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金融霸权不再牢固-zt

(2007-10-30 17:16:16) 下一个
近日,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统计,8月份,受“次级贷危机”影响,美元证券资产净流出693亿美元,为1998年长期资产管理公司危机以来的最大规模。尤其是,一贯被视为“零风险”的美国国债也遭到了大规模抛售。国际金融市场认为这是美联储的“美元守护神”地位动摇的前兆。
  本来,美国国债因有良好政府信用担保,常被视为“零风险资产”。每当市场发生动荡时,投资者总是将资金转移到美国国债市场。美国国债已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各国为避免二次危机,积极增加外汇储备,并将大部分外汇储备资产投资于高信用的美国国债。这已成为各国确保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而美国也将各国持有美国国债视为确保美元地位的工具之一,甚至不惜动用政治强权维护美国国债地位。而眼下,作为美国的盟国,日本8月抛售美国国债达248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日本对美债券投资净额(587亿美元)的一半。
 
  毫无疑问,美国政府债券遭抛售,根在美国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可以说,以“次级贷危机”为表象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暴露了美国金融权力危机,也自然衍生了美国政府债券的信用危机。
 
  在处理“次级贷危机”上,美联储并没有发挥以往的主导角色。事实上,今年8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美国经济审查报告”,警告美国要注意“次级贷”问题,以免波及宏观经济。8月9日,欧洲央行先于美联储,对欧洲市场投放资金,迫使美联储不得不紧急干预市场。
 
  原本是美国的贷款问题,在处理上,却让欧洲央行抢了先,美联储成为被动跟随者。这不能不让国际金融市场怀疑美国控制国际金融秩序的能力。此后,为挽回被动局面,美联储连续下调央行贴现率累计1个百分点,并将联邦基金利率一次性下调0.5个百分点。其出手之重,堪与“9·11事件”后的紧急救援相比。
 
  问题是,美联储的对策并没有形成日欧货币当局的“协调行动”。日欧保持了适度的政策自主性。尤其是在8月10日到14日的最敏感期,日本央行虽向市场投放了16000亿日元资金,但迅速进行了“等额吸收”,表现了罕见的“独立性”。欧洲央行也没有跟随美联储降息,而是维护了独立的利率水平。
 
  战后以来,特别是1973年世界主要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美联储始终将自己视为美元的“守护神”。而1975年西方五国财长开始秘密协调金融汇兑政策后,美联储更是扮演了政策协调的主导者角色。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可谓最典型的日欧协调美国的表现。日本甚至不惜冒着泡沫风险,死保美元霸权地位,凸现了美国的强权协调属性。
 
  今非昔比,日美欧的央行政策步调的微妙变化,反映了美国在利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丢失了准确判断风险的能力,从而使美联储控制金融秩序的权力被分散掉了。由此,美国国债失去市场信誉,美元丢失盟国的政治支撑也就不足为奇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