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作家们都怎么了?

(2009-01-02 02:10:33) 下一个

              (杂文)

  近几年一直看国内文学月刊“小说月报”。既然是全国各个刊物筛选出来的作品,应该具有代表性。从上“小说月报”的中、短篇小说作者的名单看,里面确实不乏当今中国文坛活跃的有名作家。

  “小说月报”里的一些小说我挺喜欢,特别是农村生活题材的,或许是过去有很长时间在农村生活吧,有所偏好。但就我个人来说,评价小说并没有以此为标准。其他题材的小说也有写得非常感人,引人入胜,并值得回味的。虽然本人只是文学爱好者,但对文学作品的标准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简单地说,就是真实、感人这四个字。怎样才能真实、感人,那就要看作家们的本事了。

  照我看来,小说中的真实并不是“复印”,而是真实感。不可能有大量读者和作者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和生活场景,作者写小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让读者去了解特定的生活,而是表现活生生的人或者别的什么生命。因而刻划栩栩如生人物(或赋予人性的动物),真实地表现其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就是做到了有真实感。当然,真实感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小说中的(有真实感的)角色有了,下面是如何编故事。题材很重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如何通过故事情节让角色表现内心世界。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东西,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相对独特的,如果您写的小说能引起尽可能多的读者的共鸣,那一是要抓住人性中带有普遍性的东西,二是要看文字的表现力。就这文字的表现力我想罗嗦一下,不是说文字说得多么文雅,多么文绉绉,甚至晦涩难懂,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是准确地表达--您表述的内容让读者看得明白,清楚地知道您想说什么。老实讲,这是作家的基本功。否则怎么讲故事?话都说不清楚还怎么去感动读者?

  以上这段的言外之意当然是说,现在一些作家不去想如何表现、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而是费尽心机地制造“快餐”,弄些刺激感官的情节哗众取宠。中国大陆步入商业化社会以来,文艺创造的商业化倾向也日甚。这种局面确实令人遗憾。但我们中国大陆以写作为生的人们就一定要当个商人吗?

  前些日子看“小说月报”,某知名作家(曾写过大量“知青”小说)的短篇小说作品拜读了一番。这个故事大概是说“上山下乡”年代的爱情悲剧。一男青年由于恋人分别而精神出了问题,最后死在井里。整个故事情节有些怪诞,同时夹杂了许多与故事无关的叙述,让人不知所云。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其中的某些情节。完全是杜撰!
 
  我是曾在“北大荒”生活了九年多的老“知青”。对故事驴唇不对马嘴的描述哑然失笑。那时在东北管一种尖底的小铁皮桶叫“维得罗”(俄语译音)。既然是尖底,那就不能平放。可作者说那做为爱情信物的“维得罗”,常盛放着洗好的衣服或者西红柿什么的,轮换着放在相爱的两个人的宿舍窗台上。这让我怀疑这个作者是否见真的过见底的“维得罗”。嗨,咱也别那么主观。说不定东北别的什么地方就有平底的“维得罗”呢?

  可下面的情节又让人不可思议。小说后来说到那精神出毛病的男青年失踪,后在掏井的时候发现。说井里淹死的人捞上来成个大泥陀,然后慢慢用水冲才渐渐露出原来面目。这完全是胡说!我不知道中国别的地方怎么样,反正“北大荒”的土地挖下几米肯定都是沙子了,那井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泥?就算有泥,那些泥巴又怎能把尸体严密地糊住呢?我在“北大荒”的时候,曾有人跳井自杀。有一次一个人冬天时跳进一口没什么人打水的井里,到了第二年夏天才被捞上来。尸体被捞上来的时候没沾一点泥。我可以这样告诉你,“北大荒”无论什么井里都没泥,更没有可以把人包成大泥陀的泥。

  也许作者生活过的地方真有这样的井,里面充满着能把人层层糊住的胶泥。可从井里捞桶的情节叫我看来又属于“思维奔逸”。我在“北大荒”时,打水的桶掉进井里是常事。用结实的细麻绳拴上个小锚钩探到井里去钩就是了,只要有耐心,肯定会钩上来。我从来没见过,没听说过用个大长杆子绑个钩子去捞桶。设想一下,井口到井底至少要五米深,甚至十几米,几十米。您捞桶用杆子,那杆子有那么长的吗?这是个常识问题呀,我的作家!这种种的啼笑皆非,让我不得不怀疑作者是否真的有“北大荒”的生活体验。

  看完这些描写,我只能遗憾地摇头。仅靠离奇的情节写出的小说恐怕太廉价了吧?为什么如此地不忠实生活呢?想象力太丰富了吧?无独有偶,在另一位知名作家的描述中,我又看到荒诞的描述:说的是两个通奸的男女都是游泳教练,他们在游泳池幽会就在水底下性交。后来那个女的由于太兴奋竟忘记自己是在水中,喊叫起来时就呛死了。这段描述看完我简直要放声大笑。请想一想是否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这大概又属于作家非凡的想像力。我太孤陋寡闻了,嘿嘿,世界上还真有如此高超游泳技术的人,能在水下性交。此位知名作家的这部中篇小说也让我坠入五里雾。或许想把人的复杂感情表达出来吧,所以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怎么也不知道人家要说什么。

  客观地说,以上两位知名作家的某些作品我还是很欣赏的。但这两篇是怎么回事?联想到这些年中国大陆文坛上充斥着对“人性”的挖掘,好像中国大陆的人们真成了没有思想的动物,而且生活在稀奇古怪的世界里。心里正在纳闷,马上又在“小说月报”上看见“天方夜谭”。那短篇小说描述,一个屠户悄悄给要杀的牛喂牛血,因为牛吃了牛血就格外地上膘。结果这头牛竟然把屠户的儿子顶死。当人们发现时,那牛正在吃屠户的儿子。天!现在作家们都怎么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