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冀朝铸回忆录11】毛泽东的「几件事」

(2010-04-01 07:08:05) 下一个


毛泽东晚年的时候,说了以下一段话:「....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金城。....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说这话的时候是1976年,有人估计是在一月或六月,大概是现在公开传出来毛泽东逝世之前最后的话语。

对于这段说话,我最初读的时候,大惑不解。再读几次,也还是不明。为什么毛泽东把「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金城」算作一件事。这明明是三件事,时间不同,性质不同,对象不同,怎可以混为一谈当作一件事?

我想,是不是他老糊涂了,或病得头脑混乱了?毛泽东死于1976年九月,而根据毛泽东私人医生李志绥所述,毛泽东在1974年得到了运动神经元病,此外他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到了1976年他已经是重病在身,可以随时死亡。

然而,他的病不是在脑部,而且他说这些话时,不是在昏迷中的呓语。何况这是一段不太短的说话,内中涉及几件历史大事,而且其中还有评论,还有感想。他说到前一件事,(即打蒋介石等等)「异议的人不多」,而后一件事,(即文革)「反对的人不少」。所以,「老糊涂」或「病得头脑混乱」不能成立。

是不是传话时错误了?众所周知,在毛泽东最后的日子,他说话困难,言语不清,据说听得懂他的说话的,只有一个人,便是他的机要秘书张玉凤。逢毛泽东要说话时,张玉凤便俯耳细听,然后大声转述出来,对,毛泽东便点头,不对,毛泽东便摇头。有时连张玉凤也听不清,毛泽东便艰苦地写字条。那么,有没有可能张玉凤是传错话了?

但,这情况也不大可能。第一,张玉凤读书少,本来只是列车上的勤劳员,历史知识不多,不大可能乱堆砌历史事件。其次,传话时有政治大员在场,(据介绍,当时华国锋、王洪文等在场)而毛泽东也听着,错的机会不大。

如此说来,上述的说话是毛泽东清醒的时候的由衷之言了。那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他为什么不说我一生干了几件事,然后由蒋介石一路说下去,说到文化大革命呢?为什么他把这些事一分为二,变作两件事呢?

这需要解读,分析毛泽东说话的逻辑。而由此也可以看出毛泽东晚年的心境和萦系他心中的重要的事。

我认为,毛泽东临终前的这些说话,是突出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一生之中,干了许多大事,数之不尽,说之不完。他这段话,首先把他的事业分作两个时期:解放前和解放后。解放前的「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金城」几件事,贯串着武力夺权,建立由共产党统治的政府。打蒋介石,打日本,虽然对象不同,内外有异,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因此他当是一件事。

至于解放后,其实毛泽东所做的也不少:打韩战、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改造、反右、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一路到文化大革命,也是运动频频、「战绩」可观。可是他却单单举出文化大革命,认为是他干的「两件事」之一,可见其在他心目中的比重。

为什么毛泽东在解放后,光对文化大革命这样「情有独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解放后毛泽东的所有业绩中,都乏善可陈。打韩战,死了七十万士兵(估计),连儿子也赔上了;反右,搞阳谋,实际上是掌自己耳光;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更不要说了,饿死三千万人,彻底失败,被迫退居二线。就是因为他不满意这些「政绩」,才精心策划,要搞文化大革命,他认为文革是他的得意之作,其他不足挂齿。

第二,毛泽东好斗成性,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乱,令他十分过瘾。全中国六亿人民你争我夺,文有文斗,武有武打,快何如之。而且在文革期间,毛泽东被神化到登峰造极,万岁之声不绝于耳。任何忤逆他的人都已被打倒,全中国只有他一人说话算数。他今天说白,全中国的人都说白,明天说黑,全中国的人(由周恩来带头)都跟着说黑,还有比这更爽的吗?所以文革是毛泽东的「宠儿」,毛泽东不死,文革也不会完。他在一生大事中解放后只提文革,那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对毛泽东来说,文化大革命虽然好玩,并且玩了十年,但是他要告辞了,因为马克思要召见他了。他是以怏怏的心情说上述这段话的。他的感叹,不是因为乱局还未理好,也不是因为人命死亡、经济瘫痪、文物破坏、「万户萧疏」;而是,很简单,他要走了,不能主持大局了。他是含恨而终的,文革还未玩完,因而他临死也不能忘记此事。

然而,文革十年,再下去,他不死,中国也要亡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