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红

冬蕴雪衬一点红 . 浮动疏影暗香盈 . 不觅娇艳无意俏 . 笑融万紫千红中
正文

儿在外…接电话吗?

(2008-11-08 18:25:09) 下一个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人的一首《游子吟》,把慈母对子女那时时刻刻的牵挂,把游子对父母那日日夜夜的思念描述的淋漓尽致。

现在好了,有了手机, 纵然远在天边, 犹如近在眼前, 那无尽的思念和牵挂只肖举手之劳,即可化解,高科技就是好!

不然。

“ 忙啊,没时间。” 读大学在外地的孩子们多会这样回答.
“真是,从来不给我打电话,从来不接我的电话。真不知道干什么忙成那个样!万一有急事怎么办?” 不止一个家长这样抱怨。

怎么会是这样呢?

那天跟朋友的孩子有了这样的对话:
"为什么不接妈妈的电话呢?",
"她就是问我吃饭了没? 早点睡觉, 出去玩时就是催我回家. ",
"怎么,不能问吗?" 妈妈一旁不高兴地说.

俺一笑, 跟朋友的孩子说:" 妈妈可真够烦的了,来,俺教你一招, 两分钟解决问题. 隔三差五(具体时间与父母商榷), 趁课间休息的空档,趁饭前或饭后的几分钟, 趁电视广告的时候, 趁读书累了伸懒腰的时候, 给爸妈拨个电话, 报个平安, 问个好, 就说我吃了你让我吃的那个什么什么, 喝了你让我喝的那个什么什么,做了你让我做的那个什么什么, 周末要去那那那玩儿, 保证按时回家, 好了, 我看书去了, 再见. 怎么样, 容易吧? 这就叫把握主动权 ". 朋友的孩子乐了.

俺说爹妈们哪, 甭怪俺给孩子教"损"招, 如果硬说孩子心里没您, 那您也觉着有点冤枉孩子, 可您有事儿没事儿就打电话, 您说, 能完全怨孩子不接吗? 咱可不能让<狼来了> 的故事在咱这发生. 俺也给您支一招, 甭管用不用,先把孩子朋友的, 室友的, 教导员的, 班主任老师的电话拿到手, 跟孩子达成协议, 如果孩子没有如期地,主动地给您打电话,也不接您的电话, 您就照着那些号码挨个拨吧.

孩子呀, 爹妈的心思等有朝一日您当了爹妈时就懂了. 现在就要你两分钟, 想想吧. 不难. 也许开头难,也许不自如, 没关系, 习惯成自然. 记住,主动权掌握在您的手里.

如果您现在立马给爹妈拨电话, 跟您说吧, 老妈准会乐的跳起来. 呵呵. 可要注意哟, 要有时找老妈闲聊,有时跟老爹汇报, 不然喜怒不形于表的老爹会偷偷嫉妒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