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法国薰衣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去看阿曼的银首饰展

(2011-09-19 07:18:05) 下一个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昨日去皇家歌剧院看古诺Gounod的歌剧《Faust 浮士德》之前,顺路去看了阿曼银首饰展(大英博物馆),一直很想去,昨天是展览的最后一天, last minut看的就是很有味道。

    我对阿曼这个国家不了解, 中东那边的国家都很古老,一不小心都是4,5千年的历史, 小时候受的教育, 印象中除了埃及外我们中国文明是最古老灿烂,放下自己去看看别人的活法,能看到不一样的人情风景,  特别像在中东那种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 人们的生命力那么强悍, 人那种求生爱美的灵性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阿曼(阿曼苏丹国),人口2百多万,已4千年历史,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造船中心, 阿曼妇女喜欢银饰,不仅是爱美更多是为了储蓄和辟邪的,如有突发困难, 把积攒的银饰拿出来抵挡可以排忧解难。 从照片上看,阿曼传统妇女手上,脚上,头上,脖子, 脚踝等凡能勾住挂住首饰的地方, 都挂带着银饰,这是最保险的存银办法了, 银脚环非常粗壮不失精美,在赞叹银匠的好手艺之外i,也不得不佩服阿曼女人的脚劲。

    阿曼的银首饰都很大气又精美,甚至有宗教色彩,银饰上刻有与古兰经有关的文字符号, 往往还串一些桔黄色的瓷珠, 就像阳光火焰在首饰上跳动,这样的首饰给行走在沙漠风沙里, 黑暗中,峻岭野路上的人很配,这样的震撼,银光闪闪,还咣当咣当响个不停,魔鬼听了看到都得低头赞叹, 魔鬼们野兽们都不会弄得清楚这到底是首饰呢还是什么秘密武器。

     阿曼的首饰在阿拉伯地区最出名, 不仅含银量高(80-90%),而且打造细腻,花样丰富,这次展出的作品来自民间,近代的,古老的已很少见,说是很多人喜欢把旧银饰用一阵后又拿去银匠那做新的款式了, 展览还专门介绍一位银匠,not 铁匠, 他出生世代银匠家族, 都是为别人打银饰为生,手工非常细腻,可工具又那么原始(见MV),人的双手应该是最神的工具, 人拥有的越少,做得活越上心,就像小孩的玩具,放一大堆在那,小孩根本不玩,看也不看,成天跑来厨房玩锅头更有味, 全部收起来,偶尔来呢么一件出来, 就玩的上心,

    这次阿曼的银首饰展和巴尔干服饰首饰展合办在一个厅里,规模不大,来访者不多,隔壁就是启蒙时代展馆,那儿的游客明显比这边多很多。 巴尔干民族的服饰首饰又是另一番风景,温和多了,马上感受到些风调雨顺的,也很美,但没有阿曼的首饰那么原始野美,服饰多是羊毛的,气候转寒, 物产要丰富许多,真是一番土地养一方人,还表现在服饰首饰上  因为要去赶看歌剧,怕迟到, 没敢多停留看了。 

    在高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世界, 产品都是大批量,规整没个性,看到这些手工价值极高的银饰简直每件都是很珍奇的艺术品,包含多少世代传奇,真是活活的家谱,  银饰是去阿曼那些银匠那,或从普通人那收购来的,有的还是小孩,在阿曼的他们一定不知道与他们早夕相处的首饰, 现在已躺在大英博物馆了。

    一到华丽的歌剧院,又是另一气氛,我还 停留在那些古朴的阿曼首饰,马上调节心情情绪进入19世纪的巴黎,很巧《Faust 浮士德》中正好有一幕一景:首饰盒, 魔鬼用首饰来帮变成年轻人的浮士德来引诱Marguerite,两位年轻人坠入爱河,  盒里应该是珠宝黄金的吧,也许Marguerite戴银首饰就不会那么惨,  一部很Musical, Drama的歌剧, 但也像法国电影样,这部歌剧把人性刻画得太深,让人看到人性的黑暗,妖魔群舞那一段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 还好,最后纯洁的Marguerite还是步入天堂了, 正义战胜邪恶。

    与邪恶斗,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古朴坚强柔美的银饰,保佑人们抵挡邪恶, 带来梦想和希望。

    一直喜欢银首饰, 喜欢少数民族 银饰花样多,阿娜多姿,很带地域山水风情吧,也喜欢银首饰那种手工味,当年结婚时,去看首饰没看到什么好看的, 银的好看,就跟先生说就买银的算了, 海,俺也是阿曼了? 上次回国比较留意少数民族银饰,跟朋友去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 看上一个仿制瑶族(苗族的?)围脖假银项链(铝的吧), 想去看看,可要赶车,朋友硬把我拉走:别买低劣伪造产品啦, 别带出去影响我们的形象啦。 好后悔,真应该去看看, 算了, 假的就算了。

    地理,天气, 人群, 信仰,造就不同的活法和不同的美法, 现在到街上一看,几乎走几步就是什么什么连锁店, 把人的活法和臭美都连锁承包了, 看多了,现在开始有些疲劳了,时而远走高飞去异地旅游去透气,偶尔去博物馆的展览中还能见到曾经的灵动和原始美, 而这样的美多已被现代取代吞噬。

    沙漠,高山,远离城市的红灯绿酒, 人们还多少能过他们传统的生活,一旦公路修过去,电话线拉过去,情况就会变化,当《带电》的向逼近,  他们能抵挡现代生活的诱惑吗?他们会放下手工活吗?得,别在那抒情得厉害,自己不也早就成为《电俘虏》了吗? 没电怎么油管youtube地干活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