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诗赋

本人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为加拿大公民,在温哥华从事贸易工作。
正文

转帖我外甥的一篇佳作--我的姥姥

(2008-06-12 20:48:13) 下一个

我的姥姥

 

我三岁那年,姥爷不幸因病去世,姥姥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打我记事起,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脾气也越发的暴躁,有时莫名其妙的指责埋怨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放学回来,满耳朵都塞满了她老人家的嚷嚷声(她耳朵背),没完没了的唠叨,无休无止的呵斥使我一度很郁闷,真想能有那么一天,她能去国外和舅舅同住,我和爸爸妈妈能过上三个人清静的日子。

直到去年,在她70大寿的寿宴上,我才被大姨当着所有亲朋好友的面哽咽的诉说而震动了,我第一次用心地走进姥姥70年的风雨人生……

姥姥幼年丧父。48年,12岁的她不得不当了童工,在军需厂做被子以接济家用。解放后才补习文化,也就相当于小学毕业。可她凭着一腔热情,工作上年年都是先进,她年纪轻轻就成了煤厂的主任。婚后,尽管工作忙,可要强的姥姥对体弱多病的公公(我的太姥爷)却照顾得无微不至。大姨2岁时,因误诊,患了腰椎结核,瘫痪在床。那年头,得了这病 ,一般的家长都放弃了,可姥姥是个不认输的人。背着大姨在冰天雪地里到处求医问药,她不顾劝阻,坚信孩子能站起来。当年治病借的钱直到大姨结婚时才还上。那时大舅刚刚出生,姥爷工作忙,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那时她才22岁。在姥姥的努力下,一年后,大姨奇迹般站了起来,没留下一丝缺陷.邻居中有一个得同样病的女孩因耽误了最佳治疗期而终生残疾。姥姥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好景不长,“文革”中姥爷挨批斗,她照顾两位老人(姥姥的公公和她的妈妈)、三个孩子还有挨斗后落下严重肺病的姥爷。含辛茹苦十几年,孩子都长大成人了,三个孩子中,她培养了两个大学生,在那个年代是不多见的。为了大姨转干,她毅然舍弃一个企业工会主席的工作,提前退休把自己的干部指标给了大姨(当时的土政策)。孩子成家后,为了不耽误他们的事业,她又承担起照顾再下一代的任务。在三个外孙孙子身上没少下功夫。我从小就睡的少,整晚哭闹,为了让我妈妈多睡一会,姥姥每晚把我偷偷抱进她的房间。正是在照顾我那几年,她由于过度操劳患了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靠打胰岛素维持。姥爷离休后,本想好好陪陪为家操劳一辈子的老伴儿,没想到,就在第二年便撒手人寰。对姥姥而言,这打击是致命的。家庭的变故,使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先是得了癌症(中晚期),又有脑梗(导致半身不遂)、心梗、高血压等糖尿病综合症。癌症手术后,医生说她只能维持3年。可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到现在已经有10个年头了。前年,因严重的心脏病,又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现在,尽管出行困难,仍就怕耽误孩子们的工作,坚持一切自理,从不给儿女添麻烦。

大姨的每句话都撞击着我的心,我不禁为自己以前的想法而难过。她唠叨,是因为家里白天没人 ,寂寞孤独的她就盼着我放学回来陪她说说话;她性格怪异,是因为老来无伴、唯一的儿子远渡重洋、更是受多种病痛的折磨。每天饭前,餐桌上永远都会有姥姥为我准备的各种维生素、营养药品;冬天,只要身体允许,她外出回来,怀里一定放着一个热气疼腾腾的烤地瓜;我感冒发烧,她就在夜里守着我,不时为我用酒精擦拭降温;每晚放学时,她一定是早早站在阳台上用昏花的双眼张望着,一旦目光捕捉到我,双眼顿时鲜亮起来,孩子似地大声喊着:“大学生回来了!我大外孙儿回来了!”声音天真、响亮而底气十足,这样高亢而年轻的声音只有在见到我时才能生发出来。我不敢想象如果听不到姥姥的唠叨,看不到她期待的目光,我的生活该是怎样?一定是空落的,不踏实的,因为我早已习惯了这唠叨的氛围以及那暗淡却能偶尔熠熠生辉的注视……

在姥姥的呵护下,我长大了,现在她成了老小孩了,是需要哄的。“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我们永远都不要去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懊悔。                  

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成都市区空旷地带,到处都能看到一家人抱在一起的场面。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是附带有效期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珍惜亲情的有效期,尽享天伦之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