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读史有感(慕容垂)

(2015-01-08 07:51:43) 下一个

                                       读史有感(慕容垂)

 

後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39662日),道明,原名慕容霸,字道業,一說字叔仁,鮮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族人。十六國後燕開國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時屢有戰功,更加曾擊退東晉桓溫的北伐軍。然而因為受到當政的慕容評排擠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堅的寵信。淝水之戰後慕容垂乘時而起,復建燕國,建立後燕,後又滅了同為慕容氏所建的西燕。參合陂之戰戰敗後率軍再攻北魏,在期間發病病重,並在退軍時去世。”《维基百科》

 

要说慕容垂,就得提到他的哥哥慕容恪,这可绝对是个人物。不但自己打仗(历史上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从未败过,而且在他主政前间,前燕就未吃过败仗,在那个战争不停的年代,可称为奇迹。慕容垂比他就要差一些,虽然自己身经百战也未吃过败仗(有时是先败后胜,总之是胜),但是,作为後燕的开国君主,手下将领在參合陂大败,他不能说没有责任。

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哥哥是一个罕见的良相,懂得怎么处理君主关系,知人善用,为人沉稳(他经历曲折,慕容垂则是少年就得名所以难免自恃其高),能战但并不好战,主张集中精力把国家治理好,总之是一个历史上的理想人物。这种人多半有些乏味,而慕容垂则是个性鲜明,行事不落俗套,故事就更为吸引人。

 

18岁对别人来说还是一个娃娃,但慕容垂已经是战功显赫,威震天下了,当然这是因为哥哥的重用。并且哥哥临死时告劝前燕君主要重用慕容垂,但是,这家伙却不知深浅,猜忌而开始迫害慕容垂。

手法十分奇特,从慕容垂的妻子着手,说她用巫术害人,给弄死了。但这个女子极为刚强,不与办案人员合作,到死也不承认慕容垂与此有关(后来被慕容垂追封为皇后)。然后皇后把自己的一个亲戚硬塞给慕容垂做妻子(有些狗血)。慕容垂这等人物怎么能吃这一套,对新人十分冷淡,还总是往原来丈人家里跑,一来二去,居然和小姨子好上了(更加狗血)。当然那个时候女人结婚早,小姨子还未结婚,所以原来是太小,我们不能往英雄身上抹黑。

东晉大司馬桓溫北伐,桓溫也绝对是一个人物,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时候与东晋相似,汉族偏安江南,北方被异族占领,北伐却老是打不赢,算来算去,只有桓溫还算是像模像样的一个,紧接着的刘欲也是一个。听说桓溫要来,前燕一片人心惶惶,皇帝居然想逃跑。慕容垂这时已经被冷落在外,却主动请战,说连打都不打就跑太不像话,让我试一试,不行再跑也不迟。皇帝虽然不喜欢慕容垂,但这时无奈手下没有人敢去和桓溫硬碰硬,只好同意。结果慕容垂在枋頭之戰大败桓溫

这一仗在战争史上堪称经典,慕容垂知道桓溫的厉害,开始时并不与之决战,而是慢慢地耗着,互有胜负。果然不出慕容垂所料,桓溫远征,粮草困难,到后来耗不起了,只有退兵。部下性急,要追上去打,慕容垂说慌什么,现在桓溫必有防备,讨不着好,咱们四条腿还跑不赢两条腿吗。

于是就远远的跟着,一直等到桓溫退入了自己的地盘,以为慕容垂只是要防守或者给自己送行,没有了戒备。这时慕容垂突然带领几千精锐骑兵快速突袭,一方是终于到家了,另一方则是憋足了劲,结果是慕容垂把兵力数倍于自己的敌手打得兵败如山倒。

这一仗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结果,就是终结了桓溫的皇帝梦。东晋有一个奇特之处,皇帝基本上是摆设,权臣当道,而且会维持了那么多年,真是说不清楚。桓溫北伐的基本出发点是想打一个大胜仗,有了战功以后再来逼皇帝退位,自己做皇帝,却不料却有一个慕容垂,事情就弄得不好办了。但桓溫的既定方针还是没变,于是皇帝惶惶不可终日,问自己所信任的大臣应该怎么办,于是谢安(我记得好像是此人,东晋的谢家是高人辈出)就教皇帝,你就哭。然后这个皇帝一见桓溫就大哭,再然后桓溫要皇帝退位的话就始终没有能说出口。

高人就是高人,出的计谋都是不同凡响。我这里倒没有讽刺,东晋的皇帝大多无能,除了哭也的确没有别的办法。后来东晋亡于刘欲之手,刘裕可不是一个相信眼泪的人,这时皇帝不要说哭,就是下跪寻死都不会有作用。这就是高人的高明之处,说穿了就是看人的准确,就有办法。当然,还有原因是桓溫不能小看谢家,他们如果不同意桓溫就得悠着点。

想到司马懿是何等人物,其后代却要靠别人的慈悲来保住皇位。翻翻中国历史,风云人物的愚蠢后代真是太多,所以现在有些事情真是不值得惊奇。

 

话扯远了,还是来说慕容垂,他大败桓溫,保住了国家,如果你以为他的日子会好过一些,就是丝毫不懂中国历史。因为皇帝本来就忌惧,现在有了这么大的战功,那日子就更难了。他大胜之后为部下请功,皇帝居然不批,结果两人当众大吵。于是似乎只有两条路,忍气吞声或者揭竿而起。但是,慕容垂不能继续忍下去了,却不愿意造反(他自己说是不愿骨肉相残,我以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成算不足),于是就像那个付统帅,决定转投敌国,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

慕容垂开始时并没有想投敌,只是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再做打算,到后来却是无路可走。其实那个时代(读三国的人不会不知道)相互乱跑的极为常见,很多名将都有这样的经历。所谓不能二主是以后儒家占主导才有的事情,是皇帝的立场,实际上说穿了就是人到底是属于自己,还是别人。

这个敌国就是前秦,其君主苻坚早就想对前秦动手,只是因为有慕容兄弟,现在慕容恪死,慕容垂居然来投自己,那还不是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于是亲自去接。慕容垂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于是满京城的人都上街去看帅哥。然后苻坚在慕容垂的帮助下,灭掉了前燕

慕容垂出走的过程好像武打小说(下面有想象的成分),他当然是不辞而别,前燕的君主就派人去追(这时他并没有打算投敌)。领兵的将领恐怕一路上心里就在打鼓,上面叫我去追,不是要我去杀,但如果他不肯回来,我如何是好?慕容垂和当今皇上是叔侄,凭着他的才干,将来说不准会被重用,我要是把他得罪了,以后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杀掉就更不行,慕容垂是皇亲国戚,战功显赫,才打败桓溫,有大功于朝廷国家,皇上就是要杀也一定要给众人一个交代,那既不是要把我交代出去了。

恐怕这个将军非常希望慕容垂坐的是三叉戟,自己就追不上。但是,那时没有飞机,而且慕容垂根本就是从从容容,于是还没有等他想清楚,就看到了慕容垂。

那是在一条河边,北方的上午也许是大雾弥漫,慕容垂一人一马横刀挺立,我们来猜他们的对话。将领不敢造次,毕恭毕敬地问:

“将军这是要去哪里?”

慕容垂答道:“就是想出去转一转。”

“皇上派我来请将军回去。”

“我当然要回去,但不是现在。请转告皇上不要费心了。”

我们可以作一个合理的猜测,这个将领以及带来的兵马都曾经在慕容垂手下干过,因为慕容垂长期都是带兵的统帅。当然都知道慕容垂的厉害,他16岁就作为先锋将军带兵孤军深入敌后,无往而不胜,素以勇而著称。虽然将领自己有几千人,慕容垂只有两,三百亲信和家眷(当然只有小姨子,没有新人),但是,那却是慕容垂最看重的精锐骨干。再看看自己的手下,没有一个敢吱声。不由得想,要是来硬的,恐怕胜负已定,还是现在自己的性命要紧。看来手下都惧怕慕容垂,谁不怕呢,也许他们都有些同情慕容垂,谁又不呢。

就这样,他们目送着慕容垂那一行人不慌不忙地渡过河去,然后打道回府。

 

国家以人为本,也系于人之上。曾经战无不胜,显赫一时的前燕,没有了慕容兄弟,就变得不堪一击。后来带兵抵御前秦苻坚的统帅,居然打仗的时候在做生意赚钱,这样的队伍怎么能是苻坚的对手。这实在太狗血了,但却是上了正史,恐怕就是真的,不然苻坚怎么会胜得那么轻松。

鲁迅先生曾经有一段关于中国历史精妙解说,大意是一个朝代时间长,历史书里面好人就多,因为这个历史是大多由本朝人写的,本朝人不敢放开写,皇上自然不高兴有人菲薄自己的祖上;朝代短,就无所谓了,自然狗血就多。魏晋南北朝大多朝代都短,所以历史书中的狗血就看得过瘾。所以说,历朝历代都是狗血不少,我们不知道是因为网管把敏感词给封了。

 

要谈慕容垂在前秦的经历,就不得不说到王猛,苻坚的第一谋臣,也极能打仗(其孙王镇恶是历史上的非常杰出的军事将领),是中国历史上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但是,他对慕容垂的一些做法却很是遭人非议。大概是:

早於慕容垂投奔前秦之時,王猛都對其頗有戒心,曾對苻堅說:「慕容垂父子,就如,不是可以馴服的人,若果他日其假借時勢,就不可能控制了,不如早日除去他們。」但苻堅拒絕。及至王猛於建元五年(369年)出發進攻洛陽時,慕容垂在與王猛飲酒時送了他的佩刀給王猛。因慕容垂長子慕容令參王猛軍事隨軍[3],王猛就買通慕容垂的親信金熙假稱慕容垂使者,向慕容令假稱慕容垂將在長安叛秦東歸。慕容令整天猶豫,但因為不能找到父親查証,最終還是假稱出獵而投奔前燕。王猛於是乘機上表慕容令叛變,嚇得慕容垂出走藍田(今陝西藍田縣),但苻堅追還慕容垂後沒有加罪,仍舊善待他。相反慕容令始終不被前燕所信賴,最終起兵失敗被殺。”《维基百科》

王猛这一手玩得真漂亮,但是却极不地道。慕容垂不容于王猛,又是名声极大的叛将,在前秦的日子好过不了。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只好猜测他无处可去,只能等待时机,有些人一辈子都等不到,但他的运气真是不错,等到了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基本统一了北方后就想踏平东晋,统一中国,但王猛坚决反对,临死时还叮嘱苻坚:國內鮮卑和羌族等其他少數民族并不真心臣服于他,这才是国家最大的隐患,必须得优先解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王猛一死,就再也没有人能拦得住苻坚了,他以举国之兵力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大败。

下面讲两则趣闻。苻坚弟弟不同意这样讨伐东晋,说:“且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这段话实在搞笑,有人评价:这哪里像一个身经百战的蛮族大将军,倒像一个乡村腐儒。打得赢就要打,打不赢也扯不到正不正朔,有谁会认为自己是歪。我极端怀疑这段话的真实性,恐怕是那些写历史书的大儒的自我安慰。

谢安正在与人下棋,突然有人给他一则短讯,他看后仍然神色极为平静地落子,对局者问是何事,他轻描淡轻写地说:“小儿辈大破贼。 (此次战争的前线将领是谢家嫡系子弟的谢石谢玄谢琰等人)而后依然把棋下完,才发现因为激动把木屐的横木都踩断了。

这一段传说极为著名,谢安临危受命,是这场决定东晋生死存亡大战的最高统帅,这个时候竟然有心情与人下棋,我觉得还是不应该这样。不过这倒是极好的体现了东晋名士那种就是遇到天大的事也要喜怒不露于神色的风采,真是牛皮哄哄,酷毙了。如果这一仗败了,那就是笑料,而现在则是稳定人心军心,唉,牛人怎么做都是对的。不过我真的非常想知道这一局棋谁赢了?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苻坚看起来人多,失败的原因就是那些降兵降将并不是真心跟随他。我觉得王猛不在诸葛亮之下,眼光惊人地准确,大败以后,人心大乱,各自为王,前秦崩溃。没有了王猛,苻坚就再也控制不住局面,最后被姚萇所杀,而姚萇正是降于前秦的羌族人。

慕容垂没有参加淝水之战,因此是唯一一个兵马保持完整的将军,苻坚只好来投靠他,部下觉得机会来了,劝他杀掉苻坚而趁乱自起。慕容垂的回答是:“汝言是也。然彼以赤心投命,若何害之!苟天所棄,圖之多便。且縱令北還,更待其釁,既不負宿心,可以義取天下。”《晋书》慕容垂就是慕容垂,就算他知道自己将来不免要和苻坚交手,但现在他不愿意乘人之危。于是他分兵给苻坚,但他自己目标可绝对不是跟着苻坚干。最后他终于不顾苻坚的阻拦,只带着少量兵马回到自己故乡,自己的根据地。

背叛苻坚的将领得多的是,慕容垂在这里真是恩怨清楚,做人光明磊落。中国历史上为了争夺天下那些人是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像慕容垂这样真是太罕见了。

前秦崩溃之后,北方就是一片大乱,这就是慕容垂的机会。慕容垂就是慕容垂,他迅速站稳脚跟,从出走不过十年的时间,就建立后燕,成了开国的君主,而且使后燕成为北方第一强国。这样的速度在中国历史上我不知道有第二个。

当然,这是因为慕容垂有独特的条件,出身显赫,战功显赫,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原来长期都是军事统帅,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鮮卑人本来能征善战,有了一个慕容垂这样的人物,迅速崛起并不奇怪。如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真正像刘备那样白手起家,十年能混出点名气来就是不简单了,其它就不要想了。

淝水之战时慕容垂已经是57岁了,王猛死时只有51岁,如果王猛晚死10年,恐怕就不会有前秦淝水之战的大败,慕容垂的结局一定好不了。命运这个东西真是不可说。

 

在前秦崩溃中崛起的并非慕容垂一人,还有另一个鮮卑拓跋珪,北魏的开国君主。此人极能打(不能打怎么能开国),应该在桓溫之上。尽管和慕容垂是同一民族,还是亲戚,开始时也有过相互帮助,但该打的都打完了,一山不能二虎,魏燕争霸就此开锣。

公元395年,慕容垂已经70了,身体开始不行了,只好太子慕容寶、遼西王慕容農、趙王慕容麟等人率八万兵马伐魏。但是,儿子不是老子,打不赢拓跋珪,沿黄河对峙,然后内部不合,只有烧船退兵。

然而,不料几天以后,上天开始为难慕容垂了,寒潮横扫北方,黄河冰封。拓跋珪大喜,率两万骑兵轻装踏冰过河,追了上去。后燕的将领以为拓跋珪无船不可能迅速过河,一路悠哉闲哉打猎作乐。在一个叫參合陂的地方(现山西省陽高縣東北),拓跋珪追上了后燕的军队。傍晚拓跋珪登上一座山,看到后燕的军队就在山角之下,灯光火光,绵延数里。据说有一个随军道人看到那一方山头之上乌云翻滚,是不祥之兆而心中大骇,赶紧告诉将领要提高戒备,但无人理睬。

拓跋珪命令将士夜里人吃饱,马喂足,第二天天一亮精锐骑兵登上山顶,而后沿山下踏,势不可挡。可怜的后燕将士恐怕还没有睡醒,哪里能够抵抗。除了少数能逃走,还有当时阵亡的之外,五万多人作了俘虏。拓跋珪为了彻底打击后燕今后的作战能力,心狠手辣,将所有降兵降将全部杀掉,这是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杀俘之一。

慕容垂不知如何作想,虎父犬子,能以何奈。第二年只好抱病出征,尽管老了,慕容垂还是慕容垂,接连胜敌,将留守平城驍勇善戰,也是拓跋珪极为器重的拓跋虔杀死,拔城而俘敌三万多(慕容垂可没有报复而杀俘)。拓跋珪尽管也是历史上善战之人,这时也惊慌失措,准备逃跑。

然而,当慕容垂“經過參合陂,見前一年的骨骸堆積如山,特別設壇弔祭,士卒中有父子兄弟陣亡於該地者皆慟哭,聲震山谷。慕容垂因此慚憤吐血,原本的病勢遂加劇,不久即行病逝。”《维基百科》

 

“鮮卑的名稱來自於這個部落居於鮮卑山所轉化而來。大鮮卑山的位置不詳,現代學者認為可能是指大興安嶺北面。”《维基百科》慕容则是鮮卑之中的一个大部落,此部落的人都姓慕容,并不见得都是兄弟,据说慕容这个字来源于一种奇特的帽子,大概那个部落的人都带这种帽子。他们在三国时进入中原,迁居辽西,曾随同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总之是极为迅速的汉化。

这个部落的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特点就是决不平庸,恐怕只能用最来形容,有拿活人作军粮的最残忍的慕容,也有可以说是最无耻的慕容,还有历史上最难缠慕容,当然,也包括本文所说的光彩夺目的慕容兄弟。

慕容垂一死,慕容们就基本走入未路。原因十分简单,过去的恩怨,过去的辉煌,让任何人都不能小看慕容,敌人太多,而再也没有了此般人物的慕容,在那种乱世之中,就变成别人的盘中菜。最后上层贵族都被人屠杀干净,慕容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复存在。后来历史上从来也不知道有人要复兴过慕容,金庸只是在写小说。

中国有一句名言,上天要杀一些人,必先让他们自戮,我读历史就没有发现过例外。慕容们一旦没有了慕容兄弟那种能压得住阵脚的人物,马上陷入自相残杀,这是那种强人政治的致命缺陷,因为人总是要死的。所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强大,不在于武装,也不在于能不能打,而在于上层领导能不能找到办法来办法来避免那种两败俱伤的恶斗。至于用什么办法,我估计大家都是一肚子话要说。

我想只说一点,那种以为能找到一种宗教,或者主义就能解决问题,只不过是一种幻想。道理非常简单,如果这个能成立,那么现在这个世界就只有一种思想。其实越过那些冠冕堂皇的东西,古今中外,任何时代的政治说穿了就是势力集团之间的较量,如果承认这一点,历史读起来总是让人悲哀的。强人之间为了权力的争斗,总是打着替天行道,为了所谓人民的利益这一类大旗(鬼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把老百姓忽悠了进去,尽管他们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最终却总是被弃之如敝屣,依旧是被人代表,在最底层没有任何权利。这还不算最坏,如果是外敌压境,这种争斗好像总是愈演愈烈,最后大家一起完蛋,这在中国历史上真是太多了。

 

不管怎么说,慕容垂兄弟就像一道流星来去匆匆,发出那么耀眼的光辉,然后落入历史黑沉沉的大地之中。现在的我们只能说:那一片山河依旧壮丽,那一些传奇依旧让人神往。

最后补充一段准备挨砖头的话。现在的中国已经没有了鮮卑这个民族,早已融入生活在这一块土地的人们之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有鮮卑的血统,李是中国的一个大姓,专家认为就是与唐代的皇族有关,所以说你我身上都不免有鮮卑的基因(特别在北方)。

这一点现在也为遗传学证实,从研究遗传基因,生物学家证实现代中国人的血源极为杂乱,是高度民族融合的结果,根本不存在那种纯种汉人,汉族理解为一种文明或者文化概念更为恰当(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说,哪一个人坏你就骂那一个好了,不要去骂鮮卑,人骂自己总是一种逻辑混乱(除掉那些自虐狂)。这是一个历史,也是科学的事实,与你高不高兴,愿不愿意毫无关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in4fu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very-old-pig' 的评论 : Agree.
very-old-pig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写这么好的文章,智者的见识,非凡的文笔.您的博客是文学城不多的大家之一,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