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对“无知”的心理学分析

(2014-02-06 14:57:12) 下一个

 
 
所谓无知,那就是不知道、不了解。本来,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天生聪明,必定有这样那样的认知缺陷,这是客观存在。我们的一切知识与经验,都是来自学习和生活。即使是生命100年,也有学不完的知识。所以说,聪明人是不会说自己很聪明,更不会说别人无知。
 
在生活中,在网络上,我们时常遇到这样的骂街:你很无知!无知得很!如此等等。撇开朋友之间的玩笑话不说,从当事人的说话口吻来分析,显然是出自一类自认为高人一等、无所不知的人士。这个世上谁会无知?即使是乞丐,也有两把刷子。如果没有一定的乞讨经验,那乞丐早就死光光了。因此,喜欢说别人无知的人,其实是自己对事物的一知半解罢了。他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的一面,认为他人不知道;而他人谈及的一面,自认为他人是错误的。错与对,在不同价值观共存的社会里,什么才是标准?
 
维基百科:西方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达克效应(D-K Effect,Dunning-Kruger Effect)。意思是:水平差的人反而自认为很牛叉,错误地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高。这个错误认知来源于这些低水平的人不能够辨别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越是聪明、有知识的人越容易自我怀疑。聪明人会更容易认识到每个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是会犯错误的。他们明白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想不到的情况。所以他们做决定更会留有余地,更会聆听别人的想法。一个开放的思维(open-mind)也正是聪明的标志之一。
 
不过,有人拿出一句中国成语:无知者无畏;无知者无罪。这又如何解释?
 
其实,这前半句也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也就什么都不会害怕,果真如此?无知者无畏,似乎在中国文革期间比较流行。那时侯,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以“无知”为荣、以“大老粗”为荣,“知识越多越反动”。“无知”不仅光荣,而且还可以任意胡来,无所畏惧,甚至能使“有知者”斯文扫地。其实,这就是一种人性的悲哀。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有些人已经认识到文革的错误了,开始道歉了。道歉虽然迟了点 ,但也是一种从“无知”转变成“有知”的过程,是明了事理的人。
 
后半句则是讲的就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所以应该无罪。网友对于这样的判断分析指出:当我们不对“罪”这个概念作出明确清晰的界定之前,而拿来用,就一定会犯“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来代替自己的认知”的偏见,或只是在“表达自己的一个价值判断或喜好”而已。这样做,唯一有意义的只是,让大家明白了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已。 
 
世上还有一种无知,就是缺乏善心,不明事理。佛教讲:无知就是不明。虽然讲的是佛教,但对于凡夫俗子也是一样道理。在生活中,人们对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有很大的执着,从而造成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的障碍,缺乏尊重和理解,就丧失了对话的前提和基础。这些都是无知的某些方面,但绝不是说某某人一无所知,没有学历或知识。
 
在当今虚拟的网络中,随处可见“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情形,这种无所忌惮,其实就是一种语言暴力。具有心理阴影的人,往往使用语言暴力来发泄自己对社会或人性的不满,让自己扭曲的心态得以释放。好在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善良的人士、理性的人士居多。值得推崇的,应该如净空法师所言:佛法无边,善心永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