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文明的断层(中国近代史)

(2016-03-19 20:17:05) 下一个

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近代史由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有它的道理,但是梳理不大容易。有几个初步的结论:革命多是底层民众为私利推翻现有制度的借口,势必造成滥杀;内乱总是便宜外人;汉奸卖国和恐怖主义在蓝党红党里都是存在的;不平等条约的好处是停战,无实力支撑的爱国是乱国。正本清源,不论党派利益,只看国家民族民生,复原史实,任重道远。

1. 鸦片战争

1839年9月4日至1842年8月29日,清朝英国因為港脚商人(见下述)在广东沿海武装公开贩运鸦片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1839年清帝國钦差大臣林則徐道光皇帝圣旨广东东莞收繳鴉片。先於虎门销烟接着道光帝下旨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国门而发起战争。战争以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为起点,最后以清朝失败,及以签订《南京条约》告終。这场战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主要事項為:准英國人攜眷居住;广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港口貿易;香港島给與英国;賠償煙價600萬元、商欠300萬元、兵費1200萬元,共2100萬元;准英國人在港口自由貿易,不經行商;釋放被禁英國人,寬免與英國人有來往之中國人等。

鸦片由罂粟提炼而来,在公元7世纪末或8世纪初由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传入中国,中国人称其为“米囊”或简称“白皮”。明時稱為烏香、鴉片或阿芙蓉,南洋諸國以為貢品,市鎮亦有貨賣,價值與黃金相等,葡萄牙人自印度來粵,輸入漸漸增加16世紀晚年,海關開始徵稅,列入藥材項下,主要用来做止痛安神的药。1620年,中国开始出现吸食鸦片的记载,由台湾传到福建和广东,吸食鸦片迅速成了有闲阶层的一种时尚,不久后穷人也沾上了这种习惯。对鸦片的需求导致了外国进口的鸦片增加,也导致了在四川、云南、福建、浙江和广东种植罂粟。1729年,雍正皇帝以其淫蕩傷人,予以禁止,但所指為煙草與鴉片合製之鴉片煙,並非鴉片本身。因吸食鸦片极易上瘾,导致健康衰退而不能劳作成为废人。1796年,中國裁停鸦片煙稅,視為禁品,嘉庆皇帝明令取缔进口和种植。1773年,英国人取代葡萄牙人成为鸦片贸易的领头羊,是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获得了种植鸦片的垄断权。东印度公司在得知中国禁烟之后,转而将鸦片的销售权让给持该公司执照经营航运的港脚船去做,港腳商人係得東印度公司許可,來自印度之商人,港腳(Country)為譯音。

在早期的对外贸易中,清朝一直处于优势的地位。但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从根本上逆转了这种局面。自1800年起,鴉片開始大量輸入中國。英国人已占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罂粟种植地——印度,英國從印度裝運鴉片來華。鸦片商人泰勒说:“鸦片像黄金一样,我能在任何时候卖掉它。”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儿子本身就是大鸦片商人。鴉片走私日益擴大,由1821年的4千餘箱,到1838年猛增约10倍。中英貿易逐漸變化,英國由入超變為出超,清国入超,令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出現通貨膨脹,至1838年,西方鸦片商人向清朝输入鸦片数量逐年递增,导致清朝每年全部出口的丝、茶、土产,均不足以抵偿进口鸦片的烟价。

小结:鸦片战争是英国强行推销毒品(无论一开始鸦片是否规定为毒品)引起的侵略战争,导致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和惨痛的国力民生损失。英国从未被清算过。

2.甲午战争

清法戰爭: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即清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间),是清朝法國争夺越南的戰爭[b]。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取得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澎湖。后兩國和談訂定《中法新約》,中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湘軍元老左宗棠對於李鴻章签訂的條款十分不能諒解,對他作出如下批評:「对大清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以劉銘傳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战争中清朝驻朝军队撤走一部分与法国作战,客观上削弱了对朝鲜的控制。

甲申政变:1884年11月,朝鲜金玉均朴泳孝等和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密议政变,得到支持。12月4日,金玉均令人在王宫内放火多次后成功,闵妃外戚闵泳翊外出查看火灾时遭开化党人砍伤。金玉均等挟持国王李熙,矫诏称清军作乱,要求日军支援王宫。日军借此机会占领朝鲜王宫,开化党人杀害了多位旧势力大臣,宣布改革,内容有朝鲜独立,废除向清朝进贡等。12月6日在守旧势力要求下,袁世凯等率领清军突入朝鲜王宫,击败开化党人和日军,将李熙解救。竹添进一郎事败后,自焚使馆,逃亡仁川的日本领事馆,甲申政变结束。洪英植被百姓所诛,其余开化党人均流亡日本。事后日方推卸全部责任,并强使朝鲜签署《汉城条约》,中日签定《中日天津会议专条》,规定双方同时从朝鲜撤兵,此后如果再出兵朝鲜应互相通知。这就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一个巨大隐患,日本似乎与中国一样享有了宗主国特权。

東學黨政变:1894 年3月,崔時享於金羅道起兵叛變,號召殺日本人及政府權貴,國王李熙恐慌,向北京告急。4月,直隸提督葉志超奉令率軍趕赴朝鮮,並按中日天津條約之規定電 告日本。5月,袁世凱以東學黨潰散亂平,要求中日同時撤兵。但日政府反要求中日 兩國留兵,共同改革朝鮮內政,被清廷所拒。6月,日軍突然衝入王宮,囚禁國王李熙,命大院君李是應主國事。后者為報1882年遭清廷誘捕囚禁中國保定之 恨,馬上答應為日本效力,下令驅逐在朝所有華人。

李鴻章眼看事態不妙,急調兵速由大東溝登陸,進駐平壤;另調陸軍十餘營,乘英輪高陞號趕赴牙山,7月23日晚,“高升”号从大沽启程,三舰护航。25日,日本不宣而战,袭击济远、广乙,悍然击沉高升号运兵船,一千多名清军官兵命丧大海。同一天日方又威逼大院君宣布废除中韩《贸易章程》,宣布请求日军将清军逐出朝鲜。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发布宣战诏书,相互指责。

9月12日,日军分东西两路向平壤发动大规模进攻,清军将领马玉崑、左宝贵、卫汝贵等率部奋力抵抗,战斗至15日,双方互有死伤。平壤战地最高统帅叶志超与诸军统领商量,决定放弃平壤,保存实力。结果,兵溃如山倒,后撤清军犹如惊弓之鸟,一溃千里,闻风而逃,退守中国境内,整个朝鲜成为日人囊中之物,9月17日上午十时,中日海军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水域狭路相逢。是役为甲午战争转折点。 北洋海军“五艘军舰或被击沉或被击毁。日本五舰受重伤。清军死伤千余,日军死伤六百。1895年2月11日夜,被围困在刘公岛很长时间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吞食鸦片自杀。刘步蟾、张文宣等将领也在此前后自尽身亡。 17日,日军开进威海港,清政府倾三十年国家财力营建的北洋海军,一度号称“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六或第八,至此全军覆没,成为历史陈迹。山东半岛沦陷,京畿门户洞开,清廷终于在现实面前 醒悟,终于知道李鸿章为什么在战前反复告诫不要轻启战端的理由了。

由於遼東半島地理位置特殊,影響多國權益,因此俄、德、法三國駐日本公使,同時向日本提出備忘錄,勸告日本不得佔領遼東半島;俄太平洋艦隊及西伯利亞陸軍亦悉行動員,示將一戰。在此強硬干預下,日本不得已宣稱放棄,而由中國加償軍費三千萬兩。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签订,清廷承認朝鮮獨立;將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與日本;賠款二億兩;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3.庚子之乱(义和团)https://zh.wikipedia.org/wiki/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發生於1900年清朝末期,清朝甲午战败后,在西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华北农村頻繁發生教案、天灾频仍及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由黄河北岸山东直隶农民首先發起的武裝衝突。 1900年春季直隶,為了反對教士對於傳統信仰的侵犯與對於司法的干預,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號稱「义和团」的农民动用私刑处死了大量中國基督宗教信徒與西方人士,並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北京清朝中央政府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6];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最终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与正史不同,历史上的诸多教案,除南昌教案知县涉嫌为教会所杀外,大都是由于暴民私刑处死教徒和传教士导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敬神,忘祖先。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天无雨,地焦干, 全是教堂止住天。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24]。”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守旧派大臣恐光绪怨于将来,纷纷怂恿慈禧太后废掉光绪。慈禧太后立新储载漪之子后,天下哗然,各国公使认为立储事件影响中国形势稳定,随之提出警告,拒绝入贺。慈禧太后对列强怨恨甚深,“載漪又急欲其子得天位,計非藉兵力懾使臣,固難得志也。適義和拳起,詭言能避火器,以仇教為名,載漪等遂利用之,以發大難。故廷臣據理力爭,謂邪術不足 信,兵端未可開,皆隔靴搔癢之談也。甲午之喪師,戊戌之變政,己亥之建儲,庚子之義和團,名雖四事,實一貫相生,必知此而後可論十年之朝局。”

1900年1月11日,清廷颁布上谕,要求地方官只需查拿滋事的匪徒,无须过问练拳的和平乡民。上谕让各国公使感到担忧和不安,于是在1月27日,英、法、德、美在华公使第一次联合照会,要求清廷取缔拳会[11]。但除袁世凯仍然取缔各地拳会,其余大臣或忽视或支持。3月2日,英、法、德、美、意第二次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在《京报》上发布禁止拳会的上谕。清廷予以拒绝,并解释说已寄发廷寄,没有必要在京报上发布上谕[10]。5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上谕:“著派出之统兵大员及地方文武,迅即严拿首要,解散胁从,倘敢列仗抗拒,应即相机剿办,以昭炯戒。”[42]这是在1900年颁发的有关义和团的诏谕中第一次使用“剿”这个词[9],之前均是但论匪不匪,不论会不会,拿办首要,解散胁从。但外国公使并不信任清廷,而且丰台车站的被焚让他们特别紧张,所以5月30日,公使团通知清廷,要调遣使馆卫队进京保护[9]。到6月局势完全失控,11日,日本駐華使館書記杉山彬在永定门内被剛調入京的董福祥甘軍所殺,被開腹剖心。6月20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到达大沽口外,清政府要求公使往北方北塘登陆并由清军保护到北京换约,但遭到拒绝。 下午四点,清军开始攻打使馆,遂展开了55天的围攻。7月28日,许景澄外务大臣因上书慈禧说“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

1900年7月3日通告,美国的政策与目的说明。(发往驻华列国使团。通告电报送交美国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大使馆以及美国驻维也纳布鲁塞尔马德里东京海牙里斯本使 馆,华盛顿,国务院,1900年7月3日。)在这一中国事务的危机态势中,在现有情况的准许下,我们认为说明美国的态度是适当的。我们坚持1857年制定 的对华和平政策。这项政策坚持和中国友好相处,并在治外法权条约所规定的权利和国家法律之下,促进合法商业贸易,以所有手段保护我们公民的生命财产。…… 迄至今日,美国总统的目的是与其他国家协同行动:首先,与北京对话并营救美国官员、传教士和危难中的其他美国人;其次,努力尽一切可能保护中国各地的美国 人的生命财产;第三,保卫所有美国正当的利益;第四,帮助防止动乱扩展到这个帝国的其他省份,出现同样的灾难。当然,现在预计以什么手段达到这样的目的为 时尚早;但是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寻求一种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的目的是能够给中国带来永久的安全与和平;维护中国领土与管理完整;保护一切友好国家在条约 和国际法保证下一切权利;维护世界各国与中华帝国各地(之间)的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74] [75]

8月4日,联军开始进军北京。8月12日,占领通州。8月14日,联军攻入北京[55]。沿途不少教民帮助联军,如天津城门为教民借口避雨炸毁。清朝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命令各地官兵剿滅義和團。9月7日,清廷發佈上諭,稱「此案初起,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剷除不可」。同時,清政府派慶親王奕劻及李鴻章為全權特使,與各國和談。1900年10月,李鴻章抵達北京,向八個佔領國展開談判。

俄國志在另約取得中國的東北;但英、美則以商業為重,希望保持在華的貿易利益,對俄國的擴張存有戒心,故此反對各國的領土要求。李鴻章從國際法上,提出義和團為叛逆,皇室之前的宣戰詔令是被挾持之下發出,不承認中國與十一國交戰,事件是外國派兵來華助剿叛亂所引起。故此各國無割地的理據,而中國則只有賠償軍費的義務。最後達成的《辛丑条约》的正式名稱,亦只是一個中國與十一國之間的賠償協定,而並非交戰國之間的正式和約。至今,西方國家仍然以「拳民暴亂」(Boxer Rebellion),來稱呼整個義和團及八國聯軍事件。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簽署《辛丑條約》,需要向各國給予總計4.5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分39年償還,史称“庚子赔款”,由關稅及鹽稅中扣付。這個數目的意味著要向每個中國人懲罰一兩白銀。对此申报发表社论说“中国不能保护使臣致惨遭毙……曲诚在我……不得谓外人过于要挟也。”[97]賠款的總值按當時銀價,約為3億330萬美元。這筆賠款金額過於龐大,後來在美国国务卿海·约翰(Hay John)和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美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斯的交涉下,美國退還了部分賠款[98] [99];應付賠款2444萬,美國將當時尚未付足的1078萬從1909年1月起退還幫助中國建立海外留學教育系統。最初稱為「清華學堂」,为留美预备学校,即後來清華大學的基礎,成为后来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其他收款各国也都陆续模仿这一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退款来进行指定用途的在华文化事业[100]第一次世界大戰爆发后,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对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宣 战,并停止向这两国赔付庚子赔款。一战后到1924年中国政府先后与德奥匈俄达成了停付的协定。其他各国也都先后达成了全部或部分庚款退款协定规定将此后 收到的庚款用于指定在华事业,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起停付日本款,1939年停付法国庚款,1943年国民政府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从此彻底停付[101][102]

八國聯軍中德俄兩軍被普遍認為在鎮壓義和團中最為野蠻兇悍,而且軍紀差,德軍因其兇悍被冠以綽號為「匈奴」。而美日軍隊被認為「嚴守紀律,不擾居民」。当时為了避免危害,北京满大街居民都臣服日軍,掛上自制的日本國旗及“Belong Japan(日本所有)”的标语。[89]

俄國除了與隨聯軍進攻北京外,更另外從南北兩路派十餘萬人侵佔中國東北。北路俄軍8月侵佔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至9月侵佔吉林省城吉林;南路8月侵佔營口,10月1日侵佔瀋陽,10月6日兩軍會師,侵佔了東北全境。日本评价庚子俄难是:阿穆尔河有史以来没有过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悲剧、大罪行。[90]列宁指出: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的政策。他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这就是所谓俄罗斯“文明传播者使命”在远东的新成功。[91]

联军占领津京后,當地排洋、仇洋的風氣大变,街头一改人人包红布、穿红衣义和团打扮,天津百姓家门首皆插白旗,行人亦各持白旗,上写“某某国户人”,或“某某国顺民、良民”。北京商铺争先贴出保护单,各国占管区居民,纷纷向洋兵送万民伞,时人记载:「昔则挟刃寻仇、灭此朝食,今乃颜娟敌,载道口 碑,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通事之人,声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中之人,咸歆而慕之,昔之想望科举者,今皆改而从事于此途。」[78]

《拳事杂记》记载:“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贱老少,尽驱诸表背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当径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

小结:暴民排外与清朝官员类的愚昧,签订《辛丑条约》,奏响亡国的序曲。俄国乘虚而入,日俄矛盾激化导致日俄战争,最终满洲的陷落。https://zh.wikisource.org/wiki/拳變餘聞

4.日俄战争、二十一条(中日民四条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日俄战争

俄语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日语日露戦争;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中國東北地區的影响力的戰爭。日俄戰爭促成日本在東北亞取得軍事優勢,並取得在朝鮮、東北駐軍的权利,令俄羅斯於此的拓展受阻撓。日俄戰爭的陸上戰場是清朝本土的東北地區。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后,中國清朝政府戰敗。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日本獲得遼東半島。此事嚴重威脅到俄國為取得遠東不凍港的戰略意圖,於是聯合德國法國出面要求日本放棄佔領遼東半島,即三国干涉。日本战后元气未复,不得已只能答允,与中国签订《辽南条约》归还辽东半岛,但怨气立生。俄国以還遼有功為藉口,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约》获得军舰任意出入中国港口的权利,并占据旅顺港,此舉解決了俄羅斯海軍需要不凍港的需求,並在当地修筑防御工事。

1900年,中國發生义和团运动,引起了八国联军,俄國以20萬大軍侵入東北。[4]沙俄一面参加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山海关内,一面策划单独进攻中国东北。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任俄军总司令,以国防部长兼陆军大臣亚历克塞·库罗帕特金为总参谋长,以保护俄國修築的“中东铁路”为名,出动了18万军队,从瑷珲满洲里珲春三江口旅顺等地,分六路侵入中国东北地区。10月1日,俄军攻占省城奉天。从旅顺乘4艘军舰出發北進的俄军亦在当天於山海关登陆,4日占领锦州,切断关内外联系。6日,各路俄军在铁岭会师。至此,东北三省全境落入俄军控制。

俄军入侵东北后烧杀抢掠,在通化海龙一带遭到抵抗。1901年,英日訂立攻守同盟,以對付俄國。[4]英﹑美﹑日等国也因利害冲突出面干涉,德国、法国也表示反对,要求俄国从东北撤兵。沙俄因慑于当地反抗激烈及各国干涉,于1902年4月,中俄訂立撤兵條約(《交收东三省条约》)。條約中明定俄國以六個月為一期分三階段最終全部撤兵東北,俄國第一期如約撤兵。[4]然而,1903年4月沙俄第二階段撤兵却违约不撤,反而于1903年4月18日告知清廷外务部另提所谓“七项撤军新条件”(其中有“列强势力不得进入满洲”、“俄国参与北满行政管理”等变相独霸中国东北的条款)并重新占领沈阳。俄国沙皇設置「亞東大都督」[4],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远东总督,以圖占领东北并进行统治。

在接到沙俄“七项撤军新条件”的第二天,清廷外务部官员将俄国“七项撤军新条件”透露给了日本驻华外交官。日本在英﹑美等支持下,与俄国进行交涉, 要求俄军撤退。俄国拒绝撤军,引发当地人民的拒俄事件,加剧俄日矛盾,1903年日俄談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宣布断绝日俄外交关系。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亞瑟港),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正式对俄宣战。日俄戰爭全面爆发。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日俄於1905年9月5日美国缅因州基特里(Kittery)的朴次茅斯海军基地(因离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市不远而得名)签署的和约,结束了日俄战争。《朴次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和俄国对中国东北朝鲜半岛的重新瓜分。条约签订后,日本派代表与清国政府代表交涉“东三省善后事宜”,通过《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日俄《朴茨茅斯和约》中给予日本的各项权利。日本取得對南滿(中國東北南部)的控制及穩固對朝鮮的統治。關東州租借地(旅順、大連)以及東清鐵路長春以南段(後來的南滿鐵路)均由日本控制,“關東軍”在內滿洲開始駐紮。

小结:拳乱的后遗症导致日俄战争,国人多支持日军,鲁迅的同学看到电影中充当俄奸的国人被砍头而叫好。北满成了俄国的权利范围,而南满变成了日本的权利范围。对中国来说是无比屈辱的平衡,却让日俄两国都暂时不敢打独吞东北的主意。

1914日本《朝日新闻》登出过日本即将向中国提出的“中日新议定书”6条,其内容类似于日韩合并前日本与韩国签订的议定书的翻版。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袁世凯政府要求德国把侵占的山东半岛权益交还中国遭拒。当时美国注意力已转移至欧洲,而英国则希望日本能成为在其远东的盟友,日本於是在8月23日對德宣戰,出兵佔領了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山東半島。1914年11月18日,1915年1月7日,中國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撤军要求。

民初,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为从日本获取资金而打算与日本军部关系密切的三井物産森恪签订近乎出卖中国主权的《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这一借款案的主谋正是时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二十一條》)的部分条款就是以孙中山早前提出的若干出让中国主权的条款为底本,日本的要求等同于將中國納入成為其保護國

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中國公使日置益从日本返回中国,绕过外交部长陆徵祥,以“回任所拜见大总统”为由,在与袁世凯直接密谈中直接提出了二十一條要求,並要求中國对此絕對保密。1915年1月至4月期间,袁世凯一面命北洋政府外交部同日本談判,一方面暗中逐步將條約的部分內容向報界洩露,希望獲得英美兩國支持抗衡日本。

2月2日,中日代表在外交部迎宾馆开始极端秘密的会谈,中方代表是外交部长陆徵祥和次长曹汝霖。中國的談判代表多次拒絕《二十一条》中的部份內容, 并向社会各界透漏日本之无理要求,以期国际社会干涉此案,并唤起国内舆论讨伐日本,迫使日本讓步。4月26日,日本代表提出最后修正案,做出一些小让步。5月1日中国方面提出修正案,仍坚持自己的立场,于是日本政府删削了对中国最为不利的第五号要求。5 月6日,袁世凯在《大总统袁世凯致各省电》中称: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可让与或租于他国、聘用日本顾问、中日合办警察、军械等为‘其制我死命最要之点’。在我国不宜因此决裂,蹂躏全局。但应尽心竭力,能挽救一分,即收回一分之权利。日本政府终于恼羞成怒于5月7日向袁世凯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5月9日下午6点前答复,否则将执行必要之手段。此时的日本摆出大战一场的姿态,军舰在渤海一带游弋,山东、奉天兵力增加,关东戒严,日侨纷纷回国。5月8日袁世凯召集政府要员开会,袁世凯认为日本已收回对中国最为不利的第五号各条款,其他条款已非亡国条件,他在中南海春藕斋召开特别会议,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也 在这天中午前往外交部找陆征祥谈话。他说:“中国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我到中国40年,和大总统有30年的交情,今天不能不赶过来说几句真挚的 话。最后通牒只能回答是或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此时欧洲各国无暇东顾,中国政府除接受日本条件外,别无自全之道。”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劝告袁政府“应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5月9日23時,北洋政府以「國力未充,難以兵戎相見」為由,宣布接受二十一條中一至四號的部份要求。5月25日,在北京签署《中日民四条约》。簽約當天,湖南學生彭超留下血書,憤然投江自殺北京二十萬人到中央公園(今北京中山公園)集會,捐款一百萬元「救國基金」。袁世凯下令全國省教育會聯合會要求全國各級學校以每年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稱為「五九國恥」。https://zh.wikisource.org/zh/中日民四條約 

小结:始作俑者是孙中山,为了革命借助日苏,蒋继承了孙的做法。日本认为满清亡了关外无主,孙受日本影响只想拿回汉地18省。要是没有袁世凯让满清退位满汉一家,中国版图只有现在的一半。袁虽称帝,签约非本意,他与日本由朝鲜就开始打。如果签订不平等条约就是卖国,国共亦同。

顺便说一句,中国第一位记者黄远生,是孙下令,林森布置暗杀的,嫁祸袁世凯。林后任国民政府主席,名义国家元首。光复会首领陶成章,是孙的结拜兄弟陈其美下令,蒋动手暗杀的,蒋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5.中东路、皇姑屯与张作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东路事件 http://www.qulishi.com/huati/hgtshijian/ 

1896年6月3日清、俄簽訂中俄密約,其中一條為允許帝俄清朝政府手中取得横贯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以缩短西伯利亚铁路的路程。这条宽轨铁路连同从哈尔滨旅顺军港的支线(实际上纵贯整个东北)到1903年全部完成,由清朝宰相李鴻章命名为“大清東省鐵路”,簡稱「清東鐵路」,又作「東清鐵路」。 俄国的东省铁路公司又取得沿铁路两侧数十公里宽地带的行政管理权甚至司法管理权。

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控制了长春以南的路段,一般称为南满铁路;长春以北的路段则继续被俄国控制。该铁路和中国铁路路轨宽度不一样,不能同中国的铁路接轨。1912年清朝滅亡,中華民國建立,改稱“中國東方鐵路”,簡稱“中东铁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长春以北路段由中華民國苏聯合办。基本仍维持“国中之国”的状态。

1927年4月田中义一上台后,向张强索铁路权,逼张解决一切“悬案”,从而激起了东北人民的反日怒潮。9月4日沈阳两万人示威游行,高呼“打倒田中内阁”。关东军断定系张作霖煽动所致,对他恨之入骨。1928年4月5日,蒋介石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在徐州誓师,对以张作霖为首的北方旧军阀举行“第二次北伐”。4月9日,第一集团军发起全线进攻。4月30日,各路国民军对济南发起总攻。这天夜晚,张宗昌率残部弃城北逃。5月下旬,国民军已逼近京津地区。盘踞北京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在6月2日发出“出关通电”,宣布退出北京回东北。这次张作霖回东北,日本提出了最后通牒,胁迫他同意日本的要求,张作霖却仗着自己手里还有几十万军队,不肯松口。

张作霖是“东北王”,并一再向关内扩张,于1927年6月18日在北京建立安国军政府,成为北洋政府的末代统治者。此时,张作霖试图利用英、美来牵 制日本,如将美国资本引进东北,请美国修建大通(大虎山到通辽)、沈海(沈阳到海 龙)等铁路和葫芦岛港口,而日本提出的增修吉(林)会(朝鲜会宁)铁路和开矿、设厂、移民等,以及阻止中国在葫芦岛筑港的要求,均未照办,引起日本不满。

1928年5月13日和15日,日本得寸进尺, 要他“解决满蒙诸悬案”。据《时事新报》揭露:当时日本曾向张“提出条件十款,其苛毒不忍言”。有人回忆:芳泽曾屡次逼张,要他履行所谓的“密约”。为逼 张作霖退回东北,5月17日晚,日使芳泽会见张作霖,与张谈至深夜。芳泽说:“大势已经如此,为使战乱不波及京、津,收拾军队撤回满洲以维持满洲治安,我想无论对中国国民还是对奉天派都是万全之策。”张作霖听后不悦,严词拒绝。芳泽继续追问说:“你们能打过北伐军吗?!”张作霖说:“若打不过他们,我们可以退回关外。”芳泽说:“恐怕未必回得去吧。”张作霖说:“关外是我们的家,愿意回去就回去,有什么不行呢?!”芳泽见张作霖不上其圈套,就进一步采取威胁手段,从怀里掏出日本政府关于满洲问题警告南北双方的觉书。并向张作霖提出“满蒙权益”的要求,逼张作霖答 应。不仅如此,他又向张作霖威胁说:“张宗昌的兵在济南杀死几十名日本侨民,你对此应负一切责任。”这一连串的威逼,使张勃然大怒,由座上猛地站起来,把手里的翡翠嘴旱烟袋猛力地向地下一摔,搕成两段,声色俱厉地冲着芳泽说:“此事(指张宗昌杀日侨事)一无报告,二无调查,叫我负责,岂有此理!......”他说完之后,就扔下芳泽,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客厅。三个多小时的会谈就这样结束了。

在日本迫使张作霖退回东北的时候,奉系内部的“新派”,为便于和蒋、阎妥协,也劝张作霖离京。张作霖在答复中表示“东三省及 京、津为中国领土,主权所在,不容漠视”,反对日本政府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当时报刊报道说张作霖“有不得不出关的苦衷”:(一)张不离京,一切妥协和其他 事均无从说起;(二)奉军新派人物,均极盼张速去,以望与党方合作“。1928年6月14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制造了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46年7月,东京“远东国际法庭”开庭审判日本战犯时,日本前田中内阁海军大臣冈田介出庭作证,供认张作霖被炸是关东军所为。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爆發,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北宁铁路上刺殺而死,张学良继任,统领奉系。同月南京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发动了一场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将列强在华特权分为五类,革命外交将分为五期进行,包括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铁路利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等。7月1日,张学良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东北易帜(从民初的五色旗换成了南京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完成了中国表面上的统一。张学良随即被南京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此时年仅28岁。次年3月26日,国民党东北党部在奉天成立,并主张收回旅順大連租界與南满铁路。

1929年7月10日,张学良强行以武力收回中东路电话权,14日占领苏联大使馆,搜走两箱秘密资料,并称苏共在哈尔滨苏俄领事馆地窖内召开“第三国际共产宣传大会”,以“俄人宣传赤化,显违奉俄协定”为由,在搜查中将前来领事馆的中东路沿线各站、三十六棚地区各工厂职工联合会、苏俄商船局,远东煤油局、远东国家贸易局等负责人逮 捕,抓走苏俄驻哈总领事,同时封闭了苏俄职工会,并强迫中东路苏方正、副局长停职,逮捕和驱逐大批苏联侨民。8月14日,苏联沿中东路一线向中国进攻,12月20日,张学良被迫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签订了《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议定书恢复了苏联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东铁路的一切权益,会后苏军撤出中国东北,中国军人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餘名(伤亡2000名,被俘7000餘名)。据苏方统计,苏军被击毙281人,受伤729人。張學良等因積極抗战獲得了中華民國國軍首批青天白日勳章。南京政府指张越权并未承认伯力协定。东北军的迅速溃败,坚定了关东军在东北采取行动的信心。两年后(1931年),日本便发动九一八事变

中东路事件爆发后,共产国际远东局明确要求中共中央要提出武装保卫苏联口号,并组织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和拥护苏联的群众示威。对此,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向忠发、周恩来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决定在8月1日“反帝日”举行示威,而且争取发动上海工人总罢工。陈独秀专门致信中共中央提出批评,被开除党籍。后世发现武装保卫苏联标语石刻多处。苏俄占领的中国领土黑瞎子岛等地,直到2004年以協議方式中俄各得一半,2008年10月14日,半个黑瞎子岛正式移交给中國。

张作霖杀李大钊:张作霖1926年4月进京,段祺瑞辞职,冯玉祥败走,李大钊率众进苏联大使馆避难,邵飘萍躲入六国饭店。警察抓李大钊不容易,却成功诱捕了李大钊的党羽邵飘萍,于兵荒马乱之际,草草枪杀。罗章龙晚年曾披露,邵飘萍并非只是《京报》老板,而是“特别党员”,李大钊和罗章龙是他的入党介绍人。1927年4月6日,京师警察厅派出三百余人,突袭了苏俄使馆军营,李大钊等人被捕。军警共获取七卡车文件档案,里面有大量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各派 别的联系证据和指令,翻译编成《苏联阴谋文证汇编》。李大钊代表苏联和国民党,是苏联控制下的共产国际的代言人。他秘密策反冯玉祥,以策应蒋中正北伐。在北洋看来,他是汉奸,替洋人做事,搜集国家军事情报,并勾结南方乱党,企图颠覆政府,罪当以死。对李大钊的审判并不像对待邵飘萍那样草率,因张作霖已控制北方。据查北京档案馆材料,李大钊并没有遭受传说中的严刑逼供,被揭掉指甲等,相反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他的供述详尽而完整,态度上十分配合和坦白。值得注意的是,李大钊认可死刑,但不愿接受枪决,希望接受绞刑。张作霖得知,批示拨款,订购了那台著名的绞刑架。4月28日李大钊被绞死。据顾维钧回忆,1924年他曾与李大钊会面,李激昂地认为应当将外蒙置于苏俄统治下,以致于顾认为李失去了理智。

小结:张作霖出身土匪后被清廷招安,爱国军阀,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元首,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张学良受国民党蛊惑,鲁莽收回中东路,后不抵抗放弃东北。而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凸显当时的红党为苏联附庸。

6. 9-18事变

1930年5月,坂垣征四郎表示滿蒙問題非外交手段所能了,惟有訴諸武力,驅逐張學良,石原莞爾擬有「攻瀋要領」。[4]:606关内爆发中原大战,张学良於9月率领东北军主力进入山海关,支持蔣介石中央军。東北軍入關後,東三省駐兵減弱,張學良長期留在北平,注意力轉向關內。1931年5月,汪兆銘李宗仁廣州另立國民政府,派遣陳友仁日本接洽援助,並策動石友三叛變、出兵北伐同時以武器資助江西南部的红軍。7月23日,蔣中正通電全國,宣布「攘外應先安內」。

1931年9月,關東軍趁張學良調動東北軍主力入關參加中原大戰留駐華北之機,由司令本莊繁親自策劃,在瀋陽附近破壞,史稱九一八事變

月18日深夜,张学良在他治疗重症伤寒病所住的北平协和医院召集在北平市的东北军高级将领开会,会上张学良说:“日人图谋东北由来已久,这次挑衅的举动,来势很大,可能再兴起大的战争。我们军人的天职,守土有责,本应和他们一拼,不过日军不仅一个联队,他全国的兵力可 以源源而来,绝非我一个人及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现在我们既已听命于中央,所以军事、外交均系全国整个的问题,我们只应速报中央,听候指示[16]。我们是主张抗战的,但须全国抗战;如能全国抗战,东北军在最前线作战,是义不容辞的。这次日本军队寻衅,又在柳河沟(准确地名是柳条湖)制造炸毁路轨事件,诬称系我方的军队所为,我们避免冲突,不予抵抗,如此正可证明我军对他们的进攻,都未予以还击,更无由我方炸坏柳河沟路轨之理。总期这次的事件,勿使事态圹大,以免兵连祸结,波及全国。“

当时各将领亦以张学良的主张为然,连夜即照茱臻所报告的内容电报南京中央政府。[17]张 学良在接见北平市各界人民抗日救国会代表时说:“我姓张的如有卖国的事情,请你们将我打死,我都无怨。大家爱国,要从整个去做,总要使之平均发展。欲抵抗 日本,必须中国统一”。张学良对形势判断的依据是:中东路事件中,苏联是被动的,准备不充分,而东北军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东北军尚且失败;“九一八”事变 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早已作好充分准备,东北军孤军奋战,又谈何能取胜?1904年的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苏相比,日军战力明显强于苏联,那么,东北军与 苏军作战都打不过,更何况要面对比苏联更加强硬的日本人了。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在粤系的逼迫下辞职,张学良也辞去副司令的职务,但获得一个北平绥靖公署主任的新任命,日军夺取锦州之战即在此后展开。以粤系为主的新南京政府,孙科行政院长陈友仁外交部长。在孙科政府上台以前,蒋介石、顾维钧二人均屡次向张建议:“锦州一隅如可保全,则日人尚有所顾忌……关系东省存亡甚巨。”顾于12月5日致张电中犹敦促张: “现在日人如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前途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抵御。”12月22日,张学良上蒋总统电 :「公(蒋)今旋里,毋任痛心!日寇近迫锦州,河北局面如何善处,乞公赐予最后指针。」就在国民政府孙科给张学良发出“死守锦州”命令的同时,身为参谋总长的朱培德就在特种外交委员会上指出,“锦州至多只能守一个星期,而且关内无兵可援”,所以对于东北战局,他以军人立场认为:“一条路是不顾一切以赴之,另一条路便是和日本议和”。

当时的锦州,国民政府一再要求张固守,张也表示要固守,但是说,“日军倾全国之力,而我仅一域之师”,“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不断去电请示援助。粤系南京政府向张学良共发了三个“死守锦州”的命令,张学良也向中央發出三次请援,內容超乎尋常,目的在給粵方難堪[14]。 請援无下文,“请械请弹无应,请航空队救护队,亦无应”。当时孙科已经出任行政院长,但财政部长黄汉契却无财可用。中央政府的反應激起东北军前方的强烈抗议,奉命守锦州的东北军将领荣臻厉词批评:“中央不拨一分粮饷,不发一枪一弹,只在发命抗敌,显然有意徒令东北军牺牲,故置东北军于死地”。独霸东北税收,沈阳兵工厂悉数留给日军,却要中央粮饷枪弹。荣臻后为汉奸,抗战后期为国民政府判处死刑但未执行,60年病逝北京。諷刺的是,12月25日日軍總攻錦州,張學良撤軍主動放棄。1月2日錦州失守,當日陳銘樞在南京「中央政治會議」上報告:「自12月30日以後就沒有前線消息」。放棄錦州的消息是經由外國通訊社報導傳回中國,當時張學良未向中央提起。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就包含“武装保卫苏联”的内容。同日中共中央代总书记王明也发表了“武装保卫苏联”的讲话,受到共产国际嘉奖和国人鄙视。

八一宣言:http://www.oklink.net/lszl/minguo/81xy.html

A 清帝退位

1911年12月20日的《申报》,在名为《中国光复史》的栏目下,提到了“西报记第一日议和情形”:1911年12月18日下午,中华民国议和总 代表伍廷芳,与清议和使唐绍仪,各携参赞,在大马路议政厅密议媾和条件,历4小时之久。伍曾向唐提出民国要求各款如下,第一条便是:“清帝应废”,“代以共和政体”。

这一历史性的场景,便是武昌起义后南北双方的首次会谈。武昌起义后,随着各省相继光复,清王朝已处分崩离析之状。据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主任张宪文等所著《中华民国史》记载,“清政府为继续挽救危机,一方面于1911年10月30日下罪己诏,表示治国无方,要继续实行宪政;另一方面,决定 接受袁世凯的条件,借用袁世凯的实力反击革命力量。11月1日,清廷宣布,袁世凯继任内阁总理大臣,由此,袁世凯全面控制了清政府的军事、政治大权。 此时的袁世凯一面陈兵长江北岸,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一面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进行和平谈判。在英国公使的斡旋下,湖北军政府接受了和谈建议。双方原定在汉口举行谈判,但最终,地点定在上海。12月18日到31日,南北双方共进行了5次公开会议,但这只是桌面上的例行公事。当时参加和谈的人曾回忆,唐绍仪和伍廷芳白天在公共租界议政厅商议停战,“板起面孔,十足官话”,晚上则同往赵凤昌之宅邸惜阴堂,此时谈的,已是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谁来主政,以及怎样让外国承认等核心问题。“1月中旬, 清帝退位的诏书在上海拟好,再送到北京给袁世凯过目,最后以隆裕太后的名义发表。 ”历史学者葛剑雄说。1912年1月中旬,南北双方在赵宅惜阴堂达成清帝退位、拥护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密约。

在宣告清帝退位的《逊位诏书》中,最关键的一段,是把权力移交给了袁世凯。“查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这句话到底是谁草拟的,至今说法不一:一说为隆裕太后求袁世凯草拟此文,袁世凯又转请张謇代拟。张謇不敢大意,与其幕宾杨度、雷季馨潜至苏州,在姑苏城中的阊门外钱万里桥附近的维瀛旅馆内草拟此文。另一说为这份诏书的主导者是胡汉民,执行者是张謇,留日才子杨廷栋起草初稿,张謇再润色修改,最后由唐绍仪发电报给袁世凯。胡汉民在其自传中称“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语系袁自行添加。唐在礼在50年后回忆此事,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稿内原无‘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语,隆裕阅后再三斟酌,认为:‘这样下诏 岂不是把天下双手交给革命党了吗?如果他们一翻脸,我们母子怎么活下去呢? ’因此她两次提出要‘由袁世凯组织共和政府’。因此,就来往商量了两趟,才由袁叫人添加了这个句意。 ”

1912年1月16日,获得隆裕太后同意后,袁世凯得偿所愿,不想却又横生枝节,他从紫禁城出来,行至东华门时,险些被埋伏在此的两组刺客炸死。刺客掷出了用炼乳罐头做的炸弹,威力强大,杀伤卫士、行人二十余人,袁世凯的马车却侥幸躲过一劫。暗杀者很快被捕,不想却是一帮革命党。和谈中,革命党力劝袁世凯反正,却又下此狠手,到底为了什么?原来,革命党内部意见纷杂,被袁世凯多次镇压的北方革命党人与南方革命党人意见迥异,他们希望除掉袁世凯,进而拿下北京城,另起炉灶。如果那几个刺客把炸弹投得再准一点,中国不知又会有什么乱局。袁世凯借口东华门遇险事故,再不进宫,往后的御前会议,只剩下一班皇亲国戚。20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向袁世凯提交了清帝退位优待条件。22 日,隆裕召开御前会议,载泽、溥伟等宗社党成员仍竭力反对共和,他们撺掇隆裕用宫中金银作犒赏向乱党开战。隆裕回头问主管陆军的载涛,清廷兵力如何,载涛 惶恐地说“奴才没有打过仗,不知道”。一贯谨慎懦弱的隆裕太后,这回却显示出少有的果断理性,她说:“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吗? ”

26日,段祺瑞率北洋将领46人联名电奏,要求立定共和政体。当天,宗社党强硬派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此后,亲贵们或请假,或出走,来上朝者寥寥。溥仪在自传里说,当时部分王公跑进了东交民巷,奕劻父子带着财宝和姨太太搬进了天津的外国租界。隆裕此时更是胆战心惊,她哭着对民政大臣赵秉钧等三人说:“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你三人手中,你们回去好好对袁世凯说,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直至这天早晨,仍有人想阻止退位上谕发布。隆裕对内阁全体说:“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 ”于是将逊位诏书盖印发出。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到1911年,共有皇帝492位,溥仪就是最后一位。《逊位诏书》发出两日后,《顺天时报》评论赞美,逊位之举犹如“三代之治,尧舜禅让,公天下之心也”。评论说,太后力排二三王公之反对共和论,独使皇上让政,以泯南北官民两军 之战祸。其识能洞见世界之趋势,其功足与唐虞(唐尧与虞舜)媲美。这位叫孙佩珩的作者还设想到和议不成的可怕后果:“倘使皇太后极端反对共和,虽至社稷为墟而不悔,势必兵连祸结,葬吾中国生民大多数于枪烟炮雨中。 ”

而摄政王载沣在“罪己诏”中一一检点了宣统治下三年来政治上的失败。他认为,正是“新政”中的各项举措,使得清廷入不敷出,人心大失。一是用人多用亲贵,施政寡术;一是新政促行新治成官绅渔利的名目,更改旧制,权豪们敷衍了事;一是新政经费多取民财,却无利于人民。这三条“罪状”条条切入肯綮,直指清帝国的时弊。然而,以当时清朝官员所不可能具备的眼光论,所有问题都只是表在,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历史发展中不可逆不可违的大势所趋。而由此带来的收获便是,中国终于跳出了王朝的轮回。

退位条件

在隆裕代表大清王朝颁布皇帝退位诏书的同时,由任北方议和的全权代表唐绍仪 (后任袁世凯政府第一位国务总理)草拟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的文书也一并公布于世,优待条件一共有八款,其中主要的内容有: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第五款 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 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第八款 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小结:东北是满清所谓的龙兴之地,其实满人也是后来南下去东北的。没有袁世凯让清帝和平退位五族共和,中国的版图限于关内。日本借口满清亡国所以关外是无主之地,扶持满洲国,有满清贵族支持,法理上有借口。我认为皇帝退位,北洋政府统领全中国,更合法理。

B. 北洋政府

1923年民国宪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83220010003u4.html 

“新华网天津频道2006年2月12日电 (刘元旭 张浩)日前,天津市政协港澳委员曹继信先生,向天津市政府捐献近代中国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中华民国宪法》手写本。

    曹继信先生捐献的《中华民国宪法》,是1923年10月10日由其祖父曹锟任中华民国总统时颁行的,故又被称为"曹锟宪法"。该部宪法长11.9米,宽0.93米,黄绫质地、墨书楷体,共有13章141条。其内容强调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等。  曹锟去世后,这件文物保存在其女儿曹士英手中。1984年曹士英病危时,将文物转给了曹继信,并嘱道: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一珍贵文物交给国家。

    文物专家鉴定认为,该文物流传有序,品相完整,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符合文物收藏标准。这件文物将由天津博物馆保存,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外展出。”

袁世凯大总统是民国第一届国会选出的,大家都承认。后来袁大总统为了当皇帝,解散了第一届国会,国会也就分裂了。吴景濂是国民党议长,是宋教仁思想,不是早期同盟会转过来的,所以各方都接受他当议长。议会解散后,一部分人到南方选举孙中山做非常大总统,但人数不合法。他们任命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但不肯选举他为非常大总统,用了‘七总裁’会议维护平等地位,对抗非常大总统。陈炯明就是用吴景濂的理论要搞联省自治,不愿意北伐统一。部下认 为孙中山祸粤,炮轰赶他走,海军也叛了。真的是众叛亲离。这里吴议长议会派显然是坚持了原则的,所以他在袁死后,被黎元洪召回第一届国会,返回到了北方,还是大家认同的议长。国民党议员总是不参会,弄得吴景濂议长发了无数的会议通知,最后的原话是吴议长宣称,只要肯到场,不管选谁,都可以获得五千元酬谢。结果593人签到,480票选曹锟,孙文才33票。不选曹锟,也有五千元钱啊。但是选曹锟,至少召回了第一届议会,而且认这个宪法啊。也有拿了钱不开会的,如辜鸿铭。

两届任期,期满五年,曹当了一年多,皖系奉系联合反直系,奉系张雨亭讨伐吴佩孚,冯玉祥背叛吴佩孚,郭松龄反张加入冯玉祥,张作霖又讨伐冯玉祥,吴佩孚和张雨亭联合反冯玉祥,冯下台远走苏联。三方武力反直,国家更乱,引起南方革命派的夺权欲望。

小结:曹锟贿选基本是革命党的宣传。该宪法条文直至今天仍然是闪光的。

C 东北易帜

1928年6月,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被暗殺後,其子張學良立返瀋陽,受到張作相等宿將擁護,繼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成为东北政治、军事和社会集团主帅,主掌东北兵權。7月1日,張學良向國民革命軍宣告停戰,表明不會干涉「重新統一」的任務,而日本則不滿其做法,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派遣特使林權助與張學良要求滿洲獨立,但張學良立即拒絕日方要求,轉投國民革命軍。同年7月3日,蔣方至北京奉系的代表會面,商討和平解決方案。

1928年12月29日,奉系張學良改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東四省易幟,通電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領導。全國統一宣告完成。兩日後,依照先前談判條件,國民政府命張學良為東北軍政領袖,海陆空副总司令,与蒋结为兄弟。

小结:由于日本人暗杀了张作霖,导致了北洋政府的灭亡,中国政府归一化。同样,日本全面侵华,导致各地军阀的削弱和红党崛起,使得中国更加强大。

D.北伐和4-12政变

北伐是蓝党得到苏俄的金钱和武器支持要推翻北洋政府,南北分治,国家分裂,在日人谋杀张大师后北洋覆灭,只剩下民国政府,握有五省税收。

4-12政变完成国民党向统治独裁的转化,开始代表买办资本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得到江浙和国际资本的支持。

反帝反封建是由红党真正完成的。以孔朱理学为主干的氏族地主士大夫文化,是数千年中国封建朝代不断循环的主因,分等是士农工商,工商是贱业,剩下90%以上的才是人,贱人。人不是民,民指的是乡绅,农指的是地主。万民伞是乡绅送给官员,与民争利是皇家与士大夫争利。

周朝八百年天子与诸侯国士掌天下,秦汉魏晋是天子门阀坐天下,唐宋明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其实是士大夫挟制皇帝,直到成为蛮夷的奴隶。士大夫文化湮没了历代璀璨的科技发明(奇技淫巧),奴性成为文化的主流,看清末草民麻木不仁的脸就明白了。由士大夫书写的历史多是扭曲的,暴君奸臣多是改革者,因此狂人日记中的历史只是两个字:吃人!

赛珍珠作品《大地》:http://vdisk.weibo.com/s/uCdQNqWis_XOM?sudaref=www.google.com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