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五》

(2009-07-10 11:33:58) 下一个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五》

                                                又名:《913前后的空45师》

 

按照《过客》系列写作计划,将写美国高中校长们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这是从来没有人触及过的主题,让大家感觉一下美国校长们是怎样鼓励十七八岁的毕业生走进社会,面向未来的。星期一上网看到万维网上一位署名“空45133团”网友写的一篇《我父亲关于45师的回忆》,并特别点名“潘兄请进”。看后感觉很好,即刻收进博客,之后仍按部就班写了两天,可是这时思绪早已紊乱,时不时地回到空45师,毕竟那时我十七岁,同美国高中毕业生一样的年龄。

 

对于文革那段混乱历史,我一点也不悔恨,一点也不惋惜,我原本是个“坏孩子”,通过文革,通过后来社会扶正,成了好孩子,一棵有出息的大材。我思考最多,感到最可惜的是,当年身边许多品学兼优的好孩子,遇到文革,过早走进社会,反而没有成为大材而平淡一生。我到45师的时候,空军领导机关要求师领导对潘涌的过去严格保密,不再把认识潘涌的人安排在同一单位。师领导做到了,给了我一个宽松的学习工作环境,按当时的话说叫“重新做人”。我曾写过大量文章,回忆45师,回忆我呆过的那个空军王牌机务大队,感谢他们给我这棵小松树培培土浇浇水,一把土,一滴水,我都不嫌少。

 

四十年前的空军机务大队是一支支文化素质极高的部队,是聚集当时社会精英的地方。当年许多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现在留学美国加拿大,成了第二代精英。这位网友一点点收集我的文章,把其中关于45师的故事讲给老父亲听,老父亲是这样反应的:

 

潘涌兄你好,自从二零零八年初起看了你的几篇文章后,才知道你也是空45师的人,我爸在那个师服役过十年。我和他提到在万维论坛上也有一位45师的潘兄,他很感兴趣。我把你文章中的很多细节都讲给他听了,他连连点头,说确实是如此。而且,他很感谢你的叙述,帮他回忆起了很多过去的往事。

 

他说,希望你有机会来南京,和你聊聊就更好了。

 

一同在一个空军师服役,而且是在那么特殊的年代,拥有一段共同的回忆,也是缘分。

 

我爸一九四八年生,六四年中学毕业,六五年入空军在内江的航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蚌埠空45师。

 

他在师维修厂,主要修理飞行500小时以上需要重度维护保养的飞机,算地勤人员,吃地灶。

 

师长马建中下去蹲点的地方就在师维修厂,所以和我爸很熟悉。我爸说,马师长其实人不错,满亲切,没有架子,他是抗美援朝的空战英雄。因为家庭出身不是很好,地主家庭出身,所以仕途上不算非常顺,但在四十岁出头也做上了空军师长。他们好像是空8师来的,在师党委里面,书记是政委朱须。我爸说,真正投靠林彪林立果,跟随比较紧的人是朱须,马师长其实不算跟得特别紧。

 

后来他俩个被隔离审查后,马师长被斗得够呛,就胡说什么蚌埠是小舰队准备暗杀毛主席的第三个据点。他知情,安排当时的一个机场的场务连长去实施。上面马上隔离这个连长,对方则不吃饭抗争,最后,查出来是子虚乌有的胡诌。我爸奇怪地问马师长为什么,马师长长叹一声,没有办法,审讯的人威逼利诱,我为了减轻罪名,只好胡说一通,揭发几个一起下水,好争取立功减刑啊。

 

后来他和朱须都被开除军籍,就地安排在蚌埠。九十年代45师在南京的人,一共100多人聚会,马师长有到场。据说他叹气笑着说,现在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等死。。。。。里面的苦涩自知。

 

我爸还提到,刘亚楼老婆的弟弟在45师下面的农场劳动,长得非常像白俄人,人高马大,因为是混血。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后来嫁了45师的一个副参谋长,那个人不错,东北人,很木讷,不说话。

 

他还说在913后,陆军派人来审查,但是没有公布913。只是简单地问133团副团长王孝武,(山东人,转业后到安徽六安市,我家人都喊他老团长),空军宣扬林立果这么一个年轻人的讲用报告是否正常?他吓得不敢表态。然后找到我爸,俩人在机场边(怕人偷听)商量,仔细分析后,终于表对了态。很是惊险。

 

老团长后来做到六安市的市长,干得很不错,人也很不错,可惜九三年死于癌症。

 

我和我爸讲了你后来调出45师,是因为你父亲托王海找的关系。我爸仔细回忆了一番,说他的确想起来,当时老团长对他说过,王海来招人走后门要走几个人,感觉和你说的完全对上了,更唤醒了他的一段回忆。

 

我也和他说了张廷发的事情。他讲自己离开空军后,空军拼命神化张廷发,很不像话。而当时的空军政委,高厚良,更是马屁拍得恶心,军队的人都很反感。都是在文革后了,还来这一套。。。。。高本人长住南京空军多年,她的女儿曾是我爸初中校友。

 

总之,谢谢你的文章。我也和我爸聊聊不少他在45师的事情,发现原来我对爸年轻时候的事情都不是很了解。文革的往事现在听起来很有味道,当然,当时则是辛酸了。

 

07/05/2009

 

我同很多人都交流过,普遍感觉父子之间话不多,更不要提话不投机了,个人感觉,一旦父子之间找对了都关心的主题,聊起来可是没完的,看看这对父子聊了这么多的事,可能大部分是通过电话,因为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加拿大。聊天,聊出了孩子对历史的好奇,聊天,聊出了父亲感慨的岁月。在这位网友的安排下,我同他的父亲通了电话,父亲叫施继胜,按军队的论资排辈,我称他施叔,文革初我开始喊解放军叔叔的时候,施叔已经一颗红心头上戴,两面红旗挂两边了。

 

我最关心的是施叔当年提干没有,但又怕太刺激他,他前后当了十年兵,还是大胆地问了。我经过那段岁月,又想起了《过客<>》里可怜的四川老张,施叔说没有,我感觉施叔回答并不轻松,十年兵,十年辛劳,十年盼望。施叔解释说,他一到部队,领导就把他的档案放进了干部科,作为干部苗子培养,三年后准备提干的时候,红军时代就参加工作的父亲遭到隔离审查,政审不合格,提干一事也就泡汤了。谈话到此,我立刻断定,施叔是六十年代极优秀的技术人才。

 

早年的空军飞机在可靠性维修性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缺陷,但弥补这些缺陷的是有一只高素质维修部队,他们保证了飞行安全,六五年达到了最低点,全年只摔了十一架飞机,以后一直是每年摔四十架左右。通过提干方式保留大批技术人员是空军建设的一个特点,在机务中队,通知排以上干部传达文件,可能要坐满一个大屋子。像老张施叔一类的技术尖子因某些原因不能提干则长期留在部队,这些人政治上经济上当时都受了很大委屈,空军不应该忘记他们。仅举一个电焊技术例子,三年焊铁,三年焊铜,以后才能焊铝,空军修理厂电焊老兵焊铝技术在任何驻地都是第一流的。回忆机务部队的时候,都要提到地勤灶,那是全国人民还在挨饿的时候给每天清晨就到机场夜晚顶着星星回营房地勤兵高生活待遇,脑力,体力,都在极限消耗。

 

施叔是个蚌埠通。施叔告诉我,从蚌埠火车站到机场的那条铁路是为毛泽东修建的专线,毛泽东每年秋天的时候都要像康熙大帝一样南巡,有好几次都在那条专线上停留,机场干部战士去周围担任二线保卫。听说毛泽东喜欢游泳,机场为毛泽东挖了一个游泳池,上面来人看过,感觉设备规模太差,不适合主席游泳。也就是那条专线,后来让45师干部战士遭了大难,不知有多少人失去前程。

 

回忆中提到的那个场务连连长我认识,应该是六零年入伍,贫苦农民后代,在为自己的军队如此忠心服务的时候突然遭到飞来的审查,不但不屈服,反而显出铮铮铁骨。他连续十八天不吃饭,陆军专案人员看这样闹下去会出人命,派人到家乡请来连长老母亲。老母亲来后,跪在这位连长面前说,你真的要用炸药包暗害毛主席,就不要吃饭,死掉算了,如果没有这事,你就吃饭。“913事件”以后,我到老虎山挖过一个月的飞机战备洞库,同那位连长一起抬过几天石头,他已经不是连长了,我们经常说说笑笑,他也觉得这件事不太光彩,怎么敢暗害毛主席呢。那时的干部很纯朴,没有觉得这是一起冤案。

 

这篇回忆的钥匙段是写133团副团长王孝武,可以从中解读出当时审查团以上干部的情况。在没有任何信息的情况下,中央派陆军逐个审查空军团以上干部,单独谈话,只问一个问题。答对了,是毛派,答错了,是林派。毛派,重用提拔,放心使用;林派,隔离审查,以后处理回家。没有及时表态的,但以后答对了的,虽不放心,还在使用,但不会提拔。我个人推算,当时45师团以上干部答错的人会有一些,一字之差或一念之差,后代会用“惊险”二字体会。走笔至此,我略微看到一点点封建官场的影子,是与不是,这是个问题,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能写出这样经典名句,把他老人家提到台前,他会说是,还是说不是呢。

 

回忆中提到了高厚良,是个空军不齿人物。他身为红军,又是少将,原本应该同情那些从血火中走出的老干部,为了当上个空军政委,还真不怕后人写书。空军一位机关老干部像那位连长一样遭到审查,曾向他求过情:高政委,你文革时不在空军机关,不了解空军文革,为何还对我们施如此重手。

 

再提一笔。45师修理厂有个新兵叫李华南,同我的关系很好,同施叔的关系也很好。他父亲李道志曾是南空副政委,55少将,江腾蛟到北京后,李负责南空工作。李感觉在南京实在无法同许世友共事,913前找到吴法宪提出调出南空,吴将李调到兰州空军任副政委,命好,没有进圈子。看来,红军将领间积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施叔最后说,空军走上正规发展道路是王海当上司令以后,这是公认的。

 

年青的网友们,趁着现在通讯信息发达,多同六十多岁的父辈们聊聊天,写出来,即使是个农民,也是个好故事。一位二十多岁的大学生给我留言,说他爸文革时当过司令造过反,后来被遣送老家做了农民,他不识字,但讲用起毛主席著作能从早上讲到天黑,四十岁才有了他。我分析说,你爸早生二三十年是红军,晚生二三十年是大学生,碰上了文革成了农民,红军当将军,大学生做博士,农民怕养活不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偷起了白菜,进了监狱,回忆这些往事是不是很有味道。

 

                                                            07/09/2009

《未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