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带来西方舆论“观念大地震”zt

(2008-06-11 11:46:28) 下一个



中国带来西方舆论“观念大地震”zt



 美国《侨报》6月9日发表时事评论文章说,中国汶川大地震激发大救援,从政府到社团,从领导到基层,从军警到民众,实心实意投入抗震救灾。呈现人们面前的一切,引人观察、思索。对不少西方人来说,他们无疑也与汶川连在了一起,经历着一场观念上的特别是对中国观念上的“大地震”。借用西方传媒的语言来说就是,“全球在关注中国,国际社会得到一个新的机会,重新审视中国,审视中国人的精神”。

  文章摘录如下:

  除了如同法国《费加罗报》某些人胡言“作秀”、美国影星莎朗?斯通大放“报应”厥词外,那些此前就人权问题或西藏问题攻击中国的言论几乎同时噤声了。世界都在以同情的眼光注视中国,重新认识中国。

  一位在华美国青年感受极深,他告诉美国亲友,“这里简直是空前的民族大团结,中国政府和士兵还有人民,他们很伟大”。连对中国“人权”有过质疑的《芝加哥论坛报》也说,“中国对此次地震的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反应,正在改变世界对中共的看法”。《洛杉矶时报》也赞,“中国领导人跋山涉水,不畏艰难,到地震现场慰问灾民,亲自指挥救灾行动。这表明中国领导人关心民众疾苦,身体力行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国民众捐钱捐物献血,要求到灾区救援的人排起长队。这一切表明中国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国家”。

  其实,中国充满人道主义的反应,并非始于此次地震。只是此次灾难空前巨大,因此给人印象深刻;再则,此次抗震救灾空前开放透明,使得西方人对中国了解不深者在加深了解,对中国误解不浅者在端正认识,对中国疑惑不断者在释疑改观,对中国攻击不绝者在改弦更张。

  不过,不宜天真地认为,西方政客及舆论对华意识冷战热战从此“休战”。但也不应忽视,此次意识樊笼的突破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西方传媒舆论开始正视中国的“制度优势”。与穷困的缅甸相比,与发展中的印度相比,更与发达的美国相比,他们认为,这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与中国抗震救灾的速度、力度和纵深度均无法比拟。

  近年来,亚洲地区多灾多难:菲律宾的台风、印度洋的海啸、巴基斯坦的大地震和缅甸的热带风暴。在这任何一场灾难中都未曾看到过像中国这样举国动员的能力、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强大的团结互助精神。“美国是所谓的典型民主国家,但它却在几年前的卡特里娜飓风救灾中为何表现得如此糟糕?”彭博新闻社网站文章更直言不讳:“自然灾害会带来政治后果。如果布什总统在处理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时能像中国领导人处理四川地震灾害时做得那样好,他可能更得人心\'”。

  对中国政府官员、军警、民众的各种赞誉,其实就包含着对“制度优势”的敬佩和赞誉。如美国退役海军陆战队上将詹姆斯?琼斯就感叹,中国抗震救灾“很有组织和秩序”,实质涉及制度性优势。

  在种种比较和称赞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对中国“制度优势”、“制度优越”的直接认可和赞扬。当然,这还不是对中国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的全面认识和整体肯定,但已较大突破了制度性偏见。如果说新加坡《联合早报》以亚洲人较为相近而友好的眼光看出和赞赏中国的“制度优越”,那么彭博新闻社网站文章则以西方重新审视的眼光,看出和肯定“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尽管有不少缺陷和不足,中国这种“制度优越”和“制度优势”一直存在着。症结是如何认识,如何凸现。其实,许多国家制度,都包括民主和集中两端或两极,只不过两端或两极不平衡而已。 (宗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