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里不同天,甘肃文县:曾被遗忘的灾区 (图)

(2008-05-30 09:17:22) 下一个















甘肃文县:曾被遗忘的灾区
2008-5-29 9:56:04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29日电:

  自从5月12日地震发生后,作为甘肃文县碧口镇幼儿园的园长,张新平和幼儿园的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等人,每天都看守在园子周围,一是劝阻路人远离这个园子,二是,看到这个2006年落成、投入超过160万的幼儿园在地震中被毁掉,张新平们难以接受。

  而在幼儿园后面不远处的后坪山山腰,碧口镇小学的教学楼和老师宿舍楼已被夷为平地,造成4个小学生和一个地震发生当日来学校送自己孙子上学的老婆婆被砸死。与小学比肩而建的碧口镇初中和高中的教学楼也已经全部成为危房。

  5月28日,针对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灾情,民政部减灾中心灾情评估工作组经过实地考察、初步评估后告诉本报记者,这个处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的文县地区,在本次地震中遭受重创。

  “甘肃的重灾区在陇南市,陇南市的重灾区在文县,文县的重灾区在碧口镇,而碧口镇所属的三乡一镇中,范坝乡和中庙乡更是损失惨重。”文县宣传部部长黄顺司告诉记者。碧口镇与四川省青川县仅一山之隔,而文县距离“5.12汶川地震”的震中也只有200公里。

  这里的百姓普遍认为,地震发生后,由于交通通讯全部中断,他们被遗忘了超过48小时,而48小时以后,由于鲜有媒体报道,他们也未能得到与其遭受灾情相适应的物资救助——这被概括为,因为“死亡人数不大”的“幸运”,使得这一地区成了外界援助的盲点。

  被遗忘的灾区

  5月26日下午,记者被热情的群众用摩托车带到碧口镇幼儿园的时候,张新平和幼儿园的几个负责人正在幼儿园旁边守着。得知有记者来,她冒险指引记者查看已经严重裂缝的教室墙体。记者看到,透过裂缝可以看到墙后的树叶。

  大概三个小时前,青川发生6.7级的余震,在此次余震中,与青川仅一山之隔的碧口镇震级在6.4级左右。

  张新平激动地说,本报记者是在地震后14天的时间里她所遇到的第二个记者。之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一直在关注电视灾情直播的她,直到目前依然未能看到更多有关碧口镇灾情的画面。

  事实上,碧口镇这个在地理位置上近似孤岛的地方,在地震发生超过48小时后,外界依旧无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里面的人也无法与外面取得任何的联系。尽管在地震后第二天,碧口电厂的李女士就看到有直升飞机从碧口镇的上空飞过。

  张新平告诉记者,在地震后的第三天通讯恢复以后,他们学校的老师开始通过彩信把用手机拍摄的灾情照片发给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同学,然后通过他们上传到网上,才得以使网上开始有当地的灾情照片,进而,开始有人关注到的这个地区的灾情。

  而文县县委宣传部观察的结果是,直到5.12地震发生7天后的5月19日,中央电视台所播放的灾情示意图中才第一次加上了文县。

  社会捐助盲点

  但是,对文县碧口镇来讲,纵然是在被媒体开始关注以后,距离实质性的灾情援助来讲依然遥远。

  来自碧口镇范坝乡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截至5月27日,他们得到的救灾物资,也就是帐篷和方便面,而且,帐篷是三个户口本领一个,方便面是一个户口本两桶。

  救灾物资短缺的原因之一是来自全国的援助物资很少,已经到位的救灾物资多来自于甘肃省内。

  文县县委书记徐世林公开表示,全县90%以上的民房倒塌或成为危房,保守估计损失达118亿元。但是,截至27日,文县收到的捐款仅有700万元,最为急需的救灾物资之一帐篷总计需要5万多顶,目前仅收到1.3万顶左右。药品、食品等常规物资也奇缺。当地能够享受到3家一顶帐篷已经是很“奢侈”了。“县里把所有帐篷的一半都发给了碧口镇灾区。”文县县委宣传部部长黄顺司说。

  文县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7日,文县地区死亡111人,伤1394人,而文县的人口总规模为25万人。

  这一数字曾一度遭到群众和媒体的质疑。对此,徐世林的解释是,文县这次倒塌的房屋多位于乡村的民房,而这个季节正是农忙时节,所以,地震发生时很多农民正在地里干农活。而学校从5月1日开始执行夏时制,下午三点开始上课,所以学生并没有集中在教室。

  对此,张新平也是很认同。她忍不住告诉记者,今年还是第一次实行夏时制,“真是如有神助”。

  不过,捐赠物资短缺的问题也许马上就可以得以解决。黄顺司告诉记者,随着近日媒体的普遍关注,开始有更多的从全国各地打来的咨询捐赠事宜的电话,更多的捐赠物资也将陆续从全国各地运往文县灾区。


揭瓦的泥爪 地址:http://blog.sina.com.cn/jiewaqiga1
揭瓦的:空间博客播客相册杂志圈子论坛新浪吧

为什么甘肃文县灾情不被关注? (2008-05-28 12:23:11)
标签:地震 甘肃 文县 绿丝带 情感 杂谈

  家兄已经是第二次赴文县救灾多日了。所以,最近这几天的三次余震,都让家里人牵挂。他去了与四川震中仅一山之隔的一个村庄,看到了全村房屋全部倒塌的惨景。可是,却鲜见报道。

  送到甘肃的救灾物资更与四川不可同日而语。甘肃灾情被看轻,责任在甘肃各级政府。个中缘由,百姓知晓。

  看到了双羊兄转载的帖子,深有同感。也在这里转贴一篇文章,声援我们甘肃灾区。


甘肃文县:被低估的震灾


由于交通和信息一度中断,以及一些尚未明了的原因,这个受灾严重的国家贫困级县一度被外界忽略。

十里不同天

5月18日,家在甘肃陇南市礼县的陈贵珍和二儿子张斌一起,乘车赴陇南文县中庙乡。陈氏母子要去从未到过的二儿媳王欣丽家,后者在地震中遭了灾,房子塌了,陈贵珍打算去帮一下亲家。行前,对方只提了一个要求:买一顶帐篷。

中庙乡位于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带,距离震中汶川仅200公里,距离之近和受灾之重,甚至超过了四川离震中较远的一些灾区。

事实上,中庙乡与对面四川广元姚渡镇隔江相望,相距不过10公里。这里无论是说话口音还是生活习俗,都与四川接近,但是,在行政区划上,它属于甘肃。

中庙乡于家湾村村民杜正平说,在5月19日前,有六个村民组的于家湾得到的所有外界捐助是:5顶帐篷和10根蜡烛。由于无法分配,这些帐篷最后决定给学校,但由于学校早已停课,所以只能闲置。

这让于家湾的村民们不禁羡慕河对面的四川省的姚渡镇。一位村民听说,地震之后,那里的村民虽然同样损失惨重,但外界援助却很快到达,灾民们不仅用上了帐篷,每天还能分到牛奶、蛋糕和矿泉水。

与汶川县地震消息在第一时间发布和滚动播发不同,位于甘肃的文县由于种种原因,灾情无法被外界获知。不少甘肃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误以为,甘肃灾情并不重。

根据文县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数字,截至5月20日,在川北大地震中,文县死亡94人,伤1083人,倒塌房屋11万余间,是甘肃省受灾最严重地区。如果不是因为灾情更为惨重的四川,仅凭以上数字即可判定这亦属建国以来罕见的重大地震灾害。

不过,灾情刚刚发生之际,统计数字似乎并不能完全反映真正的灾情,以死亡数字为例,当地最初的上报死亡人数仅为12人。政府为此饱受诟病,公众以此认为官方有意隐瞒灾情。

文县有关官员对此说法显然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地震是天灾,作为地方政府,无需承担责任,因此并不存在有意隐瞒的动机。

媒体稀疏

有不少人对本报记者证实,地震发生后,文县范坝乡确曾有基层领导公开讲过灾害不严重之类的话语。

   值得注意的是,低估灾情的似乎并不仅仅是基层领导,在灾后发生第二天,甘肃省红十字会曾计划捐助陇南一千床棉被,然而在出发前却被告知:灾区并不需要这个。事实上,由于房屋倒塌,一些住在深山的村民未能从家中取出一件物品。

本报记者在文县采访中发现,一直到震后第七天的5月19日,救灾帐篷才开始陆续发放到农村灾民手中,且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如范坝乡,按每15名灾民使用一个帐篷的比例发放,而一个帐篷的面积仅12平方米,至多供8人居住。

情况差点变得更加糟糕。据陇南市一位政协副主席称,灾害发生后,前来文县视察灾情的陇南市委书记王义发现灾情严重程度大大超出预料,遂返回市区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将原定拨给文县的帐篷数目提高到11000顶,以解燃眉之急。

5月19日,兰州志愿者陈晶晶将带来的药品送至位于碧口镇的文县第二人民医院。她惊讶得知,这竟是医院收到外界的第一批捐助药品。

同一天,一直紧盯媒体报道的甘肃陇南市文县县委宣传部发现,在央视播放的地震分布示意图中,终于增加了文县。这已是震后第七天。

汶川大地震后,由于媒体反应迅速,使得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不过,就文县情况而言,却不成就此说。地震发生后,各路媒体云集四川,甘肃鲜有国家级媒体顾及,很多人是通过亲友渠道知道陇南灾情同样严重。

有当地人士认为,文县和陇南的救灾工作以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来视察为转折点,央视对此次视察的报道,第一次让全国知道了甘肃的灾情。之后,央视时空连线栏目记者也赶赴文县,对灾情进行实况转播。

而甘肃省内媒体则一度受到坊间非议,认为其没能及时将甘肃灾情报出。亦有媒体因为报道不及时受到官方批评。此外在后来的报道中,有观众对电视镜头中过多的领导镜头大为反感。

本报记者在文县采访时发现,由于迫切需要灾情被外界知晓,媒体记者在文县受到普遍欢迎。有早已停止营业的旅馆老板提供住宿,甚至有出租车司机愿意无偿为记者出车采访。

民心淳朴

地震之后,甘肃出动了七百余名武警协助村民救灾,记者走访时发现,大多村庄武警战士已经先期赶到,主要是帮助灾民抢出倒塌房中下面的粮食。然而,武警战士的好心有时却被村民拒绝,因为村民们发现,这些战士其实也都是来自农村的娃娃。“我们粮食损失了没什么,人家娃娃要是受了伤可担待不起。”一位村民说。文县当地居民曾自发为部队官兵送菜送粮,结果均被谢绝。

与对待部队官兵的态度有所不同。尽管地方政府在此次救灾中表现出足够的努力,但灾民们仍有不满。在文县范坝乡,由于乡政府大楼亦受损严重,被迫搬出在外办公,并用一些塑料薄膜搭起一个简易棚。结果被尚无住处的村民将其扯坏。

5月19日,第一批空运物资由直升机运至范坝乡,由于降落地点临时改变,附近一村村民率先到达。乡政府派至接收物资的民兵发现后,与村民发生了冲突。据范坝乡派出所一民警称,冲突原因是村民哄抢救灾物资。不过另有目击者称,村民其实只是帮忙将物资从直升机上搬下,并无哄抢之意。

另外,村里人表示没未见过直升机,主要是去看新鲜。事后,一位认为受委屈的村民到乡政府找人“评理”,结果却遭到围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该村村民显得充满顾虑,他们担心本村被政府记恨,进而影响到灾后的救济。

本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当地村民对镇政府多有怨言,但在得知乡里中学将要复课之后,自愿将自家的毛竹砍下,无偿帮学校搭建教室。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甘肃文县:被低估的震灾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周末 更新时间:2008-6-18 14:58:00

由于交通和信息一度中断,以及一些尚未明了的原因,这个受灾严重的国家贫困级县一度被外界忽略。

十里不同天

5月18日,家在甘肃陇南市礼县的陈贵珍和二儿子张斌一起,乘车赴陇南文县中庙乡。陈氏母子要去从未到过的二儿媳王欣丽家,后者在地震中遭了灾,房子塌了,陈贵珍打算去帮一下亲家。行前,对方只提了一个要求:买一顶帐篷。

中庙乡位于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带,距离震中汶川仅200公里,距离之近和受灾之重,甚至超过了四川离震中较远的一些灾区。

事实上,中庙乡与对面四川广元姚渡镇隔江相望,相距不过10公里。这里无论是说话口音还是生活习俗,都与四川接近,但是,在行政区划上,它属于甘肃。

中庙乡于家湾村村民杜正平说,在5月19日前,有六个村民组的于家湾得到的所有外界捐助是:5顶帐篷和10根蜡烛。由于无法分配,这些帐篷最后决定给学校,但由于学校早已停课,所以只能闲置。

这让于家湾的村民们不禁羡慕河对面的四川省的姚渡镇。一位村民听说,地震之后,那里的村民虽然同样损失惨重,但外界援助却很快到达,灾民们不仅用上了帐篷,每天还能分到牛奶、蛋糕和矿泉水。

与汶川县地震消息在第一时间发布和滚动播发不同,位于甘肃的文县由于种种原因,灾情无法被外界获知。不少甘肃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误以为,甘肃灾情并不重。

根据文县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数字,截至5月20日,在川北大地震中,文县死亡94人,伤1083人,倒塌房屋11万余间,是甘肃省受灾最严重地区。如果不是因为灾情更为惨重的四川,仅凭以上数字即可判定这亦属建国以来罕见的重大地震灾害。

不过,灾情刚刚发生之际,统计数字似乎并不能完全反映真正的灾情,以死亡数字为例,当地最初的上报死亡人数仅为12人。政府为此饱受诟病,公众以此认为官方有意隐瞒灾情。

文县有关官员对此说法显然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地震是天灾,作为地方政府,无需承担责任,因此并不存在有意隐瞒的动机。

媒体稀疏

有不少人对本报记者证实,地震发生后,文县范坝乡确曾有基层领导公开讲过灾害不严重之类的话语。值得注意的是,低估灾情的似乎并不仅仅是基层领导,在灾后发生第二天,甘肃省红十字会曾计划捐助陇南一千床棉被,然而在出发前却被告知:灾区并不需要这个。事实上,由于房屋倒塌,一些住在深山的村民未能从家中取出一件物品。

本报记者在文县采访中发现,一直到震后第七天的5月19日,救灾帐篷才开始陆续发放到农村灾民手中,且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如范坝乡,按每15名灾民使用一个帐篷的比例发放,而一个帐篷的面积仅12平方米,至多供8人居住。

情况差点变得更加糟糕。据陇南市一位政协副主席称,灾害发生后,前来文县视察灾情的陇南市委书记王义发现灾情严重程度大大超出预料,遂返回市区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将原定拨给文县的帐篷数目提高到11000顶,以解燃眉之急。

5月19日,兰州志愿者陈晶晶将带来的药品送至位于碧口镇的文县第二人民医院。她惊讶得知,这竟是医院收到外界的第一批捐助药品。

同一天,一直紧盯媒体报道的甘肃陇南市文县县委宣传部发现,在央视播放的地震分布示意图中,终于增加了文县。这已是震后第七天。

汶川大地震后,由于媒体反应迅速,使得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不过,就文县情况而言,却不成就此说。地震发生后,各路媒体云集四川,甘肃鲜有国家级媒体顾及,很多人是通过亲友渠道知道陇南灾情同样严重。

有当地人士认为,文县和陇南的救灾工作以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来视察为转折点,央视对此次视察的报道,第一次让全国知道了甘肃的灾情。之后,央视时空连线栏目记者也赶赴文县,对灾情进行实况转播。

而甘肃省内媒体则一度受到坊间非议,认为其没能及时将甘肃灾情报出。亦有媒体因为报道不及时受到官方批评。此外在后来的报道中,有观众对电视镜头中过多的领导镜头大为反感。

本报记者在文县采访时发现,由于迫切需要灾情被外界知晓,媒体记者在文县受到普遍欢迎。有早已停止营业的旅馆老板提供住宿,甚至有出租车司机愿意无偿为记者出车采访。

民心淳朴

地震之后,甘肃出动了七百余名武警协助村民救灾,记者走访时发现,大多村庄武警战士已经先期赶到,主要是帮助灾民抢出倒塌房中下面的粮食。然而,武警战士的好心有时却被村民拒绝,因为村民们发现,这些战士其实也都是来自农村的娃娃。“我们粮食损失了没什么,人家娃娃要是受了伤可担待不起。”一位村民说。文县当地居民曾自发为部队官兵送菜送粮,结果均被谢绝。

与对待部队官兵的态度有所不同。尽管地方政府在此次救灾中表现出足够的努力,但灾民们仍有不满。在文县范坝乡,由于乡政府大楼亦受损严重,被迫搬出在外办公,并用一些塑料薄膜搭起一个简易棚。结果被尚无住处的村民将其扯坏。

5月19日,第一批空运物资由直升机运至范坝乡,由于降落地点临时改变,附近一村村民率先到达。乡政府派至接收物资的民兵发现后,与村民发生了冲突。据范坝乡派出所一民警称,冲突原因是村民哄抢救灾物资。不过另有目击者称,村民其实只是帮忙将物资从直升机上搬下,并无哄抢之意。

另外,村里人表示没未见过直升机,主要是去看新鲜。事后,一位认为受委屈的村民到乡政府找人“评理”,结果却遭到围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该村村民显得充满顾虑,他们担心本村被政府记恨,进而影响到灾后的救济。

本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当地村民对镇政府多有怨言,但在得知乡里中学将要复课之后,自愿将自家的毛竹砍下,无偿帮学校搭建教室。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