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梁漱溟与毛泽东:一场没有完成的争论(组图)

(2008-12-22 17:04:45) 下一个




1938 年1月,在延安,屋外严寒逼人,屋内温暖如春,毛泽东与梁漱溟彻夜长谈……



  林贤治先生主编的《人文随笔》2005•夏之卷里面,有一篇钱伯诚先生《梁漱溟为“雅量”而争》的文章。对历史上著名的毛泽东与梁漱溟关于工人农民地位争论的公案,提供了一些史料和看法。关于这场争论,近年来论者甚多。梁漱溟本是一介书生,由于这段公案,和他的一句“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话,成为一些人心目中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的英雄。另有一些学者,对他崇拜有加,追捧为“奇伟圣哲”、“中国的最后一位儒家”等。余生也晚,对梁先生这段公案自然不甚了了。只是近年阅读相关资料多了,就有了疑惑,由此翻检典籍,查找相关纪录和一些当事者的回忆,对这段公案的来龙去脉理出一个粗略的轮廓。
  
  问题的起源和经过

  1953年9月8日至18日,中央连续召开两次高层会议,讨论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中,8日至11日,是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12日至18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会议。梁漱溟当时是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和列席了这两次会议。他与毛泽东的争论,就是在这两次会议上发生的。



梁漱溟

  《梁漱溟日记》中写道:

  ——9月8日,午后政协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由周总理作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报告后,嘱预委会分几个小组讨论后,由小组召集人于次日提出报告。

  ——9日,午前分开小组会,我参加的小组召集人是章伯钧、曾昭伦。我发言大意说,这个总路线全本于1949年建国时的《共同纲领》而来,当然拥护,不成问题。

  同日午后继续开常委会,主席、周总理咨询各组的讨论如何,要大家发言。我此时与张治中、侯德榜三人共坐一长沙发上,恰近在主席台右手,周总理目视我。于是我说,讨论的情况可以由各组召集人作报告,无须乎每个人重复其词。当然,个别人愿意发言者仍可发言。主席点头,表示同意……散会时,主席周公走过我的座前,特向我致意,希望我明天说话。我接受了。

  ——10日,午前无会,午后继续开会……距散会时间不远,我即写一字条,亲自送交主席,说明我可改用书面发言交来,不占用会议时间。但临散会,周公走过我面前,说会期延长一天,还是请你发言。我又应承了。

  ——11日,午后继续开会,即让我发言。我发言相当长……我就北京见闻所及,提请领导上注意,指出城市工人工资生活为乡下农民所歆羡,充当一个临时小工每天工资所得一元乃至一元二角,因而纷纷涌向城市,市政当局又把他们推送出去。说此话时,我引用了某人所说‘工人农民生活九天九地之差’的话,嫌于破坏工农联盟而不知……主席见罪,此亦其一节。

  ……

  从以上所引的梁漱溟日记,基本上可以看出梁漱溟发言,是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一再邀请之下而做的。梁漱溟既不是小组讨论会的召集人,又不是政协常委,他只是一个政协委员,或者说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学者和民主人士。在第二次国共和谈的时候,他曾经代表第三方力量的民盟,参加了和谈。并和马歇尔一起,穿梭于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之间。建国后梁漱溟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那时的政协委员亦朝亦野,有点儿历史上的客卿味道。而梁漱溟发言中所说的‘工人农民生活九天九地之差’的话,也是引用某人的话,不是他的原创。但是,既然引用了,就说明他同意某人此话的观点有可取的地方。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从毛主席、周总理两次邀请梁漱溟在会上发言,可见领袖们对梁漱溟这个著名的民主人士,是很尊重很重视的。也可以说是诚恳地请他对党的路线方针建言献策。不存在反右运动中的“引蛇出洞”之嫌。梁漱溟说工人农民的生活有九天九地之差,基本上没有错。但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朝鲜战争的后期,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键时刻。中央面临着工业和农业哪一个优先发展的问题。

  接下来12日到18日的会议,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会议。梁漱溟列席。《梁漱溟日记》这样写道:

  ——12日,午后在怀仁堂大会场召开中央人民政府会议,听取彭德怀抗美援朝三年的总报告,我们政协委员列席于后座。报告完毕,时间尚早,有人提请主席讲几句话。主席似无准备,在东说几句西说几句之中,忽然说有人反对我们的总路线,替农民叫苦,大概是孔孟之徒吧!没有点出我的名,隐指着我而说。散会后回家,中夜起来写信给主席,申明我不曾反对总路线,愿见面一为陈白。

  ——13日,星期天不开会而有文娱晚会。主席派车接我见面。见面时,我未及剖陈,梅兰芳演梁红玉抗金兵一剧即将开场,左右促请主席就座,我只有随同入座,另觅说话机会。

  ——15日,午后继续开会……我向主席递一字条,请求发言。主席台上宣布,准许我次日发言。

  ——16日,午后继续大会,我即登台发言,内容分为三段:(一)复述9日午前小组会上我拥护总路线的话。(二)复述11日午后政协会上我说过的那些话——把其中‘工人农民生活九天九地之差’不该说的话又说出来了,就此铸成了大错……

  ——17日,午后开会我循例入场,发现我坐席前散发一印刷件,把1949年春我在重庆发表于《大公报》的两篇文章中之一篇印发出来,……我明白是要批判我。果然,先有章伯钧起立发言,指责我许多。继由周总理在台上长篇讲话,追述往事,说我一贯反动。毛主席三次插言。一次说:人家说你是好人,我看你是伪君子。一次说:你不是以刀杀人,却是以笔杀人。末次说:对于你非止这一次不开除你的政协委员,下届政协仍将有你,为什么?因为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还受你迷惑。我从座位上起立,欲发言辩解,主席台上宣布,会期延长一天,许我明日发言……

  ——18日,午后开会,我登台发言,气势甚盛。我说,我根本没有反对总路线,而主席却诬我反对总路线。今天我要看一看毛主席有无雅量收回他的话。毛主席立刻厉声说,告诉你,我没有雅量!我正待再说下去,会场内群众轰然起哄,要求扯我下台,不容我再发言。我只得下台归座,却还好,我顿然清醒了。自知高狂傲慢不成样子,心气平静,静听几位斥责我的发言……
  
  从《梁漱溟日记》提供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这段公案发生发展的经过。也可以品味出当事人情绪变化的过程。当然,梁漱溟日记只提供了透视问题的一个视角,其它人对这件事情的经过是如何看待的呢?
  
  几种不同的说法

  在《中国人:社会与人生》一书中,作者引用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东方圣哲梁漱溟》一书中的资料,对这件事情的细节,作了比《梁漱溟日记》更生动更细致的描述。

  ——9月11日下午,梁漱溟在会上作了即席发言……梁漱溟的话说完,当时的农业部长李书城就农村工作问题作了答复。周恩来总理作总结时亦就此作了补充说明。梁的老朋友李济深副主席还对梁的发言说了赞同的话。

  ——毛泽东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9月16日,梁漱溟在大会上再次申明自己的出发点,是拥护总路线。但在发言中标榜自己是“有骨气的人”。当时港台的一些新闻机构,也一再吹捧梁漱溟是中国“最有骨气的人”,加上梁以为民请命的身份自居,重提那令人颇不顺耳的九天九地之说。这些,不能不引起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进一步反感。

  ——9月18日下午,梁漱溟发言。他说,我想考验一下领导党,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什么是雅量呢?就是等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之后,毛主席能点点头,说,好,你原来没有恶意,误会了。这就是我要求的毛泽东的雅量。

  毛泽东当即针锋相对地说:在梁漱溟看来,点头承认他是正确的,那就叫有雅量。不承认他是正确的,就是没雅量。那样的雅量,我们大概不会有。但是,我们这一雅量还是有的——你梁漱溟的政协委员,可以继续当下去!梁漱溟也毫不让步地说,当不当政协委员,那是以后的事,可以慢慢再谈。我现在的意思是要考验一下领导党。因为领导党常常告诉我们要自我批评,我倒要看看自我批评是真是假。毛主席如果有这个雅量,我将对你更加尊敬;如无这个雅量,我将失掉对你的尊敬!

  ……

  从上述资料看,梁漱溟在发言中标榜自己是最有骨气的人,无意之中呼应了当时港台媒体对他的吹捧。但毛泽东在不点名地批评梁漱溟之后,又派车请他共同看戏,亦不失礼贤下士之领袖风采。如果港台的媒体没有火上浇油;如果梁漱溟能够再冷静一点,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去想想,摆正工人农民工业农业的地位;再如果参加会议的衮衮诸公没有起哄、推波助澜……也许这件事情的结果就不是后来的那样。可是,历史不能假设。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有一篇《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洋洋洒洒,列举了梁漱溟的十五条罪状。其措辞之讥刻,语气之激烈,事隔半个多世纪后,读起来仍让人感觉到伟人雷霆震怒时怒不可遏的神采。

  ——(一)梁漱溟先生是不是“有骨气的人”?他在和平谈判中演了什么角色?梁先生自称是“有骨气的人”,香港的反动报纸也说梁先生是大陆最有骨气的人。台湾的广播也对你大捧。你究竟有没有骨气?如果你是一个“有骨气的人”,那就把你的历史,过去怎样反共反人民,怎样用笔杆子杀人,跟韩复榘、张东荪、陈立夫、张群究竟是什么关系,向大家交待交待吗!他们都是你的密切朋友,我就没有这么多朋友。他们那样高兴你,骂我是“土匪”,称你是先生!我就怀疑,你这个人是哪一党哪一派!不仅我怀疑,还有许多人怀疑!

  讲老实话,蒋介石用枪杆子杀人,梁漱溟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你就是这样一个杀人犯。

  梁漱溟反动透顶,他就是不承认,他说他美得很。他跟傅作义先生不同,傅先生公开承认自己反动透顶,但是傅先生在和平解放北京时为人民立了功。你梁漱溟的功在哪里?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而你却把自己描写成了不起的天下第一美人,比西施还美,比王昭君还美,还比得上杨贵妃。

  ——(二)梁漱溟提出所谓“九天九地”,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工人有工会可靠,农会却靠不住,党、团、妇联等也靠不住,质、量都不行,比工商联也差,因此无信心。”这是赞成总路线吗?否!完全的彻底的反动思想,这是反动化的建议,不是合理化建议,人民政府是否能采纳这种建议呢?我认为是不能的。

  ——(十一)……在梁漱溟看来,点头承认他是正确的,就叫有雅量,不承认他是正确的,那就叫没有雅量。那样的雅量,我们大概不会有。但是,我们这一点雅量还是会有的:你梁漱溟的政协委员还可以继续当下去。

  ——(十三)梁漱溟说,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事实如何呢?差别是有的,工人的收入是比农民多一些,但是土地改革后,农民有地,有房子,生活正在一天一天好起来。有些农民比工人的生活还要好些。有些工人的生活也还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让农民多得一些呢?你梁漱溟有办法吗?你的意思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照你的办法做,不是依靠农民自己劳动生产来增加他们的收入,而是把工人的工资同农民的收入平均一下,拿一部分给农民,那不是要毁灭中国的工业吗?这样一拿,就要亡国亡党。这个亡党,你们不要以为仅仅是亡共产党,民主党派也有份。

  ……

  值得一提的是,在梁漱溟和毛泽东争论激烈的时候,会场上几次响起要梁漱溟“滚”下台去的吼声。梁漱溟固执地要求给他把话讲完的机会,最后,毛泽东提议采取举手表决的办法,决定给不给时间要梁漱溟继续发言。表决的结果是,除了毛泽东、周恩来等极少数人同意梁漱溟继续发言外,大部分人不同意他继续发言,并叫喊着要他“滚”下台来!这是在怀仁堂里召开的,堂堂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会议呀!钱伯诚先生的文章说:“这些呼喊的口号,使用的字眼,很难相信出自平日雍容议政、揖让议事的一些老友之口。但经过多次政治运动之后,人们就习以为常了。”又说,“这群起哄,怒吼,滚字连声的无名英雄,将来的史家或有兴趣一一为他们考证出姓名来。”我不明白,1953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尚没有“经过多次政治运动”,那些学者名流、首长领导们,就在会场上“滚”来“滚”去,后面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那些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在有些人眼里,或许这正好说明那个时候政治生活的民主,国外议会里不是常常骂仗、打架吗?人家说,那是民主。至于让未来的史家考证姓名,我想大可不必,读读梁漱溟的日记,就一目了然了。
  
  没有完成的争论

  这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梁漱溟后来被要求作检查,但上面一直没人来催逼。他自己平静下来,也觉得当面顶撞毛泽东似不应该。但决不后悔自己的观点。他的政协委员也一直当着,七十年代末升格为全国政协常委,直到1988年他在平静中逝世。他在晚年接受美国学者艾恺访问的时候,依然认为:“毛泽东实在了不起,恐怕历史上都少有,是世界性的伟大人物!”“周恩来是中国人从前叫做的完人——完全的人。周恩来人最好了,最好!”

  近年来,人们总爱把梁漱溟和跟朱?基总理上书的李昌平类比。其实,不管是梁漱溟还是李昌平,能够为中国底层农民呐喊的精神,都是值得人们敬仰的。今天的农民,从政策层面上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优惠和扶持,好像梁漱溟当年拼命犯颜为民请命的愿望已经实现。可是,真正主宰广大农村,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农村农民命运的,恰恰是我们平时忽略了的农村基层政权。村主任(村长)、村党支部书记等人,才是决定一个地方的农民,能否享受政府给与农民实惠的关键人物。可是,问问自己,我们能够说出姓名的一心为农民的农村基层干部有多少?在这个层面上讲,梁漱溟们当年提高农民生活的愿望还没有完全实现。他和毛泽东的争论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结果。



老年的梁漱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