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文化上看日本和中日关系-----董方宏

(2005-04-19 07:15:05) 下一个
一、日本文化 几乎所有的现代日本人都是弥生人的后代、但无人能考证弥生人来自于何处。这些 突然出现弥生人和先居在日本的温和的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的绳文人的区别较大、带 有稻米耕作的技术、比较好战。而且,弥生人从汉朝起大量出现在九州、关西一带 逐渐向东面扩展。弥生人很可能来自朝鲜或更远的中国沿海。根据笔者私下考证、 弥生人出现的鼎盛之期正好对应于汉朝平定吴越王之乱之后。此乱三年后被平定、 汉朝为了消除隐患、曾强制动迁越人一万户到山西。是否这些投降的俘虏为了免遭 万里动迁之苦从而逃亡日本造成该时期的弥生人在日本出现值得思考。另外、越人 的稻米耕作、酿米酒、断发纹身的习惯和日本的弥生人相符。本以为这是个新发现, 并想继续做一些调查。可马上知道日本也有弥生人的先人为越人之说,但是此说很 不愿意为学界所接受。日本历史界是右翼分子势力最强的地方,日本先人是中国的 蛮夷则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最可靠的遗传因子的分析证明绝大部分为弥生人的 现代日本人具有25%的大陆人特征、24%的朝鲜人的特征、还有10%以上的冲绳人的特 征。所以日本人的先人至今是个谜。但因为越人在大陆几乎被汉化、所以以上遗传 因子的分析不能完全推翻越人之说。 日本人绝大多数是A型血、和多数为A血型的日尔曼人相仿,沉默寡言但细心细致, 思维成缜密型。很少象B型民族的拉丁人、中东人和中国人那样跳跃和开放。 日本是个岛国、相对比较隔绝。日本人多数为海上作业的渔民和山□地聚集耕作的 农民。虽有些区别、日本人一般大致能区分自己的祖先为农民或者渔民、但其生产 生活环境表现为集体性而封闭的共性。因而其文化也具有典型的岛国文化的特点─ ─封闭性。 日本民族严肃认真、有条不紊、遵纪守法、抱团、具有很强的集体和民族意识,但 过于保守和封闭、缺乏创造性、文化不太开放。这是典型的A型血民族的特点也同时 是岛国封闭文化的特征。 1、iwashi文化 日本文化称为iwashi文化。iwashi是一种鱼,其习性是没有领头鱼成群地抱成一团 移动和生活、并抱团抵抗其他肉食鱼类的袭击。日本的集体意识相当高,日本人守 纪律达到一种空前的地步。可以举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这种程度。笔者在黄金周期间, 在高速公路遇到严重的堵车。在无人维护次序的情况下、我看到日本人早已很自觉 地排起长队等候上厕所。由于堵车特别严重、最后女厕所方面的队伍长到足足有一 公里。可笔者排队期间没有发现一人说自己等不及插队也无一人在道路边小解的情 况。简直很难让人相信这些日本人如何憋得住人的正常生理反应。笔者曾在大学研 究室和研究所工作过很长时间,所观察到日本的学生无需导师吩咐,也无需有学生 领导,总能井井有条地分担起学生各自力所能及的工作。这种管理无需领导的集体 意识很强烈的文化、用iwashi文化一词来描叙非常形象和贴切。 日本由于这种iwashi文化和岛国文化的封闭性、即使同是东方文化的中国人也无法 理解。日本人十分注意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问日本人为什么如此守纪律时, 日本人总是或谦虚地否认,或谦虚地说一句“这也并不好”后才做解释。一般会得 到以下解释: a、日本战乱很少、即使有战乱、天皇朝从来没有推翻过。日本处于最东端、如果有 不可调和的战争、那么无路可逃、所以只好求和。 b、日本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很多、所以只好抱团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来互助。 c、日本民族的单一性、几乎全为弥生人的后代。 以上这些解释当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如第二条、中国也有很多灾害,但并没有能 象日本人那样抱团和守纪律。 2、日本人的游戏规则 日本人的中庸主义思想和中国类似甚至远比中国有过之。因此日本人最怕做出头鸟、 以免张扬而造成周围的反感。日本人的谦虚和含蓄就是这种文化环境下的圆滑的处 世方法。日本人生活也以追求中庸水准为目标,如孩子志向调查中男孩很少有成艺 术家科学家等什么家之类的;女孩则历年是主妇居首。似乎日本人志向不高,很容 易满足。 正是这种中庸的文化──每一个人尽量做到不和别人不一样,保证了日本这种很有 次序的集体文化。 日本人有很严格的处世的游戏规则。其规则不象中国的游戏规则复杂和多变。这也 是大集体文化下自然形成的。日本人如果遵循这种游戏规则的话、一般不会有大的 麻烦。所以日本人社会的人文环境容易处理。笔者遇到的一位从名古屋大学调来的 新老师、因为曾注意到该老师整整两年几乎很少发言而感到很纳闷。交友后才得知 他并不是很难交往的。他不轻易开口是在花时间观察学校和系之间的人际关系。通 过他我知道了日本人在没有摸清他所处的环境的游戏规则的底之前是不轻易发言的, 而并不只是日本人沉默寡言。 一般日本人想有比较大的变动的话、事先会展开各种细致的准备。在争取绝大多数 支持之前绝不会轻举妄动地提出动议和异议。因为一旦动议失败、意味著自己滚蛋。 因此日本的改革和革新很难。笔者再访日本大学时,正好国立大学经历了改革。这 是政府强加干预的改革。日本人说改动很大、但我看起来相比国内的大学和研究所 的改革依旧很小。 大学是个相对比较开放的地方,游戏规则也显得稍微复杂。如一旦系里有一个稍爱 随便说话的教授,那么这个系的教授会总会没完没了的开下去而磨蹭。这同时也意 味著多数人盼望着这个教授快点滚蛋。只是大学职位是铁饭碗、教授职称又不存在 升迁的问题,所以只有无赖教授才敢这么没趣。不过这也是很个别的。可有趣的是 鉴于这类教训,教授们商讨决定日本大学要留任问题时,考虑的不仅是该侯选人的 学术水平更要考虑该人的性格和处世。为此外国人很不理解为什么日本学校的教授 职位对外国人不很开放。 3、冷清的日本人 日本人绝大多数沉默寡言。除了礼节上的寒暄、很少交心畅谈。这种文化氛围下、 日本人会普遍感到冷清。这使得有一类日本人在日本社会如鱼得水,那就是健谈而 又懂规矩的日本人。曾和一位在公司工作的中国同学谈起这类日本人时、笔者和同 学不约而同地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看一位新公司职员能不能在公司呆得有滋味就 在于欢迎晚会上这个新职员最后能不能喝到第二次或三次酒会的酒。如果是,这类 人一定是属于健谈和懂规矩的。而这类人的处世能力就是一般、日本社会的不成文 的相对简单游戏规则也能保证这些人不会落单。在日本的大集体的环境下,只要不 落单总有人来提醒和帮助他的。更何况这类人的健谈很适合多数冷清的日本人心理 渴求、所以今后公司的日子肯定好过。但这类人不一定能得到以下要叙说的朴实而 天真的那类人得到所有人的真心喜欢。 冷清的日本社会中、日本人最怕落单。有这些少数的日本人。落单也意味这著日本 人性情乖僻、好象日本人能保证这个落单的日本人有过性情孤僻的历史。笔者遇见 一位落单的日本人。可在中国人眼里除了该人不爱说话之外、却是个满老实的人品。 尽管我多次为这个日本人说好话,可其他日本人不这么认为。有趣的是,其他日本 人认定该日本人肯定有过性情孤僻遭欺负的历史。我开始有点怀疑,后来在一次深 谈中该日本人自己告诉我他确实有过这类经历。而且他没有和人交往的自信是因为 他在小学起一直被认为性情乖僻而遭欺负,这更加导致他的沉默寡言。 4、无情的集体 日本人欺负落单人是不择手段、程度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而且因为这种欺凌是来 自周围整个集体,遭欺负者无法反抗。以上这个日本人因为有我和另一个鲜族人帮 著说话,所以没有遭受欺凌。但笔者目睹了一个现场:一个1米80的高个中学生在街 上被一个身高不过他肩膀的小个中学生抽打耳光居然不敢还手。周围竟没有人劝阻, 更没有人出头。只有一个老太太嘴上说了几句“太罪过、太可伶了。”而匆匆离开。 事后问及日本同事听取他对此事的意见。同事告诉我这高个学生要是反抗的话、遭 来更严重的报复。路人甚至家长也不能出面,因为其结果也是一样的,将遭来更严 重的报复。这是因为凌辱来自于周围整个集体。在集体隐瞒甚至作假的情况下确实 能叫受害者有口难辩。这到很有点象国内的集体腐败。这种集体欺凌手段非常阴虱 和毒辣。从电视采访揭露的一些真相来看,手段可以说是野蛮透顶。我开始在日本 一直无法理解日本人侵华时的很多野蛮行经,终于透过这种欺负落单人的现象加以 证实。这是我看到的日本人的人性中带有的兽性的一面。 日本人的这种欺凌在成人世界也存在,程度稍缓和一些。我妻子所在的公司有一个 新来的女职员落单,也被其他日本女职员欺凌得晚上不能睡觉。最后不得不辞去了 工作。妻子说这个女职员除了确实不太会说话其实挺善良的,这到更显得其他人的 无情。 这同样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冷漠和明哲保身。 日本人表面客气、可和人交往的界限分明、显得不够义气甚至冷漠。日本人会根据 社会界定的各种交往的界限、不会轻易得对方的恩惠。往往通过礼尚往来的形式赶 紧还人情的方式来表明界限。日本人称这种为“kejime”。在日中国人最难理解的 不是日本人的谦虚、认真以及和蔼,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就是这种“kejime”。恐怕 对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要灵活掌握它需要一辈子的时间。 朋友的朋友不能认做是朋友也是日本社会一个和中国不同的现象。中国人看人看本 质是否善良、日本人则不同、却看性格和处世是否怪癖。而这怪癖的人当中至少我 遇到有两位(也是仅有的两位)本质是很善良的。此外,日本人之间交友很难、非 常讲究交友的向吸性。只有趣味性格很相投的才能深交。这是大部分日本人没有太 多朋友的主要因素。 5、朴实的日本人 有一类日本人很投缘,可以说是人见人爱。那就是电影中的寅次郎这类人。这寅次 郎在中国称为缺心眼到姥姥家的好人,但确实在中国人的眼里也非常实在和纯真。 在中国如果这类人不是年轻姑娘的话一定有到处被算计的危险;如果是成年男子的 话肯定被人瞧不起甚至让父母担心这孩子将来如何处世。可日本人不但不会算计他, 而且很愿意和这种人亲近,真地打心眼里喜欢他。因为这种纯真朴实的女孩特别有 人气,到使得很多有心计的女孩会故意装出这种纯真的样子来讨男人们的喜欢。可 见这种人被人喜欢的程度。 同时也反映了日本社会比中国社会容易相处的这一面。 相反、有心计的人却非常容易遭到彻底的反感和排斥。除了算计落单的日本人等个 别和特殊的情况,一旦日本人算计人得到败露,哪怕是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占小便宜, 他可能永远抬不起头来。而且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失败的程度比中国更严重。笔者遇 见一位过于聪明和算计的台湾籍的教员、受到日本教员们的反感和排斥直至到了受 迫害的程度。该教员是我的熟人,又特别健谈,所以我对他很了解。他虽在日本土 生土长、不过在中国的家庭下而且在中国语学校长大的。人很聪明,确实具有某些 中国人特有的精明。最初该教员因为善于言谈,工作能力又强很如鱼得水。公正的 说他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很强,按理说他在中国肯定能干得很好,所以我觉得他 很可惜在日本大学埋没了。事后他的发展可不一样了。有一次这位教员很聪明地算 计了别的教员。开始那个教员只好忍气吞声,但在此后台湾籍教员又占了另一位教 员的便宜的情况下、前一位教员把事情背后公开了,引起了公愤。我了解到其实这 种算计在中国到处存在,料想这事过不久会平息。可这位台湾籍教员居然从此不得 翻身:只能看着其他比他晚来的而且能力差的教员一个个升职。其中一位教授背后 公开扬言只要他在永远没有这个台湾籍教员的升职的可能。这种扬言在日本可是非 同小可的事,因为日本人决不敢把事做得那么绝。可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失败的程 度。所以有心计的日本人愿意显得没有心计。真正聪明的日本人不是靠算计,而是 充分理解和圆滑地运用日本社会不成文的游戏规则。 由于这个游戏规则简单而相对不变,日本人可以显得实在和朴实一些。确实我遇到 的日本人都很朴实。 日本农民和低层的人相对更加朴实,因为他们生活的追求不高。他们社会的游戏规 则几乎简单到除了和别人看齐之外没有别的复杂的东西了。笔者在学生期间打工时 接触过很多这种很纯朴的低层的人,他们远比大学教授和公司职员简朴和淳厚,所 以我似乎更喜欢这些下层的日本人。 6、认真细致的日本人 日本人很勤劳。这一点和中国人一样、而且勤劳吃苦的程度也不低于中国人。不同 的是中国人为自己的家庭非常勤劳,日本人为自己所处的集体也愿意勤劳的工作。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也远远高于中国人。 日本人认真负责、工作极为细致。 如笔者的一个在日的中国朋友曾翻译过伪满时的一份煤炭资料。朋友告诉我这份煤 炭资料的细致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方。因为它不是只一份只包括矿藏等的煤炭资料。 资料中、甚至包括交通村落等所有相关资料。光是村落资料、比中国的居民调查资 料恐怕还要详细一些。朋友说:“中国人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耐心。”又如,笔者 的导师工作投入忘我而且也十分仔细。他年近60岁继续自己编程设计和计算、而且 在程序编制上绝对不出简单的差错、如一个近500条语句的程序、他可以做到一次性 通过编译、连接和计算当中没有一个错误。对他的工作上的这种细致、我是佩服得 五体投地也自愧不如。 不过日本人的过分细致也并不全是好事。如妻子所在的研究所、有几个临时工的那 种。她们十分严格仔细地按照上司吩咐的操作程序去筛选样品、可其实妻子知道很 多程序是没有必要的过于保险而浪费了不少时间、而且上司的吩咐有时也是掺有点 当时的心情。另外日本人的过分认真也造就了日本人的一些古怪性格。有趣的是日 本人当中有一些称为认真傻子“baka majime”的人在日本人中并不受欢迎、因为这 种人往往过于一本正经而缺乏乐趣。 7、热情、和蔼有礼貌的日本人 日本是岛国、对远方客人具有岛国特有的热情、和蔼和有礼貌。这在乡村和渔村中 更加特别。笔者曾去过比较边缘的福岗一个地方开会。在路上、我突然被一位日本 老太太叫住。老太太寒暄了几句后我才明白她和我打招呼的目的、原来我的西服的 肩膀上落了不少头屑。她的目的为了提醒我注意。结果我习惯用手去做时(后来才 知道这种开会用的西服日本人一般用手帕去小心清扫,而我那天没有带手帕),老 太太以为我是习惯了被太太伺候的那种不会自理的日本男人,主动用手帕来帮我拍 落肩上的头屑。有趣的是、尽管寒暄时我已经告诉日本老太太不是日本人,可她似 乎不自觉地把我联想成受伺候的日本男人了。当中的微妙之处在于这种替客人拍落 头屑的事很难想象会发生在客人白种人或黑人的身上。这事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的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种事在被称为都市沙漠的东京街头是不可能发生的。这里,人 们就是遇见熟人也只是匆匆地打个招呼。如果遇见较长时间不见的熟人,也不过是 在路边站著多聊一会天。虽然如此但日本人总能做到不失礼貌、满面笑容地让你表 面上感觉舒服。 但千万别看日本人这种表面的热情和蔼。实际上日本人见了新来的客人在一阵有礼 貌的寒暄之后就立刻冷了,因为他们会就此十分注意起新客人的言行是不是懂规矩。 也别看日本人的眼神好象一直没有看着你,其实他们的眼梢加上灵敏的耳朵一直在 注意和观察。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特别害怕有不懂规矩的人来破坏他们原先的次 序而造成不和谐。 8、其他 日本人极不关心政治,选举的投票率一直很低。日本好象不需要政治首脑似的。即 使在首脑频频换届的时候,日本的政体和行政不会有影响。这反映了日本的典型的 Iwashi文化:没有领头鱼、日本也照样围成一团转。 日本人的爱国不表现在言语上,也没有空洞的爱国主义教育,可日本人很把国家的 荣誉当一回事。如他们出国时非常注意自己形象,很注意不让自己失态带给自己国 家不好的国际影响。这一点和部分在国外的不顾中国形象的中国人、成了鲜明的对 照。当然日本人只能按他们的想法尽心地去做而已。可其实如在意大利、当地人还 是要笑话日本人的古板──如象蚂蚁排队一样有次序地在街上日本旅游团的行为。 日本人表面谦虚,内心对日本民族有一种很自然的而又超常优越感和责任感。这种 优越感导致了日本走向战争和毁灭;这种责任感很自然的来自于日本的集体主义和 互助精神(虽然不深交),帮助日本列强时或战后迅速走向强盛和复苏。 日本文化没有民主思想的根、因为它抹杀了个性。所以日本不可能达到西方的民主 的程度。 总之、日本是一个封闭、抱团、勤劳、朴实、认真的民族,但日本民族外表客气其 实内心冷漠和孤独。 二、特殊群体文化 因为我认为民族文化是本国文化的根、所以以上着重介绍了日本的民族整体文化。 这些日本文化也是主流的文化。还有一些特殊群体的亚文化。由于这些群体范围比 较小,在这种主流的大集体主义的文化面前的影响力很小不需一一做详细介绍。不 过有两点需要指出和介绍。 1、相对隔绝的特殊文化群体 为了说明特殊群体的文化范围,举一个日本涩谷青年群体的例子。 涩谷是东京的一个很有名的青年聚集的场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衣着奇异的 青年。他们大部分是一些街头艺术家和这些人的追随者。了解日本中庸文化的人肯 定会疑惑:为什么日本允许这些奇特的年轻人?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只有限定于涩 谷才允许有这些奇特的年轻人喧哗。形象的但不一定确切的比喻,涩谷好比南非实 施过的种族隔离主义的黑人区。这种奇形怪状的年轻人如出现在其他场所,那么必 定被认为扰民。日本人守公德,非常注意不扰民。因此,一旦这些年轻人离开了涩 谷、会很自觉地赶紧回家换回普通的装束。这种隔离不是强制的,而是文化上的约 束。 2、右翼团体 要指出的右翼分子群体只是一个数量很少的群体。这是一群激进的政治群体。由于 日本人普遍不关心政治、又喜欢中庸反对偏激。可见说这些群体的数量极少也一点 不奇怪。和涩谷青年群体一样,他们只能限定在某些会馆活动。否则会被认为扰民。 和涩谷青年群体不同的是这些右翼分子很激进。所以有时会不顾扰民地开著宣传车 游动。结果是很明显的:右翼分子越激进越容易导致民众的反感。所以日本右翼分 子很难在日本发展他们的势力。他们是一些军国主义的后代。由于战后的民主是美 国强加等一些历史原因,其政治上的残余势力没有彻底肃清才造成了右翼分子的群 体。唯一值得担心的一点是一些列任或现任的政治家似乎和这些右翼分子有藕断丝 连的瓜葛或有暗中直接的联系。这体现在日本政界总有个别政客敢冒著被解职的危 险出来发表一些影响亚洲或邻国关系的言论。 网上一些偏激的爱国主义青年往往(不一定是别有用心)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这些右 翼分子和日本民众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这是对日本不了解造成的。 所以,对网上这些言论,日本民众很莫名其妙。亚洲杯的那些言论和行为在媒体报 道后,日本民众既感到吃惊又感到委屈。这种扩大矛盾的错误偏激的言语和行为、 严重刺激和妨碍了中日友好。而且,因为日本文化对于中国人具有理解上的特殊困 难性,这些偏激的“爱国主义”青年的语言煽动性极大、很容易在过去遭侵略的感 情下不自觉的蔓延和扩大。 虽然对文化感兴趣,但本人不是日本问题的专家。笔者有感于网上和媒体对日本问 题的很多误解、偏激、片面等问题很严重,花了这些时间和精力打出这一大堆文字。 只是在整个中国对日本问题的很多错误理解面前,这些文字显得太无用和单薄了。 三、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可以用一句“冰冻三尺”来做简单描叙。 这种关系多是由于日本过去对中国的多次侵略造成的。这是理解中日关系不可置疑 的一个最基本观点。这方面的文章多如牛毛而且深铭人心,不需笔者再作叙述。  另一问题、却也是同等重要的问题:中日关系的紧张来自于文化的差别和冲突上的。 因为这一点很少为人提及,所以很想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前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画家)曾一语道破中日友好的关系的结果:“说 中日友好友好,其实中国人根本瞧不起日本人,日本人也不对中国感冒。日本人只 对中国的历史感兴趣、中国人只对日本电器感兴趣。” 言下之意是中日无法友好的障碍来自于文化深层面上的。很多年前的这番话至今依 然是正确的,只是如今中国人连日本的电器也不感兴趣了。 浅析中日文化上是如何造成冲突的、才能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要指出的是日本文化很特殊、很难被理解。即使有些国内的日本问题研究者或 专家,如果他没有深入日本生活很长的时间,他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也不能全面和到 位。一方面、这是因为日本文化确实理解起来困难而且容易和中国文化搞混在一起 造成先入为主的理解。另一方面、很多这方面的中国学者是年长后短期留学或短期 访问的学者。这种情况下,只能看到日本文化的表面或用中国人的特定的思维来了 解日本。笔者曾和一位在早稻田大学工作过的日本问题专家的中国学者交谈过。不 客气地说,他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最多不过到了鸡蛋白的地方。究其原因、很简单、 该学者去日本时已经年过了30岁了。该学者虽然好学谦虚,但即使他继续在日本呆 下去、最多只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来理解日本文化。 中国方面、中日文化的冲突首先来自日本文化对中国人理解上的特殊困难性。日本 是一个封闭的文化。对欧美人来说他们干脆是不理解这种文化,但对中国人来说似 乎又有相近的地方。有趣的是笔者注意到这种似乎相近的东西对理解日本文化却是 弊大于利。因为中日文化本质是很不同的,并且个体的思维方式也完全不同:日本 人严谨、中国人跳跃。而思维跳跃的中国人如果一知半解地去理解日本、容易造成 永恒的误解。 中日文化的冲突其次是来自中国的对周边国家传统的傲慢和轻视。这种傲慢来自于 皇统的天子天下的中原文化思想,也就是天下以中原为中心、周边则是蛮夷的思想。 历史上,即使在失去统治地位的宋也依旧是这种思想。如、在称辽为兄称金为叔的 实际不平等的情况下,依旧要求以皇统的规矩接见使臣。这种轻视更是面子文化上 的一种接近无知的轻视。在这种轻视和鄙夷下,也忽视了对这些越趋强大的周边国 家的了解和学习。甚至在强大的蒙古军团面前,还一直就蒙古民族的婚嫁习俗来漫 骂蒙古人的乱伦和野蛮等有意无意地去否认和无视蒙古人朴实的文化和军事上的强 大优势。这种傲慢和轻视的麻□下、最后在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措手不及断送了中 原的统治地位。至于日本、也不是特例。很显然小日本的称呼中已经包含了这种傲 慢和轻视。 日本方面、日本文化很强烈地反对和排斥个性。中日文化的冲突来自日本对周围人 一同一统思想附加的苛刻要求。这是日本文化特有的不宽容性。它要求个人严格遵 守集体的准则,并有非常严格的规矩。由于欧美或非洲人文化和外貌上太大的差异, 日本人似乎不指望这些在日的异色人遵守日本的规矩。但是有趣的是对文化似乎相 似而且外貌上没有区别的中国人常常无意识地和日本人不加区别,从而不自觉地会 要求中国人严格遵守这些不成文的规矩。这对没有守规矩习惯的中国人往往都是些 非常苛刻的要求。而且相比之下个性散漫的中国人又善于或喜欢表现自我,造成和 日本社会的言语和行为上的冲突。很多即使素质不低的在日中国人和日本人处不好 关系就在于这两点。至于文化素质不高甚至很低的在日中国人造成的冲突更加剧烈: 如大量的偷渡的中国打工和非法滞留的就学生问题。日本人因为遵纪守法,对这方 面看得特别重。由于这种低素质的中国人在日本很多,笔者亲眼目睹了日本民众对 留学生的态度上的变化: 如八十年代笔者刚到日本时,留学生即使违反了交通规则,也有热心的警察送留学 生回家;到了九十年代,外地留学生到东京问警察中国大使馆的方向是警察会故意 不理。当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务员的警察是不应该对任何国家和民族有偏见的。 从这可以看到日本相比欧美文化上的不宽容性的差距是很大的。 其次是日本人骨子里的民族的骄傲、如日本人十分以勤劳守纪律为自豪、并以此为 准则去比较别国或别人。由此日本人会不自觉地过分错误地看轻个性比较散漫自由 的国家和民族。另外、日本人过于认真而强烈反对偏激和不真实。一旦中国国内反 日本的呼声高涨而又被认为是不真实或偏激,这容易刺激日本民众的反感,从而激 起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心,并同样以看轻中国人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容易以日本全 民对抗的方式来体现。 中日友好其实很难。中日问题不但由于历史原因、也同样来自于文化的因素。所以 又可以用另一句话来表现就是中日是一对“冤家”。 中国目前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稳定的国内外环境高于一切。在既定的中 日友好邦交的国策下,中日关系如何处理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这需要政治家的聪 明的智慧和学者的深入的研究。 这篇文章希望对爱思考的有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在理解日本和中国的文化上有所帮 助、克制和避免很容易产生的日本问题的偏激和情绪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