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刘翔被抽查兴奋剂再谈“飞行药检”

(2008-12-14 20:21:24) 下一个

   “飞行药检”在这两天又成了热门词汇,因为刘翔。在网上搜索“飞行药检”,满眼全是正在美国恢复的刘翔被国际田联“飞行药检”的新闻。提到反兴奋剂和兴奋剂检测,很多国人耳熟能详的是“飞行药检”这么一个词汇。其实“飞行药检”明显是翻译错误,但多年的以讹传讹已经使它在中国体育界登堂入室了。体育界和体育传媒界之不求甚解,不顾事实,人云亦云等令人哭笑不得笑话可谓比比皆是。小媒体咱就不较真儿了,先看央视宁姐姐的体育世界报道。

http://sports.cctv.com/20081212/109812.shtml

“昨天正在美国疗伤的刘翔接受了反兴奋剂组织的突然袭击——飞行药检,飞人轻松通过。自从刘翔雅典一战成名之后呢,至今都是国际田联的重点照顾对象。除了比赛时的常规检测,每年还有频率不固定,次数不固定的随机药检,一年最少三四十次。国际田联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像博尔特、伊辛巴耶娃等都要接受这样的待遇。” 

    说飞行药检的渊源之前,先看看这则报道的其他荒谬之处。“轻松通过”?观众听到这些,一定以为刘翔通过了兴奋剂检测,也就是检测结果OK了。我们的媒体厉害呀,从昨天到今天,样本估计还没送到实验室呢,我们就宣布通过了,还是轻松地。难道兴奋剂检测象量体温,随时随地,当场宣判?

    兴奋剂检测现在主要是尿检和血检,绝大多数都是尿检。其程序可以分为两部分:采样和分析。平时所说的兴奋剂检查,其实大致都只是说采集尿样或者血样的过程。采样分装(AB瓶)密封后,这些样本要送到国际反兴奋剂组织WADA (World Anti-Doping Agency) 认可的实验室去分析后,试验室分析A样本后才会把结果会发送给WADA和相应的IFs,比如国际田联(IAAF)等单项运动联合会。如运动员队对A瓶结果有异议,可再请求复检B瓶,甚至有权现身到实验室检验B瓶的密封并观看B瓶复检。在常规程序下这种竞赛外的抽查,要等到实验室把所有国际田联的禁药单子上的过一遍,结果一般一星期以后见了。在北美只有三家实验室时WADA认可的,分别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美国的洛杉矶和盐湖城,而刘翔的手术地点休斯敦。估计联邦快递这回儿正跟实验室那儿哭诉:对不起,我们实在无法在中国媒体报道结果之前把样品送到。

     接下来的两句话就更滑天下之大稽了。说刘翔被国际田联重点照顾,除去赛中检测,每年至少还有三四十次随机药检。并称这是有头有脸的运动员特殊待遇。且不说央视这样一个大传媒在新闻报道中用有头有脸这样的俚语(北京土话)是否恰当,为了让奥运会上因伤退赛的刘翔和摘金破纪录的博尔特、伊辛巴耶娃平起平坐,居然在兴奋剂检测“待遇”上追求一致,求求你们,别糟蹋刘翔了。 

    更为可笑的是说有头有脸的人物每年至少被赛外检测三四十次。国际田联的网站2007年反兴奋剂报告上写得很清楚:2007年全年对749名运动员作了1759次竞赛外的兴奋剂检测,其中164名运动员被检测四次以上,666次以上,188次以上,被检测最多的一位是12次。为保护运动员的隐私权,国际田联并不披露每个运动员具体的被检测次数,但是给了明确的区间。央视报道的这3有头有脸的人物,刘翔和伊辛巴耶娃被查次数都在1次到3次,只有博尔特在4次以上。也就是说博尔特再有头有脸也不过就是那位被12次赛外抽查的人物而已吧。

    我们再较较真儿,除了国际田联授权的药检。作为补充,国际法兴奋剂组织(
WADA)还独立进行赛外检测以协助各个单项运动联合会自己安排的赛外抽查。把这种可能性加上凑得够三四十次吗?看看WADA2006年的数据:在赛外抽查一项,在72个国家对108个国籍的运动员共进行3007 例尿检和270例血检,其中107例尿检和12例血检是国际田联的运动员。这三位就算在国际田坛再有头有脸,也不至于把这100来次赛外检测承包了吧?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飞行药检”。关于飞行药检,估计是很多人都是被如下似是而非的解释和说法而误导:

「飛行藥檢」(即「世界反禁藥組織」搭機飛赴世界各地隨機抽查)http://mag.udn.com/mag/beijing2008/storypage.jsp?f_ART_ID=142288 

     一些体育局的网站上作如下解释。兴奋剂赛外检查亦称飞行药检,指在非比赛期间进行的不事先通知的突击性的兴奋剂检查。这个兴奋剂赛外检查的解释无可厚非,可是“亦称飞行药检”从何而来呢?难道真是世界反兴奋剂组织乘飞机飞赴各地随机抽查的意思吗?有说飞行药检的英文是spot check,但是sport check是指随机的抽查,谁会把他翻译成飞行呢?

        国际奥委会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开始对合成代谢类固醇作非正式的检测,1976年蒙特利尔开始第一次正式启动此药检程序。直到80年代药检都是在比赛后立即对运动员进行采样检测。参加比赛就有可能在赛后被抽查。于是服用禁药的采取上有对策下有对策的方针,计算好自己的身体代谢需要多少天能把禁药残余物排空后,精心地安排时间表,在训练期间服药,赛前一段按计划停止使赛后药检无法检测到。针对与此80年代末期竞赛以外进行兴奋剂检测就逐渐被应用并被证明是很有效的手段。他的主要宗旨是在非竞赛期间只对运动员作极短时间的提前通知甚至不通知以最大程度的减低作弊的可能性。在正式运行赛外检测之前,当时从英国开始先运行了一个临时试运行的试验计划,这个试验计划的英文是“pilot scheme of out-of-competition testing”。pilot 的基本翻译是飞行员。如果直接逐字机械地翻译,这就成了我们熟知的“赛外飞行药检”。其实英文在计划,方案,程序,措施等等词前面加上pilot是指这是个试运行的计划方案,是正式措施出台前的预备阶段,如pilot program, pilot project等。当年的国际奥委会的药学委员会、以及单项运动联合会都逐渐尝试各自的试运行的竞赛外药检计划,于是“pilot drug testing of out-of-season”,“pilot  program of drug testing ”就都成了飞行药检。2002IOCWADA在盐湖城第一次试运行赛会前的兴奋剂检测——pilot Pre-Games Testing现在我们能看到这些国际体育组织的药检分类只有In-competition testing (比赛中的药检、out-of-competition (竞赛外的检测)Pre-Games testing (赛会前检测-指运动会开幕之前)。前面已经没有pilot这个词儿了。不是他们不坐飞机了,是试运行阶段结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