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

浪迹天涯,追月寻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非常喜欢的音乐家-Lara St John

(2009-12-22 21:14:37) 下一个

前些日子网上听到了加拿大美丽的提琴演奏家Lara St John的作品The Sicilian喜欢的不得了,她的演奏流畅深情,曲目再配上人声道对白和背景唱声,曲子旋律悠扬,真是非常美的享受!这首The Scilian是出自她的专辑Re: Bach新唱片的一首。喜欢之余我还是上网购买了她的正版音乐:))

拉娜的音乐Lili的博客里有她一个专集,非常好的贴子和音乐...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2&postID=2413

从维基百科上查了一下拉娜的背景:

 

MySpace博客图片-讲述我的故事

 

1971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London市,父亲是位语言学家,母亲是位音乐教师,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是她的音乐天赋得以勃发,拉娜10岁时已在欧洲参加巡回演出,往返于法国,西班牙和匈牙利之间。14岁时她进入美国费城的Curtis音乐学院。有关拉娜的故事我从网上找来一段给朋友们:

MySpace博客图片-讲述我的故事

Lara 在24岁的时候出的第一张专辑,是巴赫的一些小提琴作品。在封面中,她上身全裸,仅以一把小提琴遮住胸部。推出之时,评论界眼镜跌碎、鼻血横流。慨叹“世风日下”者有之,狂赞“美女!美女!”者有之,对音乐质量的评论反而寥寥无几。这张专辑的销量超过三万张——对于一张古典音乐专辑,这已经是相当高的一个数字了。很难估计这张革命性的封面对促进销售起了多大的作用,不过从此之后,Lara拥有了一群数量相当可观的粉丝。报纸的标题称她为古典音乐界的“洛丽塔”和“麦当娜”。


Lara 再接再厉,于次年推出了第二张专辑《吉普赛》。在封面上,她再次以性感形象示人,全身上下只披一件皮大衣,如瀑的金发充满野性地垂在胸前。这张专辑的销量,不用说,又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Lara性感女神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2002年第三张专辑推出的时候,人们看到她仅仅是让低胸吊带衫的一个吊带滑脱,竟不免有些失望了。


毫无疑问,Lara在古典音乐界是一个异数,而且给人以“一脱成名”的印象。Lara自己对此的解释是“希望把年轻人吸引过来”。她不仅打算以自己的美貌吸引人们购买CD,还想通过自己的琴声引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并喜欢上古典音乐。Lara的特立独行之处还在于,她已出的四张CD三张是巴赫,而一个后辈在出道之初即主打貌似简单实则内涵无比深邃的巴赫,需要多大的勇气,可想而知。至少在我看来,这和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类容易讨巧的流行曲目相比,是高出一个层次的。我听了她的音乐之后,觉得她以美貌做招牌,凭自己的实力推广古典音乐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有道是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Lara的小提琴造诣,足可以和当今世界的一流演奏家比肩,同时她又“别开天地,另创一家”(语出单田芳《童林传》)。她演奏的巴赫在中规中矩的外衣下,隐隐透出一种野性。在她的手中,提琴呈现出清澈明亮的音色,那些音符不再围绕着巴洛克式的繁复精美的石柱,而是随着后现代的 Koenisegg跑车放肆地飞舞。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诠释风格在《吉普赛》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吉普赛》中全部是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之类优秀版本无数的炫技曲目,可Lara的版本却有两大特点:一是配器简单至极——只有一架钢琴;二是琴技出众。这类炫技曲酷则酷矣,其实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但是听Lara拉出来的激越旋律,却好像有无限剂量的摇头丸可供服用,有一种想把音量开到最大以便被那些奔放的音符绞碎、吞噬的冲动。Lara的这种音乐风格,是和她的经历分不开的。


和《古墓丽影》女主角同名的Lara于1971年4月15日出生在伦敦——不是英国首都,而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同名城市,为苏格兰裔。其父在一所中学教法语和西班牙语,兼篮球教练。其母为音乐教师。Lara上有一兄,现任多伦多大学音乐教授,为弦乐系主任,擅长小提琴和中提琴。在这种奇人辈出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Lara,10岁即在里斯本进行海外首演,其后的三年里在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和匈牙利巡回演出,呈横扫欧洲之势,一时风头无两。由于安大略省法律允许,Lara干脆不上除了音乐以外的其他课程,实际上和辍学无异。14岁的Lara进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三年后毕业,来到莫斯科,本来是打算进入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的,不料1988年的苏联时局动荡,Lara的导师竟同许多其他教师一起投奔西方自由世界,而死板的苏联学院又不允许学生换导师,Lara就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整天同一群吉普赛人厮混,跟他们逛遍了苏联和东欧。后来Lara觉得自己似乎不能一辈子就这么玩下去,于是又到英国、美国找了几个学校随便念了念,出道了事。


于是,正统音乐学院教育和街头卖艺“拉野琴”这两种迥异的风格在Lara身上奇妙而又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她的演奏既有过硬的技术,又有音乐学院中难以学到的狷狂。而Lara本人的个性,却受吉普赛人的影响更多一点。拍性感封面不说,找唱片公司也是品味独到:前两张专辑都是Well Tempered Productions出品,此公司专长录音技术,做出来的唱片效果惊人,官方网站却至今没有建好;第三张专辑为著名独立厂牌Magnatune出品;随后,Lara终于被Sony的金钱收买,却给第四张专辑起了一个电子邮件题目——Re: Bach,收录一些用爵士、世界和流行风格改编的巴赫作品。


Lara St. John的横空出世,是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的特色。一切广告宣传,都以“吸引眼球”为第一要务。没有出位大胆的包装的产品,很容易就会在无数同质品的汪洋大海中湮没不闻。可惜的是,像1.83米的Lara这样不仅拥有天使般的面孔和魔鬼般的身材,手底下的活也令人挑不出毛病的艺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在名利的诱惑下,想出名的人不再走闭关钻研、修炼内功、靠实力取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却靠爆料、花边新闻、故意出洋相来哗众取宠,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如今的Lara已经三十有五,脾性依然不改,前些日子跑到拉斯维加斯附近的沙漠里攀岩去了。


最后说三条花絮:一、Lara St. John的台湾译名为“拉拉圣蔷”,真是匪夷所思;二、Lara曾于2003年10月在台湾担任王力宏“不可思议”演唱会嘉宾,与王力宏合奏《Julia》;三是Lara在录制效果惊人的《Gypsy》时,使用的是一把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仅仅出厂一年的小提琴,就像一双竹筷子到大侠手中也成了威力无穷的兵刃。而她自己直到1997年在加拿大政府组织的一个比赛中获奖,才获得了一把斯特拉底瓦里的两年使用权。现在使用的1779年瓜奈里,是后来一个公司和一名匿名人士共同赠予她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