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徐志摩与林徽因:此情可待成追忆2 zt

(2008-01-26 11:02:15) 下一个


. 彷徨

徐志摩的感情来得迅疾而强烈。他认为,他对林徽因的爱是他性灵觉醒的结果,他对林徽因的追求是对爱与美及自由追求的最高体现;他大胆地表达这种情感是出于道德的勇敢,合乎人道的精神、新时代的精神。所以,他要结束与张幼仪无爱的婚姻,以获得自己的真爱。

他在写给张幼仪要求离婚的信中说: “......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 ......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在徐志摩看来,解除了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关系,就解除了痛苦。假如没有这种勇气,怎么能谈得上改良社会,造福人类。他决心 “ 勇决智断 ” ,去争取自己真正的恋爱,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生命。

面对徐志摩热烈而率真的感情追求,林徽因不知所措了。

刚和徐志摩认识时,林徽因只是把他当作父亲的朋友。张奚若当初是和徐志摩一同到林寓拜访林长民的,他后来回忆说,林徽因当时梳着两条小辫子,差一点把他和徐志摩叫作叔叔。后来随着交往的深入,林徽因对徐志摩也产生了感情,尽管这种感情与徐志摩对她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她爱徐志摩广博的见识,独立的见解,奔放的性情,坦荡率真的为人。

尽管徐志摩长她8岁,在年龄上是她的兄长,可在内心里她又视他为一个具有赤子之心的、孩子般的“真人”。她感激徐志摩为她打开了心灵的空间、生活的空间,她的精神在这种交流中得到了舒展和升华。她承认,她喜欢和徐志摩在一起,除了父亲之外,她从来没有和任何异性说过这么多话。
 
毕竟林徽因只有16岁,所有的感情体验,包括慌乱的眩晕、喜悦、害怕、羞涩、疑虑、担忧,对她来说都是第一次。她还不太区分得清,在她对徐志摩的感情里,有多少是友情,多少是异性间的倾慕。也许,本来这种种情感都是互相纠缠在一起的。

用林徽因的终身好友费慰梅的话来说:“她是被徐志摩的性格、他的追求和他对她的热烈感情所迷住了……对他打开她的眼界和唤起她新的向往充满感激。”“在多年以后听她谈到徐志摩,我注意到她的记忆总是和文学大师们联系在一起──雪莱、济慈、拜伦、曼斯菲尔德、弗吉尼亚。沃尔夫以及其他人。在我看来,在他的挚爱中他可能承担了教师和指导者的角色,把她导入英国诗歌和戏剧的世界,以及那些把他自己也同时迷住的新的美、新的理想、新的感受。”

最初的慌乱过去后,林徽因沉静了下来。面对自己的心灵,面对自己真实的向往,幻象消退了,愿望清晰了,她沮丧地对自己说:这怎么可能呢?

她难过地反省着自己:当初,正是清楚地知道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才可能跟他无顾忌地交往,自己怎么可能去做破坏别人家庭的事情?

. 保持着朋友间真诚而纯洁的情谊

这时的徐志摩主意已定,他在给任公的回信中坦陈自己就是要不畏 “庸俗之嫉之” ,反其道而行之: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此,夫岂得至而然哉?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922年2月张幼仪在柏林生下了次子德生(又名彼得)。3月,徐志摩和张幼仪在柏林由吴经熊、金岳霖作证,正式离婚。
 
1922年8月,徐志摩回国。林徽因跟随父亲回国后,又继续进培华女子学校学习。

许多年过去了,徽因在徐志摩乘飞机遇难的悲痛中给胡适写过一封信,信里谈到自己对徐志摩的感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徽因真实的心迹:
 
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 “对得起” 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 、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 …… 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十六七岁的林徽因在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听从了理性的召唤,她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人生沉静而完满。她郑重地珍藏起了徐志摩的情感,对这份美好的情感她永远报以深情的凝视。

在以后的岁月里,林徽因始终与徐志摩保持着朋友间真诚而纯洁的情谊,她对徐志摩感情的理解和尊重,使她永远拥有徐志摩的敬重和挚爱。

林徽因回国了,徐志摩在思念、恋爱、失望和希望中辗转。他开始写诗了。星月的光辉让他感动得落泪,泠的溪水让他体会到寂寞,薄霜满地的树林让他倍觉伤感,强烈的无处可宣泄的各种意念燃烧着他,诗行铺满了一页页稿纸。

人们都说,徐志摩的《偶然》,是写给林徽因的一首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是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