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夜雨

我想知道,在一个中国留学生眼中,实现美好的思念是怎样一个梦.....
个人资料
正文

除夕遭厄,万家灯灭

(2014-01-11 05:47:36) 下一个

除夕遭厄,万家灯灭

 

  小序:  考毕无聊,谩游了国内的一些门户网和社

交网,令人惊咤莫名的是,"元宵"丶"除夕"两词,竞

出现,爆堵网络。一度成为热词!尤以最后一词:  

"除夕"为甚!它被千万网友写成帖子,制成微博,用曲

笔丶反语丶笑话丶冷讽丶热嘲丶幽默 丶逗笑.....围绕

两字,大泼翰墨。或喜笑怒骂,或幽默讽刺,或逗乐

打趣,或含沙射影,真是风格别具,意味深长。立马引

来万人围观,千人跟帖,转发,吐嘈...不可胜数。小

女打心眼佩服我国网友巧妙的应对能力,高超的幽默风

趣水平,非凡的文字运用技巧。这网络真是藏龙卧虎,

人才济济,才华超群,文采隽永。读之使人有时哀叹唏

嘘,有时忍俊不禁,有时心照不宣,让人知悉谜底,存

诸心头,只不须挑明而已!其神韵丶其风采丶其辩才尤

汉之东方朔,今之周立波也。几天浏览,启迪匪浅,

作本文以记,是为序。

 

七  绝  

除岁他乡倍寂寥,一杯淡酒伴寒宵。

小楼遥想家千里,明日春风上柳条。

 

        岁末佳节一线牵,老小相对盼团园。
        上皇封夕何心狠?冷堂枯坐泪不干。

                        

                     七   律 

      时逢岁抄绪难平,浪迹天涯愁生心。

       堪笑桃花馨梦在,莫言江畔愁绪生。

      诗朋酒侣知何处?舞榭歌台慰我情。

      拾笔难寻清照句,流乌走兔任钟鸣。

                  念 奴 娇

          韶光驹速.腊梅浮清月.寒风年暮.
        游子难归温故里. 遣感叹怀应赋.
       域外求学生. 艰辛谁诉? 悬念家山顾.
           相思泪垂,盼团圆菜青素.

      故国除夕新临. 围炉接岁, 堪忆思难驻.
         户户桃符灯腊夜. 瑞雪飞花同辅.
        思绪心头, 历江湖路. 今幸平居度.
           春风无限. 知交情厚如故.

 

      中国百姓,近几十年里,总是在阴霾满天,风雨

如晦中伴随着中国文化丶中国民俗沉浮,翻滚,历尽沧

桑丶风雨同行,灾多难重。建政后的三十年,五千年传

承下来的华夏文明丶道德风尚丶文化血脉几乎横扫迨尽,

发展至文革初期,全面猛烈推行的"破四旧,立四新"丶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以及以后的"批林批孔运动",文化

暴力几乎灭绝了中华民族仅存的那点优秀文明丶文

化传统,道德风尚,历史文献,文化典藉,民族民俗.......

.就是屈指可数几位大师级的国学丶文化丶文艺精英,不

是枉死拳下,就是葬身水底,更不消说那些

驰名世界,光耀华夏的亿万件稀世珍宝,国鼎神噐,古

迹宗庙全遭厄运,灰飞烟灭了。三十年后,虽作了一点

修补,但总是丁丁点点,牛毛充栋,不足以弥补万一,

真是民族遭灾,文化洗白,人民受难也。就以当前国人

议论最热的"元宵"丶"除夕"两大年节来说,也是命途多

舛,总为上皇们深恶痛绝,皆欲除之而大快!

     民初,袁世凯违背民意和世界潮流,篡位登基称

帝,有忤"元宵"犯讳,总以为"元宵"会"袁消","汤

圆"更会"烫袁"。乃下旨令全国改"元宵节"为"上元

节",并告喻天下小贩卖"元宵"不喊"元宵",只喊

"汤团"!全国百姓也不能过"元宵节",只准过"上元

节"。民间不许吃元宵,只准吃汤団。袁世凯这一系

列篡改民族风尚,违背民意的恶政,不仅遭到亿万人

民的激烈反对,最后,他逆天行亊的举措,连同他的

八十三天"皇帝梦",也全都完蛋,一命呜呼,

彻夜"袁消"了!

    其实,袁世凯之前,谋逆、篡位丶害民者何其多;

袁世凯之后,穿长袍马褂、中山装和西服的皇帝,又何

曾有所减少?他们倒行逆施,荼毒黎民,结果一个个都

被人民打倒,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遗臭万年!

     中国除农历正月初一大年节(即改版后的所谓春

节)外,还有一个被中国老百姓和全世界华人,特别看

重丶十分隆重的重要节日-----"除夕节"!

    

先梳理一下"除夕"的来历。《吕氏春秋*季冬记》对除

夕的由来有过详细描述。"除夕",是大年初一(今之谓

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 传说更悠久:"除夕",

是大年初一(今之谓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 远古传

说更悠久: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

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

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

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夕"兽的伤害。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村子的人们正急

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

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这时乡亲们

有正忙着封窗锁门,收拾行装,牵牛赶羊,到处是人喊

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

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

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

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

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

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

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子。它发现村里气氛与

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

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夕"朝婆婆家

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

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

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

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

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

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

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

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

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

啪啪”炸响,屋内几

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

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

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

驱赶"夕"兽的办法。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

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

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

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年三十,也

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团圆欢

乐的日子。

    此后,除夕这晚,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

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

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

",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

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

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

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

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

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

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

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

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

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

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

家有红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

也不敢出来。一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

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

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

联在门上,掛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

通宵守夜;第二天,来,就成了"过年"。除夕的高潮

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

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

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

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

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在除夕守

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

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

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

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

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

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

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

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

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

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北京的除夕

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

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

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

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

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

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

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

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

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

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

,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

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

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可知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

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

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

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佈新,有旧岁

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

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部新,消灾祈福

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

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

,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

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

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

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

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

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

待着……。此情此景,头发白了都不能忘记。从此以

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几千年这个习俗流传了

下来,所以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

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

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

传统节日“过年”。


    1913年袁世凯废除元宵节前把“元宵节“改为

“上元节“, 一百年后的今年,当局却严酷地变象封

杀“除夕节”!命令全国元宵节不放假!让一年一盼

的亿万家庭,千千万万的爷爷奶奶,老父老母,妻子

儿女,冒着雪雨严寒,张目远望,倚门等待自己的儿

女丶夫君丶爸妈匆匆归来,共同守岁过年!全家一个

不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吃

一顿年夜飯,过一个团圆年!新令下达,全国那些飘

泊天南地北,长期在外工作干亊的子女丶丈夫丶毌亲;

更多的是几亿农民工族,他们为了全家的生活生存,

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日夜辛劳,寒暑煎熬,期盼一

年一度的的春节假日,能在除夕前赶回家中,与家人

团聚,过一个快乐祥和的幸福年。但亊与愿违,这个

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却被今上冷酷无情地封闭了,

被取消放假了。他们口口声声,大谈顺民意贴民心,

要为人民办好亊,人民之亊无小亊,等等!结果呢,

他们心口不一,倒行逆施,横施恶政,残忍害民。大

家想想,这么做,他们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又是历

史的必然,是百年轮回的展现?无神论的政党,无神

论培育的领导,也大捁迷信?也畏俱犯讳么?有人问,

1915年袁世凯称帝,那年的元宵节人们不能吃元宵(

袁消),改吃汤圆。今年的除夕不放假,是何心病作

祟?此时,我们真正读懂了吗?,人们懂了吗??又

人说,当年袁世凯称帝,取消了元宵,因为“元宵”

等于“袁消”;所以,今年官方取消了“除夕”,你

们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噢!噢!逆天行事,违

民失道?这种后袁世凱暴行,等着他的将是何种结

局?!聰明的 人们自会会心失笑,总可以心结自解,

不言自明了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