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顾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邪恶国家任我行之五:探险伊拉克 (3/7) 巴格达扫街

(2015-04-17 04:24:20) 下一个

邪恶国家任我行之五:探险伊拉克 (3/7) 巴格达扫街

顾剑

3。巴格达扫街

(因为伊拉克今天依然战事不绝,本文的照片里出现的伊拉克人,我都做了面部马赛克处理,以免万一被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认出来,曾帮助过西方游客,有可能给他们带来麻烦)

都 说古代巴比伦就是今天的巴格达,其实两者离开30公里,今天来讲,也差不多,可是古代30公里是段不短的距离呢,这是两个城市。巴格达本身,在上古时代, 大约建成于公元前1800年,汉谟拉比王的时代,在两河流域算是历史很短的城市了,但仍然比我们的殷墟要早(商朝始于公元前16世纪,那就是前1500年 这个世纪,而且安阳殷墟是商朝中后期的首都)。但是巴格达在古代史上一直都不是一座重要的城市。直到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建立,公元后766年,曼苏尔 哈里发Abu Jafar Al-Mansur把这里建成整个帝国的都城,才成为历史名城。

除了公元836到892年这将近60年的时 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短暂地迁往北面110公里的萨马拉城Samarra之外,巴格达一直是阿巴斯朝哈里发的都城。前面说过,哈里发不仅是皇帝,而且是先 知的继承者,有宗教教主的涵义,因此,即便后来中东世界被突厥所统治,象塞尔柱突厥王朝,或者来自埃及的库尔德人萨拉丁的阿尤布王朝,首脑,也只是自称苏 丹,从来不敢称哈里发。苏丹比哈里发低一级,只是王,没有教主的含义,表面上,仍然尊巴格达的哈里发为名义上的伊斯兰世界共主。在中世纪,苏丹跟哈里发的 关系,有点象日本的幕府将军跟天皇,周朝的诸侯霸主跟周天子的关系。这五百年,巴格达一直是穆斯林世界的中心。直到1258年,蒙古大军西征,最终灭亡了 巴格达的哈里发朝廷。从此,哈里发头衔才旁落到埃及的马木鲁克苏丹。再后来奥斯曼突厥崛起,奥斯曼帝国的皇帝,是苏丹,也兼任哈里发,不过出于突厥传统, 奥斯曼皇帝更习惯自称苏丹,而不公开用哈里发的尊号。

我从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经过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转机,于中午到达巴格达机场。事先 安排好的伊拉克文化部官员已经等在海关以外,领着我办好通关手续,我们的签证是团签,打印在一张16开白纸上,有所有团员的护照信息都在上面,由官方盖 章,然后团员每人一份复印件,在各自分散离开伊拉克的时候要用。

从飞机降落开始,我就非常好奇,仔细观察这个国家日常生活的一切细节。比 如巴格达国际机场也是用廊桥,而不是舷梯加摆渡车来让乘客下飞机,这一点比我想象的要先进。廊桥里面则是素白的墙壁,并没有其他国际机场廊桥走道内部通常 悬挂的那些银行广告。机场入境大厅和提取行李处,有伊拉克旅游的广告,但是没有更多商业广告。

有专车送到市中心的旅馆,并不非常高档,大 概2星半3星吧,和先期到达的团友会合,寒暄一番,放下行李,天已傍晚,我们先步行到Kadhimain清真寺,它建于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代, 里面埋葬着先知默罕默德出走麦地那时,追随他的三百信徒中的两位,Musa Al-Kadhim和Muhammed Al-Jawad。所以现在也是一个小小的圣地,维修得非常新。



这是清真寺外的夜市,很热闹,街道两边4-5层的住宅楼,是巴格达市区常见的建筑,整个巴格达的市容,基本由这类4-5层的水泥楼房构成,大家从《美国狙击手》之类描写战时伊拉克的影片里,也应该看到过不少了。



这是市场上卖吃食和面包的,看上去面包很软很胖的样子



全世界穆斯林国家的清真寺,如果很热闹的话,寺外基本都有市场,即便你只去过土耳其,也可以仔细观察:市场上的摊位有一定规律,离开寺庙最近的,一定是卖经书的摊子



卖 日用品的摊位比经书离寺院更远一些,卖衣服的再往外围。全世界清真寺外的摊位,卖书尤其是经书的一定在最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伊斯兰教尊重知识尊 重知识分子的传统,这比中世纪野蛮愚昧的欧洲基督教要先进得多。其实,伊斯兰教起于阿拉伯沙漠游牧部落,文化上非常落后,先天不足,但是由于这种尊崇知识 的风尚,伊斯兰世界却能够在短短的两三百年间,兼收并蓄了两河流域,波斯,东罗马各种文明,甚至成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者,间接启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 动,当时伊斯兰世界的文明程度,远超欧洲,在全世界,也只有东方的唐宋盛世能够相提并论。

旅馆在底格里斯河畔,第二天早晨,打开窗户,窗外就是这条底格里斯河。



其实看上去也并不特别宏伟壮观,但是就这个名字--“底格里斯河”,就像“尼罗河”,念着这个名字的时候,它就能给人异国情调,甚至我会有一种幸福感象电流一样涌遍全身--你就在人类最古老文明的母亲河边!

底格里斯河给人的幸福感,不单单在精神上,更体现在肠胃中。底格里斯河的鲤鱼,跟黄河鲤鱼一样著名。我们平时在中国在欧美都不知道,其实在阿拉伯海湾国家的有钱人,尤其是有钱的伊拉克移民,会专程空运底格里斯河鲤鱼过去,引为珍馐美味。



我们的一顿团餐,就在底格里斯河堤边的一家烤鱼餐馆。照片上是架起木柴,明火烤底格里斯河鲤鱼。这儿的鲤鱼和别处不同,鱼肉脂肪很多,烤熟后鱼肉一点也不柴,简直是肥得流油,又香又糯,半条烤鱼加上一些配菜,一顿饭吃得肚圆。



吃 饱喝足,该逛街了。短途散步倒是可以,但是在巴格达的大街上,经常有军警设卡搜查,我们旅馆门口是交通主干道,大约每500米有一个军警检查点,所有车辆 必须停车检查。所以,在巴格达的大街上,车辆根本开不起来。车上的警卫,伊拉克导游一再告诫我们,停车检查的时候,不允许拍照,其实偷拍他们也并不禁止, 只是一定不能让军警看见,否则会有麻烦。这张照片,是我从车里,越过司机从前车窗拍的哨卡。巴格达街上的检查站,大抵如此,警察分两种,黑衣的普通警察和 穿迷彩防弹衣的特警,两种警察都戴钢盔,都配冲锋枪,从钢盔和军装的制式来看,是学美军,但是冲锋枪却是苏式AK-47一类的,常常有双弹匣。可谓武装到 牙齿。



我在这篇游记中,所有保护我们的伊拉克当地军警的图片,脸部都做马赛克处理,因为伊拉克现在局势仍然动荡,我们又是西方世界的游客,如果被伊斯兰极端分子看到某一位军警的脸,并在实际生活中辨认出来,可能会对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 巴格达城里的时候,我们团的保安措施,是两位随时佩戴手枪的现役警察上尉,全程跟随我们活动,并有权根据某地的安全形势,随时更改甚至取消我们的行程。其 中一位瘦削的高个青年,据说他的父亲还是伊拉克陆军的一位将军。另外一位特别魁梧,一看就是职业拳击手或职业保镖的架势。出了巴格达城,我们的van会有 警车护航。

继续逛街,这是伊拉克的一处市场,阿拉伯语叫苏克souq,突厥语叫巴扎(土耳其,新疆都这么叫)。







这张照片有意思:这是巴格达城里非常少见的高层楼群住宅区,还有双层巴士。巴格达的公共汽车很少,一般都是中巴,所以我在底格里斯河桥上看到这种伦敦范儿的双层巴士极为惊讶。但也只有这里,我才看到过一次,这个不是巴格达的普遍现象。



再看这几张图,既奇怪,也平常:平常,因为这就是普通的的购物中心而已,在纽约在上海都毫不出奇;奇特,则在于它的地点:巴格达。





巴 格达并非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满目战争疮痍,也不是我在很多不发达的中东城市看到的,全都是灰暗低矮的中层水泥楼房。那些的确是巴格达大多数城区的主基 调,但也有像这样完全和国际接轨的高档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外,甚至还有肯德基和必胜客!巴格达的确有富人区,而且是伊拉克自己的有钱人,不是green zone里面的外交官和跨国公司职员。把这个现代化购物中心,和前面古色古香的传统souq对比,巴格达的层次,逐渐立体起来。

这是公元前1800年左右,巴格达的遗址,大概是一座神庙,这里不是古巴比伦,相对来说,古代巴格达在两河流域,还算不上一座历史最悠久的古城。



这 是底格里斯河畔的Munstansiriya College,是一座神学院,建成于蒙古入侵前不久的1234年,当时是伊斯兰世界的学术中心。它不但教授伊斯兰经学和教法,而且集中了很多古希腊罗 马,东方的知识,它的图书馆藏书8万册,书籍涵盖数学,建筑学,医药等等门类。后来西方文艺复兴,“重新发现”很多希腊罗马的古典知识,其实是间接传承自 伊斯兰世界。



Marjan清真寺,以庙墙和宣礼塔上复杂的砖雕花纹著称,建于1356年。



另外还有一座Suq Al-Ghazil清真寺,在市场大街里,是公元10世纪建造的一个穆斯林学者的坟墓和清真寺,现在只剩宣礼塔。


Sitt Zumurrud Khatun,是晚期阿巴斯哈里发 Mustadhi Bi-Amrillah的皇后的墓,墓上面的塔非常特别。这是从外面看墓塔,可以登上塔基远眺巴格达市容,但是有一个规矩:只能朝三个方向拍照,第四个方 向是巴格达火车站建筑,不允许拍照,塔下有士兵看守,如果我们在塔的这一面朝着车站方向举起相机,士兵会发出警告。

当然,我肯定是偷拍了。





这座塔最精巧的地方是从里面看,因为塔身露出很多天窗,这张照片的视角是从塔正下方的墓室向上拍,所露出的天光,就像夜空中点点星光。



我估计,在所有巴格达的景点里面,大家最想问的是伊拉克国家考古博物馆:听说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攻进巴格达的时候,国家博物馆被洗劫一空,是真的吗?今天还能看见什么?

国家博物馆是必去景点,我们当然也参观了。但是内部不允许拍照,这里没法偷拍,因为整个博物馆只有我们一行参观者,并不对外开放,陪同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比我们人还多。这是我在街上,隔着车窗所拍的国家博物馆的外观。



伊 拉克国家博物馆,虽然一直都不对外开放,但是作为外国旅行团,只要事先和政府打过招呼,预约时间,完全可以参观。在我们去的2014年3月,据说博物馆整 修工程已经差不多结束,准备好不久就会向公众开放参观。但是在阿拉伯国家,这个“不久”是什么含意,----你懂的。两三个月以后,伊斯兰国肆虐,战事吃 紧,我估计现在,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又是遥遥无期了。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现在有28个展厅,我们看了四个,从史前公元前1万年的遗物,到阿拉伯帝国时代的艺术 品,在其他展馆有象牙雕,我们没看到,另外著名的亚述古都Nimrud所发掘出的黄金窖藏艺术品,一直封存在伊拉克国家银行的金库,肯定也无缘得见。但是 我们仍然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物,包括两尊极大的亚述带翼狮身人面雕塑,修复的程度极好。我们相当幸运,团里面一位姐姐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工作,她在那里 认识的一个伊拉克朋友的哥哥,是伊拉克考古界数一数二的文物修复方面的权威,这次她的面子大,把考古学家给约来带我们参观,阿拉伯国家跟中国一样,认识人 就好办事,老先生属于私人朋友,别的团可没有这个待遇,所以我们看到的展厅和展品,相信比其他团多得多。因为老先生的面子在,我们在馆内不那么重要的地 方,其实还是拍了一些合影照片的。我不贴出来,是怕给人家添麻烦,毕竟这是违反规定的事情。

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遭到劫掠的经过,我 在这方面没有做过细致的调查,所以不敢妄言“真相”二字。我们的旅行社老板,英国领队Geoff老先生,和一位历史学家合写过一本书,《Iraq: Now and Then》,里面说得比较详细。另外,BBC对此事曾经做过详细的调查报导,相信Youtube上能够找到那个报导的视频。这些资料我没有专门去查,我的 主要印象得自实地参观和与考古学家及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交谈。首先,博物馆被劫掠的文物损失,的确是相当惨重,据考古学家说,有两个事实值得注意,一是似乎 劫掠者知道很多内部信息,清楚他们在找什么,而且拿得相当彻底;二是似乎这些人也并不了解全部情况,而且时间有限非常匆忙,因为博物馆地下库房过道两边几 个最隐秘的储藏室,里面最有价值的文物没有被盗走,尤其是价值连城的一批亚述古都象牙雕刻,居然毫发无损。当然,镇馆之宝亚述王宫黄金窖藏,根本不在博物 馆,而深锁在中央银行金库,所以在战时完整地被美军接管,后来移交伊拉克政府,也没有丢失。战时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被盗的事件,美军的主要责任,在于监管不 力,甚至对犯罪行为置若罔闻,但是如果指责军方有组织的盗窃,那是空穴来风,否则如何解释时间仓促和最珍贵的一批文物的幸存?这也符合战争的常识:只要不 是象柏林战役那样逐屋逐巷的城市攻坚战,或者北平和平解放那样有秩序的交接;那么基本上在守军放弃抵抗,和占领军进驻接管之间,总有一个无政府时期,这个 时间段是最可怕的,大规模的混乱和劫掠往往发生于此时,而且扮演主角的是当地的乱民。客观公允地说,我的推测未必就是真相,但这符合战争常识,和我在伊拉 克博物馆的所见所闻。

巴格达城内另外一些我感兴趣的地方,和现代伊拉克有关。这是1980-1988年两伊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



这是一处街心花园前面的标语,注意看上面的英文:“伊拉克拒绝恐怖主义”



这个水泥墩子,就是当年萨达姆的巨型铜像被用绳索拉倒以后,留下来的雕像底座,底座上还剩半只靴子了。





记得2003年战争结束的时候,那个推倒萨达姆雕像的著名电视画面吗?就是那座雕像,直到11年后的今天,地处通衢要道路口的这个雕像残骸,还立在这里呢。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