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寨地震学家耿庆国的理论可重复吗?

(2008-07-04 10:08:05) 下一个

大寨地震学家的美誉来自新语丝的文章(http://blog.dwnews.com/?p=37645)。文章中对个人的人格攻击随处可见。持与作者相同观点的人看了可能会有一点欣快感。对于那些需要作者用论据去说服的读者可不一定是赏心悦目的事。他们关心的是作者的论点是什么,论据是否确实,与论点有没有逻辑联系。

文章用来否定旱震理论的事实有一个列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a 表中列出从1917年开始中国5.7-8.6级地震共24次。没有一次地震发生在大旱后1-3.5年内。包括1975年,1976年的海城唐山和2008年的四川。也就是说,1972年华北没有发生大旱灾,2005年四川的旱灾也是子虚乌有。
b 表中以下记录明显严重失实:
1965 03 00__中部、西南部__1个月___________大旱。
2003 01 00__内蒙古_________1月____________大旱
2008 03 20__新疆西安交界___M 7.2___________地震
(1个月指干旱持续时间,7.2指地震强度)

文章作者说:大家看了上述清单,几乎可以肯定,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就是一堆狗屎,即使安徽大旱三年可以用不在地震带推搪过去,1983年西藏大旱7个月,1985年福建大旱2年,不说隔三岔五年,二十多年后还没看到任何大震的迹象,按等的时间愈长,地震愈烈的粗糙理论,是否在这两个地区会有存在23级大地震的可能呀?

耿庆国于一九八四年七月的《中国科学》期刊发表了《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的论文,指出从公元前二三一年至公元一九七一年的二千二百零二年间,华北及渤海地区共发生六级以上大地震六十九次,其中六十七次地震都是先大旱后大震,占地震总次数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一。其中震前一年大旱者为二十七次,震前二年大旱者为十五次,震前三年大旱者十六次,震前三年半大旱者为九次。(香港《文汇报》 2008年05月16日)

如果文章作者的表是真的,耿就是在伪造数据。如果耿的论文中说的是事实。那篇文章的作者就在撒谎。旱震理论说97%的大地震前有大旱。nile没有看到他说97%的大旱后有大地震。就算是只有1%的大旱后发生大地震,97%的大地震发生在大旱后一定是有重大意义的。用一个卡方检验就算清楚了。用大旱之后不一定有大震来攻击他的理论是“一堆狗屎”的人,如果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人品有问题。另外,文章引述的耿的论文中没有他的一九八四年七月《中国科学》上发表的《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也没有提他的《中国旱震关系研究》(海洋出版社1985年5月)。如果是无意的疏忽,作者的治学精神有问题。有意的隐瞒那就又是人格问题了。

总体评价:新语丝上发表的这篇文章继承了他们攻击中国传统医学的一贯手法:隐瞒事实,歪曲事实,捏造事实,混淆逻辑,人身攻击。

耿庆国的旱震理论有没有重复性。有人认为:耿庆国的‘預報’是不科學的。他能預報所有地震嗎?沒有。為什么?他不能回答。要知道科學的第一要求就是可重復性。耿庆国做不到。所以耿庆国的‘預報’是不科學的。他是瞎貓碰上死老鼠。

这位同学显然没有搞清"可重复性"是怎么回事。"可重复性"不等于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准确性。科学的基本定义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知识建立理论。"可重复性"是:基于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同样的数据从而建立同样的理论。任何人用他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和他同样的数据,如果采用同样的统计处理,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在此意义上,他的理论有重复性。有人认为不对, 旱震理论没有重复性。nile分析只有下列的可能:a 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不同的数据。b 得出同样的数据但采用不同的统计处理得出相反的结论。c “可重复性”的定义不同。我不认为有谁可以在一个月内查完2000年的文献并完成统计。所以ab几乎不可能。不过如果有人有兴趣,可以试试。也可能有人已经做了,那就请知情者不吝赐教。对于c,请声明“可重复性”的定义并说明出处(可以自行定义)。

区分事实谎言,推理,假设,主观认定,人格侮辱在很多时候不一定要具备专业能力。但是谈论科学问题,还是要具备起码的科学素养。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