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东篱下

生老病死是人类不可逾越的. 修心养性,没有善始但求善终 !
正文

太极拳精论

(2008-08-31 17:51:21) 下一个
这里搜集了先贤有关太极拳精论, 和大家分享.

拳论

【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太极拳由张三丰所创此说法,始於武禹让,但据考证并非如此,故此文何人 所作无法得知】 

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 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 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 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 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 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周身节节 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 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 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 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接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致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能拨千斤,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人,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随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王宗岳行功论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化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无无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来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静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若车轴。

拳经总歌

陈王廷著(明末清初时人,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搁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沉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後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惯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注:此歌见於陈氏两仪堂本拳谱,歌词显受戚继光影响,为总括太极拳五 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及炮捶一路之理法唐豪考定为陈王廷原著。】 

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作者: 李亦畬


  昔人云,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语甚概括,初学未由领悟,予加数语以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从入,庶日进有功矣。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膊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在腰,上下两膊相系,下于两胯两腿相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起落空,四两拨千斤。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已,自己要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胞弟启轩尝以球譬之,如置球于平坦,人莫可攀跻,强临其上,向前用力后跌,向后用力前跌,譬喻甚明,细揣其理,非舍己从人一身一家之明证乎?得此一譬,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理,可尽人而明矣。
  注:武禹襄,名河清,号廉泉(1812-1880),河北永年人。武氏始学于杨露禅,继而又从河南赵堡镇陈清萍学陈氏新架,尽得精义,融会贯通,而自成一派为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得其术以其甥李亦畬为最优。王宗岳太极拳谱承武禹襄收存得以流传。武氏精于太极拳术。又能精究拳术理论,著有《太极拳解》、《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要解》、《四字秘诀》等经典拳论。
李亦畬,名经纶(1832-1892),河北永年人。咸丰癸丑(1853),亦畬年二十二,师从母舅武禹襄学太极拳,而数十年纯功,始于守中,中于引气,归于凝神致虚。以虚灵为体,以因循为用。比手时,以静待动,当之者辄腾空而出。实践中仿武氏拳论之法。随时记录,粘贴于壁,身体力行,一再修订,最后整理成文。著有《五字诀》、《撒手密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篇,后将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襄太极拳论文益以已作手钞三本:一自存,一交弟启轩,一交门人郝和。近代治太极拳者,奉为经典。
李氏拳技以门人郝和,字为真为最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