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虫

蒿草之下, 或有兰香;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系 统 论 (ZT)

(2007-09-26 14:19:57) 下一个
什么是系统?所谓系统,是指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结构组成模式。将这种结构组成模式抽象出来作为指导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世界观,这就是系统论。(世界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宇宙的本原的世界观;另一种是关于宇宙的结构组成模式的世界观。系统论就属于后者。人们认识事物是需要一定的、正确的世界观作指导的。)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事物的存在方式是这样的,某一事物常可以与其它事物区分开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来研究。这个整体是有内部结构和组成的。比如银河系,银河系是由无数个星球相互联系组成的大事物,大量星球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宇观上就是银河系的结构。每个星球就是银河系这个整体的组成单位,我们将它称之为个体。因此,所谓的系统又是指大量的个体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这种结构组成关系。个体、联系(或宇观上的结构)、整体是系统的三要素。

    我们先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一下系统。从微观角度来看,系统是由大量的个体相互联系形成的。那么,什么是联系呢?所谓联系就是指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或者说是一事物的变化能引起另一事物的变化。

    联系是普遍的,也是绝对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当然,我们可以假设,存在某个事物或某些事物与我们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永远都不会发生任何联系。但这种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与我们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永远都不会发生联系的事物,我们是永远也无法认知的,它也永远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它对我们而言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研究这类事物,也不可能对这些事物有任何认识。

    联系可以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那些不具有直接联系的事物常常可以通过一些中介物发生间接联系。联系是具有强弱的,我们可以按联系的强度将联系分为主要联系、次要联系和可互略联系。两个事物相互联系后按其强度的变化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导致联系的强度逐渐增加,我们把这种联系称之为相互吸引的联系;另一种是导致联系的强度减弱,我们把这种联系称之为相互排斥的联系。相互吸引的联系使事物走向统一,相互排斥的联系使事物走向分离。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事物的性质决定的,事物的性质就是某事物能与它事物发生某种联系的属性。由于一事物常可以同时与另一事物或多种事物发生多种联系,因此,一个事物是可以同时具有多种性质的。事物的性质是有其微观机制的,它的微观机制就是事物的一些个体相互联系后表现出来的宇观现象。比如,人的性别就是大量分子相互联系表现出来的宇观现象。事物的性质、联系、联系强度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依据。没有事物的性质、联系、联系强度,就不可能有人类的认识。

    我们再从宇观角度研究一下系统。系统的宇观表现就是整体与结构。前面我们说过,系统的结构就是大量个体相互联系的宇观表现,它的微观机制就是个体与个体的联系。只有当大量个体相互联系形成系统后才能形成一定的秩序。何谓系统的秩序呢?系统的秩序就是系统的一种有序结构。什么样的结构才是有序的呢?我们认为象社会这样的“金字塔”式的结构是有序的。我们知道,社会主要有两种结构关系:垂直结构和平行结构。垂直结构是指象中央、省、县(市)、乡(镇)、(村)企业这种垂直关系;平行结构则是指同一级垂直结构中可以分为许多个平行的级别,比如县(市)这一级别,可以分为市、县级市、县。而垂直结构又可以用上下关系来描述。比如中央是上,省是下;省是上,县是下等等。平行结构又可以用主次关系来描述,比如市是主,市级县是次;市级县是主,县是次等。我正是用上下、主次这两种结构关系来衡量系统的秩序的。一般来说,上下、主次越分明的系统就越有序;否则就越无序。

    有序性和层次性都只是研究的同一个系统的内部结构关系,我们还必须研究两个不同系统(只是相对意义上的)之间的结构关系。两个不同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类:相似性和相比性。相似性和相比性都是指两个不同系统在结构上具有的一致性(当然这种一致性决不是完全一样,而只是基本相同或只具有准全息性)。但是相似性和相比性又是不同的,相似性是指两个所属层次相同的系统在结构上具有的近似性;相比性则是指两个所属层次不同的系统在结构上具有的近似性。

    前面我们只是研究了系统本身及从静态的角度研究了一下系统,下面我们还必须研究一下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一下系统的生成发展问题。

    我们先讨论一下系统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当大量的个体相互联系时,我们把那些联系的比较紧密的个体组成的整体称之为系统;将那些联系的不太紧密的个体的全体称之为系统的环境;将那些只有微弱联系的个体的全体称之为系统和环境的外界。系统和环境是有联系的,我们可以将系统和环境分成无数个小单位,从这些小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来考察。系统和环境之间总是在发生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这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正是通过系统的小单位与环境的小单位之间的联系作用的。系统将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吸收、利用转化成自身有序化的动力和物质条件,然后再排出废物。当吸收的物质和能量大于排出的废物时,这个系统就是增值的系统、有序化的系统;否则就是无序化的系统。由于系统总是产生于一定的环境,因此它必定适应这一环境,然而由于系统和环境又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常常又会破坏系统与环境先前的适应关系。因此,一般而言,系统与环境只是准适应的关系。系统适应环境的一面使得它能在环境中生存,它不适应环境的一面却又迫使它不断进化,以便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一个最佳适应点。处在这个适应点上的系统是进化最快的系统(我们将这样的系统称之为最优系统)。如果系统过于适应环境,系统就会失去进化的动力从而限制了其发展,如果系统过于不适应环境,系统就会被环境所淘汰。

    我们再研究一下系统的生成、发展变化的动力问题。前面说过系统总是产生于一定的环境,系统之所以能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在于系统的个体之间的联系以及系统的个体与环境中的个体之间的联系都以相互吸引的联系为主导。相互吸引的联系导致系统的内部结构走向紧密,从而导致系统的有序化。相互吸引的联系是系统有序化的根本动力。当环境中这些相互吸引的联系有无穷的源泉时就导致了系统的不断发展。但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事物的性质决定的,因此从根本角度而言,事物生成发展的动力是由事物本身决定的。由于宇宙的本原是宇宙的最小单位,因此整个宇宙生成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宇宙的本原。

    当两个系统的相似性或相比性接近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系统的关系分别看作是一个系统(包含这两个系统的大系统)内部的主次关系或上下关系。这是因为在一个有序系统中,同一等级(或者说具有主次关系)的两个系统的结构也具有共性,比如社会中的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就具有相似性;同理,不同等级(或者说具有上下关系)的两个系统的结构之间的共性,就是相比性。因此,等级和层次是有关系的,等级是有序度较高的层次,层次是有序度较低的系统中的等级(此话也不能理解的过于绝对,只是说等级要比层次更体现了有序。因此有机系统也只是有序度比有序系统低的系统。)
    如果我们将有序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考虑,就可以得到有机性的概念。有机性就是指小系统组成大系统的结构是有序的,并且更小的系统组成小系统的结构也是有序的。结构有机的系统就是有机系统;结构无机的系统就是无机系统。有序性和有机性的区别在于有序性将个体看作是不可分的单位,而有机性则将个体看作是可分的单位。
    仅仅从有序性和无序性来考察系统的结构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研究系统的层次性!何为系统的层次呢?我们知道, 整体是由许多个个体组成的,而个体本身就可以看作一个小整体,这个整体又是由更小的个体组成的。并且无数个大整体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的整体。这就是系统的层次性。用系统论的语言来说就是,大系统是由无数个小系统组成的,这些小系统又是由无数个更小的系统组成的;并且无数个大系统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无数个更大的系统又可以组成一个超大规模的系统。(按: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大系统,万物则是它的小系统,如果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小而无内”的宇宙本原,那么这个本原就是宇宙的最小单位或个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