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民政府规划的五角场和“大上海计划”

(2007-10-09 17:38:11) 下一个

现在的上海五角场正大兴土木,热火朝天,计划建成一座高级现代商业城。可很少有
人还知道"江湾五角场"的鲜为人知的历史。
   1927年,新建立的国民政府想要抓住上海这条中国的命脉,开发江湾,建设"大上海
",作为中华民国的"第二首都"(经济首都)。"大上海"的"市中心区域"并不在江湾
旧镇的中心,它的中心设在江湾区的东部,靠近黄浦江的7000亩规划区内,后来称此为"
江湾五角场"。
   江湾五角场的规划,是由美国规划专家和中国设计师一起制订的,比较科学和先进。
如"五角场",是五条马路形成的放射广场,它用三条马路:黄兴路、其美路(今四平路)
和翔殷西路(今邯郸路)分别接通杨浦、虹口和闸北;用两条马路:翔殷路、淞沪路通向"
大上海"腹地。在五条放射主道之间,各有横向的马路加以联结,如同蜘蛛网一样,结成
密度平均的中心道路网络。它不像——般的城市道路垂直平行分布,成"棋盘状"。广场
联结的"蛛网状"社区,其好处是马路的分割比较细致,更多的房子可以临街,容易销售

   只可惜1932年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北上海成为战区,虹口、宝山、闸北、杨
浦几乎所有的新式事业都受到日军战火的严重破坏。建设中的"大上海"被殃及,江湾繁
荣又一次受挫。
    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后,中国政府继续建设"大上海"。几大市政项目,如
"上海市政府新厦"、"江湾体育场"、"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博物馆"都在这一
时期落成。正当《中央日报》大肆吹嘘一个新的世界级大都市将在五角场兴起的时候,19
37年的"八一三"抗战爆发,市北又成了主战场。
   总是从吴淞口进入上海的日本人,一贯偏爱住在虹口、闸北、杨浦、江湾地区。八年
中,他们一直企图把这一块日占区改造成"小东京"、"东洋乐园"。他们修复了"大上
海"的南部地区五角场附近的旧建筑,还号召本土的民众来"大上海"享受洋场繁华。计
划中要迁移56万日本人到江湾五角场。一时间,五角场到处是小灯笼、小酒铺,路上是脚
着木屐、身穿和服的妇人。然而日本人根本没有建设"大上海"的雄心,他们只想霸占、
掠夺。江湾的蓬勃青春,正是断送在日本军人的蹂躏之下。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又爆发。49年共军进入上海,国民政府梦想建立的以江
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计划也随之成为泡影,被人遗忘了近大半个世纪。直到去年
,"新五角场"才破土动工,但不同的是这个"新五角场"不再是计划中的上海市中心,
而是作为一个辐射性商业城来发展。
   历史似乎又都了个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作者:柳絮因风起 回复日期:2004-12-23 20:40:44 
  再发一些相关文章和图片,是从图说上海转载的,特此说明。


作者:柳絮因风起 回复日期:2004-12-23 20:42:19 
  江湾五角场与"大上海计划"
  
   犹如在柬埔寨的丛林中找到了失落的吴哥窟,当你穿行在上海东北角的那片大众居民
区时,会被突然映入眼帘的一些隐匿于居民楼、学校和医院中的宏伟楼宇而感到惊叹。与
现今上海的高楼大厦形成对比,东北角的杨浦区是一块上海"新贵"们很少涉足的"贫瘠
"之地,区内东南部的沿黄浦江地区是昔日中国工业的荣耀之地,而北部江湾一带则曾经
有过一个经过周密规划的大上海新城的"市中心区",而后它又神秘地消失在历史的洪流
中。
  
   在翻开一张外国人绘制的老上海地图时,你会发现在非常远离租界downtown的地方绘
制着另一个独立城区的道路轮廓,并标注为"Chinese Civic Center". 这便是大上海历
史上曾经出现的另一个市中心区,一个凝聚着光荣与梦想的地方。
  
  
   1930年代的上海市中心区规划
  
  
   根据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大上
海计划》,划定今江湾五角场东北地带作为新上海市中心区域。该计划各项工程于1930年
上半年开始建造,在一片农田间修筑了一系列道路,并以新市政府大厦为中心(图下),完
成了运动场(图上中)、图书馆(图上左)、博物馆(图上右)、市医院、卫生试验所、国立音
专、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协会等建筑。在数年间陆续建起了一座不可思议的上海新城,而
与租界中的另一个市中心遥遥相对。

旧上海特别市府大楼(A,今上海体育学院内)、上海市博物馆(B,今长海医院内)、上海市
图书馆(C,今同济中学内)所构成的主题建筑群气势雄伟,是国内少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中国宫殿式建筑,其在营建时亦是当时最先进的政府办公大楼。旧市府大楼坐北朝南,博
物馆、图书馆分立东西两翼,各相去1公里左右。它们的具体位置可参考下面的两张地图:
第一张是1932版上海市中心区道路系统规划图,第二张是2004版最新上海地图。在新地图
上我们还能找到一些原来道路的痕迹。




旧中国航空协会与飞机楼
  
  1933年1月1日,中国航空协会在上海成立。1935年,在市中心区博物馆旁(今长海医院
内)建造会所及陈列馆。由此,"市中心区"内又多了一栋奇特的建筑"飞机楼"(下图)。
大楼同样由设计了博物馆和图书馆的设计师董大酉负责设计。


江湾"市中心区"的消失
  
  1937年八一三凇沪抗战爆发,市中心区为侵华日军占领。战后逐被废弃,"市中心区
"连同这个名词一起消失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而江湾五角场地区,既以原"市中心区"
西南角的五条主干道交汇处为中心构成的区域,又得到了继续发展,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建
设,逐渐成为了一个庞大居住区的中心。难能可贵的是,跨越了几十年,区内仍然保持着
有别于上海其他地区的文化形态,有复旦、同济等著名学府的校园融合在大众社区中,在
区内昔日曾举办过中华民国第六、七届全国运动会的上海市运动场(今江湾体育场),也曾
经举办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旧上海市博物馆(今长海医院影象楼)



落成时的上海市博物馆全景,其坐落于府前外路(今长海路)之南,府前左路与府南左路
之间,坐东朝西,与图书馆相对。博物馆中部及前面两翼为二层建筑(二翼突出部分原为一
层,后改建为二层),另有门楼二层,全部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外墙用人造石砌筑。该
馆1934兴工,1935年落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