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个人资料
正文

花开花落(之十九)

(2008-08-27 12:19:14) 下一个

三十七

20063-4月期的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出版了一篇标题为“美国核力量独霸的崛起”的文章,向全世界发出了这样的警告:核子武器互相毁灭的时代已经接近结束,今天在几乎50年里头一次,美国差不多接近获得核子独霸的地位。非常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具备了在第一打击下,就可以彻底摧毁俄罗斯或者中国的远程核子武库。俄罗斯和中国,和其余的世界所有国家,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苟且偷生在美国核子独霸的阴影下。

在苏联垮台后,俄罗斯的战略核武器也像其经济一样,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其远距离轰炸机下降了40%,远程弹道导弹下降了60%,最要命的是可以在第一次核打击下生存的核反击力量发射远程导弹的核潜艇,则下降了80%。而同时,美国的核武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美国开发出了新一代的射程为3500公里的战斧飞弹,这些飞弹高速而精确,几乎是不可拦截。仅是2003-2006短短三年间,美国已经在各类军舰上安装了6000个发射装置。以美国当前的实力,基本上可以在第一波的攻击中,彻底打击所有的俄罗斯战略目标。

在这种强大攻击力为背景的前提下,美国决心在波兰和捷克安装的全球反导弹系统,可以帮助美国在对付俄罗斯上,补偿原来对俄罗斯导弹早期预警的缺陷。在没有这个基地之前,美国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才可以计算出俄罗斯发射的弹道导弹的各种数据。在捷克的监视雷达安装后,这个过程缩短到了几秒。因此,一个对俄罗斯可能的攻击计划是,首先由巡弋在波罗的海和北令海的美军舰艇,发射巡航导弹摧毁俄罗斯的远程核子武器的井底发射架,移动发射车,核潜艇和战略空军。而且还可以摧毁指挥中心,导弹防御系统,军事机场,海军基地和通信中心。第二波的攻击,则由航空母舰战斗机群和远程轰炸机群,打击地面军事力量,如陆军的坦克和装甲力量,以及军事工业。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已经在对付阿富汗,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的战争中,进行了小规模的预演。

俄罗斯当然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并将建立在波兰和捷克的反导弹系统,看成这个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当美国声称这些系统是为了防备伊朗的导弹时,普京反唇相讥,提议将系统放到俄罗斯在阿塞拜疆的基地。不过美国当然不会吃他这一套。

那么俄罗斯的反制方法是什么呢?俄罗斯的白杨-M型洲际导弹是世界上仅有的弹道导弹,可以加速到超音速的同时,每一分钟之内两次变换方向以逃避雷达探测。这个导弹也可以用于短程发射,令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无计可施,利用其多弹头再入分离器系统,可以同时携带10个针对不同攻击目标的核弹头。所以俄罗斯的反制手段是,当美国开始对俄罗斯进行打击,在巡航导弹发射后的15-10分钟,俄罗斯将用携带核子弹头的短程导弹,攻击美国的反导弹系统和其他欧洲各国。美国的巡航导弹需要2个半到3个小时的时间,击中所有的俄罗斯目标,而俄罗斯的核弹头,只需要10-15分钟,就可以摧毁捷克。

三十八

而在捷克的雷达摧毁后,俄罗斯在北海待命的核潜艇,就会在20分钟时,攻击波兰。俄罗斯相信,因为核子战略平衡已经被美国在核科技的领先而打破,俄罗斯唯一的选择是对攻击方产生不可接受的损失,而逼美国坐下来谈判。

当然从美国现在的态度来看,其对俄罗斯的对策不以为然。而且除了在军事上对俄罗斯加大压力之外,美国还通过重金支持俄罗斯内部的反普京势力,企图以支持人权和民主的名义,在俄罗斯导致内讧。美国国务院也把针对俄罗斯列为其2007-2012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当然,对中国,美国也有同样的战略考量,但是其反导系统的部署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澳洲,都与中国经济关系过于密切,而使其计划存在难度。尤其是澳洲在陆克文上台后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不要栽进和中国对抗的陷阱。而日本在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出口市场之后,任何挑起中日关系冲突的行为,必然受到企业界的全力抗拒。

美国在波兰和捷克的作为,和其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举动,都把欧盟,尤其是德法联盟摆上了台。在俄罗斯不甘被人宰割的情况下,以俄罗斯人的简单粗暴的性格,一定是大力反弹。而这种反弹就发生在了格鲁吉亚身上,而迫使所有的欧洲国家不得不表态。当然除了美国进军格鲁吉亚去人道援助,北约在黑海显示军力等等,所有亲美的新欧洲国家和英国,都会大声鼓噪,想重新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入北约一事上翻案。当然还会在象征性的国际事务上,比如说赶俄罗斯出G-8,和不允许其加入WTO(已经要破产了,而且除了能源这个命根子,俄罗斯没有太多东西可卖)给俄罗斯难看。但有些招数就比较务实,比如说要求欧盟所有的国家不能单独和俄罗斯签署双边能源协议。

之前笔者谈过俄罗斯对欧洲的石油输送,其总数大致在2007年为476万桶一日,其中包括其他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产量。俄罗斯自己的产量大概是394万桶,其中卖到德国的只有42万桶。本来德国的总石油消耗量是一天265万桶,不是太多,因此就算是俄罗斯能够完全从哈萨克斯坦把油源垄断,其欧洲市场并不大。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西欧的经济已经比较成熟,汽车是一种奢侈品,而不是相对于美国的生活必用品,所以其对石油的需要量基本上已经稳定,没有太多成长的空间。其他的欧洲国家,如法国日用197万桶,意大利日用188万桶,和英国日用183万桶,都比较低。虽然世界油价的大涨,会是一些工业用户比如说出租车司机和渔民受到冲击,但对其真正的经济损害有限。现在整个石油的炒作,主要是用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借口,如果中国可以走欧洲的发展道路,在2010-2011年后,以天然气和其他非石油能源为主要能源支柱,估计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会立即跟进。这样可能会导致世界石油需求预期降低,使国际石油价格降低到40-60美元一桶。这可能会对主要靠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