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法国薰衣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电影《Moliere 莫里哀情史》(2007)

(2007-12-19 08:00:59) 下一个



莫里哀——法国著名剧作家,以写喜剧为主,是十七世纪中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年轻的莫里哀与朋友合作,共同经营了一家剧院,开始了自己热爱的戏剧生涯。1644年,剧院倒闭并且负债累累,年轻的莫里哀无法偿还如此巨大的债务,家里由于一开始就不喜欢他从事戏剧这样“下贱”的行业而不支持他。这样,他进了监狱。一年后,22岁的他从监狱中被释放了,却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十三年后,即1968年,35岁的莫里哀重返巴黎,期间他去了很多的地方演戏,写了很多剧本,在他热爱的事业上,已经取得了成功。世人很难想象在这十三年中,这个伟大的法国剧作家的生活是怎样的。有的史学家却称,在这十三个年中,有人曾发现了他的踪影。

影片的主要的故事集中在莫里哀在这十三年中与乔丹恩先生的关系。乔丹恩是一个十分富裕的中产阶级,他非常喜欢戏剧表演。在他痴迷于莫里哀的戏剧中的人物表演时,莫里哀也深深的被乔丹恩先生的妻子——爱米尔所打动……

导  演 
劳伦·泰拉德 Laurent Tirard
主  演 罗曼·达瑞斯 Romain Duris .....Molière
      法布莱斯·鲁奇尼 Fabrice Luchini .....M. Jourdain
      劳拉·莫瑞特 Laura Morante .....Elmire
      埃德瓦·贝耶 Edouard Baer .....Dorante
      露德温·塞尼耶 Ludivine Sagnier .....Célimène

(from verycd.com)     

Molière, engraved on the frontispiece to his Works.
Molière, engraved on the frontispiece to his Works.

莫里哀Molière1622年1月15日1673年2月17日)是一位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他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他的作品很有影响力,影响了喜剧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莫里哀的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莫里哀10岁丧母,外祖父经常带他去看闹剧、喜剧和悲喜剧。莫里哀的作品有33部剧作和8首

他是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

生平

  • 1622年1月15日年生于巴黎一个具有"王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
  • 1643年放弃世袭权利,与贝雅尔兄妹等朋友组成"盛名剧团"在巴黎演出。
  • 1644年起取艺名为莫里哀。
  • 1673年2月17日死于结核病。

    主要作品
  • 可笑的女才子》,(1659)
  • 伪君子》,(1664)
  • 唐璜》,(1665)
  • 愤世嫉俗》,(1666)
  • 吝啬鬼》(1668)是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
  • 浦尔叟雅克先生》,(1669)
  • 贵人迷》,(1670)
  • 没病找病》,(1673)

    (from  wikipia)


    另外一些有关资料

    莫里哀(Moliere, 1622 - 1673),原名哲安 - 巴普提斯.波克林(Jean-Baptiste Poquelin),是十七世紀古典主義喜劇的天才劇作家。他生於一個巴黎的傢俱商家庭,從小便愛上了戲劇,但是當時社會中,演戲是非常下賤的職業,所以遭到家庭的強列反對。他在21歲時向父親宣布放棄社襲權利,決心加入戲劇界,但初時只跟同伴在法國的鄉間演出,並在此後的15年在法國各地演出,漸漸建立了他的名聲。1658年,莫里哀獲法皇路易十四賞識,並准許他在小波旁劇院(The Petit Bourbon)演出。第一部在小波旁劇院演出的是《自負的女人》(The Pretentious Ladies, 1659),獲得空前成功,但他卻惹起了部份貴族不滿,並令他不能再在小波旁劇院公演。幸好莫里哀仍得到路易十四的支持,讓他轉往皇宮劇院(The Theatre du Palais Royal)繼續演出。

    莫里哀大部份劇作都是喜劇,其中著名的包括:《丈夫學校》(The School for Husbands, 1661)、《太太學校》(The School for Wives, 1662)、《塔圖弗》(Tartuffe, 1664)、《恨世者》(The Misanthrope, 1666)、《討厭自己的醫生》(The Doctor in Spite of Himself, 1666)、《慳吝人》(The Miser, 1668)、 《冒牌紳士》(The Would-be Gentleman, 1671)及《奇想病人》(The Imaginary Invalid, 1673)。

    1673年,他在《奇想病人》飾演一個無病呻吟的人,他的咳嗽、喘氣,都讓觀眾誤以為是他出色的表演,而給他熱烈的掌聲。在他下台後不到三個小時,就咯血倒下,當晚就逝世了,終年52歲。但天主教會卻因他的藝人身份,不准為他舉行葬禮,甚至不給他墳地,最後是路易十四出面,准許他下葬在一個小孩子的墓地。

    莫里哀的喜劇笑料,並不是表面的滑稽和可笑的對話和情節,而是對社會陋習和諷刺,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他的喜劇比同是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家高乃怡(Pierre Corneille)及拉辛(Jean Racine)的悲劇更具永久性和普通性,到現在還經常在世界各地演出。他同時也是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共寫了10幾部把音樂﹑舞蹈與故事情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喜劇。並開風之先,創設芭蕾舞蹈院,使芭蕾舞在法國流傳開去。
    http://blog.yam.com/mktheatre/article/5851298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