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dutch oven 说起

(2008-12-11 10:48:20) 下一个
买了一块牛肉,把那本石头一样的best recipe翻出来,仔细读了roast beef一节,开始试手。brown了牛肉,炒了洋葱,芹菜和胡萝卜,加鸡汤,下肉,放烤箱,倒是容易。烤了3个半小时。结果肉有点太软,一切就碎了。看来火候过了,不过宝宝吃大概好嚼。还没来得及做gravy,锅里的菜汤黑黑的,有点奇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cast iron的缘故。
自从读了Michael Pollan的书,店里看起来无辜的猪肉都很让人怀疑的样子。好在加州还可以买到自称吃草放养的牛肉。猪肉相对更贵,而且选择很少,干脆改吃牛肉了。stir fry是不能做了,改美国方式吧。做素菜还是很容易的,就是外婆没法吃salad。对宝宝来说,salad还是稍微生猛了点,炒过的绿叶菜倒是很喜欢。
加州大概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现在又多了个理由:食物。大概只有在这里菜店里的菜才会标注菜的出处,还 有"this is the last harvest of the tomatos before the rain..."之类。这里还有很多的农业合作组织,就是会员每个月交钱,农场每周送一箱菜来,什么菜就没得挑了,不过菜都是organic的,还支持了 当地的农业,减少了蔬菜的运输消耗,很绿色环保的做法。不过我仗着周围有一两个很好的菜店,就不用了。肉的问题更不好解决些。附近只有一家店有标明grass fed的牛肉,当然是很贵的,这样一来只好少吃点肉,那就健康吧,虽然有点无奈。卖肉也可以加入合作社,但家里没大冰箱,放不下,还是算了。说实话肉的区别还没吃出来,心里安慰点罢了。
小菜店还有个坏处是人巨多。星期六去,等车位就是个关。过了这个,菜店里人山人海,推车都转不开。店里结帐的队伍也是很长很长的。为什么人这么多?因为别人周日关门啊!老板肯定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还有很好玩的是他们的收银系统很古老,价格都在收银员的脑子里。所以账单上只有一种东西,"produce",不同的单价重量列上几十次,看得你眼花。从dutch oven说到了菜店,
再回来说说厨具。我大概已经是标准黄脸婆了。进William Soloma比进Banana Republic要激动得多。本来家里有个很好的不粘锅,但看了我妈炒菜的架势,还是决定不用了。开始家里人个个反对cast iron,包括几乎不动铲子的老公。于是我先买了个10寸的cast iron skillet,让老妈尝点甜头。过了几周说要买锅,问她要不锈钢的还是cast iron的。架不住不粘的诱惑,曾经威胁如果我买了cast iron 就罢炒的老妈尽然主动要求要买个12寸的大锅了。买的时候又加了个dutch oven,这样家里的主要器具都是cast iron的了。这次是第一次用来roast。肉凉了之后味道反而好些,可以用来夹面包,但得切厚点。下次试试少点时间,可以切出很薄的片。炒锅都很好用。就是炒好后盛出来费点事,太重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