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生活变迁(69): 酱菜、调味品

(2012-02-24 14:51:00) 下一个

 

 

最早吃的酱菜,就是萝卜皮。因为萝卜很便宜,母亲把削萝卜剩下的皮洗干净,然后晒干,再用盐腌,当然要用剁碎的辣椒,还有糖什么的。冬瓜皮和大蒜的根须也可以这样做。做菜的辣酱,都是母亲自己做的,主要就是尖辣椒做的辣酱,还有豆瓣酱。母亲做豆瓣酱的故事,我在本系列第八章有讲。不过,泡菜就主要是奶奶做的。我们都是从奶奶那里拿一些回家,自己用泡菜坛子装,因为有泡菜的酸水(发酵复合菌),自己可以放各种菜进去。泡菜坛子顶上的外围有一个“裙边”,加入水之后,盖上盖子,可以隔绝空气,保证泡菜的纯正味道。那时候,菜的品种比较少,泡菜很下饭。泡菜品种很多,比如辣椒、豆角、苦瓜、白菜、扁豆、黄瓜、萝卜、冬瓜皮、大蒜的根须等等。

 

后来国营商店有豆瓣酱、豆豉酱和榨菜卖了(老家紧靠四川,榨菜很多,是中国最普及的酱菜之一),此外,还有老家最有特色的“甜酸藠头”(一种独头蒜做的甜酸酱菜)和臭豆腐,我从小到大都吃这个,现在多伦多似乎也有(老家的臭豆腐很特别,红色的,不是很咸,似乎有点甜味)。当时的国营商店还有萝卜干、炸胡椒等当地特色菜。那时候,似乎家家户户也做萝卜干和炸胡椒,餐餐少不了;尤其是炸胡椒(一种辣椒和面粉混合制作的菜),可以炒猪肉、炒腊肉、炒鸡蛋、炒青椒等等,是万能菜。

 

早期家里做菜使用的调味品,除了酱油、醋、生姜、大蒜、葱、蒜头之外,还有尖椒、花椒、胡椒粉、味精、八角、桂皮等等,虽说都是比较常见的,但那时候还是很少的,只是周日吃肉时使用,平时很少用。80年代之前,一般家庭都不常用芝麻;白芝麻只是在油炸食品中有,黑芝麻也就是只有黑芝麻糊。

 

80年代初期,热干面在老家开始流行之后,芝麻酱就有了;到了80年代中期,面包店开张了,番茄酱也就有了,尤其是90年代初期,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进入,番茄酱+薯条最为流行。80年代末,由于火腿肠的出现,家里开始吃甜面酱(甜面酱涂在火腿肠上,再用微波炉烤)。后来市场上有了“阿香婆”牛肉酱,全国最有名的了,但牛肉似乎不多;不久,老家也出现了牛肉酱,真正的大块牛肉+黄豆。在上海学习期间,也吃过上海的牛肉酱,只是里面有糖,吃起来是甜的。几乎上海所有的菜都放糖。

 

在广州上大学期间,班上的同学都从自己家里带酱菜,五花八门。毕业前夕,同学们去森林公园或郊外做烧烤,才知道烧烤酱和蚝油;尤其是酱油还分生抽和老抽,醋也要份白醋和红醋。参加工作后,去乌鲁木齐吃羊肉串,才知道孜然。在酱菜和调味品中,我后来才知道的品种有:13香、茴香、大葱、香菜、火锅底料等等。其实,中国的调味品真实成千上万种,无庸置疑,中华食文化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这其中,调味品最关键。

 

90年代之后,市场就比较繁荣了,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酱菜,最有名的当然是老干妈豆豉辣椒酱系列(似乎包括后来的老干爹、老干爸等等),现在最新的产品是“老干妈风味鸡油辣椒”和“香辣脆油辣椒”;此外还有北京的京酱萝卜、甜酱黄瓜、甜酱甘螺、甜酱黑菜、甜酱仓瓜、甜酱姜芽、甜酱藕片;四川的各种麻辣酱、江苏的什锦菜、海南的橄榄菜等等,中国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酱,萝卜、黄瓜、莴苣、蒜苗、莲藕、芒果、香蕉、花生、核桃、杏仁、香菇、田螺、猪肉、牛肉等等,无不可酱。在肉类酱菜中,广东的豆豉鲮鱼是最有名的,此外还有豆豉沙丁鱼等等。在老家学会的“香菇酱”,现在加拿大也经常做(见博文“香菇酱”)。

 

在日本生活期间,像大蒜、蒜苗、青椒、生姜等等,很多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不过,日本有(用一种梅腌制的)红色生姜,味道很不错。日本最著名的酱菜和调味品,当然是wasabi(山葵,绿色)和mustard(芥末,黄色)了。日本人还喜欢把白芝麻和小鱼粉放在白米饭(或者糯米饭)中吃。日本的酱油和醋里面,似乎添加了很多其它的佐料在其中,味道与中国的不一样。日本的辣酱是用黄豆、辣椒、糖、盐和白酒制作的,味道就那样。此外,日本人很喜欢吃“天妇罗”,就有“天妇罗浸汁”,味道还可以接受。

 

还有一个酱菜要特别提一下,就是日本的“纳豆”。纳豆源于中国,类似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由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是盛产于日本的一种保健食品,日本人称其为“唐纳豆”或“咸纳豆”,将其作为营养食品和调味品。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均成为地方上寺庙的有名特产。主要产品是咸纳豆与拉丝纳豆,关西人喜欢前者,关东人则爱吃后者。拉丝纳豆由于发酵方法不同,而出现一种黏丝,是不放盐的。

 

研究表明,纳豆的保健功能主要与其中的纳豆激酶、纳豆异黄酮、皂青素、维生素K2等多种功能因子有关。纳豆中富含皂青素,能改善便秘,降低血脂,预防大肠癌、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抑制艾滋病病毒等功能;纳豆中含有游离的异黄酮类物质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酶类,如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淀粉酶、脂酶等,它们可清除体内致癌物质、提高记忆力、护肝美容、延缓衰老等有明显效果,并可提高食物的消化率;摄入活纳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预防痢疾、肠炎和便秘,其效果在某些方面优于现在常用的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纳豆发酵产生的粘性物质,被覆胃肠道粘膜表面上,因而可保护胃肠,饮酒时可缓解酒醉的作用。

 

在多伦多感受的酱菜中,第一个要数韩国的“泡菜”(Kimchi김치),另外还有“黄酱”(doenjang,된장)、“辣椒酱”(Gochujang,고추장、英文Korean hot pepper pastered pepper sauce此外,越南的虾膏油酱系列、越南西贡的辣椒酱系列、日本的万字牌系列、日本的美味栈系列、泰国的沙爹酱系列、菲律宾的辣酱系列、中国的李锦记系列等等,日本的寿司酢种类很多,东南亚的各种热带水果酱菜也很所,还有中东、北欧等等的酱汁、烧烤汁,都是十分普及的。当然,中国的各种酱菜和调味品,在多伦多都可以买到。多伦多的花椒品种是很多的,完全出乎意料。最值得一提的,应该是印度的香料了。印度香料的品种达上千种,有各种各样的纯香料,如胡椒、丁香、肉桂、小豆蔻、胡荽等等;也有混合香料,即商家按照烹饪不同菜种而配起来的香料,比如咖喱、辣椒粉、综合香料粉、炒饭香料等等。

 

其中,咖喱(也写作咖哩)是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的酱料,常见于印度菜、泰国菜和日本菜等,一般伴随肉类和饭一起吃。百度介绍说:咖喱,印度语叫masala;要认识masala,要先认识辣椒――印度语叫mirch,红的叫lal,绿的叫hari。只有红的用来煮咖喱,但煮出来的不只红色,还有黄有绿、有橙有啡,大中小辣兼而有之,务请各位享受时点红点绿,由最不辣吃到最辣,才能领教到其中的层次同深度……咖喱的种类很多,以国家来分,其源地就有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以颜色来分,有红、青、黄、白之别,根据配料细节上的不同来区分种类口味的咖喱大约有十多种之多,这些迥异不同的香料的汇集在一起,就能够构成各种咖喱的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浓郁香味。

 

加拿大本地的酱菜和调味品中比较著名的有加拿大枫糖酱Maple Syrup、加拿大海藻鱼子酱Sea-Gem),以及青咖喱green curry paste、番茄酱tomato paste蛋奶酒(eggnog等。这些都是加拿大人做BBQ不可缺少的。在多伦多的市场里面,有加拿大本地几家著名公司(如Summer Fresh食品公司、Kraft卡夫食品公司以及Bick's食品公司等)生产的各种沙拉酱、烧烤酱、Dip、意大利酱、墨西哥酱、辣椒酱、玉米酱、洋葱酱等等系列,单是Dip就有近百种。每次去西人超市,成百上千种的瓶瓶罐罐,不知道什么味道,看着就烦。不过,我还是选择了一种希腊的风味,还不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kylelo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owzilla的评论:

sure
kylelo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热爱阳光的评论:


http://my..com/home.php?mod=space&uid=250647&do=blog&id=28327
meowzilla 回复 悄悄话 What about pickles, sauerkraut, mustard?? There's this store specializes in different flavor mustard in st Lawrence market.. And if you go to Italian or polish corner stores you will find a wide variety of pickled vegetables.
热爱阳光 回复 悄悄话 佩服!写得好详细!
没找到博文“香菇酱”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