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小本经营不灵了

(2008-12-14 02:01:13) 下一个

        (小说)

  这个小销售公司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想到这儿不由地叹口气。我正坐在仓库靠窗子的桌子边上,秋天的太阳真舒服,暖洋洋的让我有点困。外边天气好极了,最蓝的天,最白的云,库房附近的银杏树叶一片明亮的金黄。但谁有心思看景呀,一早上了,一个订单也没有,都干坐到中午了。办公室里两位小老板都在各自的房间里忙着什么。可客户的电话不来,还是没有订单呀。从早上到现在倒是有几个电话,但老板接了很快又挂上了。我估计是广告电话。我悄悄的走过去,从冰箱里拿了午饭到微波炉那儿热,顺便瞟了一眼对面两个房间里的小老板们,他们都假装没看见我,继续干着什么事情。

  到这个销售小公司干了快六年了,两位老板干了二十年了。这是个销售普通工业轴承零部件的仓库,干活的一共就三人。老板其实就是推销员,我就是个抓货的。订单一来,我就按照顾客的要求,或者把零部件打成小包通过UPS邮递公司运出去,或者装到木箱子里打电话叫运输公司的卡车来拉。

  刚到这儿干活时,小公司的生意很不错。那时我手生,插车开不好,忙得真有些晕头转向。要不是两位老板常来帮忙,我很可能会辞职不干了。可现在干得很熟练了,生意却越来越少了。怎么回事?我们三人都清楚,但谁也不想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能怪谁呢?

  实际上我们这个小公司是台湾一家大公司的销售点儿。两位老板根据美国的销售情况从台湾的总公司订货,通过货船海运过来。生意好的时候,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两个集装箱货柜。我把插车开得像个疯子,迅速地从集装箱里把几十个大木箱子卸下来。

  一来货,两位老板都从各自的房间里出来帮忙,二老板忙着给各个箱子都钉上写着各种零部件型号的纸条。这活儿得仔细点,不能“驴头对马嘴”。纸条上标明的规格型号和箱子里的得一致,否则抓货就会造成混乱。我用插车把钉好纸条的木箱放归类。大老板细细地做账,在表格上填写新到的货。

  我们三人总能默契合作,别看两位老板来自台湾,而我是个大陆人;大老板今年六十岁,二老板五十岁,我四十岁。我们岁数相差虽然大,但还真有点忘年交的劲头呢。嘿嘿,现在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张,就统独问题剑拔驽张,可我们这儿风平浪静,实际上已经率先“统一”。这么说似乎言不由衷,或假惺惺。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挣钱)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可现在……

  其实我们这个仓库还是大约一个月来一次货。但我们的客户渐渐地在减少,而一个客户--IB公司的订货越来越多,如今几乎占到了我们进货量的一半以上!然而我们几乎在这家客户那儿赚不到什么钱。赚不到钱我们吃什么?你问怎么回事,我们这个小仓库,不,这个专卖工业普通轴承零部件的行业里所有的小仓库都面临着危机:遇到“大鳄鱼”啦。这个行业中出了像普通零售业中的沃尔马特(WAL-MART)连锁店那样的垄断公司了!这个公司就是IB。

  谁能料到呢?天有不测风云,天有不测风云。我的两位老板对IB是知根知底的。它刚刚成立六年,其公司老板是个美国白人,原来是另一家卖工业轴承零部件公司的推销员。他自己拉出来单干这本来算不上一件事。在美国当够了师傅,觉得可以独当一面了,自己开个小公司,这在美国不少见。小本经营呗。只要勤快、肯干,脑子灵活,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日子肯定过得不错。但这位开了销售公司后马上就有不同凡响的惊人之举。

  他先是和我们这家小公司谈判,要买大批量的零部件,但价格必须从优。这是当然的,只要您订货多,价格当然打点折扣。可是他标的价也太低了,而且是不容商量。大老板一算,按照他的价格将够成本费用。想什么哪?我们是傻子呀?但对方听到我们老板的婉拒后,马上威胁说,如果我们小公司不答应,IB马上去台湾我们总公司那里直接订货。一听这,大老板就转了口气,说“我们商量一下,然后再给你个准确答复”。那边“嘿嘿”笑着:“我知道这种价格你赚不到太多的钱。但你也可以向总公司显示业绩呀。这也是好处嘛。”

  你也许认为我们大老板太过小心。台湾总公司怎么也得向着在美国的销售子公司吧。可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IB真的向台湾我们的总公司订货,只要当时拍钱,什么都好说,一定会立刻订到货。实话告诉你吧,我们名义上是隶属于台湾总公司,实际上只是个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销售点,总公司的代理商。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从台湾总公司买货,然后在美国市场上卖。我们三人的工资,仓库的租金和各种杂费总公司概不负责。这些开销都要靠我们卖东西赚到。

  对于总公司来讲,他们只希望按照出厂价格将各种产品卖出去,卖得越多越好。IB真的能当时付款大量购买总公司的产品,我们小销售点的利益又算得了什么。我们这个美国销售点把他们的产品卖得越多,总公司越有利可图。至于我们赚多少钱,和总公司没关系。他们只关心自己产品的销售。可以这么说,台湾总公司并不在乎是谁在卖他们的产品。那我们这个小销售公司隶属于台湾总公司有什么好处呀?好处就是台湾总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用出厂价格直接卖给我们。这可是个很低的价格,如果你能找到很多客户把东西卖出去,那不愁没钱赚。

  两个老板开始嘀咕了。大老板觉得应该接受IB的价格,理由有三。首先不能让IB到台湾直接订货,这等于让自己面对一个极危险的竞争对手。你想呀,IB从台湾订货,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和我们竞争,这怎么成?第二,业绩确实很重要。如果让IB从我们这里订货,我们的销售量无疑是增加了,台湾总公司也会高兴,多少会给我们些好处,起码会很重视我们。第三,IB提出的订货量不足我们销售公司的20%,卖给他们的货虽然不赚钱,但对我们的收入影响不大。

  但二老板有不同看法。他的理由很简单:我们不能做无利可图的买卖。再说,IB到台湾直接订货可得当时付款;从我们这里订货可以九十天后付钱。IB从台湾订货必须贷款,这样一来就得付利息。他们未必觉得上算。所以IB说,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的价格,就从台湾直接订货可能是讹诈。但二老板最终还是保留意见了。因为他对大老板提到的第二点和第三点不持异议。

  别看咱在仓库干活,但两位老板在办公室里的议论我都知道。我只是个打工的,没发言权,挣的钱也比两位老板少多了,似乎没必要特别关心此事。但我心里总隐隐地不安,觉得老板们太轻视IB了,此等闲之辈也。

  我们这家小销售公司接受了IB的价格,为他们供货了。最初的半年销售量一下子增加了20%。台湾的总公司直夸我的两位老板。可二位还没笑出来就感到苗头越来越不对啦,就是我前边提到的:原有客户渐渐地在减少,而IB的订货越来越多。

  很明显,IB把我们的客户拉走了。这有悖职业道德!嘿嘿,在销售普通工业轴承零部件的公司中,应该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不能挖走同行的客户(同时各个销售公司对自己客户的资料严格保密,要想挖走也没那么容易)。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什么证据?就算有证据显示,IB为扩大销售挖走了我们公司的客户,这也没犯法呀。说起来这仅仅是个道德问题,并非法律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的客户转而到IB购货一定有利可图。几乎可以肯定,从IB买同样的货物就比我们这儿便宜。

  那我们是否也可以降低价格与之竞争?没那本钱。因为客户不多,无法“广种薄收”。我们这种小销售公司有点守株待兔的性质。其各种零部件的价格比美国同行业大公司的要高。但那些大公司往往在订货上有个最低限额,比如某种轴承必须订货十套以上才卖(这里涉及到一个成本问题)。可一些客户只需要一、两套。那这家客户就有可能到我们这家小公司订。价格虽然高但可以买一、两套。可是你说,哪会有那么多“兔子”撞到我们这“树”上来呀。再者,如果我们真的降价,不但我们小公司赢利水平下降,同行业其他小销售公司也会抱怨,说降价损害了大家的利益。

  IB如果能以相对低的价格卖各种零部件,说明客户多,可以“广种薄收”。他们并非专门拉走我们的客户,因为后来老板们间接地了解到,IB不仅仅从我们这家销售公司大量买廉价的货。他们用对付我们的手段从其他销售公司那里也得到廉价货。可以这么说,他们的法宝就是相对低的价格。可不管价格如何低,总要得到客户的各种需求信息吧。他们是怎么做的?对不起,这是商业秘密。我只知道我们这小公司也在为扩大客户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每年我们都把所有能找到的客户的地址从因特网下载,然后打印出来,辛辛苦苦地发信。发了上千封信哪。当然,这样做的效果不怎么样,基本上没回音。我想IB大概不会用这种方法吧?

  不管怎么说,IB是一片兴旺。而我们这些“守株待兔”的小公司都难以为继。是不是有一天会变成IB的中转仓库呀?那我们还挣什么钱,那还不如乾脆关门算了。大老板冥思苦想没什么办法。那天他曾以“台湾进的货都普遍提高了价格”为由,企图将卖给IB的货提价10%。对方一下就识破了我们的伎俩,轻松地说“那我们就不到你们这儿订货了”。老板们正不知所措,几天后台湾来的消息证实,IB从台湾总公司直接订货了。当然,各种货的价格还和原来一样。顿时我们有成为“孤儿”的感觉。

   老板们绿着脸沉默了好几天。客户少了很多,现在占销售量50%以上的IB也不从我们这订货了。我们连“业绩”也没有了。“屋漏偏遭连阴雨”,今早上我刚开着插车准备干活,忽然车子底下冒出浓烟。赶紧停了车叫老板来看。我们三个外行汉瞎弄了会儿,每个人都被熏得头晕要吐,还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二老板沉着脸给专门修理插车的公司打电话,约时间请人家来修理。我一下子没什么事情做了,坐在那里有些惴惴不安。谁都知道这笔修理费少不了。不过我也知道老板们不会怪我,可还是心里发虚。这大概是对我捧了将近六年的“饭碗”的担忧吧?“小本经营不灵了。”我默默地念叨着。

  一片寂静,电话也不响,老板们在各自的办公室里干什么呢?不知道。我只知道仓库里弥漫着无可奈何的气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