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应非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鹰击长空,笔走琐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旧在)系个人文集,所有文章均为笔者原创,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个人资料
正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

(2008-11-23 19:58:38) 下一个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

我的脑海里闪过了苏轼 的这首词。 光阴荏苒, 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十年, 但在我的心灵深处, 父亲故去的那段时光恍如昨日。

我蹬着自行车 , 吃力地行驶在一个上升的铁道路口 , 过了这个路口 , 就可以看到远处故乡的小村庄了 . 突然 , 父亲从对面走来 , 我喊道 , “ 爸爸 , 您要去哪儿 ?” 父亲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 只是向故乡的方向挥了挥手 , 便慢慢地飘升起来 , 我着急地大喊 , 可是父亲似乎没有听见 , 不到两分钟的工夫 , 就消失在太阳的光环中了 …….

我睁开眼睛 , 看到窗外漆黑一片 , 这才意识到 , 刚才的情景不过是南柯一梦。不知父亲在那个世界过得好不好 ?

在我的记忆中, 父亲是乐观的,尽管父亲一辈子也就是在晚年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父亲的青少年时代正赶上日本侵略中国,我的故乡很早就被日本人占领了,日本人被赶走了,三年国共内战接踵而至,因此,父亲二十岁前一直生活在随时可见的战争中.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积极投身到建设国家的洪流中,在东北工作了十几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响应国家的号召,回到故乡务农.不料几年后文革开始了,父亲因年幼时家境好些被列为批斗的对象,因长期在城市工作,父亲干起农活来比不上那些自小就在农村长大的人,受尽了有些人的嘲笑,折磨和凌辱。不过,父亲并没有被这些屈辱的经历压得郁郁寡欢,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十分乐观,从未向我提起过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后来我还是从母亲那里知道了父亲被欺负的许多事情.现在想来,父亲不告诉我完全是为了保护我幼小的心灵免遭伤害。这些年来耳闻目睹了很多幼时家境不知比我好上多少倍的人遇到困难即刻变得郁郁寡欢甚至于悲观厌世,我越来越体会到乐观心态的重要,和父亲的良苦用心.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有远见的,这点在我们兄妹几个的教育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我父母在生产队挣公分,我们几个上学,一年到头来,我父母所挣到的公分只够分到二百斤麦子,我们哥几个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根本就吃不饱饭,更别提什么营养食品了,有时粮食不够吃了,只好吃糠和野菜.一些亲戚看不过去了,他们想帮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便劝我父母让我们哥几个赶快辍学,去生产队挣个三分五分的(最高为一天十分,我父亲和十分工干得一样多,但只给九分),这样最起码也能将就着吃饱饭.父亲和母亲对这些好心人的劝告总是婉言谢绝,他们常常吃些糠和野菜,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留给我们,同时勉励我们好好学习.后来,地包产到户了,家里的粮食终于够吃了,我们上学的费用上升为困扰父亲的第一大难题.带着书生气的父亲不得不做一些小本生意,他的毛笔字写得好,一进腊月便起早摸黑地写了很多对联,在年前几天去县城摆摊儿卖.那时的天气非常寒冷,父亲的手常常被冻得失去了知觉,以至于有时都不能为买主卷好对联.就是这样,父亲支持我们哥几个都读到了高中毕业,我进而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在故乡的那个小村庄也算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一些妒火中烧的村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到处扬言我考上了大学也没有用,因为我家供不起.我父母听了,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誓言,“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供到大学毕业”。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善良的 , 尽管以前我家自己都吃不上饱饭 , 但面对他人求助的目光时 , 他总是尽力帮助。我小的时候 , 一年中常常会有一些来自安徽河南的农民因家乡发生水灾而到我的故乡逃荒要饭。每当这时候 , 一些村人会锁上门装着听不到那哀切的敲门声。但是父亲总是将那些要饭的人迎进门 , 随后会让妈妈给他们舀上一两升玉米 , 若当时我们正在吃饭 , 父亲总是热情地要他们一起同吃。有些村人说很多要饭的人都是假的 , 其实他们可能生活得比我们还好。父亲反驳说 , 去陌生的地方要饭对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说是非常丢面子的事 , 如果不是真的无路可走 , 他们不会背井离乡几千里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果断的,他从不干涉我的职业和生活,但当我面临抉择而显得有些优柔寡断时,他会适时地为我一锤定音。我大学毕业后到了京城的一家单位工作,几年后机遇来临有一家名企聘我去加盟,但相较原单位稳定性差,不可预见性强,我瞻前顾后好长时间下不了决心。一次回老家看父母,饭后向父亲提及此事,父亲意味深长说,要想干大事,千万不可优柔寡断,否则机会一过,就可能再也不会来了。直到现在,父亲那果断的神情依然常常在我眼前出现,尤其是当我踌躇不前时。 

父亲的病来得非常突然.当我接到家里的电话赶回老家时,母亲告诉我前天去县城医院查过了,医生说父亲的病已到了癌症晚期.想起几个月前回家父亲健步如飞送我到村口的情景,我宁愿相信县城医院的诊断是错的。我说服母亲,不告诉父亲病的实情,第二天便带着父亲到了京城找了一家医院复查.结果让我绝望,医生告诉我,父亲的病已到了癌症晚期,若立即手术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可能性成功,术后可再活二三年,若用保守疗法维持最多只能再活三到六个月。经与母亲,哥姐商量后决定,做手术不太现实,危险太大了,毕竟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只好采用保守疗法,在医院吃药打针抑制。我仍然没有告诉父亲病的实情,当父亲问及时,我只是说病只是一般的肠胃炎,住一段时间院就会好的.父亲笑了,在我离开病房时作出了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动作,他双手合十,向我作了一个揖.我不敢去看父亲的眼睛,赶紧跑出了医院,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知道,从小到大,从未让父亲失望的我,这一次肯定要辜负父亲的信任了。我不得不承认,在病魔面前,一向一往无前的我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

也许冥冥中确实有命运之神在左右着父亲的命运.一天外面的天气不错,父亲要我陪着去楼下散了散步。回来时出了电梯,父亲看到对面不远处的黑板,一下子就楞住了,他说,你快看,黑板怎么有我的名字呀。我看了一眼,心想坏了,黑板上写着一条如何保养肠胃的小常识,里面有癌症的字眼,但是哪有父亲的名字呀?父亲说 , 你竖着读右边第一行 , 我一看 , 太巧合了 , 果然第二和第三个字连在一起是父亲的名字。难倒是造化弄人 , 父亲命中注定要到此医院 ?

自那以后 , 父亲便提出该出院回家了 , 并在回家后不愿再吃药 , 当家里的任何人或亲戚朋友劝他吃药 , 他总是拖着不吃 , 并说药太苦了 , 我吃不下。于是 , 村里有些人又开始风言风语 , 说父亲一辈子窝囊透了 , 病了连药都不敢吃了。父亲是在那年末的一个傍晚走的。在那几天前他就已经处在昏迷状态, 走时没留下任何遗嘱。在葬礼期间及以后很长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想,一向乐观坚强的父亲怎么会因为药苦而放弃吃药 , 他总在教育我良药苦口利于病啊 , 可是他自己为什么却做不到 ? 难道真是被癌症吓破了胆 ?  这样想着,父亲的形象似乎不那么高大了。

后来我出国前特地到父亲墓前辞行,然后和母亲又聊起了父亲的病.母亲说,父亲病的直接诱因来自一碗牛肉面,父亲那时做些小买卖,中午为了省钱一般在街头随便买碗牛肉面凑和,小摊儿上的饭便宜但可能不卫生。父亲吃完那碗面后,好几天肠胃一直不舒服,过几个月一查就是癌症晚期了。我说那时为什么不告诉我,母亲缓缓地说,你爸爸觉得没什么事,他一直不肯去看,因为一去看病就要花钱啊,他还说,家里帮你哥姐成家了,你还没有成家,家里也出不起几万几十万给你在京城买房,只能攒多少是多少了.他说你是个孝顺的孩子,又有出息又懂事,会体会到父母的苦心的.我强忍着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刹那间,以前的疑惑和不解一下子变得清晰无比:父亲定是意识到了自己的病再也治不好了,继续吃药只会继续花我的钱,因此干脆说药苦而不吃,表面上看似胆小,实际的目的是为了给我省钱啊. 

在国外求学的几年里,我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候我准备放弃了,但每当这时候,父亲那果断乐观的神情便闪现在我的眼前。于是我继续默默地努力,等待着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母亲刚在电话里说,我哥姐他们去父亲坟前烧了纸钱, 祭奠父亲故去十周年。 我身在国外, 无法去坟前祭奠, 只好草就此文聊表哀思。

父亲, 愿您在那个世界好好安息吧! 我们会照顾好母亲的。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文章。如传统媒体有意转发,请先经作者东方应非(Eeaglefly)同意;如网络上转载,请不要忘了标明作者出处。作者保留文章版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eeaglefl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常四爷的评论:非常感谢你的评论。
常四爷 回复 悄悄话 多谢分享. 你父亲是有大智慧的人.
haohao88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好的文笔,非常感人的故事,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