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个人资料
正文

梦幻泡影之三十四 地区发展博弈

(2008-11-20 12:44:51) 下一个

 

六十七

 

 

 

 

 

相对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增持,在中国买进660亿美元国债的同时,日本减持了128亿美元,从而把美国国债第一债券人的大帽子,拱手转让给了中国。同时,美国的各位大佬们,从索罗斯,罗杰斯,到巴菲特等等,都早将手中美元脱手。事实上,在美国2004年开始发行的平均每年4千亿美元的国债中,94%的买家是外国投资人(中央银行和私人投资者)。

 

根据日本人的估计,除去美国金融救市的7千亿美金之外,美国政府必须再增发1万亿美元的国债,才可以勉强过日子。而整个市场对美元汇率的期待是,当美国的投资从世界新兴市场回流而带来的货币猛涨完成后,美元的跌势就会开始,通过跌美元来减轻债务负担,就是美国政府的唯一法宝。

 

在针对日元今年已经在对美元猛涨15%的情况下(对欧元33%和对英镑53%),日本在事实上已经在开始为西方经济付账。日本政府估计不得不在日元90点的价位上,进行干预,但是估计日元涨到85的可能还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会不断的减持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其中一个方法是,为了“帮助”美国应付欧盟在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挑战,日本已经借了1千亿美金出去,使手上的活钱很少了。所以日本的经济学家们建议,如果美国需要向日本借钱,可以参照美国卡特政府在1978年发行了以德国马克和瑞士法郎为币值的“卡特债劵”,明年发行以日元计价的“奥巴马债劵”。这样日本就可以不管你美国如何贬美元,俺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当然日本的难处在于美国要借,不敢不借。但是日本手上的美元已经快光了,那么借日元,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不过日本这个担忧是多余的,俺们中国政府手上的美元大把的是,而且大家对美元国债的利率那几厘,看得心的跳出喉咙里了,哪管人家信用违约市场上,美国国债已经是40多点,已经比垃圾债券好不到那里去了。

 

中国人在经济上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对美元的过度迷信。以为只有拿货真价实的商品,去换人家鬼画符的绿条子,赚的钱才可以支持自己国内的经济扩张,而不明白一个世界经济大国,是可以用自己的本币来支持经济扩张。

 

如果俺们回到金本位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因为不能在大自然里,开采出足够的黄金,当一个经济体规模过大,就会发现货币投放量不足,无法支持整个经济的运作,更不要谈经济的扩张。因此为了支持经济发展,大自然就要不断的向人类社会贡献黄金,以满足经济规模的需要。如果俺们把大自然看着是一个经济实体的话,那么它的账户里,就必须不断的增加赤字,才可以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如果老天爷开始玩收支平衡,就是全球金矿挖完了,那么经济规模就扩张不下去了。要是老天爷开始玩账户盈余,那就是一船装满黄金的货轮,比如说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潜艇给挂了,这些黄金全部沉到大洋底,没得捞,“还给”了大自然,那么世界的货币量就少了,经济规模就得降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纸币的出现(包括通用的现钞,支票,银行汇票等等),后来到今天的塑料币(信用卡,银行卡,现金卡,礼物卡等等),以及银行中的电子币(银行账户中的电脑记录等等),之所以可以不断的增加,来推动经济实体规模的扩大,你所有货币的来源,中央银行就必须象老天爷一样,保持一个赤字的资金账户,不然的话,你经济规模的扩大,就成了大问题了。

 

之所以在布雷顿森林协定后,美国的国债会上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必须保持一个国际收支的赤字状态,才可以保证全球经济的扩张。当然还是那句老话,就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可以和你的货币投放量匹配,不然就是通货膨胀。不过在这个安排下,除非全世界只有美元一种货币,不然持续的国际收支赤字,比如导致美元和其他货币的币值相对贬值。

 

 

 

 

六十八

 

在中国决定放弃靠美元储备来推动自己的经济扩张,而采取用自身货币的时候,就必须考虑用何种方法,才可以最有效的进行货币投放,而又不影响经济活动的逐利机制。

 

经济的机制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为钱来得不易,大家就要努力工作挣钱。你赚了钱,就可以去买商品消费,而你有的钱,才可以去作生产投资,创造出更多的商品。所以从逻辑优先来说,钱是先于商品存在,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增发的货币总量,就不可能有增大的经济规模。

 

那么这个货币总量的增加,俺以前也谈过,是通过中央银行投放的基本币,和银行系统借贷活动的再生币来完成的。而俺们也知道,中央银行调节最后的货币总量,可以通过调节准备金来变化货币乘数,也可以靠利率调节,来影响消费者的借贷行为,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从而把手中的货币发给银行。

 

但是无论是美国私人拥有的联储局把资金注入私人拥有的商业银行,还是中国国家拥有的人民银行把资金注入国家拥有的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创造最终端的央行,其行为就和黄金本位的老天爷一样,必须有一个不断增加的赤字账户,才可以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张。佛里德曼老爷子曾根据美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量,得出一个3%的货币增长投放量,认为只要把联储局收归国家所有后(不知道为啥中国的那些号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反而主张中国央行从政府独立),就控制基本币的发行量就行了,然后让自由市场去接受调整的利率。这个做法的结果当然就是导致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引起经济的过度震荡,而后来被美国联储局放弃。

 

而现在基本上表现这个赤字账户,就是靠的是国债来实现的。你可以把国债理解成类似于你存在商业银行里的储蓄,就是把钱存到了最终极的货币发行机构,然后你就每年拿你的利息。而作为政府,其支付你的利息这部分钱,也是一种新的货币投放,并通过未来的收益(就像商业银行放贷一样)来解决支付问题。就像一个商业银行,如果运行不良的话,所有的存款人就会去挤提,而导致这个银行出现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倒闭。一个国家的国债以必须运用得当,可以通过不断借新债,或者是税收收入来支付每年的利息,而不会导致大家来“挤提”你的国债(当然表现在你的新国债没人买),和政府的破产。

 

一个国家怎样才可以把这个用国债来达到货币投放的尺度把握好?俺提出的就是两条,一是以小杠大,国债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结果是国债占GDP比重下降;二是最好保守一点,保持总债务不要超过40%。如果以中国的GDP总值在后两年会达到30万亿的话,那么40%就是12万亿。可以说中国政府的4万亿计划,虽然让人们大吃一惊,其实还是相当的保守了。

 

那么在中国靠人民币本币的货币投放,来支持中国的经济扩张,还要考虑一下货币投放的接入口问题。和几个专家的讨论中,大家的想法基本上有这两条:

 

一个是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口。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高速铁路对整个经济的推动最大,带来效益最高,应该成为一个主要的切入口。但是中国现行的运作,是过度把铁路建设企业化,试图依赖企业自身融资,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及私人投资的合作,事实上是把建设高速铁路的时间拖慢了。比如说青藏铁路的建设,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为青海和西藏两个省区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不是可以简单的用这条铁路是否可以收回成本,自负盈亏这样的企业眼光来看待。如果这样的工程,也要用简单的商业投资来看,就会走日本新干线的老路,使一个对国家经济带来巨大发展的基础项目成为负债经营,这种做法是非常短视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