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现代军事工程史上著名的四大筑垒配系(2) - 芬兰曼纳海姆防线(图)

(2009-11-13 13:23:02) 下一个


芬兰曼纳海姆防线


芬兰于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峡构筑的筑垒配系。以当时芬兰军队总司令C.G.E.曼纳海姆的姓命名。旧译“曼纳林防线”。



  防线自穆里拉至泰帕莱全长135公里,最大纵深95公里。它以抵抗枢纽部和支撑点为基础,两翼分别依托芬兰湾和拉多加湖。由保障地带、主要防御地带、第二防御地带和后方防御地带(维堡后方地带)组成。工程构筑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卡累利阿地峡对防御有利的地形(森林、江河、湖泊、沼泽地),重视人工障碍物的构筑和工事伪装。主要防御地带的工事构筑最强,包括有25个抵抗枢纽部,最强的永备射击工事能抗203毫米炮弹一发直接命中,野战射击工事能抗122~152毫米炮弹一发直接命中。第二防御地带主要构筑野战射击工事。保障地带(自苏芬国境线至主要防御地带前沿,纵深15~60公里)内构筑有野战前进阵地和大量的石桩砦、防坦克壕、崖壁、树干鹿砦、铁丝网等障碍物,增强了防御的弹性。整个防线预先构筑的坚固射击工事有2000多个。苏芬战争开始之前,芬军还大量设置了地雷场,破坏了可能被苏军利用的铁路和桥梁等。

  由于苏军对芬军依托曼纳海姆防线进行防御的能力估计不足,进攻准备不充分,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一开始,苏军就遭到较大伤亡,经过15天的艰苦战斗,才通过保障地带,被迫放弃了从行进间突破防线的企图。以后又经过近两个月的周密准备,于1940年 2月11日重新发起进攻,才突破防线。1941年6月德军开始进攻苏联后,芬军参与对苏作战,又重新占领了卡累利阿地峡部分地区,防线曾局部修复。1944年6月再次为苏军所突破,后被彻底摧毁。


互动百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