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研究概述

(2009-02-23 21:01:52) 下一个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研究概述

(2002-11-28 12:10:50)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一场争霸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劫难。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了争取和平,促进发展,人们力图从历史的灾难中汲取教训,以之作为前车之鉴,这促使史学家们加强了对战争史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即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国内“一战”史的研究概况作一简介。

一、关于战争缘起与战争责任

1.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主要说”:司徒琳认为,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赵辉杰认为,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2]

    (2)“法德矛盾主要说”:陈汉时认为,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3]

    (3)“俄德矛盾主要说”:张含英认为,“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4]。

2.战争责任:

    罗天焕认为,两大集团中各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尽相同的。法国虽不能说是“无辜”的,但至少是被动的;俄英两国对战争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意大利对于一战的爆发不应承担什么责任;奥匈帝国对于战争发生的近因要比上述国家负更多的责任;德国是最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德皇威廉二世是一战的罪魁祸首。[5]

    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次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少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6]

二、关于一战和美国

    1.美国的中立与参战:史煦光认为,美国在一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身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有的利益。[7]

    2.美国的调停外交:吴瑞、杨春龙认为,调停外交是一战时期美国对欧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以调停促成妥协,将两大集团互相对峙和牵制的格局继续维持到战后,自身则因势乘便为称霸世界铺平道路。[8]

三、关于中国参战和参加巴黎和会

1.关于中国参战问题

    (1)“日本影响说”:吴瑞认为,一战期间北洋军阀内部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争执即“府院之争”,其实质是美日两国争夺对中国控制权斗争的反映,其结果是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参战派取得了胜利,即日本侵华势力取得了胜利。[9]

    (2)“美日共同影响说”:李子雄认为,中国参战是美日两国共同影响的结果。美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中国在参战问题上的外交僵局,美国参战给中国参战打下了客观基础;日本则通过政治上操纵中国军阀和经济上收买中国军阀使之同意参战。美日两国在中国参战问题上都起了重大作用。[10]

2.对中国参加一战和参加巴黎和会的评价

    在此问题上,史学界多持否定态度。袁继成、王海林则认为对此不能一概否定,冷静地把中国参加一战和巴黎和会这两件事放到中国近代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争取国家独立的历史长河里考察,就会觉得中国参战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有失亦有得:第一,收回了德、奥在华特权;第二,签订了对奥、对匈、对保条约,成为国际联盟成员;第三,中国代表在和会上的抗争,既是中华民族义愤的反映,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和新抗争。[11]

四、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关系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公式能否用来解释一战与革命的关系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意见。

    1.肯定意见:石森认为,不能否定革命斗争对制止战争的重要作用。战争与革命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战争虽不是产生革命的根本原因,但战争往往是加速革命的一个重要条件。革命力量强大时,就有可能推迟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德国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虽未能制止一战,但对加速大战的结束起了重要作用。[12]姚海认为,十月革命道路的最基本特点是由一战造成的[13]。潘黎明认为,一战是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得以顺利实现的首要因素,两次革命均发生于一战期间,国际帝国主义无暇他顾,因而使革命获得成功。[14]

    2.否定意见:茅海建认为,革命和战争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一战并非是被革命制止的,而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各国革命运动高涨的情况下结束的,这些革命对加速战争的结束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大战主要是以军事上的胜负而告终的。[15]夏季亭认为,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这对苏俄来说是正确的,但其客观后果之一不是加速而是推迟了战争的结束。一方面苏俄为换取德国停止进攻而作出许多让步,使德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大受优惠,协约国的处境则艰难起来,延缓了德国的投降;另一方面,致使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军队战场上的失败,十月革命只是对德国人民的反战斗争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与苏俄退出战争给德国带来的惠益相比只占第二位。[16]

五、关于一战的影响和地位

1.一战的世界性

    龚敏认为,一战是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具有世界性的深刻影响。[17]李植枬认为有四个原因使一战成为世界性的战争:第一,统治世界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控制着一批殖民地和附属国,一国参战也意味着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参战;第二,一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交战双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第三,为了战胜对手,交战双方都极力拉扰别国入伙;第四,世界已从经济上联成一气,资本输出和经济利益必然影响各国对待战争的态度。[18]

2.一战的影响:

    卢文璞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决不亚于十月革命,而且十月革命与之紧密相联,因此,这两个事件可同视为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标志。[19]夏季亭、张钦贤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应该将一战列入世界现代史的范围之内。[20]

    除上述几个问题外,一些学者还对一战参战国的数目进行了考证。有人认为参加一战的国家是39个[21],有人认为是36个[22],还有人认为应为37个[23]。

参考文献:

    吴潮、赵晓兰:《我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6期。

注释:

    [1]司徒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矛盾》,载《中学历史教学》,1984年第3期。

    [2]赵辉杰:《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关系的演变——评西方学者的一些观点》,载《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3]陈汉时:《20世纪初英德主要矛盾说质疑,载《山东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4]张含英:《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新探》,载《阴山学刊》,1989年第1期。

    [5]罗天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分析》,载《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6]潘人杰、李巨廉:《时代、格局和人——关于世界大战起源的若干思考》,载《世界历史》,1989年第1期。

    [7]史煦光:《再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中立”与“参战”》,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8]吴瑞、杨春龙:《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调停外交》,载《苏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9]吴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参战之争”》,载《苏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10]李子雄:《略论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问题》,地;载《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2年第3期。

    [11]袁继成、王海林:《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问题》,载《近代史研究》这,1990年第6期。

    [12]石森:《全面正确地分析一次大战中的战争与革命问题》,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8年第2期。

    [13]姚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的入情入理》,载《外国问题研究》,1988年第2期。

    [14]潘黎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载《苏联历史问题》,1988年第3期。

    [15]茅海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被革命制止的吗?》,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6期。

    [16]夏季亭:《十月革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吗?》,载《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

    [17]龚敏:《浅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性》,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18]李植枬:《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19]卢文璞:《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载《历史教学问题》,1989年第2期。

    [20]夏季亭、张钦贤:《应当全面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兼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一部分》,载《德州师专学报发》,1989年第1期。

    [21]赵晓兰、吴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考证》,载《军事历史》,1989年第1期。

    [22]裴泽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应为三十六个》,载《学术交流》,1989年第1期。

    [23]伏广存:《究竟有多少国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载《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

    (广东省北大学园中山小榄中学(628400)庚昌洋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2001.11.)

王旭东 摘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数字化研究中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