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版画大师埃舍尔(M.C.Escher)

(2013-12-30 07:54:12) 下一个


(上周的读书笔记,留个底。)

有一位画家,世人至今无法把他归类于任何一个流派。他既不属于古典派、浪漫派或风景画派,也不属于印象派、立体派或抽象派。

他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之前,从未有艺术家创作出类似的作品;在他之后,也没有艺术家追随他的足迹。

但是,他的作品,却备受科学家和数学家推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用他的画作《骑士》作自己所著《基本粒子发现简史》的封面。1954年的国际数学协会在阿姆斯特丹专门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可他本身,却并不是科学和数学领域的专家。

这位在画风上特立独行的画家,就是荷兰的版画大师埃舍尔。

埃舍尔1898年生于荷兰,在年少时,就表现出绘画上的艺术天分,但数学成绩很差。中学毕业后,埃舍尔在父亲的建议下进入建筑与装饰艺术学院。在求学期间,指导老师见其绘画上天赋不凡,而建筑上泛泛可陈,就建议他专攻绘画。自此,埃舍尔对装饰设计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木刻版画。

1922年,埃舍尔造访了西班牙的Alhambra城堡。这是14世纪摩尔人的建筑,其平面镶嵌画的装饰风格(Tessellation)令他深为迷恋。平面镶嵌画是在两维的平面上,以拼接地砖的方式,毫无重叠、毫无间隔地拼放重复的几何图案。只要有足够的图案,不停重复就可以布满无限大的平面。这种在两维平面上展现的“无限”性,令埃舍尔沉醉不已。他将简单的几何图形,推广到富有生命的图案,譬如飞鸟、鱼、爬行动物甚至天使和魔鬼。在拼图时,利用阴影构成补余的图案,并用渐次变形的手法,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

在埃舍尔成名作木刻画《昼与夜》里,大地上是典型的荷兰风景:河流、船舶、大桥、风车、小村,以画面的中轴线,形成镜像的对称。左半光线稍亮,代表白天;右半光线偏暗,代表黑夜。白天和黑夜,以镜像对称在同一幅画中,这是此画的巧妙处之一。菱形的田陌,灰白间隔,如果目光慢慢上移,经过两次渐变,田陌变化成白色的大雁,从左到右飞翔。而白雁之间的灰色空间,形成了灰色的大雁,从右向左飞行。这种图案的渐次变化和黑白交错,是此画的又一巧妙之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看到昼夜的分割和轮换。

木刻画:昼与夜

埃舍尔在彩色木雕《越来越小》中,把“无限”的数学概念进一步深化。一个简单的爬行动物图案,涂以红、白、黑三色,镜像变换,拼接在一起。图案向中心,渐次缩小,不断复制,形成数学上的“分形”概念,直至无穷小。对于埃舍尔来说,在有限的方寸之间,自有无限的空间、无限的科学概念和无限的艺术想象。用艺术化的形式,表达出数学上分形和无穷的概念,埃舍尔的这幅作品,一直让数学家赞不绝口。用计算机产生复杂而美丽的分形图案,虽然在今天已不是件难事,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埃舍尔的作品无疑具有开创性。

http://uploads3.wikipaintings.org/images/m-c-escher/smaller-smaller-colour.jpg

木雕:越来越小

http://www.bocamuseum.org/clientuploads/EXHIBITION_IMAGES/EscherConvex_and_ConcaveLR.jpg

版画:凸与凹

埃舍尔还是位善于运用视光学错觉、制造“不可能的建筑”的画坛魔术师。版画《凸与凹》,初略一看,只是一幅精致的室内画。但细看时,却有目眩的感觉,这样的三维空间在真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其奥妙在哪里呢?画名为何叫《凸与凹》呢?如果我们遮住画面的左半部分,只看右半部分,这半边的画一切正常:爬梯者、吹号者、悬挂在天花板的水壶。我们会觉察到画面的光源来自右方,而左下方扇贝形的饰物,是一个嵌在天花板上的凸形物。但如果我们遮住画面的右半部分,只看左半部分,我们看到的一切仍然正常:爬梯者、吹号者、提篮的女士、埋头蹲坐者。我们会觉察到画面的光源来自左方,而右下方扇贝形的饰物,是一个地板上的凹形物。当地板上的凹形扇贝和天花板上的凸形扇贝,左光源和右光源,这些不该在同一幅画中出现的事物,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埃舍尔构造出的世界是多么异想天开。这种物理上的悖论和有违三维实际的存在,是埃舍尔的画中让人迷惑、沉思和拍案叫绝的地方。

在版画《》中,男子所在层楼的八根柱子,除了左右最外侧的两个,其它六根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只看柱子的上半部,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出远近各三根柱子。如果只看柱子的下半部,我们同样容易找出远近各三根柱子。但是,神奇的事发生在埃舍尔把画面上半部和下半部连到一起的时候。三根在上半部里处于近处的柱子,在下半部里到了远处。埃舍尔再次将悖论引入了他的作品:似近实远,似远实近。而登上梯子想更上一层楼的两位男子,正疑惑是在楼内还是楼外。因为这个梯子是不可能一头在楼内,一头在楼外的。那个坐在楼外板凳上的年轻人,手上拿着的模型,实际上就是这个“不可能的建筑”的简化版。埃舍尔,这位在大学时放弃了建筑的艺术家,在他的版画里,制造出了不可思议的建筑,以非常精巧考究的细节写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各种荒谬的结果。

 

http://uploads8.wikipaintings.org/images/m-c-escher/belvedere.jpg

版画:望楼

Escher_E.jpg

版画:手画手

最后,再来介绍一下埃舍尔的传世名作《手画手》。 画面上有两只都正在执笔素描的手,初看平淡无奇,可是仔细看时,就会感到充满玄机。一只右手正在仔细地画左手的衣袖,并即将画完,与此同时,左手也正在执笔描绘右手,并且也正好处于收笔。画面就此定格,却把无限的疑惑留在画面之外。如果是左手画出的右手,那么左手是哪里来的?左手是右手画出的。这个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追问因果和起源,让我们觉得埃舍尔其实是一位思想家,只不过他的作品不是付诸语言,而是形诸绘画。他的作品,是他思想探索的一个总结和记录。

由于埃舍尔所思考的问题,以及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更接近于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所以他的作品首先为科学家所接受,是科学家发现了埃舍尔作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研究埃舍尔的素材笔记,可以发现他的创作过程俨然像一位数学家,在他所构造的世界里,每一种形象都经过严密计算。然而,就画面的美丽程度而言,埃舍尔却毫无疑问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埃舍尔自言,在他的身体里,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少年。这个少年一直用他敏锐的空间观念、不凡的艺术灵感和深刻的哲学思考,给我们呈现出一个个奇异美妙的世界:沿着阶梯一直往下走,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高处;瀑布溅落,水顺着水渠“正常”流淌,却最终流归高处,流水如此循环往复。

 


参考文献:

1. Bruno Ernst, The Magic Mirror of M.C. Escher, 2007

2. J. L. Locher, The Infinite World of M.C. Escher, 1984

3. Doris Schattschneider, M.C. Escher: Visions of Symmetry (New Edition), 200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海上云 回复 悄悄话
我是看晕了写的,所以读的人一起晕;))
小小艾 回复 悄悄话 这样的画和文字都让我有目眩的感觉。嘎嘎嘎
海上云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杜姐和玲。新年快乐!

以前看过他的画,最近机缘巧合,较系统地读了读。
ling1984 回复 悄悄话 太妙了, 他的版画比毕加索的抽象画更吸引我。 尤其是那幅手画手, 手部肌肉骨骼的线条,立体光影与整幅画作的构思,真令人叹为观止。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艺术家需要超于常人的想像力及与众不同的思想能力!

手画手太棒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