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湘秀长沙

(2008-03-23 12:34:08) 下一个



湘秀长沙

     现在的湘秀以中国画为基础,融合西洋绘画的技法。 

  说起长沙,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PK”、“超女”、“快男”,这些将来也许会收进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汇;它已从普通省会“晋级”为中国娱乐界的领军城市。

  是长沙人具备的火辣性情,是湘菜的重味提供了支撑;是大众歌厅火爆的草根提供了土壤;是岳麓书院一脉相承的潇湘文化提供了根基。

  长沙关键字

  长沙骡子:原来有人把长沙人叫“长沙骡子”,意思是长沙人为人做事有一股骡子的倔劲犟劲霸蛮劲,不撞南墙死不回头。

  里手:长沙方言,意为“内行”。于是长沙人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全知道。一个外地人和长沙人聊起天来,会发现长沙人对任何事情都要发表一堆相互矛盾,而且说过之后迅速忘记的见解,脸上还挂满了自信的笑容。

  撒乱谈:指喜欢唠嗑,最喜欢“撒乱谈”的人就是老街巷的老倌们,他们是城市里的活化石,古城的历史掌故和市井的喜怒哀乐,都在他们的言语间流淌、演绎。

 
  城市徒步

  长沙的厄运发生在1938年11月12日的“文夕大火”,连火宫殿也没能幸免。“文”是12号当天的电报代码,“夕”夜晚之意。当日本人步步紧逼,湖南由后方变成前线,蒋介石坚壁清野的“焦土政策”出台:富庶的长沙不能留给日本人。12日晚,一切待命就绪,3人为一个放火小组,市内大街小巷共组织了100个放火点。

  偏巧,当晚南门外的伤兵医院失火,各地以为是信号便争相点火,一时间,人喊马嘶,火光冲天。富庶长沙城死了3000余人,手工业、店铺遭重创。文夕大火也由此变得扑朔迷离。

  每个城市仿佛都有一个生命的劫数,对于土木结构的中式建筑,火简直是第一大克星,火宫殿也只有牌楼得以幸存,再加上后来的毁,现在的崭新气候不知还需要几代的气息温暖,才能恢复那种气度。

  “山”字阁塔结构的门楼繁复而华丽,颇有中国巴洛克的意味。早晨就火宫殿小吃城吃早点,然后顺着江边区的坡子街走下去,右拐进入古井斜街,街口有一熊湘阁故址的石碑。

  进入街巷之后,一种今日已经难以得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整整一条巷子上,各种日常所需都可以满足,似乎人可以一辈子不用走出这四通八达的巷子。如果说这条街道算是杂乱,来到平潭街上,这里的街道更为齐整,旅店、修鞋铺、早点摊、肉铺、菜场、理发店、租书店、小吃店……一应俱全。

  妇人牵着猫啊狗啊的坐在门口“撒乱谈”,女人站在门口剁红绿辣椒、择菜,一些人仰卧在竹椅上在巷口围坐聊天……长沙的夏日风物风俗在这里演绎。

  我喜欢逛菜市场,新鲜的蔬菜似乎跟这里的人一样,透着永远也不会欺瞒的水灵和独特。你会发现比双臂还要长的“披着霜雪”的大冬瓜,你能看见罕见粗壮的丝瓜,上百只的青蛙挤在渔网里,钩子晃荡着一条条的鲜猪肉,鸡、鸭、鹅挤在笼子里或站在笼子边沿上……逛完了菜市场刚好就到了老妈厨房,坐下来,点一份辣子猪脚,一份枸杞银耳莲子甜品……

 
  戏窝子听戏

  等着歇够了脚,就该去不远处的大名鼎鼎的妙高峰下湖南第一师范看看了。原为宋代称南书院,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校园透着修复的崭新,因为青年毛泽东1913至1918年曾经在此求学5年半和1920至1922年在此供职而成为景点,更因为最近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热播,连电视剧DVD也成了这里除15元的门票之外最为好卖的盈利产品。文夕大火让这里也夷为平地,在1968年重新修复。

  在师范学校旁边有一座牌坊,那是一条城南旧街。虽然它部分的崭新也会很容易让人不愿意走进去,可是走进去之后绝对不会后悔。

  本来是为了找找那个南宋的福王墓,不曾想,却找到了长沙湘剧团。小巷子里的,午后的一只野猫迈着优雅的步子在前面带路,当它在一个小垃圾堆前停下来嗅嗅的时候,我和摄影师也凭着特殊的嗅觉找到了一个不花钱的剧场。

  剧场有二层,在一幢楼房的二楼,里面闷热异常,数台工业电扇不停地呼呼地响着。进了后台,演员们正在化妆。台下零星的票友们多了起来,看起来我们是最年轻的,其他人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

  与演员和听众的交流因为不会长沙话而变得困难,于是,明白我们已经抵达了这个城市最坚固的核心地带。在喝下一杯免费奉上的一次性塑料茶杯里沏下的热茶之后,大汗淋漓地等待着20分钟之后的湘剧《卖妙郎》开场,几乎昏厥。

  故事是个秦香莲故事的长沙版本,不知道最后有没有包龙图出来主持正义?只要告诉类似台下的百姓们,还有可能存在一个包青天这样的好官,就足以安慰他们纯朴的心灵。

  当然最为有趣的是收费的方式。开演之前,我们最大惑不解且反复想搞清楚的就是,这样一个民间活动如何维持生计,因为听说是每天下午都有一场免费戏,门票免费,茶水免费,演员也免费。然而,等到敲锣打鼓,裹着戏服、浓墨重彩,同样汗水涔涔、一派光鲜的惠啊、凤啊、妙郎啊这些主要角色闪亮登场时,我立刻就给拽进了情境里,看得津津有味。湘剧用长沙普通话演唱,传统剧目有680个,有大靠、二靠、唱工等12个行当,唱腔或高亢或婉转……

  且慢!那个舞台前面的篮子、纸箱又是干什么的?怎么总有人走过去往纸箱子扔钱?不论唱到哪一句,胡琴师都要响亮地说声“谢谢!”连演员本人也微微地抽离剧情与投钱的票友微微地示意。

  我立刻坐不住了,赶紧放了10元钱进去捧场。据说,旁边那个篮子放了一些饼干小吃,也是自取。后来才知道,这里就是1989年开始的“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的发祥地,形象地被称为“戏窝子”的地方。

 
  晚上10点钟的长沙

  长沙人是吃着青红辣椒长大的,所以热辣火爆的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流露无遗。他们吵起架来歇斯底里,干起事来率真果敢,正是这种火爆的性格,在一种儒雅的文化传承和底蕴的衬托下,曾经够绽放出最灿烂的火花来。

  当地的朋友说,湖南人那骨子里的野、热情,让她着迷。用她的话是,这里的人透着生命的热度。

  这种热度非常具有感染力,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的“快乐大本营”,大有呼风唤雨之势的造星运动“超女”和“快男”;一时间引得北京、上海电视台争先模仿,电视作为最有力的大众通俗文化的传播媒介,深入千家万户,其意义之深,远远非昨日岳麓书院的会讲的气势所能比拟。是通俗还是恶俗,它将在日后自有定论,但是它起码占据了一批年轻人的青春,也影响了一些人的命运。

  晚上10点钟。在火宫殿里的舞台上免费上演花鼓戏,台下的人看得津津有味,一旁的香炉里供奉的高香还在冒着青烟。忽然间,火宫殿里食客猛增,戏结束了,不论看客还是他演员,纷纷跑进了店里吃夜宵。

  晚上10点钟。劲舞的音乐从马路对面的一幢三层歌舞厅里传出来,即使在马路对面,也感到震耳欲聋。这发生在距离火宫殿不远的解放西路上,街道两旁形成灯红酒绿的山谷。令人疑心,这些巨大的霓虹灯招牌白天难道能够隐身?

 
  雅俗湘飨:怕不辣

  “火宫殿样样有,有饭有菜有甜酒,还有白糖盐莲藕……”

  顺口溜这么一念,火宫殿的名声在大街小巷流传。但是,自从“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此言一出,火宫殿一下子成了臭豆腐当中的典型,甚至成了臭豆腐的代名词。一尝之下,火宫殿的臭豆腐显然因为名声太大,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口味,特别是游客,在“香”上更下功夫,“臭”得不够。

  要知道,湘菜的口味重是出了名的,特别重视“辣”字,所谓“无辣不成菜”。著名的臭豆腐和口味虾,也非要比较“变态辣”,才过瘾了。根据观察,在坡子街丁字路口旁边梅园饮品对面,到了夜间有家臭豆腐摊点在众多臭豆腐摊档中脱颖而出,生意十足火爆。像臭豆腐这种小吃,只有在嘈杂的环境里站着吃,满头大汗,心急火燎,才会有味道。臭豆腐还油渍渍地响着,烫嘴的薄薄一片,蘸着火红的辣子,轻轻地咬一口,顿时油水和辣子汁水掺合的奇特香味在味蕾间回旋,有一种痛,有一种瘾,电流一般击中你的肠胃、你的心。

  说到口味虾,我碰上了来自湖南经视的编导王翔,虽说他是山西人,因为要做《天天霸王餐》的节目,对口味虾在长沙的分布情况了若指掌。台上,两个靓妹妹以及上台的嘉宾对这一大盘口味虾在那里肆意品评,台下,吃客们充耳不闻,闷头狂吃,就像没这么档子事一样。大喇叭、音乐、嗡嗡的噪音、靓女的蛊惑,配合着闷热的桑拿天气,这就是长沙的夜市的地道滋味。

(来源: 谢盛友 根据综合资料编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eebluesea的评论:

不好意思,耽误你那么时间!:))))))
seebluesea 回复 悄悄话 你真是,写的这东西让我口水汩汩往外冒。多谢描写让我喉咙里伸出手的小吃。

看起来你最近好像回去了。我土生土长在长沙,但现在家人都不在那了。今年6月回国,怎么样也要回一趟长沙。

记号:这是我第5次看此文。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eebluesea的评论:

时代已经PK!
seebluesea 回复 悄悄话 不好意思,十几年前出来的时候我好像都是说扯乱谈, 而不是撒乱谈。
班门论了斧就砸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