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那年头儿用扇子

(2008-11-05 03:32:55) 下一个

             (随笔)

  现在甭说美国,中国城市里的家庭也有很多用上了空调。就算没空调,电风扇总会有。这在我小的时候是难以想像的。

  我生在北京,记事时是1950年代末。那时夏天有多热记不清了,反正是小孩子总要生痱子。天热大家都煽扇子。最常见的是笆蕉扇。其实这种扇子不是用笆蕉的叶子,而是蒲葵的叶子做的。一般直径一尺,椭圆形,边儿用细竹条箍着,棉线将蒲葵叶子和细竹条密密地缝在一起。

  夏日傍晚吃罢饭,街坊邻居常常是每人一把笆蕉扇,悠闲地摇着来到院子里,坐着下棋、聊天,慢慢地乘凉。孩子们在一起玩儿得起劲,跑得一身汗也不在乎。天色渐暗,这时一家家的人们都凑在一起坐着大树下聊家常,孩子们靠着大人数天上的星星,看银河。奶奶们给孩子们讲古老传说,那笆蕉扇子煽得紧,为孙子们赶蚊子。屋里往往是黑着灯,这样不招蚊子。您也甭打算看电视、玩儿电脑,那年头儿没有。那会儿都是四合院,这会儿上哪儿找这日子去?

  该睡觉的时候,妈妈给小孩子们洗了澡,让他们倒在有凉席的床上睡觉。母亲闭上眼睛、闭上眼睛地轻声说,笆蕉扇轻轻摇,阵阵微风徐来,心静自然凉,孩子们很快安然入睡。

  笆蕉扇也有小号的,大概是小一些的蒲葵叶子做的吧。我小时候看到这些小笆蕉扇就觉得很精致。小芭蕉扇的把儿都用细细竹皮紧紧的缠上,好像一件艺术品。小芭蕉扇往往是奶奶、姥姥们用。夏天里她们坐在床上或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戴着老花镜,手里干着针线活,时不时地手拿那艺术品般的小芭蕉扇给自己煽几下,用针在头上蹭蹭,继续缝补着什么东西。看见我们淘小子们疯跑就喊:加小心,看摔着!过来,奶奶给你讲故事。如果我去听故事,奶奶就会放下活计,把手伸到我的后背上轻轻地挠蚊子咬的包,随口说着什么小笑话,另一只手给我打扇子。那个小芭蕉扇煽来的风好像特别舒服。看这一头汗。都长痱子了。乖乖地别跑,奶奶等会儿给你熬绿豆汤,还加糖。

  记得那时父亲总用纸折扇。我总觉得很棒。他拿出扇子用一只手一捻,的一声,纸折扇全张开,然后他就频率很快地煽动。夏天时节,客人登门造访,爸爸的朋友们都是纸折扇。男人们坐在房间里大声地谈天说地,那纸折扇在他们手里一会儿地折起来,一会儿地又展开,说到激动处,他们就用那折起来的扇子指指点点。忽然,大家爆发出一阵大笑,每个人都打开纸折扇频率很快地煽动,一边喝着茶。

  嗯,纸扇上有各种各样的画,我喜欢上面是三国人物的。父亲的纸扇上总是书法。我不喜欢,上面的字龙飞凤舞,看不懂。想起来了。那时还有部电影叫桃花。是根据明代历史上的一段故事编的。对了,再早我们还知道军师诸葛亮先生那把赫赫有名的羽毛扇子。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神扇多令孩子们神往!扇子的历史可太长了。研究起来一定饶有兴味。但扇子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渐渐消失了。

  我那时小,也想要把纸折扇时,奶奶便把一把破芭蕉扇子细心地用布条把边缝好给我。去吧,好好拿着。到大门口跟孩子们玩去吧。别把扇子弄丢了。丢了扇子的时候不多,但芭蕉扇往往很快又毛了边儿。因为我老用它做武器

  还有一种普通的扇子是细竹皮子编的,很轻巧,妈妈总拿在手里。除了竹皮编的,还有草编的。这种扇子有点儿太软。我常拿着妈妈的竹扇做飞机。知道嘛,用扇子把儿当飞机头,使劲一甩,竹扇会很平稳地在空中飘一段。不幸的是,我的飞机总是飞到四合院的房檐上。

  冬天我们也用扇子。冬天有一日小阳春,热得大家穿小背心,把扇子找出来?哪儿呀!那年头儿北京冬天没这时候,现在也没有。人们用扇子是烧火。大清早,很多人家点煤球炉子。刚点火的时候就用把破扇子使劲煽。要不怎么有煽风点火的成语呢。

  扇子用做装饰品是很常见的。到别人家里作客,看到主人客厅的墙上钉着一个展开的大折扇,上面或是书法、人物,或是山水、花草虫鸟,过去观赏一下,确实雅致。还有各种各样的扇子,比如绸布做的、羽毛做的等等,应该算是手工艺品吧。其实扇子在中国文化中也真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