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青砖祖屋

(2009-10-01 15:07:31) 下一个

去年回国, 因台风故,没能看成家乡的祖屋.

说是家乡,其实是我妈妈的故乡. 那间祖屋, 连我妈妈那一代都没有去住过, 我们更是一无所知. 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后, 这间青砖古楼实在太残旧了, 这才引起了关注. 母亲那一脉的人说, 她们都太老了, 就交给我处理吧, 不要等塌了伤到邻人就麻烦了.

好多年前, 妹妹不知从哪里听到我外婆家的辉煌家史, 竟特意跑回家乡翻阅县志, 之后在电话里跟我激动地说了半天, 说原来老妈的外公那一辈, 在民初某段时期, 出洋澳洲打工, 后回乡, 发展为城中巨富, 外婆的嫁妆居然有几条街,可惜都被外公输光了, 还害她守寡辛劳带大三个孩子,不过也因祸得福, 外婆没被划分为富农.....我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 心想连外婆都不愿讲的陈年旧事, 还提它干嘛; 前辈的云烟往事, 辉煌没落, 与己又有何干?

直到两年前, 妹妹给我发回来一组有关祖屋的图片. 就一眼, 那堵高大落漠的青墙的轮廓, 一下子, 就牵动了我的心.

还有那些青砖, 每一块, 好象都在默默地跟我诉说着历史. 沉淀了百年的故事, 国事家事, 留洋回归......

轮到我, 竟是要给这几代留下来的故事找一个结局. 也是缘分吧.

于是委托一位海归建筑师朋友, 趁他回粤探亲的时机, 请他去祖屋转一圈, 出出主意.

他首先对屋子的结构很感兴趣, 说这是早就消失了的"徽式建筑", 曾经盛行, 可是早就不适合现代居住了.

我有些奇怪, 心想先祖们干嘛不采用岭南特色的建筑, 却用"徽式"的呢? 遂上网查看: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宅居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 ......

我有些明白了. 前辈们是经商的, 信息灵通, 走南闯北, 看得多知得多, 当然也可以在南粤家乡, 建成一幢"徽式"的祖屋.

建筑师朋友在烈日下把屋子里里外外丈量了一遍, 又咨询过当地同行的意见, 之后不无遗憾地跟我说, 房子已是太旧, 屋顶都没了, 要重修回原样, 技术难度太大, 花的钱会很多. 更重要的是不会适合现代的居住.

更大的问题在于外部大环境, 比较乱, 外来人口多. 现在还没有地产商成片开发, 但已看到迹象了. 一旦政府决定要征地, 不管你的房子建得多美花了多少钱, 都是按每平方地价征用. 他不想我花了大钱, 到时血本无归.

那该怎么办? 难道真的象他的同行建议的, 推倒了清空了等政府来征地?

那, 如果多少年都不征地呢?

又有朋友建议, 那就用尽量少的费用, 推倒后盖一间新的, 里面开尽量多的房, 租给外来的民工, 按房收租.

建筑师朋友却觉得那样做, 有伤这间徽式建筑的自尊.

他说, 最好用原来的青砖做外墙, 建一间朴素小巧的三层小楼. 虽不再张扬豪华, 却还有着祖屋的尊严. 如果这个费用还是太大, 那就干脆把墙都推了, 建一座小花园, 把青砖做成图案, 铺到地上.

呵呵呵, 我听得笑了. 真的呢, 要不就有尊严地站起, 要不就全身奉献, 有益街坊.

又一年过去了, 月缺了又圆. 我又想起了家乡. 和那间不知该如何处置的青砖祖屋. 它的结局, 究竟会是怎么样的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