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汉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经济学家们不懂的:“财富亮点”

(2012-08-05 13:44:09) 下一个

经济学家们不懂的:“财富亮点”

 

逍遥汉至 

2012-8-6 4:37

 

周末的时候,家里的工程没有事,就带家人到海滨玩。我们走过那里紧邻着公共沙滩的人家,欣赏着他们干净整洁的院落布置,觉得比走进沙滩里去更是一件有兴趣的事。很多人家改建的都是当代风格的房子,巨大的落地折叠门正对着沙滩,装修的精致可以延续到屋檐下排列整齐有序的木条、矮墙上创意的砖石,修建得当的植株,都赏心悦目。有时候听到人家在阳台的躺椅上传来笑声,有一伙年轻人聚在一个气派的露台上对着大海喝啤酒,看到我们在下面走过,摆个Pose招呼我们,好像他们在舞台上做模特,还有老年人在收拾着院落里的什物,看到我们抬头问好,就夸奖他们的院子做得好看,或者跑出来的小狗漂亮,都会得到彼此的满足感。

洛杉矶海滨的这些住宅连绵在从西北到东南的海岸线上,包括一部分的马里布和圣莫尼卡、威尼斯和马里娜德瑞、整个的帕腊牙德瑞、曼哈顿海滩、丽荡多海滩、多伦斯和峦丘帕拉斯维德斯半岛,开车走过都要几个小时,非常漫长。如果你上线查找那里的房产,虽然都还没有马里布或比华利山那里千万级的大宅院,如果有卖出来的,普通尺寸没有装修的老宅也都在四五百万左右的价格,放到市场上的并不多。如果用房地产的眼光来算,那些新建和翻造的现代风格的房子,价值也都接近千万了。那么,这样大范围的洛杉矶,还不包括橙县那边另一半的著名的新港海滩,被评为美国最富裕的城市,想一想,千万级别的房产何止千万?

再加上不是因为滨海,却有更多土地和地势实惠的真正千万豪宅,仅一个洛杉矶,有千万资产的家庭该有多少?那么这样的情况在旧金山也是一样的,纽约也是一样的,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一样的,欧洲那些著名的城市,历史的城市更加如此......但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说:西方经济这样差,仿佛我们看到西方人都没有钱了,腰包鼓鼓的中国人正在买下全世界?其实,这真的是一个有意无意创作出来的幻觉,正是我在这里企图要讲给经济学家们听的课题:财富“亮点”。

我们曾经听说过日本在几十年前如何疯狂,购买了大量的西洋名画,但是当你去欧洲的博物馆看了以后,发现日本人用天文数字的钱购买的还只是欧洲艺术宝库的边角料而已。如果让当时的日本人用全部的GDP来买欧洲的艺术品,不吃不喝,我估计他们哪怕连一个博物馆都搬不走。为什么?因为日本自己没有那样的艺术,去购买别人的艺术,你永远是蛇吞象。在这里,艺术就是财富“亮点”,是永恒的,创造的一方是不败的。这样就可以看到,经济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西方的财富“亮点”的积累,有数千年的积累,是无价的,而GDP只是一年的生产成果,即使再高,也无法撼动那样的积累,甚至在购买那样的历史积淀过程中几乎等于零效率。

最近我在批国内的富人不惜上亿购买西方绘画边角料的事, 就是觉得中国富人们的自己以为很多的钱, 其实是靠着中国劳动力价格低下并用巨大的基数滚动得来, 其实包裹着的是中国人的血汗, 拿来砸到国际艺术市场上去, 给自己增添的面子实在不如爱惜一点国人的血泪来得体面。

我说得是不是矛盾, 既然艺术是财富的"亮点", 为什么不可以买? 其实我的意思是说, 这些钱应该用在扶植本国艺术家或者促进华人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上;为什么真正的艺术得不到支持? 因为中国富人的视野里没有真实的艺术家, 他们不会觉得真实的艺术家是什么"亮点"。

"懂"经济的会说: 你不懂啦。。。经济学的视角,都是短期的、放大镜式的。就好比灾荒了,富人的金条只能换得一块薄饼,经济学家就以为这样的交易就是客观上的一个金条等于一块薄饼,这实在和他们所相信的证券市场交易一样大错特错了- 富人暂时用金条谋得生存,只是放弃了普遍经济的规则,来求得生存这个1,但是过了这样的时期,他终究还是富人,而穷人即使侥幸得到一个金条,如果不懂得致富的技巧,最终还是等于0。有很多人把房地产的价格疯长说成是泡沫,他们把国民的收入跟房地产价格挂钩起来,也是一样的错误。房地产是不动产,是放在历史中的相对静止的资产,怎么可能和当时人的收入成比例呢?我们可以看到千万栋千万豪宅,但不等于有一千万人都是千万富豪,因为那些千万豪宅都是历史的积淀,怎么可能以普通人多少年可能支付来确定它们是不是泡沫?千万豪宅会因为没有人买得起就跌成白住的地方吗?同样,因为欧洲人的GDP比不上日本,博物馆的名画就一定要贱卖了?根本不可能。

正因为那样多的人看着这些历史文化积淀的建筑和艺术“望洋兴叹”,才证明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学家没有办法估价的底蕴,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办法用个人奋斗去满足自己的占有欲望就要去否定那些历史积淀的价值,以为所有的经济生活都是买当劳式的现开销,就太目光短浅了。甚至连政府都不明就里,把房地产的价格控制当作了道德义务来抓,甚至人为地控制异地购买,来压制房价,实在是不智。我真的希望中国的开发商多选购一些有好山好水好风景的地段,下本钱建设一批建筑精品,即使标价太高不是普通工薪可能承受,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开发商自己可以维护和承受,有什么不好?实际上,中国的建筑业者,要有那样的魄力和实力的可能还没有。或者这么说,当中国的房价跌到人人买得起的时候,经济早已沦陷,那根本就是灾难。

所以,把房地产和菜篮子一样去管理和分析,的确是笑话!建筑在具有无限历史的土地资源之上的建筑价值,怎么可能是一朝一夕的工资水平可以要求看齐的?最可恨的是很多不讲事实的传说,好像美国人就人人住得起房子了,很多所谓的比较数据都说美国人的收入和支出怎么怎么合理,年轻夫妇如何买得起房子,实在是笑谈!我都混到美国私立大学教授了,同事们有独立房子的也并不多,多数是买下有产权的公寓或联体屋而已,又多数人是背着大数目的房贷的,到退休能够付清就算成功了,美国教授算是中产了吧,也没有许多人有余钱把房子搞得太好,哪里有中国人普遍的错觉,好像应该人人有房住了似的。更多的年轻人,我的往年毕业的学生,都是租房子、甚至合租房子住着,都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果生活那样容易,美国人哪里会年纪轻轻就懂得要自己创业?如果只要有收入,就理应可以买不错的房子住,莫非世界已经共产主义了? 为什么在中国人眼里,买不起房子就成了社会的问题、房地产商的责任?好像他们都成了做汉堡的,今天做的汉堡卖不掉,就有罪过了?经济学家们的工作只能去研究当日的汉堡价格,他们只知道劳动力在一个时期的配置所产生的价值,却不知道历史是最大的劳动力和杠杆,在历史中可能留存的价值只有一种我叫做“财富亮点”的导致成功的东西,在一个历史过程中,汉堡的价格是微不足道的,就好比没有人还记得诸葛亮征魏用了多少石粮食一样:如果成功了,成本就大约等于零,效率就是1;如果不成功,成本就是血本,效率却等于0 ----“财富亮点”就是决定1和0的关键。

中国的GDP发展速度确实很快过,速度超过了美国,但是每一年的总量都没有敌得过美国的绝对数量,即使这样的速度再坚持十年,表面上的GDP数据超过了美国,还是没有办法超越后者积累了几百年的总量,唯一的办法:在生产和购买别人的财富的同时,积极地创造自己的财富亮点,比如建筑和艺术,科技发明和卓越品牌,还有文明的定位和国家策略,这些东西的积累、沉淀和完成,才是无价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自己的“财富亮点”,所有的数据的结果可能等于0。当这个结果是1的时候,再多的房地产积压,只能说是历史文化遗产,和故宫没有人住一样值得;当这个结果是0的时候,反过来就是崩盘,象汉堡包卖不出去一样的失败。关键不是价格的高低,或工资的涨落,而是“财富亮点”的制胜因素。

美国911以后有一段时期到处用兵,开支巨大,但是国内房地产疯涨,为什么?因为用兵尽管不一定道义,却象古罗马的辉煌一样大大地刺激了积极性和优越意识,这就是当时房地产的“财富亮点”,但是后来布什政府企图收缩这样的军事攻势来讨好和平的呼声的时候,这样的“财富亮点”就到头了,房地产一下子垮了。很多人认为这都是次级房贷的问题,我认为那是一个现象或结果,而不是根本或源头,如果房地产一直好,怎么会披露出问题来?奥巴马政府一直小心翼翼地对待国际上的问题,喊得多,动手少,这是民主党的一贯方式,国内的悲观情绪就不断上升,经济会好起来才奇怪了。

当然,“财富亮点”不会只是用兵一种的,和平时期的科技大发明,或者特殊的政策和口号都可能是一种信心提震。奥运会上的成功也是一种,不论别人说你用了多少国家资源或国家体制来换得运动员的奖牌,得到了就是有效的“财富亮点”,让空手而回的失败者说闲话没有关系的。同样的道理,政治上的错误就非但不是亮点,而是“财富黑洞”,它可能迅速翻转经济增长的方向,由1化为0,几十年的成就一朝化为乌有。

所以,财富的增长,不只是创造价值的多少,而是在什么时候、为谁、创造什么样的财富的问题。“财富亮点” 就是点出这个目的方向的因素。

浏览560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雨滴的评论:
谢谢!
雨滴 回复 悄悄话 有亮点. 赞一个.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ervus的评论:
同意,可以这样说。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三更半夜瞎溜达的评论:
谢谢!
Servus 回复 悄悄话 心态,还是心态啊!同意吧?
三更半夜瞎溜达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谢谢你!在投资的论坛,人家还在说如果一起去拍卖一定一钱不值的,咳!这些人真的以为眼前的市场是万能的了。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博主分享好文!

“我们曾经听说过日本在几十年前如何疯狂,购买了大量的西洋名画,但是当你去欧洲的博物馆看了以后,发现日本人用天文数字的钱购买的还只是欧洲艺术宝库的边角料而已。如果让当时的日本人用全部的GDP来买欧洲的艺术品,不吃不喝,我估计他们哪怕连一个博物馆都搬不走。”-----这段让我笑不止啊!

西方的古建筑看得我是无比妒嫉,多么希望所有中国的古建筑都像它们一样保存完好--------建筑是一个城市看得见的历史。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只要不让专业的人骂就好了。
Wen09 回复 悄悄话 以艺术家的视角讨论经济问题。视角很独特。尤其喜欢最后的点睛之笔!
真真国女儿 回复 悄悄话 有道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