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参谋上将”李达 (图)

(2007-09-17 15:29:15) 下一个


  李达是一个辅佐过11位著名将帅、担任过各级参谋长达33年的“参谋上将”,从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神头岭战斗、白晋战役、百团大战、安阳战役,到解放战争期间著名的邯郸战役、上党战役、定陶战役、鲁西南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无不体现着他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可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战功卓著的战将,在爱情路上却演绎了一段不寻常的动人故事。

  “马其诺防线”

  说起李达上将与夫人张乃一的故事,还得先从张乃一说起。张乃一,原名张慧如,1913年11月7日出生在河南省郾城县的漯河镇(今漯河市)。张乃一7岁的时候,开明的父亲就送她进了私塾。4年后,张乃一以第二十名的成绩考入郾城县立高小,成了班上唯一一个从平民百姓家出来的女生。那些出身官宦人家的女同学们,自认为门庭高贵,便时常挖苦张乃一,甚至还找借口将她撵出校门不让她上课。被人欺侮的张乃一,心里既不平又难过,但她还是咬着牙完成了学业,并开始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了社会的黑暗,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张乃一高小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城开封的女子中学预科。一个只有13岁的小姑娘要独自离家到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人着实为她捏了一把汗。可坚强的张乃一从未因想家而掉过眼泪,强烈的求知欲使她对各种新奇的知识如饥似渴。1936年夏,张乃一在几度中断学业后,仍然以高分考入了河南大学教育系。一入学,她就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组织进步同学成立了读书会,学习研讨马克思、列宁的书,宣传抗日救国。

  张乃一的表现很快引起了河南秘密党组织的注意,省委书记刘子久亲自与她谈了一次话,最终决定吸收她入党。1937年2月,张乃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工作干劲更足了,凡是组织交办的任务,她都不顾安危、不遗余力地完成。1937年,由于叛徒出卖,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被国民党当局破坏,许多同志被捕入狱。党组织考虑到张乃一的安全,决定让她撤到杞县大同中学,以历史教员的身份作掩护潜伏下来。

  七七事变爆发后,张乃一奉命回原籍郾城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一回到故乡,她便联系了20多个同学和同乡,积极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他们演话剧,教唱抗战歌曲,在街头向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一举打破了郾城死气沉沉的局面。1938年初夏,张乃一来到西化县,参加了抗敌救国训练班,8月,党组织决定由张乃一带领30余名训练班的教员和学员去延安学习。

  到延安后,张乃一受到了热情接待,她被安排住进了中央组织部招待所,与日后成为贺龙夫人的薛明住在一起,并一同参加了中央组织部办的训练班。一次,陈云来给大家做报告,报告中,陈云举了许多例子说明妇女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精神的必要,希望女同志增强事业心,不要刚到一个稍微稳定点的地方就急于结婚嫁人。张乃一对陈云的观点深以为然,她平时就很欣赏汉代名将霍去病“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壮语,看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胡作非为,便暗暗立下誓言。不打败日本侵略军,不取得抗战胜利,自己绝不结婚!

  张乃一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30岁时,已成为高级党校仅有的几个女教员之一的她,还是孤身一人。延安的男同志比女同志多得多,有不少热心人为她牵线搭桥,还有人主动写信、赠诗,但张乃一始终没动过心。有一次,热心做“红娘”的陈赓碰到了张乃一,见四周没人,便用英语说:“I can introduce to you.”陈赓之所以用英语说,无非是因为怕太直白了,张乃一不肯接受,大学毕业的张乃一自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为你介绍(对象)”,但她故意装作听不懂,走开了。渐渐地,张乃一便有了一个“马其诺防线”的绰号,大家都认为谁都不可能赢得她的芳心。

  初见李达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乃一被安排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太行根据地工作。8月底,张乃一随队伍出发,同行的好几百人中还有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在路上,张乃一发现一件怪事,每到一处宿营地,都能看到一些用石灰块涂写的字,责备一个叫齐珂的女同志。张乃一很是好奇,一打听才知道,齐珂是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李达的前妻,一年前与李达离了婚,也从延安到太行去。本来,齐珂与另一位女同志说好轮换着骑一头骡子,可谁知齐珂一骑上骡子就越走越快,最后连影子都没有了。被甩在后面的女同志气愤不过,便到处写字责备她。张乃一不认识李达,也不认识齐珂,尽管她也认为齐珂做得不对,但也没怎么往心里去。

  一天晚上宿营,张乃一凑巧与汪荣华睡在一个屋。由于当时她与汪荣华还不熟,便礼貌性打了一个招呼就躺下了。汪荣华睡不着,便与同屋的太行军区文工团的一个女演员聊起了天,她们聊天的内容全都被张乃一听见了。汪荣华谈到了那些责备齐珂的字,也谈到了齐珂和李达。“咱们李参谋长可是个好人哪!”汪荣华一说到李达,就先讲了这么一句,接着,便讲开了:

  “那年,一二九师师部发棉衣,发给我的棉衣又肥又大,很不合身。我便跑去找李达参谋长,想让他给我换一身,没想到他不给换,说是师里有规定,发什么就是什么,一律不换。我听是师里的规定,也就不再要求换了。可我刚刚出门,就看见齐珂也拿着棉衣跑了过来,那时,她还没与李参谋长离婚。我暗想,我倒要看一看,看你给不给自己老婆换。于是,我便悄悄站在门外听。只听李参谋长在屋里说:‘师里有规定,棉衣一律不换,你又不是不知道,还跑过来干什么!’齐珂不甘心,磨了好一阵子,最后,李参谋长发火了,大声说:‘你别以为你是我老婆就可以特殊!老实跟你讲,刚才刘师长的老婆来,我都没给她换,不用说你了!’看看,李参谋长就是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汪荣华讲的故事,每字每句张乃一都听得清清楚楚,她心中暗想:李达参谋长倒真是一位少有的好人,这样的好人居然还有人同他离婚,真是让人想不通啊。

  不久,张乃一来到太行根据地首府河北省涉县,临时住在边区政府招待所,等候分配工作。这天,张乃一到薄一波的夫人胡明那里串门,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王从吾忽然打电话来找张乃一,说是有人可以顺道带她去配眼镜。这下可把张乃一高兴坏了,她一直为自己看不清东西而苦恼不已。

  不一会儿,一个马夫模样的人牵着头骡子来接张乃一,张乃一兴奋地骑上骡子就跟着他走了。眼镜店在涉县城里,可马夫没把张乃一往眼镜店里带,却把她带到了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张乃一刚想和马夫说走错地方了,就见自己的老熟人、太行区党委第三书记王维纲走了过来,王维纲看见张乃一,一句话不讲,就把她领进了屋。

  屋里坐满了人,王维纲一一为张乃一介绍了起来:这是刘伯承司令员,那是邓小平政委,这位——,王维纲突然拖长了声调:“这位是李达参谋长。”李达,就是汪荣华大姐故事里讲的那个李达吗?张乃一不禁仔细打量起来,只见他身材魁梧,宽额广颏,约40岁上下,举手投足都透着一股军人的英武与豪放。张乃一正对自己被拉过来见大首长感到莫名其妙,刘伯承问了李达一句:“参谋长,住处都安排好了没有?”“啊,住处?安排住处干什么,难道要我来司令部工作?”

  张乃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刘伯承他们心里面都跟明镜似的。原来,李达自打离婚后,独自带着孩子,生活过得很艰苦。大家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都在帮他物色合适的对象。张乃一一到涉县,从延安路过太行去华北的平杰三就给李达通了消息。平杰三是晋察冀中央局的委员,在延安党校学习时就认识张乃一。他对李达说:“从延安来的女同志当中,只有两位没结婚。其中一位长得很漂亮,举止也风流;另一位模样中等,但人很老实。你自己说说,给你介绍哪一个?”

  李达毫不犹豫地说:“我要老实的。”于是,平杰三便把张乃一的情况向李达做了一番详细介绍。碰巧,时任太行军区政委的李雪峰也很关心李达的终身大事,在了解到张乃一的情况后,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盛赞张乃一,同时还指出了她的缺点:身体不太好,不能吃小米饭。李雪峰的信给李达后,刘伯承、邓小平都过了目。邓小平当场就表了态:“我看行。身体不好会慢慢好起来,至于不能吃小米饭,也没啥关系嘛,现在先克服一下,将来革命胜利了,她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好了。”于是,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攻破“马其诺防线”

  张乃一被安排住在司令部的一间小屋里,李达当天晚上就去看望了她,与她拉起了家常。李达询问张乃一本人、父母、家乡的情况,他问一句,张乃一答一句,话不多。可当李达问起延安的情况时,张乃一来了精神,把延安的风土人情、工作生活细细地讲给李达听,让这位8年没去过一次延安的参谋长听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晚上,李达又来看望张乃一。不过,这一次他们颠倒了一下次序,李达讲,张乃一听。李达讲起一二九师在抗日战争中打的6个大恶仗,什么七亘村战斗、黄崖底战斗、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林南战役、安阳战役,他不仅绘声绘色地讲了战斗经过,还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敌我双方的胜败得失。李达讲到兴奋的时候,还情不自禁地画起了地图。虽然张乃一听不大懂一大堆军事术语,但她还是被李达的谈吐深深地吸引了。第三天晚上,李达向张乃一讲述了自己的身世:1905年生于陕西眉县,1925年入平凉第二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在西北军中任排长、连长。1931年,在江西随二十六路军参加了宁都起义,从此成为红军战士。长征前,他在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当参谋长;长征中,他在任弼时、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任参谋长;抗战爆发后,先后任过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李达再忙,晚饭后总会准时来到张乃一的住处与她聊天。两人的经历大不相同,脾气秉性也不大一样,可却谈得十分投机,往往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张乃一很快就悟出了李达的心思,也明白了自己到这里来的真正原因。十几个晚上的促膝长谈,使张乃一对李达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李达留给她的印象太强烈了,姑娘第一次尝到了心扉被人撞击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李达谈起了自己的家庭变故,表达了自己想找一位女同志做伴侣的愿望。一听这话,张乃一便低下了头,默不作声,李达便试探性地问:“延安的男同志比女同志多,你为什么没结婚成家?”

  张乃一一抬头,响亮地回答道:“我早年曾立下誓言,抗战不胜利就不结婚。在延安我拒绝过不少人,为此还得了一个绰号叫‘马其诺防线’。”“‘马其诺防线’?哈哈,有意思。”突然,李达话锋一转,真诚地望着张乃一,“如今日本鬼子已经投降,抗战胜利了。再说,‘马其诺防线’也不是不能攻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不就被攻下来了吗?你现在可以考虑成家了。”张乃一被李达的直率弄了个大红脸,沉默片刻后,她讲出了心里话:“我现在是可以考虑成家了,我都32岁了,我要找一个实在的人、可信赖的人、不会离开我的人。”李达会意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李达同往常一样按时到达,一进门就红着脸说:“我反复想了,咱们结婚吧!”

  张乃一被李达的话吓了一跳:“我们两人才认识20天,还是再增加一些了解才好。”李达见她这么说,一下子就急了:“这20天来,我们不是天天在互相了解吗?我觉得已经很了解你了,你是一个很好的女同志,正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对我的情况,你还想了解什么,提出来,我全告诉你!”

  望着李达质朴的面孔,回想这些天来的相处,张乃一猛然感到,眼前的他不正是自己多年来一直苦苦等待着的人吗?她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离她而去的。于是,张乃一使劲地点了点头,认真地说:“好吧,我同意了,我们就结婚吧!”

  1945年12月14日,李达与张乃一举办了结婚仪式。为什么选这一天?李达告诉张乃一这天是他参加宁都起义的日子,是他从旧军人变成光荣的红军战士的日子,是他新生的日子,这天结婚可以赋予这个日子更多的意义。仪式很简单,两人在一起照了张相片,李达就去忙工作了。张乃一独自把“新房”收拾了一遍。所谓“新房”,不过是间旧屋子,屋里只能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

  婚后没几天,张乃一就坚决要求工作,李达也支持她的想法。经刘伯承和邓小平批准,张乃一被安排到司令部情报处。这是张乃一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初干起来不免吃力,可张乃一拿出钻劲狠劲,没过多久就完全胜任了。李达和张乃一都是实诚人,结合以后朝夕相处,越发觉得情投意合。有一次,张乃一为李达洗衣服,衣服下水之前,她习惯性地先掏了掏口袋,怕口袋里有什么东西被水浸坏了,果然在里面找到一张写着字的纸。李达一见那张纸,一把抢了过去,抢过去后,李达觉得自己的行动太突兀,便回过头来向张乃一道歉:“对不起啊,别生气,这上面记的东西很重要。”张乃一不仅没生气,反而和声悦气地说:“我懂,这是纪律,该我看的我看,不该我看的我一定不看。”李达望着张乃一,幸福地笑了……

  风雨同舟见真情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夫妇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做着贡献。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中,李达与刘伯承、萧克受到了错误批判,被免去了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的职务。张乃一不相信李达会做出对不起党的事,认为这只是一时的委屈,事情迟早会大白于天下的。可没过多久,事情不仅没往张乃一想的方向发展,而且变得更糟:李达被扣上了“坚持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副帅”的帽子,被迫离开了他所热爱着的军队。张乃一也受到了牵连,被调离中央监察委员会机关,任北京市女一中党委书记。

  李达被免职后,赋闲在家好几个月,这对于一个忙碌惯了的人来说,等于是慢性自杀,于是他提笔给中央和军委写了信,请求给自己安排工作。他的老上级、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也向中央提了建议。不久,李达就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工作恢复了,可待遇却没有恢复。三年困难时期,李达除了每个月300块的工资外,什么也没有全家生活只靠张乃一一人的生活供应度日。在一个要凭证凭票才能买到油、盐、肉、蛋的年代里,李达的工资其实抵不了什么用。可就在政治上遭受无端打击,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李达与张乃一没抱怨过一句,带着子女们默默地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

  好不容易把三年困难时期给捱了过去,舒心的日子没过几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再次把李达、张乃一卷进了漩涡。“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李达就被打成“三反分子”、“贺龙安插在体委的黑干将”、“二月兵变的参谋长”,遭到了批斗和关押。张乃一也遭到了批斗。一天夜里,造反派们拿着皮带、木棍批斗张乃一,要她承认李达是“三反分子”,是“‘彭、罗、陆、杨’的黑干将”。张乃一说:“李达与‘彭、罗、陆、杨’之间,只有党的关系,没有什么黑关系。”这句话致使张乃一遭到一顿毒打,在皮带、棍棒之下,她昏死了好几次。

  1968年4月,在康生的指使下,李达被人以“监护”的名义投入了监狱。李达在狱中4年,张乃一牵挂了4年。她月月给李达送去伙食费和零花钱,不仅如此,还多方奔走,为李达伸冤,终于在1972年4月李达被释放。当天晚上,李达望着妻子,深情地说道:“为了我,这些年你受苦了……”话未说完,泪水就顺着他深陷的脸颊淌了下来。百感交集的张乃一为丈夫拭去了泪水,哽咽着说:“别那么说,我们是风雨同舟的夫妻。如果我被平白无故地送进监狱,你也会为我承受一切的。”话音刚落,张乃一便止不住哭成了个泪人……

  1985年10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李达因患重病卧床不起,这一躺就是8年。张乃一和孩子们轮流到医院值班,她每天坐在李达床边,边看护边安慰着丈夫,整整2年,从未间断。1988年,操劳过度的张乃一因突发心肌梗塞,昏倒在医院。从那以后,张乃一已无力再每天去医院守护李达,但她每周仍然坚持去医院两到三次,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都为李达夫妇的深厚感情感动不已。而李达虽然病情日渐加重,却依然保持着对张乃一的美好感情。有一次,他当众把护士准备好的一束花,亲手送给了张乃一。

  1993年7月12日,李达在医院里与世长辞。

  张乃一悲痛欲绝,但她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简朴地办完李达的后事后,就全身心投入到了《李达军事文选》的编撰工作中。她不顾年老体弱和高度近视,以顽强的毅力整理完了大半部分的文选篇目,一些重点篇目她还翻来覆去地仔细核对。1994年7月12日,张乃一在李达逝世一周年的祭辰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她捧着一册《李达军事文选》,将这本凝聚着李达毕生心血、也倾注了她大量精力的书,放在李达的遗像前。望着丈夫遗像,张乃一心潮澎湃,久久不愿离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