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爷爷奶奶(1)

(2007-07-19 21:06:36) 下一个
爷爷是南下干部,胶东人。就这一句,很多这种家庭出身的人都该猜到我爷爷解放后常住哪里了。二十七军是胶东人的天下,胶东是二十七军的根据地。

爷爷的家庭是比较殷实的小地主——我们家乡没有大地主,胶东丘陵跟一般的丘陵不一样,漫山遍野的石头,只能种些玉米杂粮,实在没有产生大地主的土壤。估计奶奶的家庭背景大致相同——家里过得去,但不是大富大贵,女人是不用下田的,家里有人在东北做生意。奶奶虽然不是千金小姐,可也裹着小脚,按照小姐的方式进行教养。那个时候胶东与东北关系密切,很多胶东人在东北做生意。不信您去大连听听,大连话基本是胶东话的翻版。

爷爷曾经跟我说过:“做生意啊,老板叫东家,掌柜子是老板聘的经理,叫西家。” 那时的我头一次听说“西家”这个名词。

据说爷爷是奶奶的爸爸看中的。新年其间大家都走亲戚串朋友,奶奶的爸爸跟爷爷的爸爸在东北有写生意来往,因为也互相走动。奶奶的爸爸进了爷爷的村子,看见一个流鼻涕的小男孩在人堆里窜来窜去地拣鞭炮,颇为灵活,不禁赞道:“介个小孩不赖,虎头虎脑的。”及至知道是朋友的孩子,立刻就做主,招为东床。

爷爷上过学,颇识几个字,在当时应该算得上知识分子,抗日救国的道理还是懂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隔三岔五,就共商抗日大计。办法还没商量好,日本鬼子就开了过来(据说总共也没有几个,大部分的力量是伪军)。几个热血青年怕人举报,也不敢多待,投共产党的投共产党,不投共产党的就投了国民党。爷爷当时就投了共产党,爷爷的弟弟就投了国民党。从此一去若干年,日本鬼子被打跑后,两兄弟各为其主,站在不同的阵营拔刀相见。

奶奶比爷爷大三岁,从此在家里带着两个儿子挨生活,等于没了丈夫,如同孤儿寡母,受尽妯娌白眼。还好爷爷嫁入城里的长姊(我叫她姑奶奶),早年守寡,好容易熬到儿子成人,又一心闹革命搞抗日,带着妹妹投奔了共产党,于是姑奶奶回到娘家,帮着弟妹拉扯孩子,料理家务。

说起我这个姑奶奶,全家人没有一个不树大拇指的。因为少年就守寡,公婆极力相让,所以姑奶奶说一不二。到了娘家也十分泼辣。我爸爸在外如果给人欺负了,她会堵在人家门口从早骂到晚。日本人投降后,有一阵共产党也战略性撤退,国民党占领了老家。爷爷的弟弟把奶奶和孩子接过去,姑奶奶以为他要加害于嫂子和侄子,竟然一口气赶到城里,对着自己的弟弟破口大骂,硬把奶奶和孩子接了回去。

随着革命胜利的迹象越来越明显,革命干部们纷纷起来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争取自己的幸福。无数留守在家乡的结发之妻惨遭抛弃。于是谣言四起。姑奶奶远见卓识,一日对奶奶说:“你去部队找我兄弟吧,孩子我来给你带。”

于是奶奶收拾收拾,掂着一双小脚千里寻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