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国崛起与中美辞令过招

(2006-04-15 23:25:07) 下一个
“和平崛起”,在中国一度是官方的流行词语,现在虽然不公开使用了,但是这个词语涉及到的事物的实质仍在,随着胡锦涛访美在即,中美双方外交辞令上的过招也更加引人注目。 郑必坚是中国政治用语总管 《新闻周刊》驻中国记者刘美远(Melinda Liu)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下周访问美国,热闹气氛现在已经开始了。北京为即将开始的中美峰会的热身,几乎总是要包括购买一些波音飞机(这次是买了80架波音737);释放政治犯(这次迄今为止,是释放了一名西藏尼姑);中国派出高规格代表团访美采购,这次是派出了一个大约200人的外贸代表团,是有史以来中国派出海外的最大规模的外贸团,奔赴美国十几个州,签署了金额为150亿美元的新交易。 然而,这一次中美外交的核心,是文字语言,尤其是那些经过精心策划的广告语句,这些语句凝聚了中国为全球消费者提供的希望、雄心和中国的国家利益。本次会话的主题预计包罗万千,从中国货币、中美贸易逆差到伊朗的核问题动向都会被提起。然而,随行的数百名中国外交代表团成员中,有一人,早在本次会晤前就已经为向世界表述中国的梦想做出巨大贡献。他就是中国的政治用语的总管郑必坚。 郑必坚身形高大、威严,目光炯炯有神,曾任宣传部长,当胡锦涛还是北京中央党校校长时,是胡的副手。至今,郑必坚在党政领导圈中仍是一名深具影响力的顾问,同时,兼任名为中国改革论坛的智囊团的首脑。郑必坚近来对中国外交政策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和平崛起”这个词语。多年来,中共一直用这词来归纳中国近年来在世界事务上的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又用该词表示中国乐观和不具有威胁的一面。当胡锦涛与布什于4月20日在白宫会面时,“和平崛起”会是许多中国问题观察家想到的词语。 塑造中国发展轨迹的词语 郑必坚于2002年末访美时正式提出“和平崛起”的观念。他把中国发展的道路与日德两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兴起的经历,以及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相对比。他总结出,中国需要打破旧的工业化模式和旧的社会控制形式,不要走“传统强大帝国崛起的道路”。 根据数十份案例的研究结果,他指出,“侵略和扩张”的崛起道路是没有好下场的。郑必坚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崛起。他相信,1979年是现代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当时,莫斯科喊着世界革命的口号侵略阿富汗,最终,只是步入了一条死胡同。同年,邓小平打开中国经济大门,欢迎市场经济进入中国。这两个曾是社会主义同志的国家,后来的命运不言而喻;苏联解体,而中国在长达25年的高速经济成长后,成为世界的羡慕。尽管如此,郑必坚预测,“还需要45年,才能正确的评估中国的『和平崛起'的成果。” 郑必坚的“作词”帮助了塑造中国发展的轨迹。当郑必坚于2002年与当时仍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赖斯会面时,赖斯问他,未来中国打算如何运用他们的影响力。赖斯是在怀疑北京当局将追随当年苏联走过的强势扩张的路子。郑必坚于是送了两本书给她,做为中方的答复。一本是邓小平的言论集,而另一本是孔子的《论语》。根据孔子的世界观,武力是最后的措施,动用武力等于说明“国将不国”。代表这种传统思想的象徵性建筑,就是万里长城,一座纯粹的防卫性堡垒。郑必坚的举动,也是在向赖斯保证:中国的外交政策将维持和平主义和自守思想的路子。 “和平崛起”用语之争 但是,在下周的胡布会上,大概双方都不会提起“和平崛起”这词。自从这词语于2003年末进入中国外交政策词汇单以来,就在北京政府内部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双方,分为鹰派和鸽派。 鹰派,尤其是那些人民解放军官员,不喜欢“和平”这个词。他们担心,这会让台湾的台独份子,特别是陈水扁总统以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尽管,大陆和台湾两地自1949年来就分别由独立的政府统治着,北京仍然一直宣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最终必须回归大陆,如果有需要,不惜动用武力,也要达成这个目的。 另一方面,中国外交部的许多鸽派成员,都不喜欢“崛起”这词。他们认为,这个词听起来太具有侵略性,太具威胁性。鸽派担心,这会使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称为“中国威胁”的观念,在美国政府内死灰复燃。这种想法的支持者认为,应该以北京取代莫斯科,做为华盛顿政府的下一个军事假想敌。这种观念在911后,多少有点减退。 为了平衡两派,北京当局后来改用一个更“清淡”的词语:“和平发展”,而中国官员也就再未提过“和平崛起”了。最近,胡锦涛又加了些东西:除了“和平发展”外,他还强调,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和谐”都是中国的首要目标之一。 美国构思辞令约束中国 美国的作词专家们也在为中国和美国关系构思他们自己要用的辞令。去年9月,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纽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何处去:从成员到责任》(Whither China: 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的政策演说,代表着美国官方就中美关系发表的正式讲话。讲话中最具新意的一句话就是:We need to urge China to become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我们应该要求中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佐利克讲话时先后7次提到“利益相关者”这个词,该词在文稿中首次出现时,还特意以将“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英文斜体字的方式以示强调。 佐利克演说中,首次用“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来描述中国应当在世界事务中的新地位。佐利克说:“许多国家希望中国会步上『和平崛起』的道路,但是,没人会把他们的未来赌在这上面。”北京不透明的军事政策,和一些外交活动,特别是对能源合同的饥渴,都被视为“重商主义者”。美国外交家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就是希望中国不要过于追求本国的利益,要为更大的国际社会利益与世界合作。例如,帮助改革血腥夺权的军政府,或者反对核扩散。佐利克提出的主要问题是:中国打算如何履行他们的新的全球义务?中国当局尚未对佐利克的问题做出具决定性的回应。 但是,郑必坚并不受此困扰。在佐利克演说前,他已经为《外交事务》杂志写了篇文章《从和平崛起到强国地位》。在此文中,他说,和平崛起和和平发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是指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一个过程。他说:“这是一条苏联从未走过的道路,不论是马克思、列宁,还是毛泽东,都没走过。”对郑必坚来说,就算没有人再这样说,他仍然认为,“和平崛起”是中国的道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