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活在当下

(2010-03-11 07:32:24) 下一个
活在当下
vxz1112
3位粉丝
1楼

曾看到一位无名氏所写的一段文字:‘起初,我想进大学,想得要死;随后,我巴不得赶快大学毕业,好开始工作;接著,我想结婚,想有小孩又想得要命;再来,我又巴望小孩快点长大去上学,好让我回去上班;之后,我每天想退休,想得要死;现在,我真的快死了......,忽然间,我明白了,我一直忘了真正去活。’由上述文字可知,我们大多数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常常期待或盼望下一个美好时光的来临,而真正引颈企盼的美好事物实现时,却又不知珍惜感恩,而让他迷迷糊糊地过去了,好像我们每一天是在为未来而活,而无法享受眼前的时光。

禅家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将全副心神贯注在眼前手边的事物,让心灵毫无杂念地去体验当下,享受当下的时刻(Enjoy the Real Moments)!我们大多数人大都无法全然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我们把大部份的时间、精力,浪费在胡思乱想、心不在焉上,以至于很难拥有真实的刹那。当我们的生命耗费在后悔过去或为未来做准备,而非享受眼前时光时,我们便失去了欣赏生命过程每一分喜怒哀乐的心情;我们如果相信在拥有某种经验、或某种财富、或某种地位之后,我们就会快乐,那像是活在虚无飘渺当中,同时事实证明,一旦我们达到目标之后,我们往往再一次把快乐顺延到下一个目标上,这种无法‘活在当下’的习惯,将使我们无法过得快乐自在!

总之,‘活在当下’就是要专注目前所做的工作,不怀念过去,也不寄望未来,而只是全心全力地去体会及品尝当下的每一个经历,而非结果,如此将随时充满喜悦安乐,‘当下就是永恒’,生命的意义就在其中。

【本篇文章之内容,主要系参考安吉丽丝(Angelis)所著之‘活在当下’一书(黎雅丽译),天下文化出版,民国85年】

九、学做菩萨

一般人如果每天做相同而且辛苦的工作,一定会觉得很厌烦。尤其是公务人员,好像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很多人常因此而苦恼。假如能将观念转变过来,就会做得非常快乐而自在。凡夫观念中常常执著有‘我’—如我在做,我好辛苦,我为什么替他们做,我为什么不能得到应有的升迁......,愈想愈烦恼,愈想愈不快乐。若学菩萨道,发大誓愿要帮助、服务众生,他的想法和看法就不一样了。因为所谓‘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也就是 ‘觉有情’的意思,因此菩萨就是‘觉悟的众生’,也要以自己所觉悟的真理,去帮助其他未觉悟的凡夫,使其也能够觉悟,因唯有真正的觉悟,才有快乐幸福可言。反之,若吾人不能觉悟,并且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不了解,将可能由于一时的迷惑颠倒或错误的观念,导致错误的说法与做法,如此势必要承担其所造成的不堪设想的苦果了。

菩萨道之‘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六个科目。吾人行菩萨道,第一要修‘布施’。布施以财施为主。财施又分‘内财’与‘外财’,外财是指在外面赚钱,供养一家人,内财是用自己体力、时间与智慧为民众服务。‘持戒’就是奉公守法,不取非分之财。若能每天有耐心的从事自己本身的工作,不疲不厌,就是‘忍辱’。对自己的业务,每天要求改进,希望明天做得更好,就是‘精进’。虽然每天做很多的事,心地能够随时保持清净,一尘不染,就是‘禅定’。清净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满,即是‘智慧’。

由此可知,只要我们觉悟了,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可以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举例而言,如果我们尽心尽力将工作做好了,即是公务人员的榜样,推展开来就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社会、国家、世界,乃至于尽虚空遍法界,所谓‘公门里好修行’,就是这个道理。吾人若能经常以‘学做菩萨’、‘力行菩萨道’的精神,多付出,少计较,渐渐将我执去掉,并且把‘别人当成另一个自己’,以服务社会,利益一切众生为前提,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如此将随时法喜充满,欢喜自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