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哈布斯堡系列 - 阴差阳错费迪南(下)

(2007-11-30 09:45:03) 下一个
婚后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费迪南有了漂亮健康的一女二子。与预想的一样,皇帝对索菲极其冷淡,只见过他们的孩子们一面,虽然他给了索菲霍恩伯格女公爵的称号(Duchess of Hohenberg)。宫廷里掌握礼仪的总管是蒙特诺佛王子(Prince of Montenuovo)。他的祖母是拿破仑皇后玛丽路易斯(Empress Marie Louise)拿破仑死后她改嫁,也是摩根婚姻,生的儿子是蒙特诺佛的父亲。是否因为自己先天摩根不足,蒙特诺佛成为宫廷礼仪最保守的守护者。他不能容忍一切偏离正统的行为,于是他用尽各种手段羞辱索菲,确保人们知道她曾经是lady in waiting。这一切费迪南看在眼里,他所能做的只是常年住在波希米亚,远离宫廷。倒是索菲比较看得开,低调的相夫教子。


费迪南一家

弗朗茨约瑟夫对费迪南的厌恶有增无减,连带他的政见也一起排斥。在费迪南眼里,皇帝的一国两制是个错误,因为匈牙利成了国中国,与帝国平起平坐,引起其他民族的反感,他认为帝国应该分成平等的若干小国,各国自治,然后组成联邦政府,像美国那样,这种观念使他在匈牙利极不受欢迎。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形势日趋紧张,这个地方种族宗教矛盾有很久历史了,东正教的塞族,天主教的克族,奥托曼德穆斯林混居,冲突不断。塞尔维亚的斯拉夫人亲俄,愿意在巴尔干形成泛斯拉夫的统治。奥国政府里有一些鹰派,主张以武力和俄国对抗。费迪南说,如果这时与俄国开战,会在两个国家引起大革命,罗曼诺夫和哈布斯堡两家的统治都会走到尽头。他的预言不幸在10年后实现了。奥匈帝国1878年从奥托曼帝国手中接管波黑,1908年惧怕土耳其的崛起,正式吞并了波黑。这个举动激怒了塞尔维亚,也挑衅了俄国。德语轴心和俄国为主的斯拉夫阵营逐渐形成。费迪南是极其反战的,为了平息波黑的敌对情绪,他主张给他们匈牙利一样的自主权。斯拉夫极端民族分子开始怕他,因为如果他真的采取这些措施,他们就无法利用波黑的反奥情绪进一步扩张。


萨拉热窝遇害当天

1914年6月,皇帝派费迪南去巡视波黑。这个地区已经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费迪南不愿意去,皇帝坚持派他,同时说索菲可以在那里享受皇家待遇,以他配偶身份检阅军队,出席各种仪式。这对费迪南来说是太大的诱惑,为了索菲他同意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达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6月28日是他们行程的最后一天,他们一早高兴得给三个孩子拍了电报,告平安并说马上就要见到他们了。他们的日程是去教堂再去市政厅。以前鲁道夫和皇帝巡视的时候都是全城戒严,而这次仅有120个多为塞族人的士兵。他们所走的路线也是完全公开的。路上有人向他们扔了炸弹,他们侥幸躲过了,索菲的脖子受了一点轻伤。到达市政厅后,费迪南坚持按照安排要去巡视一家医院,他建议索菲先回去,索菲执意要与他在一起。上午11点左右在去医院的路上,塞族恐怖分子近距离的朝他们开了枪,索菲先倒下了,费迪南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亲爱的索菲,请不要死,为了我们的孩子们。。。”

皇储夫妇为国捐躯,并没有提高他们在宫廷的地位。安排葬礼的依然是蒙特诺佛,他拒绝任何欧洲王室的参与,宣布费迪南葬在皇家陵园,索菲另葬,灵堂开放只有三小时供民众告别,他甚至不允许索菲的棺材放在灵堂。这激怒了费迪南的侄子,新皇储卡尔和Dear Mama。他们坚持让索菲的棺木进来,于是蒙特诺佛把她放在低一尺的地方,并放上一把扇子和手套 – lady-in-waiting的标志。玛丽亚特雷沙在葬礼之后很久不出席宫廷的任何活动。至于陵园,费迪南好像早有预知,他在波希米亚早早买了一块地,在遗嘱自己和家人都葬在那里。这个愿望实现了。

费迪南的一生阴差阳错,他的悲剧很大意义上说是由于他的婚姻造成的。可是就在他死前一个月,最后一次谈到自己的婚姻时他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做同样的选择。“


(clipmom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一口气读完了上、中、下,写的非常好,脉络很清楚。身居高位的人有时真是没有自由,记得瑞士雀巢公司也闹过一场类似的婚姻冲突,年近花甲的雀巢公司掌门人爱上一个瑞士的乡村小姑娘,老头最后还是没有顶住家族的压力,放弃了婚姻。其家族担心的是一旦老头去世,按法律这个乡村姑娘将成为雀巢的法律继承者,无法相信这个小姑娘能管理的了庞大的雀巢帝国。谢谢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