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选后的感觉

(2008-11-06 04:43:55) 下一个

  (杂文)

  

  美国第五十六届总统大选落下帷幕,有一半黑人血统的奥巴马参议员击败老参议员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白人总统。这是美国新的里程碑。对此,我内心有着激动。

  美国媒体往往用“压倒性”这个词来描绘年轻有为的奥巴马先生的胜利。但我不这么认为,奥巴马先生的成功确实是美国历史上的辉煌,但他只是以微弱多数取胜,毕竟,老麦凯恩有着46%的支持率。美国白人中的多数投票选民把票投给了这位72岁的纯白人血统的老先生。余下少数投奥巴马参议员的白人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妇女和知识水平相对高的人。但少数白人投奥巴马的票就够了。因为绝大多数美国黑人和三分之二的南美裔投票支持奥巴马。在美国黑人和南美裔占人口的四分之一。有人说亚裔(包括印度人)会决定这次大选的胜败。其实亚裔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很小,在这次并非势均力敌的竞选中作用不大,而况亚裔多数人都把票投给了老麦凯恩。

  投票前媒体“布雷德利效应”的说法甚嚣尘上。但投票结果表明,“布雷德利相应”已时过境迁。美国各大媒体民调与大选结果如此接近就可以证明。另外,我认为1982年洛杉矶黑人市长布雷德利竞选加州州长失利恐怕还有别的原因。加州的南美裔向来人数众多,他们与黑人之间相互的种族歧视甚至比白人还深,很有可能是南美裔在民意调查中不愿意表白内心。大选前我也被“布雷德利效应”的鼓噪所迷惑。不但我,很多美国人都在为此担忧,甚至我女儿所在大学里的那些大学生们都有些忧心忡忡。结果事实证明“布雷德利效应”在这次大选中是无稽之谈。我在想,美国人根本没必要口是心非。鼓噪“布雷德利效应”的媒体其实就是在耸人听闻,这是他们的一贯手法。

  就此说来,“共和党阴谋论”也可以休矣。这种说法是,共和党人故意让奥巴马在提名战中胜出,然后他们在总统选举战中轻易击败奥巴马。我从眼下的事实得出结论:美国人想选谁就选谁。

  现在想提一下希拉里的失败。她本来在党内提名战中是有优势的,但她太轻视奥巴马。具体地说,她当初就应该坚决反对佛州和密州违背党规提前选举。如果“超级星期二”中包括这两个州的选票,她的优势将被牢固地确立。结果“超级星期二”后奥巴马实际上和希拉里战平。此后奥巴马连胜十余州,希拉里已无还手之力。如果希拉里获得党内提名,我相信,她一定会取得胜利,而且这个胜利和奥巴马一样辉煌。

  再一点,希拉里拉上丈夫比尔.克林顿竞选是极大的败笔。许多美国人天生讨厌“家族统治”,对老布什、小布什当总统颇有微词。我在想,假如克林顿总统离任后希拉里同这个不忠于家庭的家伙离婚,她在这次党内提名战中的形象该得到多数美国人的青睐!希拉里呀,你太患得患失。咳,人嘛,都是有弱点的。咱就别在这方面“马后炮”了。

  老麦凯恩这次的失败有点必然。布什总统这八年干得不怎么样,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小马拉大车。对外显露外强中干,对内坐吃山空。在选民对共和党越来越失望的当口,老麦焉得不败?

  看到老麦的失败,共和党的支持者在声讨他为什么选佩林做副手。照我看,佩林虽然没给老麦增票,但也没丢票。毕竟有很多保守观念的人们欣赏佩林。你看,这个前美女在讲台上一喊“你们同我一样”。下面的支持者都如醉如痴。不过,我对出这个主意的人深恶痛绝!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罗夫。他曾两次组织竞选班子确保布什总统上台,这次他又做老麦竞选班子的头儿。为什么我会对罗夫深恶痛绝?因为他的主意都是建立在蔑视美国人的基础之上的。在帮布什竞选时,他利用美国人的宗教情结,大肆攻击凯利参议员支持堕胎,容忍同性恋,并纵容干细胞研究。众所周知,政治绝对不能同宗教混肴,否则我们就会退回到黑暗的中世纪!可这个罗夫明目张胆地利用人们的宗教情结,可恶!这次佩林出马老麦副手应该也是他的主意。他又在试图利用宗教情结来击败对手。他还在网上公开发布诅咒奥巴马的文章,用词极其恶毒!哼,“瓜子里磕出个臭虫――什么仁(人)”。令人欣慰的是,这次罗夫没有得逞。告诉你,美国人没那么傻。

  最后要说的是,美国总统大选制度应该改变,变成直选。选举人制度在历史上有其必然性,现在没什么必要了吧?这次奥巴马得到三百多选举人票,而老麦才一百多,但全国投票选民对老麦的支持在46%。这选举人制度反映现实吗?某个竞选人得胜就得到全州的选举人票,这符合民意吗?

  这次大选中,老麦和小奥都没有相互人身攻击,但下面的流言蜚语满天飞。这些对两个竞选人的个人负面攻击可能有点作用,但也就是一点点作用。我们大家都应该一笑付之。

  其实我是倾向小奥的。但我并没指望他会在执政的四年里会立竿见影地取得极其良好的政绩。美国经济病已积重难返,美国的对外政策为保证其延续性不能轻易大幅度更改。但小奥可以为美国的今后开拓一个方向,变革的方向,这就足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