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激流岛上的孤魂—顾城 (图)

(2007-11-09 00:30:27) 下一个


作者:西风瘦马
1993年10月8日,中国当代著名朦胧诗人顾城杀妻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其妻谢烨,则倒卧在岛上的一条小径上,头部被丈夫用斧头砍伤致死。海内外都曾为之震惊及哗然。其后所引发的著作版权的风波据说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朦胧诗人离去的14年来,有关他的话题从未间断,也一直引起争议。激流岛因诗人而一举成名,岛上诗人故居也成了一热门景点,诗人遗弃的车,长大了的木耳都仍是不少人关心的话题。
当年,我参加了在奥克兰Dominion Rd上那间宾仪馆为谢烨而举行的葬礼,多位谢烨生前好友相继上台悲痛地悼念了这位不辛的好友。我与谢烨素不相识,只曾在她去德国前在中文电台接受采访的节目中听过她那爽朗的笑声,不过从发言者的追悼词中就可知道,她是一位性格开朗、人缘很好的女性。在众多的发言中,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收养小木耳的波格太太,她看上去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岛民,在回忆和谢烨的相处中,她也不由自主地表露出了无限的悲哀。
当然整场最让人感到悲伤的场面,莫过于那位现场吹箫寄托哀情的男士,那凄凉、悲哀的箫声使你听了心碎,悲痛的曲调让石头听了也要落泪。
94年3月9日我在朋友的引导下登上了Waiheke岛(激流岛),开始在诗人生活和遇难的地方进行采访。
顾城,1956年9月生,他是中国大陆朦胧诗主要代表者之一,与当时的舒婷、北岛、江河等人齐名。顾城一生较为坎坷,小学毕业后即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在草滩养猪。74年返北京后做过木工。 82年与读者谢烨结婚。顾城文革中即开始诗歌创作,年少的他那时已显示出其才华横溢的天赋。年仅十岁的他就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枯叶在街头上奔跑,枯枝在寒风中哀嚎,大地脱下彩衣,换上银白色的雪袍。』
十一岁时,他在星月的来由中更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但却中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在诗的字里行间,诗人表达了生活在黑暗中对遥不可及的光明的渴求。
76年四人帮跨台后,顾城以新锐的诗意,开创了其后被称为朦胧诗的诗篇,并同时也在当时的大陆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争议最大的或许是题为『结束』的作品,特别是开头那几句:『一瞬间,崩坍停止了,江边高垒着巨大的头颅。戴孝的帆船,慢慢地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老一辈的诗人为此感到愤怒,他竟然在诗中把长江比作『尸布』,这对中国人来说简直是一种耻辱。我们吃长江黄河的奶长大,谁见到长江黄河不以祖国山川的美丽而自豪呢? 但文艺创作中哪有这幺多的清规戒律,顾城的诗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由于他在诗中表达的是个人真实的感受以及诗中表现了非凡的创作造诣,非当时所固有的框框。顾城很快成为当时成千上万大学生们的偶像。

1987年顾城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及讲学活动。1988年赴纽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1993年获伯尔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后辞职隐居Waiheke岛(激流岛)去寻找他的梦。顾城主要的作品有:【黑眼睛】、【雷米】、【城】、【水银】、【顾城诗集】、【顾城寓言童话集】、【英儿】等。著作曾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等多种文字。尤值一提的是,他身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即被作者视为自传体的长篇小说『英儿』。这部作品艺术造诣颇高,但却一直备受争议,书中所表达的道德规范也为评论家们所指责。『英儿』中的中人公与作者同名,作品描写了他和他的两个妻子在太平洋小岛上的生活、情爱、冲击和阴错阳差的发展。主人公不想建功立业,只希望做一个桃花源中人,不想为父,疏远子裔,仇视自己的欲望,以实现他的意念中的净土----女儿国的幻想。他渴望爱慕自己的两个女子相互爱慕,这异样的幻觉最终驱使他走向毁灭。全书以女主人公英儿和顾城的相恋为缘,出走为因,迭迭展开,淋漓尽致,表现了一个现代离世者的极端心理和异常恋情。作者已在书中暗示了其厌世的念头,但没人想到他却要让自己相濡以沬的妻子为其陪葬。诗人短暂的一生写出了众多令人震慑的精神诗篇,但正是他这种异常的幻想,使他精神上处于幻想与现实夹缠不清的境界,最终由异常而反常,而失常。
顾城曾经这样解剖自己:『...我是个偏执的人,喜欢绝对。朋友在给我做过心理测验后警告我:要小心发疯,朋友说我有种唐吉诃德式的意念,老向着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高喊前进。我想他是有道理的。我一直在走各种极端,一直在裁判自己。在我生命里总有锋利的剑,有变幻的长披风,有黑鸽子和圣女崇拜,我生怕学会宽恕自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