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与中国一比高下: 终于看见美军准备反导试验的消息了

(2010-01-16 12:57:16) 下一个



终于看见美军准备试验的消息了,1月22在加州(2010)。

只是不知道这次试验是在中国反导(0111)之后匆匆上马,还是早已预定,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不悔只能确定美军的这次试验必然成功,因为这是恢复美国军心士气的一击,而非技术测试,它的政治意义和宣传效果将远远超过技术本身,所以,不论美军实际上有没有拦截能力,就算赖也要赖一个成功出来,这实在有点郁闷,因为不悔用逻辑分析法是无法确定对方到底是耍赖,还是真正拥有中段反导技术

中国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展示四个特点

  一是技术性强,是一次典型的纯技术试验而非实战性试验,距实战化检验尚有一段距离,仅仅是通过试验验证反导拦截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中国在反导拦截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二是集成度高,反导拦截有赖于战场感知技术、跟踪与识别技术、快速发射技术、目标定位技术、拦截毁伤技术,此次试验应当说不仅使很多技术实现了合理的集成,而且各系统间的衔接融合度和完备性均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三是机动性强,陆基中程导弹是这次拦截试验的主要手段,该型导弹的最大特点是机动能力强,飞行速度快,打击精度高,作为未来实施反导作战的主力武器,意味着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生存力将会有牢靠的保障。

  四是透明度高,在试验成功的当日发布了新闻公报,阐明了中国反弹拦截试验的性质目的、政策立场和观念态度,而且及时透过答记者问平台,主动通报了试验结果并回答了记者关心的太空碎片、轨道影响等问题,正是这种诚实可信的表现和敢作敢为的精神,打消了人们的担心和忧虑。

在1999年的KKV悬浮试验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试验比美国晚不了几年。我们试验悬浮前的日子还是要算的,这样一算,我们发展拦截技术从863-7到以后的805重大专项只有十几年的时间。

另外,本次试验肯定是一系列试验的延续,而且我们先宣布成功,后美国军方证实是两枚导弹碰撞,再次证实是成功的。

考虑到2007年的反卫星成功,我们成功的概率只比美国多而不会比美国少。
就我知道的情况,我们原本的计划实际上是推迟了,应该早于2003年就应该反卫星。
可以这样说,就GMD这个中段反导拦截技术我们现在与美国站在同一个水平上。GMD是美国的NMD的一部分,我们是CNMD的CGMD.

January 22, 2010
This test calls for the intercept of a medium-velocity lethal object. The FTG-06 flight test will be the first GMD test assessing both a CE-II EKV and a complex target scene. Adding to the risk, it will be the second test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FTF LV-2 target.[11]



揭秘美国GMD陆基中段反导系统


GMD系统具有防御有限远程弹道导弹攻击的能力,主要针对处于中段飞行(大气层外)的来袭导弹,发射拦截导弹摧毁来犯目标。它包括综合地基拦截导弹、各种传感器以及作战管理、指挥及控制网络。




 

    


 

陆基中段反导系统(GMD)可以在洲际导弹的大部分弹道上进行拦截


 

    


 

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拦截过程示意图


 

    


 

    美国陆基中段导弹拦截系统组成


 

    


 

    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拦截弹(GBI)发射


 

    


 

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GMD)发射拦截弹
 

    


 

    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发射拦截弹


 

    


 

    拦截弹被吊装入发射井中


 

    


 

    拦截弹(GBI)在吊装过程中


 

    


 

    拦截弹在吊装过程中


 

    


 

    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陆基远程跟踪雷达


 

    


 

    ¿可与陆基中段反导系统连接的海基X波段远程跟踪雷达(SBX)


 

    


 

    DSP导弹预警卫星


 

    


 

一次成功的拦截,KKV直接撞击来袭导弹


 

    

来袭导弹被摧毁
 






“开拓者一号”全固体运载火箭是由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系列运载火箭中的第一型,具有可机动发射、操作简单、发射速度快等特点,可用于发射重量为100公斤以下的各种近地轨道小卫星及微小卫星,以满足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科学实验等领域的需要。


 开拓者二号(KT-2)固体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组织研制的固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对地观测小型卫星和微型卫星,这些卫星能在减灾救灾等国民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开拓者2A图

开拓者系列固体运载火箭能在12小时送卫星上天,这主要是因为固体运载火箭与传统的液体运载火箭(如“长征”系列,以及世界目前流行的运载火箭)相比,免除了注入液体燃料的过程,准备发射时间大大缩短,可以在12小时送卫星上天。开拓者系列固体火箭能胜任各种近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发射任务。更重要的是该火箭能从大型运输车和其他移动平台上发射。

早在 2003年,中国宣称在太原成功的发射了一颗4级全固体火箭,中国官方媒体反复宣称这枚火箭载荷在100公斤以下,是用来发射小卫星,在我们看来,这样做的目的就“非常直接和不含糊”,这枚火箭,表面上是中国具有快速进入太空的能力,实际上上是“解放军具有了进行反卫星作战的能力”。在军事评论员看来,北京大张旗鼓地为“这颗小卫星”做广告,意味着中国已经正式启动空卫一号计划-外空反卫星系统。



  美国的核战略专家也从中解读出自己关心的大量的战略信息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核战略专家也从中解读出自己关心的大量的战略信息:中国显然在用这枚火箭的成功发射来再次展示其远程投射能力,以宣示其核威慑的有效性。从一般常识来判断,而这枚新发射的火箭虽然中国反复宣称其有效载荷为100公斤以下,但对美国人来讲,“不安的重点”来源于它“有4级推进”。 我们知道,发射一颗定轨卫星要比发射一颗弹道导弹复杂的多,只要稍作改进,就可以成为一枚载荷大、射程远、待击时间长、维护保养简便并具有高机动性的陆基机动洲际导弹!而陆基导弹是中国核威慑的基础力量。这枚火箭的发射成功,从侧面部分证实了年初“中国将部署射程12000公里、比东风31更强的陆基机动洲际导弹”的传闻。




  另外,军事评论员认为,还有一点值得强调,那就是采用“4级发动机”的开拓者火箭,其实已经间接证实了具有“与其载荷相当的机动能力”。北京军事专家公开表示:这种技术非常关键,意味着中国已经掌握了美国目前的导弹防御体系的核心技术。






开拓者系列固体火箭:KT-1、KT-2A、KT-2(从左至右)



开拓者2号拦截卫星



中段反导拦截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