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个人资料
正文

与你分享歌剧“咏叹调”

(2008-01-22 01:57:20) 下一个

作者:采菊东篱-天是鹤家乡

自幼爱音乐,也喜欢唱歌。自从迁居多伦多后,为了自娱,又想学唱歌。跟老师学了一段时间的发声法后,再一次觉得,学声乐是一件非常辛苦、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的学科,例如:聪敏勤劳、良好的乐感、相对的音准、天生的好嗓子、坚强的毅力、极高的领悟性…… 。虽然,我有一付能用的高音,但仔细研究了自身条件后,我还是决定放弃。但是,即便放弃,也要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告诉自己:学声乐也罢、学其他艺术也罢,都像在厨房跟老师傅学烹调,以我当前的年龄条件和能力,现在开始学声乐,学出来不是九流的、也不过是八流、七流,还不如做一个美食家来得合算。坐在台上享尽人间的山珍海味、又远离厨房的油烟和炉火的烤炙 —— 何乐而不为? 至于做菜的“参与感”、“成就感”就只能牺牲了。我们的祖宗孟子不是说过的吗?熊掌与鱼不能兼得。

于是,再也不唱歌了,一头扎进歌剧和艺术歌曲的海洋一下子就是好几年。那段时间,蓬头垢面、深居简出:大量地阅读有关的书籍,每天对自己进行歌剧的视觉和听觉轰炸。像一个怀着好奇走进森林的小孩,觉得越走越深、越走越大。最后明白,它是无边无际的...... 。
我发现成千上万的学者、专家,穷其一生去研究,都只能涉猎一个部分。

因此,从理论的角度,我是没有资格谈歌剧的。但从一个欣赏者(美食者)的角度,我想用自己的体验和爱好音乐的朋友们在此交流、分享,如果能收到抛砖引玉之效,最后请来更多各有所长的朋友来此沙龙共聚、与我们一同分享世界上迷人的综合艺术——歌剧,我会觉得欢欣和值得。

好了,让我们一起品尝这场美味的歌剧盛宴吧!

开始歌剧的“漫谈”和“交流”之前,让我作简单的概括:

歌剧起源

歌剧的雏形形成于16世纪的佛罗伦。领军人为公爵乔万尼。在巴尔第府中,一群佛罗伦萨贵族艺术家,决心在古希腊吟唱戏剧艺术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音乐生命。故成立了“卡美拉塔”研究会(佛罗伦萨艺术集团),在意大利显赫的家族“梅迪奇家族”德帮助下,佩里、卡契尼用音乐和诗歌创作最初的歌剧并试验上演。第一部诞生的歌剧是“达夫尼”,但失传了。在音乐史上第一部留下的有据可查的歌剧是《尤利迪茜》(Orfeo),由当时在音乐上极富盛名的作曲家蒙台威第作曲(Claudio Monteverdi, Italy, 1567-1643) 。继而,世界上第一个公众歌剧院于1637年在商业最繁华的威尼斯建成开放。从此,歌剧风靡了整个意大利,乃至后来的欧洲。

一般歌剧史研究者认为真正歌剧是17世纪开始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了颠峰。其间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到了后期的现代主义时期,歌剧辉煌的色泽逐渐消退。真正的歌剧,在历时三百年的灿烂后,回归平静。

在这里,我尽量用讲故事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进入歌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