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顾历史 – “The Chinese Must Go”

(2008-10-14 11:23:16) 下一个
前言: 翻开加州和美国的历史,对华裔来说它既是一本辛酸史又是一部创业史。华裔社区抗击着长期的压制和歧视,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华、排华潮流,本着自己解救自己的信念,通过正当的法律渠道,艰难而又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唐人街的形成正是说明他们生活的艰辛,靠共同的力量相依为命,同时又力从保护自己的文化。他们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省吃俭用,把子女送进学费昂贵的一、二流学校。为的是有望可以冲出种族隔离的禁闭,进入主流社会,不再被人歧视。在圣火到达旧金山的时刻,这些几代在美国生长的华裔,含着眼泪,和我们一起肩并肩地为中国骄傲,为公道疾呼。他们为我们开创的这片天地来之不易,我们后来者,应该接过火炬,继往开来。

或许你曾听说,或许你已淡忘,或许你还太年轻而不曾经历过那一次又一次的排华、反华。1882年国会通过的 “Chinese Exclusion Act” 及旧金山地区的 “The Chinese Must Go” Movement,许多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从50年代兴起的麦卡锡主义到李文和事件,对华裔学者进行无端指控,使用政治迫害排斥异族。

我们固然继承着忍让的美德,但我们自古就是骄傲的民族。谁说我们能忍受种族歧视,愿意接受种族隔离?谁说我们不该做国家的主人,不能登上政治的舞台?我们这一代新移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万不可辜负众望。重温历史,读一读那字里行间华侨的辛酸和受到的侮辱, 听一听为社区服务、热心捐助的组织人语重心长的劝导,看一看其他少数民族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想一想马丁路德金为此理想所付出的一切和他那日趋渐近的梦想。冲破种族隔离这道无形的束缚,融入主流社会,享受主人的权益。一次受过中西文化教育的宋美龄访美,一场震撼世界的奥运开幕式,给主流社会的美国人予以认识中华的机会,也为改善华裔在美国的地位提供了条件,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然而,我们身上也带有许多恶习和不足之处。一些恶习来源于被称为“民族劣根性”的处事之道,比如所谓“自扫门前雪”的心态,缺乏社会责任感,过于计较得失。其中还有一些恶习,并非我们民族的传统,而是由于贫困或敌意的经历引起的,比如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我们首先需要有勇气来面对自身的弱点,才能排除挡在我们面前的路障。

就拿美籍非裔这个有代表性的族裔来说吧,我们最先同是作为劳工输入,同样饱受奴役、久经磨难、被抛为社会底层,我们却用全然不同的方式来生存、来抗争、来振兴。一个浪漫的民族和一个理性的民族,我们各自都有成功和不成功的地方,相互排斥或敌意都没有出路,只会被人利用。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是唯一的希望。

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出亚裔投票率甚低,而华裔据六族亚裔之最低。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弱点,改变这种状况,关心选票上和我们切身权益息息相关的每一提案,关心地方到全国的主要论题和候选人。最重要的是去投票,这是成为主人的第一步。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用我们的智慧和判断力为美国选择未来,为世界和平作决策。

许多网友,如此热情地投入这一场有意义的讨论,说明我们不仅在关注,也已经积极参与主流政治。我恳切希望大家保持这股热情,并把它带给周围的人们,用行动改变投票率低的状况。

文章背景:Norman Matloff 是 UC Davis 计算机系软件工程的教授,是一位中国通,也是中国及移民问题的活动家,中美关系委员会成员。Matloff 经常在各大报纸上发表排亚裔,或者说批评亚裔社区一些现象的文章。1994年发表在 National Review 上,指责亚裔老年移民普遍申请SSI的文章 “Easy Money, Lost Traditions”,曾引起申请SSI的条件从绿卡修改为公民。1998年,微软向移民局提出放宽对中国籍软件人才申请H-1签证的限制,以缓解软件人才奇缺的现象。Matloff 以软件工程教授的身份在国会听证, 并提供论据和证据材料 “Debunking the Myth of a Desperate Software Labor Shortage”,以拒绝微软的提议。1997年5月20日,Matloff 在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发表文章 “Asians, Blacks and Intolerance”,指责亚裔社区歧视黑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并指责亚裔对社会不尽责。

有人将Matloff 的立场和活动视为 “The Chinese Must Go” Movement 某种意义上的继续。然而,Matloff 所提出的,对我们来说也是挑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华人权益服务社,不仅为华裔社区组织活动、提供服务,也对华裔以外的社会尽义务。在华人受到外界指责的情况下,华益社作为社区代言人,提出申辩和反驳,保护社区利益(下文)。与此同时,也苦口婆心地提醒社区成员多为社会尽义务,对子女言传身教,提高社区普遍素质,改善声誉(参阅:“回顾历史- 华裔社区也须自我省思” )。

亚裔 只关心自身利益? 华益社:无稽

以大量事证指出此说法对热心人士不公 只会煽动种族情结

May 22, 1997 《世界日报》


[记者徐敏子佛利蒙报道] 针对戴维斯加大教授麦诺门(Norman Matloff)20日在旧金山记事报批评亚裔有种族偏见,只关心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其他市区的文章,佛利蒙 “华益社” 社区活动委员会主任王彦邦 21日以大量具体事实表明,麦文的上述指控颇有“鸡蛋里挑骨头”之嫌,这种指控对亚裔并不公平。

王彦邦表示,华益社成立六年来,举办了许多活动,其中不少就是帮助当地主流社会非华裔社区的活动,而华益社中的许多成员,也分别在佛利蒙地区各非华裔组织和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如在 Ohlone 社区学院担任董事的 Herbert Chiu 医生、在华盛顿医院担任董事的 Joe Ching 先生和 Benn Sah 医生、佛利蒙宪章起草委员会十人小组成员之一的曹业云等,而王彦邦本人也曾参与过学区重建的重要工作。

除了上述个人的参与,王彦邦说,华益社多年来都支持佛利蒙地区最大的医院 – 华盛顿医院的年度筹款餐会,给医院经济上的支持,华益社成员 Steven Chen 就担任了一九九七年度筹款餐会主席,为医院筹得四万美元。此外,华益社还支持Ohlone 社区学院基金会的筹款午餐会。去年(1996),佛利蒙地区有一幢公寓发生火灾, 一百多家庭受到影响,华益社积极响应当地扶轮社、志愿者联会的号召,帮助收集民间捐献的金钱和物品。佛利蒙中文学校师生每年都为当地的食物银行捐献大量食品,而这些食品大多用于帮助非华裔的少数族裔低收入家庭。

在与其他社区联合方面,王彦邦说,他前不久就代表华人社区参加过一个由市府人类关系委员会主持召开的一个社区论坛,探讨如何建立种族和谐。约在半年前,佛利蒙公立图书馆发现有人在书上画有纳粹标记,人类关系委员会于是召集各族裔群众讨论如何预防仇恨犯罪的社会问题。王彦邦目前也正在积极与当地的非裔、东印第安裔、同性恋社区和拉丁裔社区建立联系,共同商讨如何通过加强教育,防止仇恨犯罪的问题。

王彦邦并表示,每一个以种族、性别、年龄为基础成立的组织或者工会组织、商业组织、都各有其共同利益和目的;指责华裔组织只关心华裔利益,就像指责工会只关心提高会员薪金一样是无稽之谈。麦文中特别提到谢国器和邓式美,指责他们只关心亚裔利益,是不公正的,众所周知,谢国器和邓式美长期来所作的事,远远不限于华人社区。麦文的这种说法,只会在各少数族裔之间煽动种族情结。

王彦邦指出,如果说目前亚裔和非裔社区之间存在种族偏见,那多半是双方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而产生的误解。消除此一鸿沟的唯一办法是,通过教育和合作以取得更好的了解,“如果我们没有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愿望,那我们也不能期望对方了解和尊重我们。”

王彦邦说:“我们必须了解,这里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台湾、香港,作为一个好的公民,在我们自豪地与主流社会分享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必须使自己的处事为人与整个社会取得共识。”王彦邦说:“我们的下一代在与朋友们玩耍的时候,脑子里就根本没有种族意识,如此来看问题,只要大家长此以往地努力,种族之间的鸿沟终有一天会消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