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个人资料
正文

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经济之作茧自缚之六

(2009-03-02 14:14:03) 下一个

 

如果你把俺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历史回顾,和这一篇对中国经济问题一起来读,那么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比较清楚:

1.  不可以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盲目乐观,前一阵子的政府和经济界让人觉得看到了一个好统计数字,马上就是开始唱山歌,什么河水清晰已见底。这种行为,基本上就是和去年看不到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是同样的心态。

 

2.  期望于4万亿度过难关,然后等着美国经济在2009年底,或者是2010年中,恢复从而带动起来中国的外贸出口,这种思潮在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界,似乎也比较盛行。前几年俺们听到太多的保尔森的天下太平的交响乐,现在也不要把盖特勒和伯南克的乐观预测太当一回事。还是用俺的建议,把困难准备的足一些,考虑到美国可能在5-7年之内没有恢复的可能。即使美国在那之后,经济恢复了,可能对中国的出口带动不会太大。

 

3.  而且对政府财政刺激的基建计划,不能寄于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短期的经济拉动效应,和中长期的平台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视,但如何深化市场发展,打破行业,地区,城乡因为软硬件两方面的阻碍,而缺乏一个统一和流畅的市场的弊病。从中央政府的法规和管制,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土政策和潜规则,行业之间的整合,都需要加大力度。如何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内地和沿海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发展出一个顺畅的资金流,货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是一个主要的用力方向。

 

4.  在这个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一个可操作的信用系统,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村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应该是政策的关键。可以通过国有银行,民间融资,港澳台金融机构,甚至外资银行的介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中小企融资市场,为中国经济的活力提供有源之水。

 

5.  那么对中国的农民工因为外贸加工企业,受到的打击而带来的失业问题,也要把困难准备的充分点。俺的看法是,做一个50%,即是6千万人可能失业的准备。希望局面不会变得这么差,但是宁肯准备充分,不要准备不足。

 

6.  中国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度,很大原因是靠债务消费的美国带动的。要解决有效需求的不足,依靠内需消费,千万不能重蹈美国式的饮鸠止渴的老路。人民的消费增长必须来源于收入增加,不能靠消费信用的增长,也不能靠房地产价格的攀升。

 

7.  要解决消费能力不足,就要解决现在的分配不公的局面。中国的理想经济模式,应该建筑在市场经济上的政府积极调控。用市场活力来保证效率,避免走入欧洲模式的经济低效率。用税收递进来调节分配,保证全体人民可以均分经济发展的成果。用社会福利来关怀弱势,让最贫穷的底层人群可以做到丰衣足食,有瓦遮头。

 

8.  没有社会公平和利益均享,任何经济发展都没有实质的意义。把中国引向拉丁美洲之路,不光是不道德,而且是不可行。中国特殊的文化,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发展均富的道路,寻求一个和谐和大同的社会理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中国不可能摆脱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复的由繁荣到衰败,由安定到动乱的周期性震荡。

 

9.  要解决社会公平,一定要解决政府廉洁问题。严吏治,提高人民对政策决策的参与度,政策拍板的影响力,政策实施的监督权,和政策回顾的权威性,都可以防止现在的底层政府管理质量的恶质化。

 

10.最后就是要推翻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起可以负担的低廉房屋,医疗保险和高等教育。

 

那么看一下这些观点,有哪些获得了中国政府的赞同呢?

前几天,温家宝总理上了网络,和网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似乎温大爷的想法倒是和俺有些地方比较一致。

温大爷认为,“因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现在还在蔓延,没有见到底。”说得非常好,虽然说去年中央对经济危机的判断,因为所谓主流经济学家,和中央银行的脑袋们的错误导向,没有看清楚情况,反映有点迟缓(比如说重庆的薄熙来老兄,就接受了非主流经济学家们的意见,从而主动在他的辖区进行了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整,使重庆2008年获得了14%增长的骄人成绩),但中央于11月份出台的政策,确实落到了实处,算是全世界反应最快和措施最得力的政府。

如果俺们的总理可以拨开这些“乌云”,不要相信中央银行报上来的全国金融形势一片大好的数据,切实和定期的和各类企业沟通,了解他们在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中国的经济是不会出大问题的。

温大爷关于“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应该推动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当是他“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同样精彩的至理名言。抓住中小企业这个产生就业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改变对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企业的过度政策倾斜,不关是走出这场世纪罕见的经济危机的关键,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健康高速发展的中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井底望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chinomango的评论:
主要就是薄熙来接受了西方经济危机要来这个判断,做出了帮助企业过关的政策。而当时中央还在忙着抽紧银根,要搞断大家的资金链呢。呵呵。
chinomango 回复 悄悄话 重庆: http://economy.enorth.com.cn/system/2009/01/22/003874544.shtml
井兄可否再评论一下?
chinomango 回复 悄悄话 "均富"要有正确的理解.要企业家和工人一线是不可能的.要的是经济增长,扩大再生产的量要能被全社会消化,这是关键.GDP的指标要根据消费情况来调整,要有一定的计划.
如果全靠市场来调节就有延迟,一是企业家想抢在别人之前把市场占了把东西卖了,二是企业对全局的把握有限.资本家可以无所谓,大不了减产裁员,可对于国家就是经济危机.市场是可以调节,但就可能太晚造成经济危机.
进一步对浪费要有控制.比如说手机的问题.我换的三次手机中,第一次的现在还可以用比第二次的好.控制浪费就是增长经济.比如开两年的车就报废肯定对国民经济弊大于利.当然换代产品还是需要的.
eastandwest 回复 悄悄话 平等(均富和扶贫)和自由(竞争和创造性)其实一直是人类社会两个互相对立的矛盾体。任何一方太多太少都会出问题。

美国西方的金融危机,显然是华尔街创意爆棚的结果。但它是否会如同扼杀自由和创意的苏联制度代给美国和西方系统的崩溃?现在还看不出。估计不会。因为美国想办法的人毕竟很多,不是直靠克里姆林宫几个人。但是这次危机究竟会造成多大的破坏,现在恐怕还不容易估计得到。就象一九二九年爆发的危机,到四五年才比较清楚破坏性有多大。
丁九 回复 悄悄话 等拉好几天。

均富是指对参与创造财富的群体的合理和公平分配,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对老弱病的关照。(残是病和弱)

美国汽车工人的收入比照其劳动效率,只是公平合理的分配。

毛的社会是掠夺,不是均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