿望已经在我们的贺电中表达了。我没有带来方案,只是想了解两件事,一是赫鲁晓夫为什么下台?二是各国共产党会议还开不开?我们希望两党、两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斗争。正是根据这一目的,我们这次来除了参加庆贺活动外,还希望进行接触,交换意见。

  米高扬笑了笑,不置可否。

  当晚代表团下榻列宁山苏联政府别墅。这里是国宾馆,上次中共代表团来苏联,也是进驻这里的,这里是不太大的建筑,不太大的花园。这次,周恩来、贺龙住一幢楼,其它同志住一幢楼。

   尽管礼仪还算隆重,但从一开始,中国党政代表团就感觉很沉闷,苏共新的领导人对中国党政代表团,似乎并没有热情洋溢的意思。11月6日,周恩来拜会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向他提出,中方己拟好讲稿,准备在明天举行的庆祝大会上作一个发言,呼吁中苏两党在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勃列日涅夫浓眉一挑,想了一想,叫来办公厅主任,询问明天的议程,然后向周恩来双手一摊,说感谢你们的祝贺,但由于议程已经排好,所以这事没有安排。

   周恩来没有将不快表现在脸色上,还是不卑不亢地说:“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致贺的机会。”勃列日涅夫想了想说,晚上有一个庆祝酒会,在酒会上大家可以发表致词。


 晚宴上,马林诺夫斯基出言放肆,周恩来率团退场抗议

  11月7日晚,苏共中央在克林姆林宫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前来参加庆典的包括中共代表团在内的兄弟党代表团。金碧辉煌的宴会厅,苏共中央政治局几乎是倾巢而出,气氛颇为隆重。周恩来致过贺词后,举着酒杯穿行在人群中,施展着他外交家的风采和魄力。此时,他感觉此行尽管不可能有很大的收获,但是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特别是在勃列日涅夫会谈时,这个不太动声色的苏共新贵提出中共代表团在莫斯科多呆几天,多看看。特别让周恩来高兴的是,虽然明天是休息日,但苏共政治局几个常委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扬、安德罗波夫将到中共代表团入住的列宁山国宾馆来,与中共代表团一起进餐,进行更深入的接触。

   晚会的气氛还是轻松的,周恩来随处走着,不时与兄弟党一些领导人随意地交谈。这时他见一边聚集着一群苏联元帅,就走过去,举举手中的酒杯与他们招呼。

   这时,苏联国防部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像是喝醉了酒,朝周恩来身边靠了过来,通红的脸几乎要贴着周恩来的脸了,喷出的一股浓烈酒气直冲周恩来的脑门。旁边的苏共元帅们似乎都知道要发生什么似的,脸上露着幸灾乐祸的表情。周恩来与马诺夫斯基打过招呼,刚想与他寒喧,一见他脸色恶狠狠的,一副来者不善的挑衅样子,忙扭过头去。谁知,马林诺夫斯基辟头便对周恩来出言不逊:“你们中国人不要耍政治魔术!”

   周恩来一怔,马上清楚他话中有话。由于马林诺夫斯基讲话几乎是在吼叫,一些来采访酒会的西方和美国记者已经在引颈相望了。周恩来不想与马林诺夫斯基纠缠,马上与他打哈哈,说:“马林诺夫斯基将军,下次来中国我请你喝茅台酒,喝北京的二锅头,好么?”然而马林诺夫斯基似乎是要一吐为快,他摇晃着手中的酒杯,酒洒了一地,差一点洒到周恩来的身上:“不要让任何人妨碍影响苏中两党的关系,俄国人民要幸福,中国人民也要幸福,我们不要赫鲁晓夫来妨碍我们,也不要任何毛泽东来......”

   周恩来不等他说完,脸色大变,又不便与他辩理争论,厉色正言:“你的话我不懂!”扭身就走,可这个马林诺夫斯基象疯了似的,冲着周恩来的背影嚷道,“我们俄国人搞掉了赫鲁晓夫,你们也要采取行动,搞掉毛泽东,苏中两党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好!”按照级别,马林诺夫斯基根本就不够资格与周恩来说事关两党关系的更多的实质性的问题,更不应该说如此不逊的话。

   那么,马林诺夫斯基为什么敢如此说话?原来他是以功臣自傲的。20年前,马林诺夫斯基对中国来说,确实算是是个“功臣”。当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是他指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扫荡般歼灭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从此他认为自己是帮助中国人打败日本人的胜利者,是中国东北的解放者,功可盖世。中国人应该感激苏联红军,应该对苏联有所补偿,如土地使用权和矿产开发等等,不能让苏联白白牺牲这么多红军战士。而这些,毛泽东寸步不让,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在马林诺夫斯基看来,他对中共领导人天生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说话权,有一种接受中共领导人感激的资格,这也是因为多年前一次经历,让他更错误地巩固了这样的想法。那是1957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领中共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在列宁墓观礼台上,苏联安排马林诺夫斯基站在毛泽东的身边,照应接待。毛泽东与他站在一排,总得聊聊。1957年10月4日,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征服太空的宇航时代。这事让毛泽东感到很高兴,他握着马林诺夫斯基的手,赞扬说:“社会主义国家中有你们,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可靠的保证。”这本是客套话,但马林诺夫斯基却认为这是毛泽东及中共领导人真实存在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依赖于苏联,中国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苏联军队的保护,苏联有核武器,有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赫赫业绩,有接受致敬的资本。

   马林诺夫斯基和赫晓鲁夫一样,在对待中国革命胜利这一事实上,从来没有认真想一想谁是定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总是过度夸大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作用,与此相应,也就忽视或轻视了毛泽东的军事谋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战斗力。马林诺夫斯基非常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两年前赫鲁晓夫禁止苏联出版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当时,中苏关系还没有恶化得那么明显,马林诺夫斯基作为国防部长为了中苏军事合作关系,主持编辑了一本毛泽东军事著作,正在军队系统发行时,赫鲁晓夫知道了此事,一个电话把他叫来,对他咆哮道:“马林诺夫斯基同志,我知道你们在发行毛泽东的著作,这简直是笑话,是荒谬的事情!是苏联红军打垮了德国的精锐部队,是苏联红军消灭了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而毛泽东在干什么?他们用了20年到25年的时间只是在玩弄梭标和刺刀而己。可是你们却在抬举他们,在印刷发行毛泽东的军事著作,这是为什么?你要回答我?难道要让我们强大的现代化的红军部队学习毛泽东的土办法?去打游击战?你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你们是怎么想的?”马林诺夫斯基本来是做表面文章,现在有了令箭,立即宣布停止发行毛泽东军事著作,己发行出去的,收缴销毁。

  马林诺夫斯基由此知道了苏共高层的底牌,加上1959年9月13日,苏联发射的宇宙飞船如期抵达月球,苏联似乎完全是宇宙的主宰了。想到毛泽东当年的赞扬,马林诺夫斯基更是飘飘然了,因此他会出言不逊,连基本的外交礼节都不讲了。见周恩来扭身而去,他意犹未尽,转身见贺龙正在和朱可夫元帅聊天,心想,周恩来不听我的话,他是假装正经,不敢表露自己,我要向贺龙去说,他是国防部长,我也是,正好好说话。贺龙并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见马林诺夫斯基过来,就迎了上去,举杯要与他碰杯,可马林诺夫斯基一脸怒气,说道:“我们现在已经把赫鲁晓夫搞掉了,你们也应该仿效我们的榜样,把毛泽东也搞下台去。这样我们就能和好。”贺龙一怔,立即严词驳斥,“这是根本不能相比的两件事,我们党和你们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你这样讲话也是无礼的,你的想法是不会实现的,对不起,我不能与你谈话了,请你让开。”

   这时,周恩来也走了过来,浓眉下的一双眼睛狠狠地瞪了马林诺夫斯基一下,然后对贺龙说,“贺老总,这个家伙太放肆了,看来,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我们只能退席表示抗议!”于是,周恩来打头,贺龙紧跟着,其它代表团成员随后,中共代表团在全场凝视中,愤然退场。

   马林诺夫斯基见中国人并不响应他,显得气急败坏,对着扭转身而去的中国党政代表团一群人的背影,大骂斯大林和毛泽东。

   在与苏共高层聚会时退场抗议,对于周恩来说,已经是第二次了。1961年10月17日苏共二十二大召开,中共派出了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会上,由于赫鲁晓夫采取了“围剿”中共的态度,周恩来以退会返回北京表示抗议,留下彭真代理团长,看看赫鲁晓夫还要搞出什么花样。

代表团连夜开会提出严正交涉


 中共代表团驱车急驶,抵达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周恩来连夜召开中共代表团紧急会议,商量如何处理此事。他首先召集几位翻译核实马林诺夫斯基说了些什么,一一记录备案。

   大家“回放”了马林诺夫斯基挑衅的全过程,分析认为,马林诺夫斯基这次行动背后有内容,不是孤立的。这说明,在苏共高层,有一部分人对中苏关系的看法是极为错误的,他们认为这不是两党的关系,而是两党负责人的关系,中苏两党的不愉快,是赫鲁晓夫与毛泽东个人之间的冲突,因此有了马林诺夫斯基要中共也搞掉毛泽东这样的无礼叫嚣,对此我们坚决反对,而且苏方必须对此事有个交代。

   周恩来浓眉一挑,平静而威严地说,这事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苏共曾经有过颠覆兄弟党的历史记录,这不仅是对中共,也是对中国人民和领袖毛泽东的严重侮辱,是极为严重的事件,马林诺夫斯基公然煽动要推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毛泽东,是不可容忍的,明天我将向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严正交涉,提出抗议,看他们是什么态度,再相机行事。

   周恩来冷静地分析说,如果说苏共最高层对中共就是马林诺夫斯基这种态度,也不实事求是,马林诺夫斯基代表了当时苏共最高层对待中共两种态度中的一种。赫鲁晓夫一下台,苏共也抱有与中共改善紧张关系的想法,大家想想,是他们首先与我们进行联络的,他们立即派驻华大使契尔年科前往中共中央联络部通报情况,并要求副部长伍修权迅速将苏共中央报来的这一情况向我和毛主席作陈述。这一举动,在当时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当时两党关系实际上已经中断,相互间的交往是通过外交部国家关系的层面来进行的。周恩来接着说,正是应和他们的“主动”,中共也理解这一举动的含义,立即提出派代表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7周年活动,并要求苏共发出正式邀请,邀请其它兄弟党一起参加,这是试图恢复两党关系的重要步骤。周恩来想了一下,继续说,现在看来,刚才马林诺夫斯基唐突地冒了出来,在背后是有一种强大的作用力的,这使恢复两党关系的想法显得很脆弱啊。

   确实,正如周恩来分析的,在苏共方面,对改善苏中两党关系分两派意见,一派是绝望派,认为只要中国党和国家的大权还在毛泽东的手上,实现关系好转的想法就是行不通的,除非中共内部有人象我们搞掉赫鲁晓夫一样,也起而搞掉毛泽东。马林诺夫斯基实际上就是这一派的代言人,后面的大人物是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从一开始,苏共中的这派人就考虑到了,赫氏下台不代表苏共向中共“示好”,不能给中共感觉是我们在帮中共,帮毛泽东清除他们讨厌的人。米高扬说,“要设法谨慎地处理这个问题。因为解除赫鲁晓夫的职务将是送给中国人和毛泽东的一份厚礼。他过去做的和现在做的,都是我们的财富,包括在处理苏中关系问题上”。中共想了解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但勃列日涅夫是不愿讲理由的,他一上台,就在会上明确表态,要避免涉及到我们自己身上,所以我们不能对赫鲁晓夫的撤职原因做什么说明,这是我们的事,无可奉告。苏共由此决定,为了不造成向中共“示好”的印象,不向中共解释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另一派是温和派,认为改善苏中关系,毛泽东在台上也还是有希望的,只要作出一定的让步,就有可能修补与北京的睦邻友好关系,这一派人物是务实派,以柯西金、戈尔巴乔夫为代表。勃列日涅夫尽管是属于第一派的,但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也必须调和两派的意见,因此是他作出了决定,同意中共的想法,邀请中共代表团来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这完全是一个由头,提供双方一个来往接触的机会。至少有对话机会,看看双边关系改善的可能性有多大?

   然而,正式对话还没有开始,马林诺夫斯基的嘴便泄露了天机,搅乱了一锅粥。勃列日涅夫见中共代表团愤而退席,当时只能装着没看到,扭转头与其它国家的党代表团负责人说话。苏中之间的过节,大家都清楚,其它党有的看见了也装着没看见,都不想在敏感的时候作声卷入。酒宴结束后,勃列日涅夫对秘书说,叫马林诺夫斯基到我办公室等我,明天上午去中共驻地的活动照旧进行。

   马林诺夫斯基向勃列日涅夫办公室走去时,根本没当回事。他之所以敢如此放肆,是因为赫鲁晓夫下台,他起了决定作用。赶赫鲁晓夫下台,主要策划者是苏斯洛夫,但真正要搞掉赫鲁晓夫,两个人是缺一不可的,一个是苏共仅次于赫鲁晓夫的第二把手勃列日涅夫,一个是拥有兵权的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

   马林诺夫尽管不是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候补成员,但他地位特殊,罢黜赫氏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他是出席者,有他在场,把赫氏赶下台就显得气壮。所以,他认为他为中共提供了一个范本,中国也可以这么搞,在他看来,周恩来尽管不是中共二号人物,但是政府一号人物,可以说相当于勃列日涅夫的地位了,而贺龙作为国防部长,地位与自己相当,他们两人是合适的人选。所以,他才冲着周恩来和贺龙去“放炮”的。

   第二天一早,苏共中央的伏尔加车队如约鱼贯驶入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周恩来等站在楼门口迎接,从车上下来了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扬、安德罗波夫、葛罗米柯等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周恩来边与苏共领导人一一握手,边有所感悟:这个勃列日涅夫的做派与赫鲁晓夫完全两样,赫鲁晓夫是个人式的领导作风,而勃列日涅夫做出的姿态至少是集体领导。几天前,中共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进入苏共办公大楼拜访,他们就是这个规格来与中共代表团会见,现在又是集体回访。然而,他们真的会改弦易辙,建设与赫鲁晓夫时代截然不同的与中共平等交往的友好关系么?马林诺夫斯基的口出狂言,是不是他们这干人中绝大多数的想法?想到这儿,周恩来的表情越发凝重了。

  双方在大使馆门厅合影之后,有序地步入会客室。

   坐定下来,周恩来朝勃列日涅夫望了一眼,他清楚,这个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在权力关系上可以说是“弑父”了,因为他是在赫鲁晓夫的一手培植之下获得如此高位的,当年他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担任党委第二书记时,积极响应赫鲁晓夫的“垦荒”号召,成绩显著。更重要的是,在赫鲁晓夫看来,此人的性格属于犹柔粘乎型,不是那种官迷心窍的人,赫鲁晓夫就是认为他不会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提名他在苏共“十九大”上当了中央委员,年仅46岁。之后,在苏共“二十大”,勃氏又成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分管重工业、军工及航天工业。1963年后,他成为事实上的苏共第二把手。

   周恩来浓眉一挑,对肥硕的勃列日涅夫说:“昨天,我们在庆祝活动向你们献上的贺词,以及兄弟党的贺词,你们准备如何处理?”勃列日涅夫一愣,想不到周恩来突然说这事,他还根本就没有想到这问题,仓促中搪塞道:“你们的贺词,兄弟党的贺词,都充满了热情,显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光辉前景,我们准备出版一个贺词专集,在专集上登载。”周恩来很不满意,今天他一早就翻看《真理报》,见苏共方面并没有在报上发表中共及兄弟党的贺词。显然苏共方面并没有重视中共代表团的到来,连这基本的一条都没有想到,从礼节上讲是忽视,从根子上讲是轻视,怪不得马林诺夫斯基会口出狂言。他们对中共,只想下命令,并不想建立平等的关系。

   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苏共方面收回马林诺言夫斯基的狂言,并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周恩来单刀直入,冲勃列日涅夫铿锵有力地说道:“昨天晚上,本来是庆祝十月革命很好的一个酒会,各兄弟党团聚一堂,机会难得,然而却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和美帝国主义记者在场的情况下,你们的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对我,对贺龙副团长说了一些侮辱性的、挑衅性的话......”勃列日涅夫喝口茶,看着周恩来,假装糊涂地说:“是么,他究竟说了些什么?我是想听听中国同志的意见。”周恩来站起来,把马林诺夫斯基说话的大意说了一下,然后说:“为此,我们昨天晚上退场表示强烈抗议。勃列日涅夫同志,苏共所有在座的同志们,你们苏共中央欢迎中共代表团来,不是要当众向我们挑衅吧,你们必须澄清,你们邀请我们来,目的是不是就是马林诺夫斯基说的,要我们也撤销毛泽东的中共最高领导权?”

 勃列日涅夫侧头与柯西金耳语一阵,然后对周恩来欠欠身子,说:“马林诺夫斯基出言不逊,我们是等你们退场后才知道的,我们为此也感到愤怒和不安,我当时就把他找到办公室严厉批评了他,我们已经让他反思,要他认识到问题的严肃性,他太无礼了,他的举动,当然不代表我们苏共中央的意思,只代表他个人在酒后胡说八道,是酒后失言吧。周恩来同志,马林诺夫斯基并不是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他的话当不得真的,我们在中央委员会上将对他进行谴责,他的翻译也有问题,火上浇油,翻得很不准确,我们也要处理。”勃列日涅夫摇摇头,耸耸肩,最后说:“尽管如此,我在这里,向中共代表团表示遗憾和道歉。”

   周恩来也与贺龙耳语一阵,然后语气严厉地驳斥说,马林诺夫斯基并非酒后胡言,并非酒后胡说八道,恰恰是酒后吐真言,这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是反映了苏共领导人中仍有人在继续赫鲁晓夫的那一套,以老子党自居,坚持对中国主权进行干涉和颠覆,对中国党政领导指手划脚,看不顺眼就公然鼓吹“搞掉”。

   周恩来指出,马林诺夫斯基昨天的挑衅,是对我们的公然侮辱,也是在西方帝国主义势力面前的公然叫嚣,只能让帝国主义兴灾乐祸。今天一早,美国、法国、英国的通讯社都从莫斯科发出了消息,说这里的苏联元帅说,苏共中央已经与中共中央达成了协议,要赶毛泽东下台,由周恩来当中共中央主席,难道这是偶然的巧合么?如果不是苏共领导人中有这种思想,马林诺夫斯基敢于这样胡说八道?

   对于苏共高层来说,马林诺林斯基当然不是酒后失言,他们内部的估算是根据传言来进行的。这些纷纷扬扬的传言是:中国领导层内部在对苏联的政策问题上出现了不同声音,这种不同声音已经造成了政治局的内部分裂,对毛泽东的不满情绪在滋长,周恩来就对毛泽东的路线政策是否英明持疑虑态度,他本人认为毛泽东向赫鲁晓夫挑战,削弱了世界共产主义的统一战线,并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在亚洲国家中的威信。所以,周恩来率中共党政代表团来,他们认为是一个时机,可以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语透露苏共的想法,吹吹风,让周恩来能够仿效照搬。

   见勃列日涅夫不吭声,安德罗波夫打圆场说,我们和马林诺夫斯基划清界线。

   这天的会谈就因为马林诺夫斯基而阴云密布,无法进行更有实质性的谈话。在紧接着的9日、11日、12日的三次会谈中,苏方对周恩来询问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就是不作解释,而且坚持要召开赫鲁晓夫定下的意在继续向中共施压的兄弟党国际会议。周恩来则肯定地说,苏联共产党是奉行错误的修正主义路线,如果苏联同志真诚地希望克服同中国领导人的分歧,那就应该对自己的政治方针进行重大的修正。勃列日涅夫没有回绝余地地说,“苏共二十大以来的路线和方针不是赫鲁晓夫一个人制定的,这是集体共同制定的正确路线,你们要我们修改二十大制定的路线方针,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是做不到的。”

   米高扬也直言,“赫鲁晓夫下台后,由中央全会选出来的苏共中央主席团对中苏关系问题,即苏联对华政策没有什么改变,是和赫鲁晓夫的政策一致的。我们确实真诚地关心使苏联同北京的关系正常化。”

 “解冻之旅”反倒雪上加霜

   周恩来、贺龙的心情非常沉重,本来是抱着希望而来,现在希望破灭了。当中国党政代表团离开莫斯科时,莫斯科上空乌云密布,看来,云开日出的可能性不大了,一场风暴,即将到来。

   代表团飞回北京时,在京的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都赶来机场迎接。毛泽东很少到车站机场亲自迎接党内同志,这次却去了,还给周恩来送上一大束百合花。

   这是极具政治意义的姿态,表明中共领导人紧密团结,不会被苏共牵着鼻子走,我们对苏政策是一致的,坚决支持周恩来为首的党政代表团在苏联的正义立场。

   这次莫斯科之旅,是中苏彻底决裂前的一次试图挽回之旅,马林诺夫斯基把苏共高层一大部分人的想法鲁莽地和盘托出,终于使中共代表团如梦猛醒,这次期望的解冻之旅,却成了雪上加霜之行。

   但应该看到,马林诺夫斯基说话的方式,决不是勃列日涅夫、柯西金这样苏共党政最高层领导人的意思,苏方对马利诺夫斯基也是不满的,曾有人建议给苏共中央写一份材料,题目是《试论混蛋的作用》。

   毛泽东对此事高度警惕,就此对苏共彻底失望,对与苏联当局特别是与马林诺夫斯基有“染”的中共高级领导人也狐疑顿生。彭德怀作为国防部长曾经与马林诺夫斯基关系密切,为此他首先被怀疑上了。

   应该说,当时双方都有愿望改善关系,只是没有把握住机会。而马林诺夫斯基事件的影响极为深刻,后来,“文革”爆发,对内揪走资派,对外反帝反苏修,对内对外的内容和精神是一致的,毛泽东认为这两股势力拧在一起,都是要搞掉自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